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和课件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但教师需要明确教案课件不是随意书写的,而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接下来介绍的“小插图课件”将会给您带来丰富的收获,或许也能对您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小插图课件【篇1】
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五十多岁杨震被逼不过,只得出来做官。
他去东莱出任太守,路过山东昌邑时,他以前推荐的秀才王密,正好担任昌邑县令。王密夜晚抱着十斤的?S金来要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他在太尉任内,中常侍李闰为了他哥哥升职,通过汉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后兄阎显先后向杨震说情,都被杨震谢绝了。原来李闰又请国舅耿宝向杨震推荐,耿宝对杨震说:“李常侍?F在是皇上眼前红人,希望对他哥哥能从优提拔,而且这也是皇上的意思”。杨震说:“既然是圣旨,请出示尚书府的文书,这样才有根据。”耿宝被驳得哑口无言。
杨震虽然坐了高官,可是他的子女还吃着家常饭菜、出门没有车坐。有人劝他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杨震说:“让后世知道他们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孙,这个遗产不是很丰厚吗?”
小插图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在Word文稿中,插入图片的基本步骤,并能设置合适的图片环绕方式、大小及位置。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动物家园文稿设置合适的插图,逐步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及文稿规划设计能力。
3.通过为文稿配插图的学习过程,体会艺术与计算机结合的魅力,增强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及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
【难点】图文的合理布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关于动物家园的纯文字Word文稿,提出问题:用白底黑字的形式展现动物世界的内容会显得枯燥无味,怎样才能让文档更直观生动呢?【插入与主题相符的动物图片】
教师总结:为Word文稿插入图片可以提高文档的生动性及美观度,但又该如何为Word文稿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格式呢?今天就一起学习《配插图》。
(二)新课讲授
1.插入图片
教师讲解:之前已经学习了如何在Word文稿中插入自选图形,而插入图片的方法与其具有相似性。
布置任务:限时3分钟,类比在Word文稿中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自主探究如何在动物家园文稿中插入图片,并思考问题:插入图片的步骤是什么?【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并在自己的文件夹中选取合适的图片进行插入】
教师总结:选取图片时,插入图片应与Word文稿的主题内容相符。
2.设置环绕方式
教师讲解:完成图片插入后,还应设置合适的环绕方式,使Word文稿能清晰的呈现图文内容。
教师展示配有插图的Word文稿成品,让学生与自己的文稿进行对比。
提出问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呢?【个人制作的Word文稿中图片所占篇幅太大;成品的图文布局比较合理】
教师演示为插图设置环绕格式的方法,提出问题:实现环绕格式的设置,需要执行哪些步骤呢?【双击插入的图片,弹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选择合适的环绕方式】
布置任务: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5分钟,通过上机操作回答以下问题:
(1)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有几种不同的环绕方式?【5种,分别为:嵌入式、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
(2)若单击高级按钮,弹出高级格式对话框,有几种不同的环绕方式?【7种,分别为:四周型、紧密型、穿越型、上下型、浮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嵌于文字所在层】
教师总结:为插图设置环绕方式可提高Word文稿的呈现效果,增加文稿的直观性与生动性。但不同的环绕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设置环绕方式时,应结合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
之后请学生自行上机操作,通过对环绕方式的修改,体会不同环绕方式的呈现效果。
3.调整图片大小、位置
教师讲解:插入图片后,Word文稿的整体版面可能会受到影响,为了使版面更美观应重新调整图片的大小及位置。
教师展示布局合理、图文并茂的动物家园文稿,提出问题:若想实现文稿中呈现的效果,还应对图片进行怎样的调整呢?【调整图片的大小及位置】
布置任务:限时5分钟,自主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增加文稿布局的合理性,该如何调整图片的位置呢?【选中图片,长按鼠标左键并通过拖动鼠标对图片的位置进行调整】
(2)为了避免插图所占篇幅过大的问题,该如何调整图片的大小呢?【选中图片,将鼠标移到操作点上,当指针变成斜向箭头时,向外或向内拖动,调整图片大小】
教师总结:除了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之外,还可以执行视图工具栏图片命令,选择相应的按钮对图片进行亮度、对比度等内容的调整,提高图片的呈现效果。
之后请学生自主上机对图片进行调整,并提示学生及时保存文件。
(三)巩固提高
开展苏州园林编排文稿设计比赛,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利用已有素材,设计具有个人风格、图文并茂的文稿。
学生完成作品后,各组依次进行展示,并通过投票选出最佳作品。
作品描述:在介绍园林的风格特点时,为插图设置了四周型环绕方式,并通过裁剪的形式将插图以椭圆显示,增加了文稿的生动性。
教师评价:图文内容匹配、图片的环绕方式、位置及大小设置得当。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配插图应注意的事项,学生回答所选图片应与主题内容相符等。
作业:选取家庭相册中具有独特意义的照片,设计并制作难忘时光回忆录,并与父母分享成果。
四、板书设计
小插图课件【篇3】
随便拿起一本小学语文课本翻翻,你会发现,课本越来越精美了。不是吗,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两幅细致传神的插图。这无疑更符合时代特征,也是教学新理念的一种体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呢?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插图的诸多妙用。
