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教案12篇

2023-05-27 20:19:31 大眼睛教案

  一般教师在新授课程时,通常会准备教案和课件。在编写教案课件时,需要老师花费不少心思。而做好教案则是教师规范自身教育教学表现的重要途径。为了方便您的教学工作,出国留学网编辑特别根据您的需求整理了一份题为“大眼睛教案”的完整指南,希望您能从中受益。

大眼睛教案 篇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主题单元眼睛《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眼睛的特点,联系背景资料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大眼睛相片及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情况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照片来历,初识大眼睛

  师:我想再请大家看一张相片。(出示大眼睛照片)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生1:这是一双专心的大眼睛。

  生2:这是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

  师:看来对于这双大眼睛,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那么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走进这张相片,走进课文去解读这双大眼睛。请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昨天,你们预习了课文,谁能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地说一说这张相片的来历?

  生1:我知道这张照片的小女孩名叫苏明娟。她家里非常的贫穷

  生2:这张照片是一个名叫解海龙的记者拍摄的。

  ()

  师:刚才大家能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来了解这张相片的来历。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其实课文中的某些句子也交代了这张相片的背景资料。谁来说说?

  生:在课文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相机正音蜿蜒、跋涉。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交代了这张相片的来历。是的,1992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拍下了这张取名为我要读书的极具感染力的照片。

  师:看来通过预习,你们不仅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还能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来介绍这张照片的背景,这是一种学习方法。这也是本篇课文送给我们的学习的金钥匙,(出示金钥匙,师介绍金钥匙内容)老师暂且将这把金钥匙的内容归纳为八个字:(贴板书:联系资料帮助理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运用这把金钥匙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师:课文除了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这张相片的来历,还介绍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还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生:汇报读相关段落,并相机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漏掉、讲述、濒临失学、援助、崛起)以及长句子的停顿。

  师:刚才我们在读通读顺课文的过程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文是介绍了照片的来历,眼睛的特点以及作者的联想,还介绍了大眼睛所产生的作用。

  二、紧扣渴望读书,解读大眼睛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双感人的大眼睛的呢?请大家再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拿起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生:(默读课文,画句子,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双感人的大眼睛?

  生1:作者是这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这双大眼睛好象在看着你,看着故事。

  生2:作者是这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这双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作者写了这双眼睛专心、明亮。

  师:(板书:专心明亮)由这双专心、明亮的大眼睛,作者想到了什么?那就是:她注视着前方(生读:生怕生怕每一句话)这就是作者的联想。

  师:生怕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担心、害怕)

  师:是啊!她生怕的是漏掉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可见她是多么(扣题目)渴望读书啊!

  师:谁来读这些句子,读出她的生怕,读出她的渴望。

  生1:(读的很流利,语气平淡)

  师:读得很流利,听了你的读,老师也想读,(师范读:它注视着每一句话)生怕是怯生生的,害怕的心理。你再来读一读。

  生1:(再读,读得很投入。)

  师:嗯,有进步!看,多么生动的描写,多么深情的文字啊!如果把它分行写,就是一首诗歌,(把这段内容以诗句的形式出现。)多美的诗句,自己再读读这部分的内容,看看谁能读出大眼睛的渴望?

  师:谁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生2:(读的时候把生怕漏掉这些词读得很轻。)

  师:我很喜欢你读得生怕漏掉,让人听了能感受到大眼睛的担心与害怕。孩子,请你看着这双大眼睛,你看,是那样专心,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

  生2:(再读,强调了那样专心)

  师:读得真好!还有谁想读?(学生纷纷举手)

  师:这样吧,咱们来个赛读,想怎么比?那好,咱们来个男女生赛读,好吗?女生先来吧。

  (女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女生读得真不错!她们在读的注意了语气的变化,那样专心、生怕漏掉听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男生咱们可得见好就学呀!来,男生准备好了吗?

  (男生读,读得同样有感情。)

  师:多么精彩的朗读!看来你们是打了个平手,建议你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生:(兴高采烈地鼓掌。)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抓住眼睛的特点(贴板书:抓住特点),展开自己的联想(贴:展开联想),让我们感受到大眼睛是多么的渴望读书。作者还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呢?咱们继续交流。

  生:我画的句子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中,作者是这样描写眼睛

  的:渴望、忧郁。(师板书:渴望、忧郁)

  师:忧郁是什么意思?她忧郁什么?

  生:她忧郁的是: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师:那你能说说这样的学习机会在课文中指的是怎样的学习机会?

  生1:指的是教室的光线并不明亮,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

  生2:还指的是每天要跋涉30里路去上学,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师:你还能联系上文的内容来说说,很好!不管刮风下雨,每天要跋涉30里蜿蜒的山路去上学。这是多么艰苦的学习条件。咱们去看看。(播放大眼睛的上学情况的课件。)

  师:学习条件是这样的困难,但她还是担心会失去这样的学习机会,带着你的感受谁来读这些句子?

  生1:读第三自然段,读得很入情。

  师:是的,(暗示学生看大屏幕)她担心的是会失去这样的学习机会,她还可能担心什么呢?(点击)请你们也展开自己的联想说一说。(回扣板书)

  生1:她可能还担心会没有钱交学费。

  生2:她可能还担心会迟到,因为课文中说到她每天都要跋涉30里路去上学。

  生3:她可能还担心破旧的教室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塌。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联想,苏明娟就可能有这么多的担心,她的眼神告诉了我们这一切忧郁,是因为她是多么(扣题目)渴望读书。来,咱们一起读这个自然段,把这种担心、忧郁读出来吧!

