经济课件

2023-05-17 11:53:28 经济课件

经济课件 篇1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并非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属于纵向关系纠纷);

  (3)劳动争议的仲裁(适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4)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适用专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程序)。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1)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2)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3)仲裁委员会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隶属关系;

  (4)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在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1)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先自由选择,重复选择则法院独裁)

  (2)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经济课件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的第一框就阐释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双重影响,为第二框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打下基础,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

  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只有认清学情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高一的学生已经感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气息,对这一问题也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缺乏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全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做到刻意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理性看待经济全球化。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经济全球化,培养学生辩证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树立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接下来我详细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关于本节课,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美国品牌耐克的生产过程引导出耐克的设计、生产、销售是在不同国家完成的,体现了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特色,由此导入新课——面对经济全球化。

  这样的导入方法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这个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我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学生所接触过的外国品牌的产品,以及你所知道的在外国畅销的中国品牌产品,由此思考: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学生通过结合教材与我的归纳总结,得出: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趋势。对其含义要把握两点:

  ①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的流动和配置,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内,而是在世界范围内;

  ②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已经是一种趋势,一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学生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有了认识之后,我会出示iphonex预售秒光的案例,请他们思考:

  2、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经济全球化表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指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生产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贸易全球化:指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贸易全球化能使两国的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资本全球化:指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了自己的归纳分析能力,我的教学重点也由此得到解决。

  接下来我会请他们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跨国公司的名称,由此引导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过公司。

  3、跨过公司的含义与作用?

  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在学生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后,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思考:

  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保证。

  企业的营利动机奠定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微观基础。

  技术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经过上述四个问题的设置,学生会对经济全球化有初步认识,为接下来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在这个部分我会请学生围绕“经济全球化是福还是祸”展开辩论赛。在辩论赛结束后我会根据学生各自的观点进行总结。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总之,经济全球化具有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负面影响:导致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由发达国家掌握;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左右着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游戏规则”。

  通过组织辩论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的教学难点也由此得以突破。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课程的尾声我会进一步引导,发展中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在此环节我会请他们以前后4人一组用10分钟的时间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走到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必要的时候予以点拨指导。经过合作探究得出: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这样的巩固提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点,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总结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作业:课下找经济全球化的三种表现形式的相关例子。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因此,我特别重视对板书的设计。

  结束语: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经济课件 篇3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益导向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律关系是被指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1)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大自然中的河流,空气不能被人类控制则不能作为客体,如能被控制并能带来价值则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如制售的氧气和矿泉水等。

  ①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

  ②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者有伤风化的活动;

  ③对人身行使权力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提示2】“法律行为”影响法律关系,但“非法律行为”不影响法律关系。

  (4)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者对人的效力不同

  2.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

  (二)不平等主体行政纠纷:

  1.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由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提出申请。

  2.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

  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对纠纷案件没有强制管辖权。

  3.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1.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2.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仲裁机构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口头达成的仲裁意思表示无效。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1)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2)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3)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4)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做出决定或人民法院做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决定,另一方请求法院裁定的,由法院裁定。

  (5)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6)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1.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

  2.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3.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5.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6.申请仲裁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又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1)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2)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3)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1)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2)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3)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法院应当执行。

经济课件 篇4

  世界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多极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要求学生认识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二者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在可见的一段时期内,二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3.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知识经济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二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弊的分析,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现实,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本课难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二者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1.经济全球化

  (1)定义

  (2)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3)评价

  2.区域经济集团化

  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

  1.知识经济的兴起

  2.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地点: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随着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的一声木槌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请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与冲突并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

