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工程课件范文13篇

2023-05-19 14:22:36 工程课件

风工程课件【篇1】

  【我国招投标发展历程】:

  1983年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

  1992年12月,建设部印发了《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1997年2月,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指导意见》。

  1998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施行,正式确定了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的法律地位。

  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至此,我国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工作开始进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

  20xx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

  【投标报价的技巧与策略】:投标报价是业主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也是业主和投标单位签定承包合同的依据。报价是工程投标的核心,是根据工程性质、范围、技术规范、工期要求、拟采用的施正方案、进度计划以及所需人、材、机预算价格,各种管理费及利润等计算出的投标价格。因此,投标报价是十分重要、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的工作,施工企业应从多方面进行控制,力求报价适中,既能达到中标的目的,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充分理解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

  工程招标作为业主选择施工队伍的手段,要求投标文件全面响应招标文件。投标人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明确清单项目的组成规定、定额选择的要求,特别要清楚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时,要充分审查施工招标图纸,列出图纸中项目并重新计算工程量后与清单核对。将发现问题汇总后,标前会时向业主提出,要求其在会上或会后解答。通过这些问题的明确,可以使各位投标人的报价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位于“同一起跑线”上,避免因各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不同理解而造成标价分散、合理标价反而成为出围标的可能。

  二、做好现场调查工作

  投标前的现场考察是必不可少的。考察时应根据施工图纸和招标文件的要求,了解当地地方材料(不含甲供材)的价格、材料的来源、运输的路径、运距;附近山头的情况、土石的来源、弃土点的距离;施工水电是否可以在附近租借、管线的长度;临时便道、便桥的情况;施工机具的进场路径等,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投标人在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做出的报价性价比才会高,才具有竞争力。

  三、分析计算单价和合价

  1、定额的选用要慎重。工程报价时,定额分析选用的正确与否是影响到报价高低、投标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十分慎重。投标者应按照招标文件有关资料,特别是技术规范来选用定额,同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如工程情况、自然气候条件、工人素质、机械水平、工程技术规程、工程监理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熟练掌握定额各章节的工作要求及换算方法,对定额的缺项部分,可借用类似项目或用相近项目换算,对无类似项目的可编制补充定额。

  2、进行单价分析:根据工程实际和市场调查结果,确定人工、材料、设备和机械台班的基本单价,套用相应定额得出工程基本直接费,摊入取费乘以费率得出其它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相加得出直接工程费,直接工程费参与取费,将现场经费、间接费、利润及税金等摊入,合计以上便得出此项工程的单价。填入工程量清单表,乘以工程量得出合价。

  四、确定投标报价策略

  投标策略是指承包商在投标竞争中的系统工作部署,是参与投标竞争的方式和手段。投标策略作为投标取胜的方法和艺术,贯穿于竞标始终,内容十分丰富。常用的投标策略有: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突然降价法,无利润竞标法等等。

  一)不平衡报价法。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通过调整项目内部的部分报价(调整范围不能过大),不影响中标而谋求结算时提高经济益的方法。

  二)多方案报价法。有时招标文件中规定可以提一个建议方案,或发现招标文件中的工程范围不明确、条款不清楚或很不公正、技术规范要求过于苛刻时,则要在充分估计风险的基础上,按多方案报价法处理。即按原招标文件报一个价,再提出如果基本条款做某些变动,报出报价可降的低额度。这样可以降低总价,吸引业主。设计和这时投标者应组织一批有经验的施工工程师,对原招标文件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仔细研究,提出更理想的方案以吸引业主,促进自己的方案中标。这种新的建议可以降低总造价或提前竣工或使工程运用更合理。但要注意的是对原招标方案一定也要报价,以供业比较。

  三)无利润竞标法。投标人在可能中标的情况下拟采取将部分工程转包给报价低的分包商;或对于分期投标的工程采取前段中标后段得利;或为了开拓建筑市场扭转企业长期无标的困境时采取的策略。

  四)突然降价法。报价是一件保密的工作,但是对手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手段来刺探情报,因此在报价时可以采用迷惑对手的手法。即先按一般情况报价或表现出自己对该工程兴趣不大,到快要投标截止时,投标人在充分了解投标信息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费用消耗的可能性分析,提出降低报价方案,突然降价。采用这种方法时,务必做好充分准备。采用突然降价法而中标,因为是只降总价,在签定合同后可采用不平衡报价的思想调整各项单价或价格,以期取得更高效益。