  生:(齐读)

  三、拓展资料,感悟大眼睛

  师:(回扣板书)这双大眼睛是多么渴望读书啊!那么题目中加引号的这双大眼睛指的仅仅是苏明娟吗?

  生:不是。

  师追问:那还指的是谁呢?

  生1:指的是千千万万濒临失学的儿童,因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说到这双大眼睛,千千万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师:(回扣板书)你还能联系课文中的句子来说,很好!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情况,给大家讲一讲。

  生1:我知道安徽有个叫刘小环的同学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头,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里工钱。

  生2:我知道有这么一给小女孩,她家里很穷。妈妈要让她退学,她跪在妈妈面前哭着说:妈妈。只要答应我上学,以后我就不吃饭了。

  ()

  师:(回扣板书)联系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课文,看来你们已经学会运用这把金钥匙。

  师:当我们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听这这些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我们觉得是多么的辛酸啊!老师还有一些资料想和大家一起交分享,咱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生:静静得观看

  师:他们贫穷得一无所有,但始终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渴望。来,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的25自然段。

  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5自然段。

  师:从你们的朗读,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被这双大眼睛深深地打动了。(出示相片)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这张相片,再看着这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此时此刻这双大眼睛仿佛在向人们说一句什么话呢?

  生1(小声地说):她在说:我要读书!

  师:这是千千万万濒临失学的儿童发出的心声啊!你再大声地说一说。

  生1(激动):我要读书!

  师:咱们一起呼出她的心声吧!

  生(齐说):我要读书!

  生2:她好象在说:我非常渴望读书,不要让我离开校园!

  生3:她好象在说:救救我们吧!让我们也能象你们一样在这美丽的校园里读书吧!

  师:咱们一起呼出她的心声吧!

  生:(深情地齐呼她的心声,形成一个小高潮。)

  师:照片中这双(回扣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感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的的人,很快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大眼睛还有些什么感人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感受大眼睛带来的魅力。

大眼睛教案 篇2

  一、激发情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瞧,见过这双大眼睛吗?(课件出示照片)在哪见过?查了资料知道她是谁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苏明娟的这双大眼睛。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围绕大眼睛讲了哪些内容?生开始读文

  1.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让我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跋涉,(跋字右半部分容易出错,伸出小手跟我来写一写)

  蜿蜒(蜒字走半部分不能写错,谁来提醒一下)

  丰碑、积攒、金寨县

  濒临失学(濒临是什么意思?)

  希望工程(了解吗?谁来介绍一下)

  2.谁来说说,课文围绕大眼睛讲了哪些内容?

  生边说,师边引导:这是介绍了照片的来历,这是讲述了照片的内容,这是说了照片的产生的影响。

  师:谁能像刚才老师那样完整的说一说?(这篇课文从照片的来历、内容、影响三方面来介绍的)

  师进行总结,进行方法指导:大家看,把每一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记住这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三、深层品读,引发感动

  (一)研读来历

  1.那么,记者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下相关句子,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生划书,师巡视)

  生谈,师出示课件(在安徽省金寨县一座大水库上面),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说说你的感受。

  3.师根据生谈,总结:这条求学路是这么艰难,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艰难的?生边谈,师点击课件相关词语,变红。

  (1)跋涉

  师:换成步行可以吗?为什么?对,在艰难的路上行走,这才叫跋涉。说再来读读第一句话?

  (2)30里

  师:30里是多远?从寿光路小学到中山公园的5个来回就是30里,步行需要4.5个小时,此时的你,听了这些想说点什么?生说后,师导: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女孩,读出你的感受。

  大家看,他们的求学路就是如此艰难与遥远!还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

  (3)蜿蜒

  师: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弯曲、崎岖、狭窄)

  女孩每天走在弯曲狭窄的山路上,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想象一下小女孩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说,师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二句话;是呀,多危险啊!读出路途的危险;是呀,读一读这句话,提醒小女孩你要小心啊!

  4.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他们就是这样跋山涉水去上学,谁带着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5.面对这样的求学路,小女孩想过要放弃吗?从哪得知的?谁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从那个词语中看出来小姑娘对读书的渴望?(按时)

  6.是呀,无论路途多么艰难,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小女孩从没想过要放弃,这一切源于她对读书的渴望。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二)研读内容

  过渡:记者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这双大眼睛打动了无数人,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思考一下,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1.谁来说一说?师板书:明亮、专注、渴望、忧郁

  2.读读这些词所在的段落。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来大家都看这个句子,谁再来读一读,你是从哪里体会出专注的?

  生谈,师引导:

  (1)注视师:全班注视给我看,是啊,此时我感到你们的衍生和精力全集中在我的身上。谁带着专注的眼神来读读这段话。

  (2)生怕生怕师:他生怕什么?生照课文说,师再读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后面是省略号,还生怕漏掉什么?

  生边说,师边引导,a、是呀,他是多么专注呀,放在句子中完整的说一说。b、是啊,他是多么渴望读书啊!是啊,他是多么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啊!

  4.这还是一双忧郁的大眼睛。什么是忧郁?她忧郁的是什么?

  生谈,师引导,多可怜呀!多让人同情呀!