  讲授新课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1.经济全球化

  (1)定义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内容结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下定义。(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阐述)“全球化”一词最早于1985年提出,用来概括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20世纪末叶,人类历史发生了重要变化,人类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之中,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通讯、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的运用使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及创造财富的方式有了变化。信息网络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增长形式成为可能。全球通讯网络的出现,使地球上的很大一部分人共享经济资源和文化知识。信息网络的全球分布使各区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全球信息的支配,产生了超越国界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从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迅速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外向型经济的行列,世界贸易有增无减。贸易往来的大幅度增加,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②生产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生产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在其他国家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投资建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现象开始普通化,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也纷纷积极对外投资,兴办自己的跨国公司。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2~113页的一段小字。(指导学生看书,以加深对跨国公司的理解)③金融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二战后,一些新型的国际借贷资本市场出现。这些借贷资本市场的活动完全脱离了各国的借贷资本市场和外汇法的管理;而且出现了多国银行资本的联合,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吸收资金和贷款能力。④经济管理制度与经济习惯的国际化。当代许多国家认识到,要保持本国经济的活力,就必须学习和吸收他国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使本国的经济运行有效程度尽可能地接近国际水平。根据以上分析和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归纳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2)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学生回答后归纳)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请同学们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呢?

  (3)评价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跨越出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要求越出自身疆界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它不同于资本主义早期那种把一种社会制度从某个政治经济中心向全球推进的扩张。在这样一个似乎自然的进程中,那些在经济和信息上处于优势的国家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因特网将销售、管理成本和总成本至少降低了20%。成功地运用因特网使许多公司获得最大优势,摆脱了大量存货和从订购到付款的漫长周期所带来的财务负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可谓一把双刃剑,虽然为它们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但由于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它们的社会稳定、地区和平也受到威胁。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例子。(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东南亚金融危机历史片断)1997年一场金融风暴袭击了东南亚,先是泰国,随后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金融危机给这些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世界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一体化,使一个地区的经济波动往往影响到另一个地区的国家,国家不再是控制本国经济的单一力量。虽然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只有顺应潮流,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建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它的前身是1995年以前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世贸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建立起来了。这一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2.区域经济集团化

  世界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区域集团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绝非一国所能驾驭的程度,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和客观上存在的分工,促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在50年代是初创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是发展时期;80年代是较高层次时期。90年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可谓“三足鼎立”。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3一114页的小字,回答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多极化有何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是区域集团化的基础,区域经济的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多极化的特定表现形式。

  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

  请同学们讨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发展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矛盾的一面看,区域经济集团是具有排他性,虽然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但仍带有浓厚的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因此,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矛盾与冲突的.一面。从相互促进的一面看,经济集团也具有开放性,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走上全球化的一个阶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但在可见的一段时期内,二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

  1.知识经济的兴起

  冷战结束后,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开始在美国首先形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知识经济?(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关于知识经济,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权威性的定义。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我们可简单为之定义: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大为降低,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就是知识经济。《泰晤士报》2000年在一篇讨论新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专文中调查了14个在1999年一年内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后发现,这些人都是依靠新观念和对信息时代的卓越知识,以及几台电脑和少量资本创业的。凭借少量资本和少数员工,主要依靠新知识和新技术去创造财富的公司还在不断增加。在发达国家的新经济部门中,基本的经济资源已不再仅靠资本、劳动或自然资源,而是靠知识创新。这是因为全世界急剧增加的财富使资本不再成为稀缺的资源。阿尔温·托夫勒在他出版的新书《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断言,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正成为所有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要素,是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知识经济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视角不同,可持续发展的界定也难以统一。例如,生态学家们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生态属性,即强调生态持续性、生态系统的支持能力;社会学家们则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属性,即倡导社会公平和提高生活质量。这些界定从特定角度看都有道理,但显然不够全面。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由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在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最权威的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定义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它不仅指明了“需要”与“限度”两个基本要素,而且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①可持续发展第一次自觉地把自然生态系统纳入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变量。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独立因素被重视,甚至具有比经济系统基础性更强的地位,这一点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②可持续发展要求并体现着人类实践方式的历史性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及其对人口的控制,为人类实践创造可持续的条件。③可持续发展内含着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感,从而提升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导致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请问:“世界各国为什么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阐述)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工业文明负效应的不断聚集,全球问题以更尖锐、更鲜明的形式冲击着人类,致使各国必须正视并设法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人口膨胀,以及深层次的民族主义、唯物主义、经济主义等问题。这些挑战的全球性、急迫性危及到每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生存,所以应对这些挑战,必然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同选择。而应对挑战的最佳方略与出路,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过程中,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为了摆脱在世界经济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除了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合作组织外,还积极为加入世贸组织而努力,并终于在2001年11月10日实现这一梦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意味着我们抓住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最重要、最宝贵的机遇。在享受WTO权利方面,如果利用得好,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扩大出口,更多地吸引外资,更恰当地保护和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更有效地对付某些WTO成员的贸易歧视。利用得不好,以上利益就难以充分获得,有的甚至会丧失。同样,在履行义务方面,如果我们能变开放压力为改革动力,变外来挑战为自身机遇,切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大胆实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兴利除弊。总之,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将自己的优势和国际环境中的有利条件结合起来,确定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合理位置,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我们中国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尽快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已将这一重任交付给我们,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经济课件 篇5