  五、报价分析、最终报价

  现行的招投标多采取复合标底的形式确定中标价,报价的确定包括对业主标底价的分析、对其他投标人的报价分析和对保本红线价的分析。对业主标底价的分析主要是充分了解业主的习惯做法,因为同一业主对招标工作均有其习惯做法,特别是其评标、定标的方法一般大同小异,因此投标人通过分析业主的习惯做法确定该工程业主采取可能的下浮率作为标底价;对其他投标人的标价分析主要根据以往的投标记录或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分析各投标人的标价变化范围,确定其最可能出现的报价;最后投标人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市场的实际价格确定工程的保本价,投标报出的价格不得低于红线保本价。投标人在通过上述分析后,将业主可能的标底价、其他投标人可能的报价和自己的报价结合业主的评标办法,确定本企业的最终报价。

  施工单位一定要掌握投标预算技巧、精通报价、确定方法,同时做好资料搜集、分析工作,努力提高报价水平,争取在僧多粥少的竞争环境中占有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标中常胜不衰。

风工程课件【篇2】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风工程课件【篇3】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烙饼问题》。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与想象的能力,但对于学习稍复杂的逻辑推理或抽象思维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难的。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烙饼作为教学载体,使枯燥的数学思考转变成生活中的趣事。

  1、在经历烙饼的具体过程中学会怎样合理安排最省时间,从而体会做事情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2、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合理的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运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为了更好地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我在这次教学中主要运用了讨论、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这

  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操作、观察、探索、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烙饼问题有一个形象的感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

  我首先以一个谜语引出要节约时间,合理安排。再呈现妈妈正在烙饼的主题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根据主题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就强调了烙饼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说一说比较简单的一张饼、两张饼该怎么烙,引出那么三张饼又是怎样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思考讨论,小组合作:

  如何尽快地烙3张饼,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让学生用数学课本试烙3张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小组汇报结果。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烙3张饼的最挂方案。有些学生对只烙3次的方法可能还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这时我就再让学生扮演“厨师”上台展示烙的过程,边烙边用语言叙述,最少需要多少分钟,使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再次用课件展示三张饼的烙法,加深印象,得到巩固。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三张饼的最佳方案,然后分让学生小组讨论出4、5、6、7、8张饼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时间和饼的张数之间的关系、

  饼的张数为单数和双数时饼的烙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发现的过程,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思维方法,感受到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提升了数学思维。

  应用我们得到的规律,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当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道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渗透尊老爱幼的思想。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每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来呼应主题,合理安排。

  课后我对“烙饼问题”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烙饼问题”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并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这节课当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让学生在探讨4至8张饼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板书有待提高等等。希望各位老师多多给予宝贵的意见。

风工程课件【篇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9页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迁移类推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学难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意。

  1.谈话:同学们,你发现最近我们南雄城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如果我们要把新建沿江路人行道两边进行绿化。

  ①这项工程计划1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②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 ,几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2、导入  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像搞绿化、修马路、盖房屋、造桥、运货等各种工作,统称为工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工程问题”。

  二.尝试探究、探讨新知:

  1.谈话:如果我们将新建路两旁的绿化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三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5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8天。请问:

  ①你选择哪个队施工?为什么?

  ②为了加快工程完成速度,又该做怎样的选择?

  2.(投影)出示例题,进行研讨。

  (1)要绿化30公顷土地,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②分析题意:明确:30÷10 、 30÷15与(30÷10+30÷15)各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求合作时间?

  (2)把“30公顷”改为“10公顷”、“1公顷”。这时分别怎样求合作时间?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问:通过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工作总量在变化可用的时间都一样)

  怎样求出合作时间呢?

  为什么绿化面积加大了,可用的时间却都一样呢?

  通过读题看看现在这道题与前面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①、学生独立解答,相互交流。

  又表示什么?要求合作时间,为什么要用1÷( + )?

  讨论:已知条件中去掉了具体的数量也能求出问题,这种做法与前面具体的数量计算结果的方法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

  不同:一是具体的工作总量,另一题是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而是用单位“1”表示。

  相同:解题的思路是一致的,数量关系也相同,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把全部工作量看作单位“1”是工程问题的特点,这个“1”可代表一项工程,一块地,一堆煤,一段路程等等。

  再看一看:为什么绿化面积水逐渐加大,可用的时间却都一样呢?