  5.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课件,音乐起,师导:

  在那里,他们抬头只看见天空和大山,跋涉的是蜿蜒的山路;他们吃的是土豆、玉米、酸汤,穿的是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住的是简陋的黄泥屋;教室是破破烂烂的平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即使是晴天,屋里也是黑乎乎的,桌椅是由砖块和木板搭成的,甚至趴在冰冷的大地上写字。

  这双大眼睛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呐喊我要读书。让我们齐读这两段(伴乐)

  6.同学们,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只有一双吗你是从哪得知的?生齐读4.5自然段。

  看这这张照片,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这张照片背后告诉了我们许许多多。

  跟着老师再来读读这两段。师引读。

  (三)研读影响

  过渡:这双大眼睛蛇那样明亮、专注,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他深深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关心,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所以他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

  请同学们默读6.7自然段,划下让你震撼的数字,划好后,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四、1.是呀,这些数字凝聚着千百万人的爱,师出师课件,音乐起,师导:

  十年来,大家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献文具图书,共计捐款17.82亿元;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7549所希望小学拔地而起。

  2.但是,课件出示今天还有5000万失学儿童正在等待希望工程的救助

  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你想说点什么?又想做点什么?

  生谈,师板书:关爱、珍惜

  3.课件出示十年后苏明娟的照片,师引导:大家看,这是十年后的苏明娟,在希望工程的救助下,实现了苏明娟的读书梦想,她也参与到了人民教师的队伍中,她要将这把爱心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5.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最后生再齐读课题。

大眼睛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8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同情,号召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现实幸福生活、学习机会的珍惜,

  (3)引导学生据图展开想象,提高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描写眼睛的写作技能。

  (5)感情读文。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文理解新词,学习生字。

  (2)引导学生据图展开想象。

  (3)模仿课文2、3、4、5四个自然段写写眼睛,培养写作技能。

  (4)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山区贫困孩子对读书的渴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唤起学生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同情,号召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现实幸福生活、学习机会的珍惜。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启发和教育。

  2、引导学生据图展开想象,提高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写:跋涉、蜿蜒(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2、教师: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感受到人的许多心理活动。请同学相互看对方的眼睛,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对方的眼睛呢?

  3、打开课本,看插图,注视这双大眼睛,你怎样来形容这张照片中的眼睛呢?(明亮、专注、水汪汪、渴望、忧郁)这双大眼睛让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的确,这是一张不同寻常的照片,作者看到这张照片,也想到了很多。浏览课文,找出作者联想的自然段(25),作上记号。

  2、细读2-3自然段,听清读书要求:把心放到课文中去,找到重点词作记号,并把感受记在旁边。

  3、交流感悟:你画了哪些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来吗?

  条件艰苦,渴求知识,为什么忧郁?(担心失去)怎样读?谁来试一下?

  教师板书:明亮、专注、渴望、忧郁

  4、作者看照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作者了解图片的背景。金钥匙:了解事情的背景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联想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这张照片的故事背景,课文第几自然段介绍的?

  5、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跋涉、蜿蜒复述出来。

  ①小姑娘怎样上学的?指名读句子每天蜿蜒

  ②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③结合背景,发挥想象,把文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④怎样读出省略号呢?

  6、瞧!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正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她诉说着千千万万濒临失学的儿童渴望读书的心声我们要读书。你看,这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学生想象,如:救救我们,我们不想失学)

  7、面对这样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你忍心拒绝吗?指名读第6自然段,为什么大眼睛能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教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希望工程的资料)

  8、看!这是谁?教师出示苏明娟的近照,她依旧是那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不,它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教师接着介绍苏明娟现在的情况)

  9、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并讨论:课题中的大眼睛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三延伸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可是,还有更多的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渴望读书,但读不起书。面对这些困难的伙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总结: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时,可曾想过那些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的困苦;当我们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中仍能自立自强的伙伴们,他们是多么的令人爱怜。给予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明亮

  专注呼唤援助

  渴望激励孩子

  忧郁

大眼睛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大眼睛女孩儿的眼神,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生的渴望,对求知的渴望。

  2、练习复述课文。

  3、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与感悟,体会情感。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贫困地区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大眼睛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出示主题图片,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画家作家喜欢把什么比作心灵的窗户?眼睛,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真、善、美,可以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感动。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双眼睛(出示图片),从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二、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这双眼睛还会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请大家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写这张照片的来历?哪些段落在具体描述这双眼睛?哪些段落写这张照片所展示的魅力?

  三、学习第一部分:自读课文,复述内容

  1、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张照片是怎么来的吧?

  请小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媒体出示填空题),同桌相互说说这张照片的来历。

  2、抽生复述这一段课文内容。

  3、同学们想知道山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吗?

  老师这儿有一些真实的照片,请看(媒体播放组合图片及音乐)。

  4、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

  5、师小结:这照片上的大眼睛小姑娘,就是刚才你们看到的众多孩子中的其中一个,这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着,然而,他们的眼睛里,去永远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期盼。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这双眼睛的。

  四、学习第二部分(25):精读课文,联想感悟

  1、齐读第25自然段。

  2、抽读第2自然段

  设问:①找出本段中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

  ②找出本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③排比句中两个生怕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你能补充省略号的内容吗?她还生怕什么?

  3、抽答后请学生思考:刚才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是些什么问题?(媒体出示四个问题)

  4、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假如你是小老师,能提出这四个问题吗?

  5、评价小老师,鼓励赞扬小老师。设问:为什么你们现在的联想和刚看到照片时的联想不一样了?

  6、出示金钥匙。齐读。

  7、请女生读第4自然段。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谁?想要做什么?

  8、自学第5自然段,自己提问自己解答,交流汇报。你给自己年了几个问题?是些什么问题?

  五、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感受来朗读这几段?读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2、抽答。

  3、师引读。

  4、分组读。

  六、学习第三部分,升华情感,参与实践。

  1、默读6、7自然段,画出文中的数字,并思考,读了这两段,你知道些什么?

