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课件精选

2023-05-22 10:04:12 论语课件

  这份“论语的课件”是笔者的心血之作,盼望得到您的认同。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和课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有教师都需要认真撰写。逐步深入的教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再次感谢您阅读本文所耗费的时间!

论语的课件(篇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背诵

  2.“曰仁义,理智信”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吗——孔子。他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一生交了3000多个学生,其中有名的有72个呢。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学生问老师的一些问题和孔子经典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两句话。

  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读准字音?(指名一生)

  出示:罔和殆。复习读音

  2.生字读音有点难,自己再读一读,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第一则中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i又念w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我们要按照正确得意思理解后才能确定读音。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i

  三、了解句意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轻声读第一则,看看哪些字在下面有注释,请你把它搬回老家—就是抄到原字的下面。

  2.把原句中的字替换成它的解释再读一遍。看看你还有哪些字的意思不懂,圈出来。

  3.质疑不懂的字义。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联)先和同桌互相交流看看能不能弄懂。全班交流。

  4.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你能连起来解释这句话了吗?不通顺怎么办?这时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

  小结:调整时,有时需要添几个字,有时需要减几个字,有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以后,我们还可能遇到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情况呢,但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试试。

  老师也解释了这句话,并且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看看这样解释是不是更通顺一些?你默读一下,看看和你们要说的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第一则意思)

  课件出示。

  5.温故知新已经是个成语了,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吗?

  6.联想:孔子是在学生问他什么问题时这样回答的?

  7.表演,评价。

  8.再读,指导。诵读古文应该读出韵味,慢慢品味才能知道含义,范读,自由读,大家读。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应该能做一个“温故知新”的人。

  (二)学习第二则,运用方法,独立研究,重点体会“学思结合”。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则论语的意思?就请你按照刚才我们学习的第一则的方法来自学第二则。出示自学提示:

  (1)把下边的注释搬回家,读一遍。

  (2)圈出不懂的字,同桌互相质疑,运用字典查一查,联系前后词语想一想。

  (3)自己解释句意,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指名交流

  (2)看看你的理解和老师的理解一样吗?

  (3)说一说第一则和第二则有什么关系吗?

  古人说的学习一般指读书学习,只读书学习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顾刚刚我们学过的温故知新这句话,其实学习过程中包括了温习旧知识要重新思考,才能有新发现?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说出第二则论语的意思了?

  (5)按照读第一则时那样读一读第二则。

  4.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有办法解决更多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师矣。而且古人短短两句话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这只能说明他们是经过了深入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所以能千古传送。

  (三)诵读

  1.这两则论语的意思你都记住了吗?不光要记住意思,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也很重要,你理解了就一定能读出来。读古文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展示古文的魅力。你试一试。

  2.看到大家读的很有进步,我专门找了音乐,现在我们谁能给我们以听觉的享受?指名读。

  四、总结学法。

  1.学习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你还知道孔子的故事吗?

论语的课件(篇2)

   一、复习旧知识齐读课文,检查背诵和翻译。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完成教学目标④)

  明确: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明确: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

  3、文中其它话说的是什么内容呢?

  明确:其它话说的是人的修养、精神境界。

  4、《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完成教学目标⑤)

  明确: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十而立

   三、词语总结

  1、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现在写作“悦”愉快喜悦

  学而不思则罔“罔”,现在写作“惘”迷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2、古今异义字

  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

   四、总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论语的课件(篇3)

  一、 教学目的:

  1. 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 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 诵读欣赏。

  2. 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课上交流。

  2. 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收录机。

  3. 《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

  五、 学法指导: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六、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抓住其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引入《论语》。

  (二)、教师简介《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播放朗读磁带,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三)、诵读欣赏。

  1. 学生齐读。

  2. 教师针对齐读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

  3. 听朗读磁带,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 教师指导美读,指名学生朗读。

  (四)、指名学生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扼要分析,最后归纳总结。

  (五)、巩固。进行背诵默写比赛。

论语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要点】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今天是几月几日?