  明确:工作总量虽然变化了,但每天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几没有变。把工作量“30公顷”、“45公顷”、“60公顷”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三个算式实际就是例题的后一种形式,所以工作时间不变。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三个工程队一起完成这项工程需几天?

  (2)根据上面给出的情境,绿化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0天,丙队单独完成需18天。

  大家提问,共同解答。

  ①甲乙合做几天完成全工程的一半?

  ②甲乙合做几天后,还剩全工程的 ?

  ③甲乙合做2天后,剩下的丙队来完成还需几天?

  ④甲、乙、丙合做3天后,还剩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

  ……

  4、看书质疑。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工程问题这类应用题,了解了工程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学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见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我们南雄建设得更加美好

风工程课件【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责任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9页例9、练习二十。

  2、教材简析。

  “工程问题”是研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学问题。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工作问题的思路相同,仍是工作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是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从教材安排上看,由筹备题、例题、做一做和巩固练习的构成,题量较大,不仅要求学生能求工作时间,还要能求部分工作量。教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剖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3、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构造特点,控制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解答比较简略的工程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尝试、探究、猜测、合作交换等能力,渗透数学的利用意识。

  4、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症结:

  (1)、教学重点:

  控制工作问题的构造特点和解答方法。

  (2)教学难点:

  为什么将工作总量抽象为单位“1”,建立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对应关系。

  (3)教学症结:

  控制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会迁移运用,组建新的认识构造。

  二、说教法、学法

  老师创新教学的平台,介绍教育及教学研究前沿动态,讨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中的各类课题和观点,探索最佳学习之方法,交流个人学习的心得,关注中小学课程教与学,关注网络平台教学、教学新技术。

  1、在教法上重要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适时地“引”来激发学生自动地“探”,使师生双边活动发生共识,协调发展。创设情境,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亲密与现实生活的接洽,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自动地参与,从而培育数学意识。关注学生的自主摸索和合作交换,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究—利用”的学习过程。

  2、在学法上要激励学活泼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自动构建数学知识,逐步由“学会”向“会学”改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出示两道复习题,让学生答复后,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探究新知

  (1)让学生弄清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2)独立思考,学生自己列出算式。

  (3)合作交换。在独立思考、自主摸索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换,学生要充分展示解题思路。①30÷(30÷10+30÷15)②1÷(-+-),学生进行讨论,把“长30千米”去掉,又如何解答?把题中谁看单位“1”?甲乙队的工作效率又怎样表示?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让学生共同辅助来发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4)反馈评价。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题。

  五、总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风工程课件【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9093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明白算理,学会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3261420792109010090讨论交流,这两个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二、创设情境

  长江三峡,你知道吗?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分三期,工18年,20xx年完工,完工后将回保护生态,净化环境,还将是一个大的发电站,你想了解它吗?同学门请看这副图,你能

  知道它的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学习探究

  1、六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千万千瓦时?

  让学生独立列式,说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58.66=六个58.6是多少,58.6的六倍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练习:4.89找学生版演

  2、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瓦时,每千瓦时0.62元,应付电费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把算式补充完整

  强调:结果中末尾有0,要把小数化简

  3、回忆小数乘整数的探究过程,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是什么?

  六、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1、六台发电机组发电多少千瓦时?

  58.66=351.6〔万千瓦时〕

  58.6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三峡情景,学生兴趣浓厚在探究算法时,学生很多都说成了小数点上下对齐,还应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风工程课件【篇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P117页内容。

  二、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有效的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产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本次课我的设计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探索规律的过程作为课堂的中心点,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活动。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体验和建构是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和生成的过程。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只有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实现活动化的数学教学的数学学习。

  2、有效借助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那么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是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才能将文字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结合,达到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学习得以继续,使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材料和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

  三、教材分析:

  和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P117页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并且两端都要种树的情况。

  《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二学段目标有以下阐述:“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基于以上思考,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端都种树,两端都不种树和只有一端种树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新知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格子图、小树模型……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学等教学方法。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积极参与,尝试探索,总结规律,形成概念,并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课件出示手,让学生猜一猜:五兄弟,四条沟,能干活,不说话,谁的本领大,第一就属它。课件出示两支间隔距离不同的队伍让学生比一比哪支队伍站得更整齐?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对手指头之间、队列之间的间隔产生一个初步的感知。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其实在学生生活的周围有很多事物具有植树问题的本质特征。想要了解植树问题必须要知道间隔的问题。引出手和队列里的数学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

  了解间隔数的概念。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处处留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紧接着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间隔和间隔数的感知,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间隔,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1、3月12日是植树节.红旗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老师对他们提出了要求: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帮助他们完成吗?