  2、多媒体播放希望工程所取得成效的相关图片资料。

  3、大家想知道这个大眼睛小姑娘叫什么名字,现在的情况如何吗?

  4、多媒体播放苏明娟相关图片资料。

  七、总结提问:今天,看了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受到的教育。

  2、开展献爱心活动。

  板书设计:

  点评:

  1、理解教材深刻,贯穿了知识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特别注意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3、注意了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4、交流和评价时,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资料准备充分,课件设计精巧,运用恰当。

大眼睛教案 篇5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苏良友今年42岁,母亲钟业珍今年41岁。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希望工程简介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实施以来,累计资助230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援建希望小学8000余所,培训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2300余名。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评估表明: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

  希望工程自1989年月10月启动以来,在中国青基会及其授权的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努力推动下,得到了社会各界、海内外团体、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施成果和综合效益,赢得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评价,已成为我国最具社会影响和享有崇高声誉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落实贯彻我国政府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决策,适应希望工程自身完善的客观需要,并考虑到社会各界的意愿,中国青基会经过深入调查、广泛论证、慎重研究,决定从1999年起实行希望工程实施战略重点的转移,由过去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希望小学由硬件建设为主转向以教师培训、现代化教学设施配置等软件建设为主;希望工程不再直接接受救助失学儿童的捐款。对有意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捐款助学的人,将介绍其直接与贫困地区乡村小学联系,通过学校安排助学对象。

  迈入新世纪的希望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捐建希望小学

  捐资标准为20万元人民币和10万元人民币两种。捐赠20万元人民币,一般用于新建一所农村小学(地方政府将匹配一定资金);捐赠1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对一所农村小学的危旧校舍进行修缮。学校建成后,统一命名为希望小学,在校园内立一碑记,镌刻捐赠者捐资助学的功绩。中国青基会将与捐赠者签署捐赠协议,并与建校所在地省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及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签署《资助建校协议书》,保证捐款及建校事宜的顺利落实。

  2、捐助希望之星奖励基金

  希望之星是从全国希望工程受助生中评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约评选出500名。希望之星奖励基金以奖学金的方式帮助他们继续中学、大学学业,使这些优秀学生得以顺利成长。

  捐赠标准:资金数额不限。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可按捐赠方意愿冠名设立专项基金。

  资助标准:初中生每人每年600元人民币,资助3年;高中生每人每年800元人民币,资助3年;大学生每人每年1200元人民币,资助4-5年。

  3、捐助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金

  希望小学教师肩负着推动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希望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金即是为全面提高希望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而设立的。

  捐赠标准:资金数额不限。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可按捐赠方意愿冠名设立专项基金。

  基金用途:资助3000元人民币,帮助一名希望小学教师到希望工程全国农科教基地(设在上海),接受为期15天左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小学教育管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行政管理、农科教结合办学等。

  4、捐建希望网校

  为希望小学捐建希望网校,使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共享优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捐赠标准:社会捐款1.5万元,同时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0.5万元,可援建一个希望网校单点站,其中0.2万元用于希望网校管理工作经费;社会捐款10万元,同时由受助地方政府匹配5万元,可援建一间希望网校多媒体教室,其中1.5万元用于希望网校管理工作经费;捐款多多益善,少少无拘,所有捐款统一进入希望工程远程教育基金。

  苏明娟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苏良友、母亲钟业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大别山的张湾小学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1991年冬天,8岁的苏明娟和她的5个同学像往常一样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天蒙蒙亮,远处的炊烟从很远的山那边升起来还有一个小时的山路。

  对于这条羊肠小道,这些孩子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苏明娟挎着妈妈为她缝制的小书包,手里拎着一个碳炉,这是她在上课时用来取暖的,因为所谓的课堂不过是旧时的土地庙,年久失修,别说窗户,连土墙都残缺不全,如果没有这个小炉子,她的小手就会被冻僵,但即使这样,上学对这几个孩子来说,还是一件最快乐的事。

  上课铃响了,苏明娟把碳炉搁在右边的小木凳上,暖了暖手之后,拿出了书本和只剩下一小截的铅笔。这时,他看见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了进来,其中一人还拿着一个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奇怪的机器,很多年以后,她才知道那是照相机,而拿相机的人就是《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课继续上着,但苏明娟溜号了,她的大眼睛总是好奇地追随着这个拿着奇怪的机器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不速之客。她看见他一会将它对准黑板,一会对准老师,一会对准其他同学慢慢的,那个人似乎也察觉到有双眼睛一直在看着他。终于,他发现了她,那是一双不可错过的眼睛,纯真、好奇、甚至一点惊恐,他举起了相机在那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里,苏明娟突然感到有点害怕,她不知道此刻发生了什么。当然,她更无从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图报!