  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学生观、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观等。

  学情分析:

  通过第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了粗浅的认识。学生喜欢听故事,厌倦抽象的理论概念的思考和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本课的重点:

  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知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知道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

  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解释,使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理解《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目的和作用。

  本课的难点:

  一是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初中学生难以理解。

  二是《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在处理这些内容时,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所涉及到的一些经济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教学目标:

  设计理由: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结合课标中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讨论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等学习内容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 2.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 3.掌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4.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 1、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教学难点:

  1、经济危机涉及到的概念。

  2、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显示

  灾难笼罩着交易市场。每个人都想在价格更下跌之前把股票立即抛售出去。但是没有人想买,这就使价格更加下跌。他们狂吼乱叫,狂奔猛推,为的是要卖出他们的股票。越来越多的警察冲进市场维持秩序。3个小时内,股票损失的价值达110亿美元。这时,一批银行家拿出钱来开始买进,跌风停止下来。有些人认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其实它正方兴未艾。

  同学们,这是一位新闻记者目睹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抛售风潮时记下的当时的情景。令人“谈虎色变”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就是以这场股票抛售风为开端爆发进而波及到当时的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么,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呢?它在当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发生危机的国家又是如何度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2、掌握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

  复习导入第一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格局是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各国都大力发展国家经济。1924——1929年资本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时期,进而出现了一时的“繁荣”。

  三、合作探究新知:

  、“繁荣”及其崩溃 自学指导一: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目 “„繁荣‟及其崩溃”的内容,包括小字、插图和材料,并回答: 1、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增长快的表现是什么?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2、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哪个国家爆发?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3、读21页的两幅图,思考这两幅图体现了这次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

  4、思考22页的动脑筋。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展示数据资料和图片资料。活动与探究:

  从全班选出几个同学,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

  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来源,采取小组合作搜集、交流的方式进行活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记者要事先拟订采访计划,工人群众要准备好资料。、罗斯福新政 自学指导二: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二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小字、材料和插图,回答: 1、22页材料中的“恐惧”本身指的什么?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中心措施、效果?同桌交流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目的、作用的理解。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涉及到的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需要作适当讲解。为帮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补充图片资料。

  罗斯福新政的效果较难记忆,可让学生用记关键词语的方法,总结每一条的主要内容来记忆。活动与探究: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分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

  1、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能消除吗?

  教师讲解:新政的效果是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作用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法规政策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1825年7月,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大约平均十年。1837、1847、1857、1866年,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爆发了经济危机。1857年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蔓延到欧洲,是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四、课堂小结:

  先有学生总结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教师总结: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五、目标检测:

  练习题的选择和设计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所以设计的选择题和材料题紧扣这两方面的内容。也注重考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比如材料中的最后一问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选择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发生。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2、罗斯福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经济危机

  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美国宣布参加一战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的调整。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金融

  4、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通过《工业复兴法》

  B.消除经济危机

  C.刺激消费和生产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下列关于罗斯福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次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这次新政的目的是对付经济危机 C这次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

  D.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摘自《世界历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1933年3月4日某总统就职演说 据此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 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新政“新”在哪里?(3)他的“新政”产生了什么积极效果?