  设计意图: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并且初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板书出学生的多种猜测结果。因为数据较大,在和学生达成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入手的共识后,将数据100米改成20米,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验证哪个结果符合题目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因为猜测出不同的结果,造成了认知冲突。他们迫切的需要寻求可行性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数学猜想。将数据改成20米也是在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1、汇报验证结果,总结出两端都种树和规律。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风工程课件【篇8】

  一、说教材 :

  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基因工程,是选修3整本书的重点,它是其它几个章节的基础。而其中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又是该章节的重中之重,是本专题的核心,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难点多,内容杂,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尝试分析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及基本操作程序。

  2.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对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朴实观念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前沿技术有更深刻的了解。

  ②通过对四步基本操作程序的具体操作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建立起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为人类服务,使人类生活质量更好的美好愿望。

  3.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技术,追踪社会热点,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合作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难点:

  1、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大肠杆菌生产出人的胰岛素,如何设计。

  2、目的基因与载体的结合。

  四、说教法、学法 :

  教法:结合了直观教具(图片),多媒体教学,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此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现其自主性。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解力。讨论分析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自主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分析、综合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并得到其所需信息,培养归纳、比较、综合能力。让学生学生动手制作重组DNA分子,让学生得到实践,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1.导课:

  提问复习上节课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内容。

  1、基因的剪刀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基因的针线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基因的运输工具是什么?

  指出:利用这些专用工具,怎样完成基因工程呢?

  2.引出课题: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3.进入教学过程:

  (1)设计问题情境,指导读书: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软化番茄,到底是怎样获得的呢?它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实现呢?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组织讨论,得出基因工程的四点基本操作程序,通过这种学生自学和讨论来概括本文的重点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并可以提高分析、归纳其所得信息能力及交流能力。

  (2)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依次讲授新课: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图,了解基因工程的四点基本操作程序,然后讲第一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先补充何为目的基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办法:反转录法,化学合成的办法。

  其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讲这点之前,让学生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展示自己制作的重组DNA分子,各有几个切割位点?露出几个黏性末端?如何拼接上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拼接,加深学生对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认识。最后,我再总结指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首先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把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由四个部分组成: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

  最后在讲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只讲方法(借鉴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的途径)和过程(运载体为质粒,受体细胞为细菌等)。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主要讲检测(通过检测标记基因的有无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和表达(通过特定性状的产生与否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六、说教学反思(略)

风工程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风工程课件【篇10】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重叠问题》。在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模式;说方法、说设计;说板书、说得失;四大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材: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智慧广场的内容,教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了参加小记者活动和小交警活动的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韦恩图把两个活动小组的关系直观的表示出来,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说学情:我主要从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两个方面来说,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常常把1个人,2朵花,3支铅笔等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认知特点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归纳能力,并已经学会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二、说目标、说模式。

  说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我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来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在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在问题解决方面:会借助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情感态度方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模式: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3、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4、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一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标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方法、说设计。

  说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尝试,小组合作,在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4一系列活动中来理解重叠的含义。

  说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我说一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先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实现以学定教。首先,我给同学们出示了希望小学四年级一班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拍摄的照片,创设这样的情境,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出示了活动记录表,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绝大多数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需要19人,这时,我反问:果真是19人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他的可能性,我顺势出示完整参加活动的名单,学生的脑海里会跃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过去求总数就是直接把各部分的数量加起来呀,怎么在这里行不通了呢?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有重复参加活动的,从而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重叠问题”。在这一环节,我有意识的凸显学生新旧认知间的矛盾冲突,造成了更为强烈的认知反差,这十分符合美国杜威的观点:“冲突对思想来说是一种触媒,诱发我们主动观察和修正,激励我们去创造,冲击我们像绵羊般的温顺,使我们警醒、敏锐,并动脑思考。

  2、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本环节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在本环节中,我大胆放手,适时引导,让学生合作交流,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1)组织比赛,制造矛盾。