  20xx年4月26日,因为采访苏明娟,我和摄影师、化妆师、助理一同来到合肥。在我们下榻的希尔顿酒店,我惊讶地看见服务柜台上就摆着那幅大眼睛照片,上面用中英文写着:用你们的爱心支持希望工程。拿行李的侍应生告诉我们,这幅海报在合肥随处可见。当他得知我们这次就是来采访她时,他几乎是用兴奋的语气问道:她叫什么名啊?现在是不是挺大了?我告诉他,她叫苏明娟,今年24岁,就在你们当地的省工商银行工作。

  在解海龙离开苏明娟所在的金寨乡桃李小学之后,那张我要上学的照片开始在各种媒体传播开来,并迅速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然而此时,照片中的主人公苏明娟却对这一切一无所知。直到3年后,湖南长沙某军校一位名叫李万的学员将一份《解放军日报》和一封信寄给了苏明娟的校长,报纸上登载的正是这张照片。他在信里对校长说,如果你们学校还能找到这个小姑娘的话,我愿意资助她到小学毕业。校长不知道这个小姑娘是谁,但根据报道中的线索,他将所有四年级的女孩叫到了办公室,然后指着照片问道:这个人是你们当中的谁啊?认一下!这是苏明娟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当时唯一的感受是这个漂亮的小姑娘是谁啊?再仔细看,还是认不出来,只是隐约觉得那件红色格子衣服很熟悉,然后举手说:老师,那件衣服好像是我的。那你下午回家把那件衣服拿来吧,证明是你。回到家,妈妈把那件衣服找了出来,照片里那个小女孩的身份也由此确认了。后来,李万每个学期都会寄一笔钱给她。苏明娟的家人也知道那钱是从为数不多的军队补贴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

  因为山多地少,金寨乡历来非常贫困。而苏明娟家每年的收成也仅仅够全家吃三个月,更多时候,她的父亲苏良友只能依靠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抓鳝鱼换来的钱买点口粮维持生计,因此苏明娟每个学期100多元的学费,就成为这个家最大的负担,而李万的资助,也让这个濒临崩溃的家,重新看到了希望。但对于苏明娟来说,最大的精神支柱不是钱,而是李万叔叔写给她的一封封信。那些饱蘸着爱的笔墨的文字,直到现在都珍藏在她的小箱子里,虽然我没有目睹,但我相信,那些信里所传达出来的爱已经深深扎进苏明娟幼小的心里了。

  后来,来自大连的一对退休老夫妇也加入了资助苏明娟的行列,他们拿出了仅有的退休金,还在信中安慰道:别为我们的生活而担心。善良忠厚的父亲对苏明娟说:这钱我们不能要,因为我们已经有别人的帮助了。你爸你妈还能干活,还能养活你和弟弟。苏明娟将钱还给老人,老人不要,后来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苏明娟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这的确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苏明娟至今还记得当年父亲对她说的话: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图报。

  每到过年,苏明娟的母亲钟业臻都会用这个家特有的方式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将自己纳缝的一双双布鞋,腌制的一块块腊肉寄给解海东、李万、退休老夫妇,还有凑了100块钱捐助她的9个大学生。

  一个特殊的名人

  苏明娟也许是中国最特殊的名人,几乎每个人都见过她的照片,但却鲜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为了配合希望工程的宣传工作,已经上初中的她开始频繁参加各种活动。有一天,老村长来到她家对正在做饭的钟业臻说道:你姑娘要去北京开会了,赶紧给她准备准备,过两天就走。什么会苏明娟不知道,去了才知道是中国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时的她14岁,整个人民大会堂里的予会代表,属她最小。会后,她被选举为团中央候补委员。回到家后,邻居来看她,问:你一个月拿多少工资啊?在他们眼里,她已经是中央来的大领导了。当然,工资是没有的。苏明娟也明白,这只是国家给她的一个荣誉。

  20xx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虽然只是专科,但她终于实现了从小我要上大学的梦想。学费由国家负责,因此她不再需要别人的资助。大一时,她就开始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不仅当过售楼员,还曾在北京摩托罗拉总部的人力部和财务部实习工作过。此外,她还是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在一次暑假,她还组织过几个同学去金寨县另一个贫困村做义务支教工作。谈起这段经历,苏明娟依然很感触。孩子们上课的条件非常差,跟我上小学的时候差不多,四面通风,只有一个破屋顶。孩子们的家庭也都非常贫苦。苏明娟和她的同学们就在那给孩子们上了几天课,后来她知道班级里也有一个小女孩,她和母亲被父亲抛弃了,因为没有钱也没有户口,母女俩只能在别人家的屋檐下搭个草棚过日子。每天,母亲下河去抓黄鳝用来养家。当苏明娟和她的同学去看她们的时候,竟发现这个家连口锅都没有。那天,学生们自己掏钱买了锅,买了菜,为她们做了一顿饭,临走时,还凑了1000多块钱交给她们,这笔钱足以砌个水池用来养抓到的鳝鱼了。在回去的路上,苏明娟觉得自己是那么幸运,因为一张照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她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帮助。而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还在为了生存而挣扎,梦想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件奢侈品。如果每个人都有勇气做点什么,那么那些濒临绝望的人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而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在合肥市中心,有一处让合肥人引以为傲的古迹包公祠。对面,就是安徽省工商银行的大楼。苏明娟的办公室就在这栋大楼的17层。从落地窗向外看出去,绿树成荫的包公祠和合肥的繁华街景尽收眼底。单位给员工提供的待遇除了优厚的工资以外,还有食堂提供的一日三餐和一套两居室的公寓。苏明娟和这个城市里的其他人一样,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有时会和朋友一起去吃麻辣小龙虾,逛街买衣服,每到周五,还会守在电视机前看快乐男生。这样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说算不上什么,甚至有点乏味和平淡,但对她来说,这简直是上帝最好的恩赐。