  (4)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背景

  2、爆发

  2、目的3、特点

  3、特点

  4、影响

  4、中心措施

  5、效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效果较好。

经济课件 篇6

  从价定率 除适用从量计税、复合计税以外的其他项目 应纳税额=销售额或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

  复合计税 卷烟、白酒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销售额或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

  2.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

  应当分别核算 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销售额、销售数量的,或者将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从高适用税率。

  【解析】高档手表采用“从价”计征方法计缴消费税。

  【例题2单选题】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消费品中,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相结合的复合计征办法征收消费税的是( )。

  【解析】(1)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只有卷烟、白酒采用复合方法计征;(2)选项AC:从量定额计征;(3)选项D:从价定率计征。

  【例题3多选题】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实行从价计征消费税的有( )。

  [经济法基础 消费税]

经济课件 篇7

  仲裁与民事诉讼都是适用于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民告民”);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针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都由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提出申请(“民告官”)。

  (1)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书面的)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3)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装傻”),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经济课件 篇8

  (一)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分别确定:

  (1)纳税人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或者无书面合同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2)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3)纳税人采取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4)纳税人采取其他结算方式的,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2.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3.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4.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例题多选题】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B.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交付加工费的当天

  C.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D.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答案】ACD

  【解析】选项B: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二)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1.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以及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应当向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除受托方为个人外,由受托方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解缴消费税税款;受托方为个人的,由委托方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3.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4.纳税人到外县(市)销售或者委托外县(市)代销自产应税消费品的,于应税消费品销售后,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5.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

  (1)纳税人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原则上应当分别向各自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纳税人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但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审批同意,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消费税。

  【例题单选题】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消费税纳税地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除另有规定外,应当向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纳税人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省的,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C.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为个人的,由受托方向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答案】A

  【解析】(1)选项B:纳税人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省的,不适用由总机构汇总缴纳的特殊规定,应由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分别向各自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2)选项C: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3)选项D: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为个人的,由“委托方”向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经济课件 篇9

  ⑴教材说明:教材的版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材的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材的位置:第1课

  教材的时数:本课安排6学时,“价值规律”是第4学时

  ⑵教材分析:

  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而编写发行的,而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在《价值规律》课题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好此节课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分析一些社会的经济现象,培养学生洞察社会的能力。

  通过教学要达到1、认知目标: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能力目标: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活泼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节内容理论性强,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按传统的知识灌输,学生不感兴趣且很难理解,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说明知识点,使知识形象化、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⑶学情分析:

  《经济常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但由于目前职校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不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主观上认为政治课是说教的,没多大用处,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本课程不够重视。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掌握必备的经济常识,是为了将来成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必须的基础。

  ⑷教学设想构思: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增强都和谐统一、协调一致,根据这一教学原则,本课教学设计为四个步骤。

  (一)复习导入

  政治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首要环节,通过复习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概念导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即价值量决定价格高低。

  (二)以实例引入供求影响商品价格

  价值规律的内容这个知识点,如果直接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且难懂。以本地时令性较强的水果樱桃初上市,大量上市,罢市的价格变化引入供求影响商品价格。

  (三)分析案例,突破难点,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案例教学是政治思想课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案例往往能浓缩书本知识,用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以练习册“铝”的故事,本地某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例进行分析,进而突破难点。

  (四)复习巩固

  以课本第7页“互动空间”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经济课件 篇10

  一、金融工具

  1、货币及其形态

  货币的四大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功能、价值贮藏手段。

  2、金融工具

  ⑴信用及信用形式。信用是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所谓信用形式,就是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信用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商业信用——赊销商品,预付货款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形式。其在现代经济信用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占有主导作用。