  首先,组织同桌进行抢姓名比赛,我提前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名做成姓名卡片并装在信封里,同桌两人中一个负责抢小记者这10人摆好,一个负责抢小交警这9人摆好,因为同桌两人都想要“王强、李明、赵刚、张小帅”这4张姓名卡片,就引发了矛盾,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人都想要的4张姓名卡片放在什么位置更好,学生会想到放在中间。

  (2)数形结合,说图明理。

  让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参加小记者活动的10人在哪,参加小交警活动的9人在哪?我适时引导,我们心里明白了,但是看起来好像不太清楚,引导学生用黄色粉笔圈出小记者活动的,用红色粉笔圈出小交警活动的,最终完成韦恩图的创作。此时,我出示正规的韦恩图,并介绍韦恩图的数学文化。

  (3)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根据韦恩图,列出算式,解决重叠问题:10+9―4=15(人)。找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介绍,并解释每个数的意义。

  (4)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接着,我进一步启动问题:如果老师把于平丽换成方伟,现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学生根据演示:很容易列出算式10+9―5=14(人)。然后再启动问题:刚才我们研究了两种活动都参加的有4人,5人,两种活动都参加的还有可能是几人?最后,通过观察,列出了所有的算式,共同概括出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先求出两部分人数的总和,再减去重复的部分。

  3、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以下3个层次的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欣赏在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感受重叠美。这让学生体会到重叠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数学中,在生活中更是有很多的重叠现象,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四、说板书、说得失。

  说板书:板书设计首先是课题,主体部分是学生创作的韦恩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突出了重点,又系统的梳理了本节课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说得失: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由于时间有限,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等。

  最后,我想说:启思才是良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努力建设思维性课堂,使学生经历精彩纷呈、意蕴丰富的数学思考生活,尽情的享受数学思考带来的乐趣,我们还要巧加指引,有机拓展,使学生能t望乃至有机会进入更为璀璨和深邃的数学星空,让思考渐渐内化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我永恒的教学追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耐心倾听,请提出宝贵意见!

风工程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责任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9页例9、练习二十。

  2、教材简析。

  “工程问题”是研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学问题。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工作问题的思路相同,仍是工作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是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从教材安排上看,由筹备题、例题、做一做和巩固练习的构成,题量较大,不仅要求学生能求工作时间,还要能求部分工作量。教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剖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3、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构造特点,控制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学生解答比较简略的工程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尝试、探究、猜测、合作交换等能力,渗透数学的利用意识。

  4、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症结:

  (1)、教学重点:

  控制工作问题的构造特点和解答方法。

  (2)教学难点:

  为什么将工作总量抽象为单位“1”,建立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对应关系。

  (3)教学症结:

  控制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会迁移运用,组建新的认识构造。

   二、说教法、学法

  老师创新教学的平台,介绍教育及教学研究前沿动态,讨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中的各类课题和观点,探索最佳学习之方法,交流个人学习的心得,关注中小学课程教与学,关注网络平台教学、教学新技术。

  1、在教法上重要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适时地“引”来激发学生自动地“探”,使师生双边活动发生共识,协调发展。创设情境,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亲密与现实生活的接洽,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自动地参与,从而培育数学意识。关注学生的自主摸索和合作交换,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究—利用”的学习过程。

  2、在学法上要激励学活泼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自动构建数学知识,逐步由“学会”向“会学”改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出示两道复习题,让学生答复后,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探究新知

  (1)让学生弄清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2)独立思考,学生自己列出算式。

  (3)合作交换。在独立思考、自主摸索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换,学生要充分展示解题思路。①30÷(30÷10+30÷15)②1÷(-+-),学生进行讨论,把“长30千米”去掉,又如何解答?把题中谁看单位“1”?甲乙队的工作效率又怎样表示?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让学生共同辅助来发现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4)反馈评价。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题。

   五、总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风工程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工程问题应用题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综合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难点: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张老师去新华书店买《三国演义》上下集,她所带的钱如果只买上集正好可买20本,只买下集正好可买30本,请问张老师所带的钱最多可买这种书多少套?猜一猜。

  2、到底哪位同学猜得正确,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二、类比迁移

  1、出示准备。

  修建一条公路长300米,由甲队单独修建需要1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修建需要15天完成。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1)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2)反馈、交流。

  2、把300米改为600米、900米、1200米、若干米,分组计算。

  (1)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为什么?

  (2)再观察一下,以上算式都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来进行计算的呢?