  每个月,苏明娟都会寄钱给家里。父母已经年近半百,因为女儿,他们的日子已经改善了很多。去年,他们将家里的黑白电视换成了彩色的,欠的债还清了,5间青砖瓦房也重新翻修了一遍。她现在最大的牵挂是正在上高中的弟弟,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以前无话不谈的姐弟俩,现在却有了代沟。这让她有点着急,因为她比谁都清楚上学意味着什么。现在,苏明娟一年会回家一次,400公里的路程要翻山涉水整整走上一天。我不知道在路,她透过车窗看到外面的世界会想到什么。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条路的两头,却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20xx年6月23日,安徽合肥,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组委会邀请,中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成为北京奥运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形象大使。据介绍,截止6月22日12点,全国范围内京外省(区、市)奥运志愿者报名总人数达196973人,其中安徽省共有11271人。

  苏明娟长大后被朋友称为:大眼睛等。

  xx年7月,苏明娟从安徽大学毕业,被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录用,将于11月24日正式上班。

  采访中,她一边翻阅着《楚天金报》,一边说:是希望工程救了我,救了千千万万贫困孩子。她认为,全国各级新闻单位在推动希望工程实施中,功不可没。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帮助贫困的孩子。

大眼睛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收集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吧!渴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才漂亮,齐读课题

  师:看,就是这双大眼睛。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生:她叫苏明娟。

  师:观察照片,你想用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她的眼睛呢?

  (经验性问题:学生能根据自己平时经验积累到的词语进行描述和形容,有益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词语的应用。)

  生:清澈生:大大的

  生:美丽生:乌黑透亮

  师:大家都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描述了你眼中的大眼睛,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同学们都作了充分的预习,在读课文之前,在生字和词语方面,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经验性问题:小学中年级孩子已经可以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自学书上的生字了,根据以往教学中学生积累的识字方法和经验,让学生进行汇报,也为高年级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生汇报。

  师:谁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事实性问题: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及事件进行汇报,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培养的能力的重点,让学生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掌握和巩固概括文章的方法。)

  生:讲了有一个摄影爱好者来到一张照片

  师:你是这样概括的,老师刚才听大家说的时候,发现这个同学和你说的不大一样,我们请他来说一说。

  生:文章介绍了一张大眼睛女孩的照片,并由这张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在恶劣的条件下对读书的渴望。

  师:真不错,同学们,简单的概括有别于复述,通过什么,明白了什么,或者通过什么,展示了什么,这些语句都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好法宝。

  三、学习课文,品读大眼睛内涵

  俗话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课文,看看你是从课文哪些语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学生划出相关的语句)

  (事实性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全文围绕着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事实性问题你是从课文哪些语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成为了贯穿全文的关键问题。用它直接牵出文章的最亮点,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3、汇报交流

  生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师: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看到小姑娘在清晨艰难的行走

  师:但是这并不是一段短途啊,有多远?

  生:每天跋涉30里路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曾走过30里路吗?

  (此问题和上一问题都是经验性问题,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感受到这些孩子每天跋涉这样的山路上学的确付出了非常多的辛苦,进而对比反思自己的生活。)

  (学生发言)

  师:是啊。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

  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师:你还从课文哪些语句中读出她对读书的渴望?

  生2: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黑板上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我从这句话中也看到了她很渴望读书。

  师:两个生怕体现了什么?她还会生怕些什么呢?

  (创造性问题:本问题看似与文章的内容关系不是很大,但是纵观全文的教学过程,这个问题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亮点,结合上下文,学生展开了想象:可能生怕漏掉同学们的发言等等。并且可以激励学生,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来说明,对孩子们求学的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生3:第三自然段:虽然。。。。。。虽然。。。。。。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从这句话中我们也能看到她很渴望读书。

  师:小姑娘渴望什么又为何忧郁呢?

  (事实性问题:引导和激励孩子结合书上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

  生:怕失去学习机会。早晨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

  生:他可能很早起床帮家里干活

  师:老师知道你们要说的话还很多,那就把你们的话融入朗读,自己再读读这两段话吧,自己读

  师:(音乐课件)跟着这个小姑娘,我们一起到山里去看看吧,这里的孩子翻山越岭顶风冒雪去上学,没有.

  师:孩子当你看了这一桩桩一件件艰苦的求学经历,现在你能不能再来说一说,就连怎样的学习机会他也担心会失去呀?

  (事实性问题:结合刚才的问题,在看过段片之后感情升华的基础上再来谈体会,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生:艰苦的学习机会

  生:就连每天背桌椅上学的机会都会失去

  师:可是我们看到图片当中的孩子,他们的脸上分明还露着笑容,这样的艰苦的学习机会对他们就是一种幸福

  师:谁再来说说

  (教师引读第2、3自然段)师:凝视这双大眼睛,我仿佛听到他内心深处在娓娓的诉说,他在说什么?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快来帮帮我吧

  师:我又仿佛听到了她内心深处一声声的呼唤。还有吗?

  生:

  课件(我要读书)

  师引:渴望中,她真切地呼唤着:

  生1:我要读书

  师: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了千千万万的濒临失学的孩子们都在呼唤着:

  生全体:我要读书

  师: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我们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后两自然段,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事实性问题:又是一个牵动后文的大问题以一个小的切入点,让学生结合资料和后边的两个自然段谈出了自己的理解,并且在突破了前边的重点后,用一个问题牵出后边的两段内容,更加优化了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加紧凑,效率更高。)

  生:我知道了,照片发表后大眼睛成为

  师:是啊,希望工程就是这样一项,让濒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的爱心工程,他让这双大眼睛也让千千万万的大眼睛看到了希望。还有谁说

  生:数字

  师:希望工程的辉煌成就,还有补充吗?