  国家信用——国债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其形式多种多样。

  ⑵金融工具和信用工具。

  金融工具包括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仅有股票一种)。

  金融工具按金融市场交易偿还期划分,可分为长期金融工具和短期金融工具。短期的金融工具又称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包括本票、汇票、支票、大额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短期政府公债等;长期金融工具是指资本市场上的的金融工具,包括中长期政府公债和股票。(易出选择题,记往资本市场的比较少的两个,其余就是短期的)

  3、利息和利率

  了解利率的分类。

  引起利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变动、经济的周期性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

  了解利率变动对经济运行发生的调节和杠杆作用。特别要注意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利率变动和物价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价格和利率的反向变化。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导致物价和利率的同方向变化。

  二、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及其分类。重点要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2、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有三种方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3、证券市场。

  证券流通市场包括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场、场外市场、二板市场。

  4、证券交易。

  包括现货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股价指数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

  三、金融机构

  1、金融机构的构成

  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专业银行是经营指定范围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性的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开发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等等。

  非银行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

  2、商业银行

  3、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有以下三种: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

经济课件 篇11

  基础养老金和社会统筹养老金有什么区别?

  1.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和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是不矛盾的,此处涉及到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衔接。

  2.《实施若干规定》第1条规定:社会保险法第15条规定的统筹养老金,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社会保险 法》第15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统筹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的实质其实是一样的。

  《实施若干规定》第1条规定:社会保险法第15条规定的统筹养老金,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社会保险 法》第15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如何判断题中给出的金额是否含税,以及含税销售额如何进行换算?

  一、总结含税不含税内容如下: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以下情况是含税的:

  (1)商业企业零售价为含税价;

  (2)发票上注明的销售额是含税价;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价格;

  (3)价外费用一般为含增值税收入;

  (5)除以下不含税的情况外的其他没有明确说明不含税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以下情况是不含税的:

  (1)题中明确说明是不含税的;

  (2)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3)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4)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5)海关专用缴款书上面的金额;

  (6)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缴款凭证上面的金额。

经济课件 篇12

  经济大危机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教改迫在眉睫,抓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更好的上好一堂历史课,对于历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要大胆的结合实际,整合教材,有取有舍,详略得当,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做到“学做导”三合一。

  在课堂的设计上,我始终本着以“生”为主题的原则,先由学生自主预习,在此基础上生成并提炼问题。然后再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解决课文的重点及难点,最后完成问题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使整堂课自始至终体现师生互动,我始终以一个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同学共同学习,充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根据史实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以致用,积极实践“学做导”三合一教法。

  1、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如自主预习时,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使全班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锻炼了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意识较强,大部分同学能够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并小组间辩论激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课堂质量。

  3、基于问题学习教学的课外延伸。课外延伸是新课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中能够解决的只是一小部分,其余的问题正好成为课外学习延伸的素材,比如本节课学生提到的中国的经济危机,这一问题又于经济全球化等相关问题交织起来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留作学生的课后拓展题,当然课后拓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同样以学生提出问题为素材,选择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作研究,写相关的历史小论文等等。

  4、除了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我们也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比如: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其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的创新精神、自主发展的意识等情感价值观。

  当然本节教学设计仍然有它不足之处。如:因为上课班级不是长期用这种方式授课,所以只能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式探索的初级阶段来进行,因此在课堂中还没做到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求知欲等。“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教学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我也应将这种学习方式即“基于问题的学习”用在我的教学学习过程中,多发现问题,自我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自我解决问题,使课堂有创新,并能更好地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式来进行有效教学

分享

热门关注

自行车倡议书精选

自行车倡议书

最新在线课件(范例15篇)

在线课件

转正总监申请书13篇

转正总监申请书

文艺委员述职报告(实用8篇)

文艺委员述职报告

我的大学生涯规划书11篇

我的大学生涯规划

课件

书画课件

书画课件

信息课件

信息课件

天净沙课件

天净沙课件

树木课件

树木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