  (3)如果总米数没有,但还是求两队合修需多少天完成,又该怎么样列式计算呢?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修建一条公路长,由甲队单独修建需要10天完成,由乙队单独修建需要15天完成。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1)比较。

  (2)思考:

  A、这条公路的全长不知道怎么办?

  B、甲队每天修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乙队呢?

  C、(+)表示什么?

  D、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解答这类应用题的?

  2、再比较:例题和准备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归纳:象这类工作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用单位"1"表示,用表示工作交率,解答思路与工作问题一样,象这种分数应用题,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教学设计》。我们把它叫做"工程问题"(完整板书)。

  4、把工作总量看作"2、3"行不行?分组计算。发现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但为了计算简便,工程问题应用题中,我们常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四、巩固性练习

  第一层次:试一试。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2)据式说理。

  (3)改变条件和问题。

  两队合作4天后,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几分之几?

  第二层次:

  (1)车站有货物48吨,用甲车运6小时可以完成,用乙车运4小时可以完成。用两种车同时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

  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48÷(48÷6+48÷4)

  48÷(+)

  1÷(+)

  (2)只列式不计算

  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加工8小时完成,乙单独加工10小时完成。

  (1)甲单独加工,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

  (2)乙单独加工,每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

  (3)甲、乙合做,1小时完成了总工作量的。

  (4)甲、乙合做,3小时完成了总工作量的。

  (5)甲、乙合做3小时,还剩下总工作量的。

  (6)这批零件,甲、乙合做小时完成。

  (7)两人合打天才能完成这份稿件的。

  第三层次:

  工程问题不只限于上述三种量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其他某些量之间的关系。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到乙地需要6小时,另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到甲地需要5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工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张老师去新华书店买《三国演义》上下集,她所带的钱如果只买上集正好可买20本,只买下集正好可买30本,请问张老师所带的钱最多可买这种书多少套?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2、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3、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六、提高练习

  (1)生产一批零件,甲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由乙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两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如果三人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2)一项工作,甲乙两人合做12天可以完成,由甲单独做20天可以完成,由乙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风工程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 了解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及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

  2、 在主动参与、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中提高思维水平。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在明年暑假把操场上的跑道改造成塑胶跑道。你见过塑胶跑道吗?它有什么优点?但铺塑胶跑道需要很多钱,还需要专业的施工队。

  2、出示:

  (1)如果这项工程计划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 )。今天完成了工作的( )还剩( )。

  (2)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  ,(  )天完成。

  3、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像修跑道、造桥、运货、搞绿化等各种工作,我们统称为工程,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工程问题。

  1、谈话:

  如果我们能将修塑胶跑道这项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两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8天。

  问:(1)如果你是校长,你选择哪个施工队?为什么?

  (2)但新学期开学迫在眉睫,为了 同学们在新学期一开学就能在跑道上上体育课,如果你是校长,又该怎么办呢?

  2、出示:

  三毛小学要修200米的塑胶跑道,甲队独修要10天,乙队独修要8天,两队合修要几天可以完成。

  (1)独立解题 200÷(200÷10+200÷8)= 4 (天)

  (2)交流反馈、小结数量关系式:

  讨论:200÷10与200÷8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商加起来又表示什么?再用200除以它们的和得到了什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算出合作的时间?

  (3)那如果要修建的塑胶跑道是400米,800米又要多少天时间呢?独立做。

  (4)讨论:三道题做完了,你有什么发现?猜猜如果跑道是1000米的话,用几天时间完成?跑道长度是a米呢?看来完成工程的天数跟工作重量没多大关系?那么到底为什么工作总量在变化,可完工的时间却一样?

  3、出示:

  例、三毛小学要修一条塑胶跑道,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0天;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要8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B、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多少?怎样想出来的? 乙工程队呢?

  (2)怎样列式。(尝试)。

  (3)交流说说 。1÷( + )中。 、 各表示什么? + 又表示什么。“1”

分享

热门关注

论文实施方案7篇

论文实施方案

最新学生向老师认错检讨书(合集7篇)

学生向老师认错检讨书

形容心情低落的句子

心情低落句子

民房出租合同1500字合集

民房出租合同

三十而立的感悟句子合集73句

三十岁朋友圈感慨句子

海军课件(通用13篇)

海军课件

学校消防课件13篇

学校消防课件

食物课件(分享13篇)

食物课件

会计学课件13篇

会计学课件

将进酒课件(系列13篇)

将进酒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