  生:数字补充(学生补充外边的)

  师: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

  我们来看一看,你可以小声的读一读(出示丛飞刘翔等人的课件)

  师:就这样,希望工程在众人的关心和帮助下一路走来,直到今天,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人投入到希望工程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出示大眼睛的近照)

  师:她是谁?还认识她吗?

  生:我猜是苏明娟大姐姐吧!

  师: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评价性问题:到了文章的结尾,学生已经对小姑娘的求学经历所打动,此时一个关键的评价性问题的出现,让学生很好的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升华和理解:正是由于千千万万好心人的帮助,正是因为希望工程,才能使这个曾经在困苦中艰难求学的孩子找到走出大山的希望。)

  学生简介苏明娟近况。

  四、畅谈体会,升华主题。

  师: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评价性问题:仍然是对主题的升华,不一样的是转换了角度,从了解他人做的到自己能够做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上都更加深入了一步。)

  师:同学们,当我们背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抱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给予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生活,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专心渴望

  明亮忧郁

  希望

  板书说明:

  1、从格式上看,这篇说明文的板书并不像一篇条理很强或脉络复杂的记叙文,需要大段的板书协助学生记忆和掌握,所以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单、扼要。

  2、从内容上看,四个形容大眼睛的词语是全文的重点,也是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后文的关键词语,所以选择的恰当,准确。

  3、从表达的思想上来看,众多的爱心人事纷纷向希望工程所资助的孩子们献出了爱心,但板书的最后总结时却站在这些山区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的确就是这些好心人的帮助,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和感染了学生。

大眼睛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感悟濒临失学的儿童求学的艰难和对知识的渴望。

  3.借助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感悟濒临失学的儿童求学的艰难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出课题。

  1.打示大眼睛照片,配音乐。(板书大眼睛)

  屏幕上的这双大眼睛你熟悉吗?看到这双大眼睛,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渴望读书的小姑娘,走进她的内心世界,齐读课题。(板书渴望读书的)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课文是怎样描绘这双大眼睛的?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画出让你受感动的语句。

  2.把感动你的语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深层品读,引发感动。

  (一)感悟渴望。

  1.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打示: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2.听他读,你听出什么了?你也来读读。

  听老师读,你又发现什么了?说一说。

  3.打示: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生怕漏掉()

  4.现在请你再来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二)感悟忧郁。

  1.打示: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的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它也担心会失去

  2.自己先读读这段话,这指的是怎样的学习机会呢?

  3.请你再读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

  虽然(),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它也担心会失去

  4.就像同学们所感受到的那样!看图片。

  5.说一说。

  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也担心会失去

  6.练习朗读。

  (三)唤起同情关爱

  1.凝视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她在诉说:她在说什么?

  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了千千万万濒临失学儿童的呼唤!

  打示:我要读书!

  2.老师带读四、五段。

  齐读这两段话。

  四、借助资料,感悟关爱。

  1.这专注的目光,这充满渴望的眼神引发了海内外千百万人心灵的震撼。自读第六自然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2.散读最后一段,你现在想怎么做?

  3.这节课上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4.打示资料:散读。

  5.这节课后,你想给自己留一项什么作业?

大眼睛教案 篇8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感人置身的课文。当我们把书翻到这一页时,我们首先会去关注课文中的这幅插图大眼睛。看到这张照片时,会想去解读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这眼神中包含着什么,然后才想知道它的来历及其它的情况。李老师就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去设计了教学,并准备了许多的图片和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升华;同时,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贫困地区的儿童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从学生的反映和课堂的效果来看,结果是很好的。首先,直观的图片导入、音乐的渲染、深情地朗读,让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的联想,并由此逐步去了解照片的来历、希望工程、人们的爱心援助等;接着,相关的补充图片、老师的情景铺设,更使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深深地被震撼,好多学生热泪盈眶,大多数学生默默地沉思;之后,在讨论中学生真挚地谈了自己的想法,表示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并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行为。我认为李老师圆满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大眼睛教案 篇9

  设汁意图:

  大班幼儿已初步知道眼睛的用处,但还不知道如何保护眼睛。经观察,有些幼儿不注意眼睛的卫生,常用脏手、脏手帕揉眼睛;看书、画画常常不注意姿势,眼睛离书本很近。尤其是有些幼儿在家里几乎每天看电视,而且看的时间较长,离电视屏幕很近,有的甚至躺在床上看。设计本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知道保护眼睛的基本方法。并求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向家里人了解眼睛近视或生眼病的原因。

  2.保护眼睛为内容的图片4张。儿歌“小医生”的录音带、录音机。

  3.请好一位眼科医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当中一粒黑葡萄。”要求幼儿在自己身上找一找是什么东西。幼儿个别回答)

  请幼儿闭一会儿眼睛,然后提问:假如眼睛看不见,你会怎么样?

  小结:我们学习,生活、劳动都要有一双好眼睛。

  二、怎样保护眼睛

  1.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眼睛近视或生眼病会感到怎么样。

  2.逐张出示图片,内容分别为:写字画画时坐姿要正确;看书以后向窗外远眺;不用脏手、脏手帕揉眼睛;看电视要离开一定的距离,时间不能太长。请幼儿看图讲出内容,并联系自己,说说平时有没有像图片上的小朋友那样做。

  3.请一位眼科医生讲讲怎样保护眼睛,并检查几位小朋友的眼睛,根据检查情况,提醒幼儿应注意什么。

  小结: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三、欣赏儿歌“小医生”,进一步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介绍班里开展“保护眼睛”的活动情况,通过校信通给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做好保护幼儿眼睛的工作,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采光好、桌椅高低合适的学习场所,平时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随时纠正幼儿用眼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

大眼睛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测光器

  2.学习使用测光器测量光线。

  3.感受光的强弱对眼睛的影响。

  4.感觉舒适的光线。

  活动教学资源:

  指针式测光器、图书区、各学习区、学习单、笔、蜡笔。

  活动流程:

  一、 引起动机

  老师操作布偶以戏剧互动的方式和幼儿讨论:“小朋友好,我叫小花,告诉你们一件事喔,最近我的眼睛觉得很不舒服,妈妈带我去给医生检查,医生伯伯竟然说我近视了,要我戴眼镜耶!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近视了吗?”