  9月28日,很好!有谁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今天是一个“圣人”的诞辰!说到圣人,我们想到的是谁呢?

  中国人说“圣人”,就肯定是说孔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有很多人去到山东省曲阜市“朝圣”,今年已经是孔子诞辰2556年了。今天我们还要上课,就不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孔子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继续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才是对孔子最好的纪念!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

  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3、总结三个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5、提问朗读。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

  6、全班跟录音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不必花太多时间在有注释的词语上,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3、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提出。

  4、提问10人,随便讲自己对哪一则的理解。讲出大概意思就行,只讲求理解,不追求准确翻译。

  1、抄写课文及注释。

  【教学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副词,时常;也可理解成“以时”,即按一定的时间,按时、及时。

  习:实习、演习。孔子讲的功课,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朋:旧注“同门曰朋”,即同学、同班。句中指志同道合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理解】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多次。文言文中的“三”、“九”都指“多”,不是确数。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理解】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翻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翻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理解】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1、研讨与练习一(做到作业本上)。

  【教学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谈品德修养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的课件(篇5)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导入新课 1、出示并齐读课后“阅读链接” 。

  2、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学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人名言,你知道这些言论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话吗?

  3、不错,这些话就是出自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之口。你了解孔子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了解一下他吧。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上下文、工具书来理解;对确实不理解的字词,可与同学小声讨论。

  2、汇报阅读情况。

  (1)在自读课文中,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

  (2)共同解决,教师释疑。

  1、导入:我们扫除了基本的阅读障碍,下面就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春秋时期,看看孔子都有哪些故事吧。

  2、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关于孔子的几个小故事。

  1、出示思考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A:填空。孔子名( ),字( ),( )时期( )人,是我国古代( )的( )家、( )家和( )的创始人。

  (2)汇报、评议。

  (3)小结:这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4)结合课文插图中的孔子像,用称赞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导入: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他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思考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并划出相关语句。

  A、孔子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B、《论语》的重要价值是什么?这部书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

  (3)讨论以上问题,教师适时点拨、释疑。

  (4)小结段意:这自然段主要讲《论语》的由来及其重要价值和核心思想。

  (5)谁愿意用合适的语气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课堂小结 1、总结全文。

  2、作业:将你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讲给你最好的朋友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论语》既然是记录孔子“平时言行”的著作,那么这部书告诉了我们孔子的哪些故事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以下问题:

  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

  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

  C、“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能说说吗?

  (3)共同小结段意。

  A、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B、小结段意:写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为人处世主张。

  C、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4)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学法: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小结段意——加小标题——感情朗读

  4、按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1)学生按上述学习课文的方法自学。

  A、你认为孔子为什么“非常厌恶这个‘盗’字” ?说明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B、你是怎么理解这个“盗”字的,能说说吗?

  C、你给这一自然段加的小标题是什么?

  关于第五、六、七自然段:

  A、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这句话的?说说看。

  B、孔子为什么会发出“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这样的感慨?

  C、“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有过孔子说的这种事例吗?说说看。

  D、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给它加个合适的小标题。

  关于第八自然段:

  A、哪个词最能说明晚年的孔子的读书情况?

  B、比对孔子,今天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课堂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的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3、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有趣的故事或孔子说过的给人以启迪的话?

分享

热门关注

业绩考核方案15篇

业绩考核方案

内宿卫生检讨书

内宿卫生检讨书

送给老师五一劳动节祝福语200句

老师五一劳动节祝福语

对方让太多的伤感句子200句

对方伤感句子

国画课件10篇

国画课件

最新幸福的课件精选

幸福的课件

最新童趣课件精选

童趣课件

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1500字精选

比例应用教案课件

于丹论语心得精选5篇

于丹论语心得

春联的课件

春联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