一借插图激趣质疑。一些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如教学《跳水》一课,新课伊始可先安排看图,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看过插图后,疑窦丛生:“猴子怎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怎么会走上那么高的地方呢?”“孩子面临生命危险,他会怎么做呢?”“甲板上举枪的这个人想干什么?”“最后这个孩子得救了吗?”有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课文,去感知课文内容了。
二借插图品析词句。《可爱的草塘》是这样描写草塘美景的:“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茫茫的跟蓝天相接。”通过指导看图,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草塘绿色的层次性,理解了“茫茫”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草塘真像绿色的大海,风吹过来,草一起一伏就像大海的波浪,‘茫茫的跟蓝天相接’不就是‘水天相接’吗?” 有的学生说:“这些‘浪花’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笑着,闹着,追着,跑着,太可爱了!”学生品读得有滋有味,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借插图引发思维。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的技巧,而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为插图配“画外音”,是一种颇具趣味、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少年闰土》最后一段写了“我”与闰土依依惜别,用笔十分简略。让学生观察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老师问:“在这个漫天飘雪的日子,一对好朋友就此分别。依依惜别之际,两个人会说些什么呢?”继而让学生演一演这幕戏。通过看图和表演,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灵世界,感受到“我”与闰土的深厚友谊。再如《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插图中的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配上音乐,让学生看图来一段“扬科的内心独白”,此时此刻,心灵的感悟取代了理性的分析,不正彰显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吗?我们还可以读写结合,让学生在插图的空白处写一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丰碑》一文的插图上,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军需处长啊,舍己为人铸就了你伟大的军魂,漫天风雪将你塑成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座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在这里,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借插图复述背诵。《跳水》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确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而利用插图背诵课文则能避免盲诵枯记,提高效率。《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堪称经典,所配的插图也甚为生动。指导背诵时,让学生先赏景,从上到下,学生脱口而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再观人,“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后说猹,“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学生看图背诵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将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五借画图自得其乐。画图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蟋蟀的住宅》,就让学生画一画蟋蟀的住宅;学习《冀中的地道战》,就让学生画一画地道;学习《威尼斯的小艇》,就让学生画一画小艇……有时候,我让同学们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图画。例如《燕子》一课,同学们你几笔,我几笔,用彩色粉笔勾画出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可爱的草塘》中那条奇特的小河就是一幅美好的画卷,“这幅画卷上都画了些什么呢?”于是,同学们把黑板当成小河兴致勃勃地画起来。有的涂上倒映着的蓝天白云,有的勾上青青的芦苇、蒲草,有的描上嬉戏的野鸭、小鱼……为了鼓励学生勤于动笔描绘课文展现的情境,每学期我都要开展一次配图评比。学生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一位同学为《月光曲》配了这样一幅水彩画: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金黄的圆月给波峰镀上点点银光。金色的沙滩上,有两个人陶醉其间,那就是皮鞋匠和盲姑娘……图画旁还写了几句诗:“清幽的月光/在海面上跳跃/贝多芬的手指/在钢琴上跳跃/盲姑娘的心/在琴声中跳跃/动人的《月光曲》/在人们的心中跳跃……”
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这些美丽的图画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
小插图课件【篇4】
[教例]:苏教版十一册第2课《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师:读读课文,想象思考: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认真读书后发言:)
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聂将军给日本小姑娘喂饭的画面。
(师板书:照料图)
生2:我似乎看到了美穗子带着全家人来感谢聂将军时的情景。
(师板书:谢恩图)
生3: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聂将军送日本小姑娘去石家庄日军指挥部时的情景。
(师板书:送别图)
师:现在,让我们来给课文画画插图,好吗?
生:(兴致勃勃地喊)好!
师:插图要符合课文内容,反映作者想要表达思想感情。你认为怎样才能画好插图呢?
生1:我认为一定要反复地读课文。
生2:我认为还要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3:我认为要先想好准备画些什么内容,设计好了画面再动手画。
师:那就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先读读相应的课文内容,再设想画面内容,最后动手画。画简笔画就行了。
(学生有的读课文,有的互相讨论,然后各自作画。)
师:(画完后)按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欣赏,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画?这样画表达出了什么意思?