  二、发展活动

  1. 请幼儿讨论各种引起近视的可能原因。

  2. 展示测光器,说明测光器的用途及介绍使用方式。

  3. 带领幼儿至教室的图书区,及各区域的书写桌实际操作测光器并观察仪器上的数字变化。

  4. 将各区所测到的光度数记录于学习单上(附件)。

  5. 请孩子分享测量的结果及光线强弱对眼睛的影响。

  6. 与幼儿分享标准的光线度数是多少(一般室内的标准光线为350度、白板及图书区的标准光线为500度)。

  7. 请幼儿分享学习单上的各区域光线是否达到标准值,若未达标准值,则需增加光线。

  三、结束活动

  讨论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活动评量:

  1. 能使用测光器测量并记录测光器上的数字。

  2. 能说出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注意事项:

  1.园所可备一台测光器,除了供园所检视灯光的的光线是否达到标准外,亦可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

  2.不同年龄层讨论的目标可不同。

  3.提醒幼儿若眼睛出现疲劳,不舒服时;应多休息。或请医生检查视力,以保持眼睛的健康。

  延伸活动:

  1. 可于灯管下多加几盏台灯(或双管灯减少成单管灯)测试光的强弱及于测光器下是否会有不同的变化显示;让幼儿知道看书时需有足够的光线。

  2. 讨论看东西的距离及光线对眼睛的影响。

  适用年龄:5-6岁

  活动时间:30-40分

大眼睛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同学们,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发言)

  是啊,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是幸福的、是快乐的。然而,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地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着。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描述。)3、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二、瞬间凝聚,导入课题。

  1、出示大眼睛照片:1992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在深入大别山考察希望工程时,在这群孩子中间,捕捉到了这样一个镜头,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

  2、观察照片,说一说照片中令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初读感知

  自己读课文,教师出示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找出描写大眼睛特点的句子,多读几遍。

  四、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小姑娘这双专心、忧郁、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名汇报

  (1)第二段:抓住专心生怕两个词进行质疑:为什么会那样专心?又为什么会那样害怕?

  指导朗读(读出她的专心和害怕)。

  想象:他还会害怕什么?

  (2)第三段:抓住关键词语忧郁(什么时候会忧郁?她为什么会忧郁?我们忧郁吗?)

  抓住关键句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为什么?)

  相机引出第一段内容:她上学需要跋涉30里蜿蜒的山路,经过一座大水库......(解决生词:蜿蜒、跋涉等)

  指导朗读。

  (3)第三、四段:指导朗读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深入主题,感受大眼睛魅力。

  1、可是同学们,这双大眼睛仅仅是千千万万贫困儿童的缩影,在我国,还有成千上万贫困的儿童挣扎在失学的边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畅所欲言)

  2、(播放《爱的奉献》)是啊,不仅仅我们有爱心,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我们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免除贫困儿童学费的措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两免一补等等无不凝聚着我们的片片爱心。希望工程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成就呢?(学生读书)

  3、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齐读)

  4、是啊!一座座希望小学拔地而起,一个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5、(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她吗?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

  六、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忧郁爱心开心

  担心快乐

大眼睛教案 篇1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吧。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我们帮助像她这样的孩子。

  (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听课十分认真。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很爱学习。

  生:我还体会到小女孩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为了上学不怕条件差。生:我体会到小女孩怕迟到连头发都没梳。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上学不容易。生:我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学什么都不顾了。

  (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的一种方法。)

  (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这个小女孩平时的作业一定完成的很认真。

  生:我想她的作业本一定用的一点地方都不剩才不用了。

  生:我想她的铅笔用的都拿不住了才不用了。

  生:我补充,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平时都舍不得用铅笔,都是在地上用树棍写,只有写课堂作业时才舍得用铅笔。......

  (6)有语气地朗读2-5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

  (7)在2-5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

  3、学习课文6-7自然段。

  (1)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其他人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引导学生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

  (2)朗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引导学生理解这双大眼睛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以及因此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许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

  (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结合本校搞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我的学习条件太好了,我以后要节约用本子和铅笔。

  生:我不再乱花钱了,把零用钱积攒起来寄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建学校,让那些穷孩子也能上学。......

  三、课外延伸:

  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虽然......虽然......可是......

  希望工程

  努力学习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爱眼日宣传资料 | 保护眼睛 | 爱眼护眼手抄报 | 爱护眼睛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

社区计生工作述职报告模板11篇

社区计生工作述职报告

自己新店开业朋友圈说说锦集

自己新店开业说说

周末完了说说心情短语64条

周末说说

最新音乐教师思想汇报9篇

音乐教师思想汇报

女工先进事迹材料通用(6篇)

女工先进事迹材料

明亮的眼睛大班教案7篇

明亮的眼睛大班教案

挑山工教案12篇

挑山工教案

大班接球教案12篇

大班接球教案

花钟教案12篇

花钟教案

在哪里教案12篇

在哪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