(学生热烈地交流,教师作巡视,留意学生的图画和交流情况。)
师:下面请各组的代表上来交流。
生1:我画的是照料图。画面上是聂将军坐在凳子上,一手拿碗一手拿着小勺,正在给美穗子一口一口喂饭的情景。从这幅图上可以看出聂将军像一位父亲一样,很疼爱美穗子。
师:你画得真好啊!也画照料图的同学来交流交流,你画的与他画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与他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生2:我跟他画的内容差不多,但从他的画上看不出聂将军的神情,从我的画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聂将军的神情,聂将军是微笑着给美穗子喂饭的。
师: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画聂将军微笑的依据是什么?
生2: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文中说聂将军和善可亲,说话时是和蔼地、亲切地,所以我画出了聂将军的微笑,微笑着的聂将军就更像一位疼爱孩子的父亲了。
师:你读书读得仔细,图就画得更好。真棒!
生3:我也有补充。除了画出聂将军给美穗子喂饭的情景,我还在人物的旁边画了一张桌子,桌上放着几个梨。
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呢?
生3:因为课文中还讲到聂将军给美穗子梨吃,聂将军的和善可亲使这两个小姑娘不再恐惧,所以我这样画了。
师:你读书读得更全面更仔细,想得也好,你的插图就更好了。现在请大家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来读书,读后修改你的插图,好吗?
(学生再次读书,补充、修改插图。教师再作巡视,适当地点拨、指导。)
[评析]:
新概念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感悟体验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学习形式,它不是靠老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而是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情后才能获得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读中诱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促进学生感悟自得,自主发展,在不断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悟性。
以上的教例就体现了这种让学生自读自得的理念。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思考: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归纳出有照料图、送别图、谢恩图,这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悟。在此基础上就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图画出来,给课文配上插图,这是引导学生去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感悟。画出图后再作交流:你为什么这样画?这样画表达出了什么意思?这是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对课文语言情感的感悟在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转化为图画形象的过程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又通过大家的补充讨论,如对人物动作神情的处理,对梨等小道具的处理,从细节处挖掘体会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这交流感悟的过程中,也让更多的同学体味到别人的感悟过程,以得到更多的启发。
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滔滔的讲解,只是让学生毫无拘束地读书,畅谈自己的心得领悟,就可以让学生的感悟体验与课文语言擦出情感的火花。
小插图课件【篇5】
●图中的山是中条山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中说:中条山,在山西省(永济县)东南部,位于鹳鹊楼的东面。资料记载: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古蒲州城上,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后被大水冲垮;蒲州位于晋陕交界、黄河东岸,永济境内,黄河从其西侧自北往南流。总之,鹳鹊楼所在的古蒲州城位于黄河东岸,中条山又位于鹳鹊楼的东面。从插图上看,近处是鹳鹊楼,图中的山地位于黄河对岸,与鹳鹊隔黄河遥遥相对。所以,插图中的山是鹳鹊楼西面亦即黄河西岸远方的山地,而非位于鹳鹊楼东面的中条山。
●图中的太阳是朝阳还是夕阳?
如前所述鹳鹊楼位于黄河东岸。从插图上看,太阳位于黄河对岸亦即黄河西岸或鹳鹊楼西面远方的群山丛中,所以插图中的太阳是夕阳而不是朝阳。
但请注意,解释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还朝阳是不能用插图作为依据的。因为插图是后人根据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原诗意境配加的,它是否准确表达了王之涣的意思,谁也不能肯定,但起码能说明插图作者的观点:《登鹳鹊楼》诗中的山不是中条山而黄河西岸的山地,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
●怎样在这幅插图上确定方向?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套用平面地图上确定方向的一般法则,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并得结论:图中黄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流,即从插图的左侧流向右侧。
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大家知道,这是一幅景观图,在这种图上只能根据图中所绘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实际方位(如此就需要对图中反映的地物进行实地考察),或根据插图中提示的规律(如太阳升落方位等)来定向,而不能用平面地图上确定方向的一般法则来定向。否则就会出现与实际不符的后果。例如,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鹳鹊楼岂不跑到黄河南岸了吗?还有,在鹳鹊楼上看,太阳又怎么能在北方升起或落下呢?如此等等。
●图中黄河是什么流向?
综合各种资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鹳鹊楼位于古蒲州城上,而蒲州位于晋陕交界,黄河东岸,永济县境内,这里的黄河是南北流向,即从北向南流。反映在插图中,流向应该是自右下向左上或大致从右侧流向左侧,而不是自左侧流向右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调查发现,除教师采用的定向方法错误以外,还与插图本身采用的透视角度有关,建议教材再版时对插图略作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