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您的需求,编辑已经为您挖掘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动手做做看的教案”。通常情况下,老师每堂课都需要准备教学教案和课件,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因此,我们可以开始着手撰写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以便更加专业地展开教学活动。当然,精心设计的教学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技巧和实用建议,相信这将对您有所帮助!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读全文,正确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词。
2.理解朗志万所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有是对的。”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3.指导学生从伊琳娜的实验中来体会动手实验的好处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好善于动脑、动手、讲求实践真理的好品质。
重难点、关键
1.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话中的含义。
2.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一课时。
预习作业
1.通读感知全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实践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启发:大家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A:讲了小马开始不敢过河,其后经过自己实践终于过了河。
生B: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都要亲自试一试才知行不行。
过渡:说得真好,小马正是在妈妈启发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新课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爱动脑,求真知的孩子,我们就来看看好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词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引导借助字典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准字音。
2.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作完成。
漫出:流出来,过多了。
鳞:鱼类身体上的一块块小鳞片。用于护身游动时使用的。
哄骗:欺骗,瞎起哄。
3.着重指导个别易错字形。
鳞:左右结构,右下角为“夕”与“ ”。
漫:换部首比较“慢、蔓”。
娜:换部首比较“哪”。
4.师范读全文。
5.分角色朗读全文(女生读伊琳娜语言,男生读朗志万语言)。
三、再读课文,讨论理解
过渡:大家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万出难题考同学们。
启发:说得真好,朗志万出了一道什么样的怪题?
生:杯里放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漫出?
过渡:朗志万为什么要提出这道怪题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1)朗志万提出这道题后同学们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结果一样吗?从伊琳娜的言行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朗志万的话是什么含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相机适时巡视、指导。
过渡:刚才大家都讲座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由作答,你读懂什么内容大胆讲。
3.生自由汇报。
生A:老师我想解答第一题,同学们都纷纷猜测是由于鱼鳞起作用或者是金鱼把水喝了才会让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却不赞成,她经过妈妈提示后亲自做了实验来证明。
启发:说得真棒,还有谁来说。
生B:老师,我从伊琳娜的行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实践还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师,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盲听盲信,有疑问时要勇于实践获取真知,就像小马妈妈说的“凡事都要试试才行”。
……
小结:大家都说得真好。的确,当你有疑问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可偏听偏信,而应该用实践来检验。
4.出示朗志万的话,齐读。
启发:朗志万最后对伊琳娜所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生A:我从他话中明白了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样。
生B: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因为他是某个名人而认为他们的话都对而全信,应当凭着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检验才会得到真理。
小结:说出了老师的心声,真棒。这正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也是这样爱实践,勤动脑的吗?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讲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们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今后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样多动脑、动手。
生B:我会亲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亲自做,我也要找有关资料来证明。
……
五、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灰心,也不要偏听偏信或听信权威,而就多动脑,动手亲自去实验下,相信真相会在你们的手中。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引导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把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方法:
范读法、引导点拨法。
学习方法:
朗读与想象结合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动手做做看》。
2、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思考: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4、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5、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哄、喝、提、题”4个字。
4、学生描红,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发现问题
1、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试着解决问题。
2、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四、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思考:“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学生找出相关段落,指导朗读:注意段落中反问的语气
2、思考:“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
相机指导“哄骗”、“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3、指导朗读。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2、请你自由想像,伊琳娜可能说的话并写下来。
3、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或发现过老师,家长说或做的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妈妈:不能光想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科学家有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伊琳娜:怀疑—受到鼓励—动手—
实践质问
教学这课时,孩子们处于低年级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地模仿行为,活动的依赖性较强。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上完公开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觉得自己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谈话时,出示郎志万和伊琳娜图片,让学生喊喊他们的名字,接着交流搜集的有关伊琳娜、郎志万、居里夫人的资料,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这时老师顺势而导:“法国科学家郎志万经常喜欢问小朋友们一些奇怪的问题,今天他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进入到了文本。
2、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在生生这间的朗读评价中,在老师对重点语句朗读的指导中,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简述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老师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这有两个铁球,想想如果我从高处让他们同时落下,你认为哪个先着地?(学生畅所欲言)到底谁说的对呢?我想学习了今天的这篇课文你会知道该怎么做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这样他们不仅对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改中指出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这样我们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首先,老师想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还认识吗?(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的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
三、 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住,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3、他们都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你们的想法和伊琳娜是一样,她也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孩子们当你们对一个问题有了疑惑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那课文中的伊琳娜呢?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4、对,她去问了妈妈,那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词吗?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他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的呢?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也是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你生气的时候会怎么说?试着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升华课文
1、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2、孩子们,想想当伊琳娜去质问他的时候,科学家为什么哈哈大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说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改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角色转换,如果自己是科学家、是伊琳娜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设计意图: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反馈的过程。
5、课前的问题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设计意图:课文的前后照应,在课前提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完了之后想到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带着答案离开课堂。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⑵ 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⑴ 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⑵ 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并获取知识。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思促行,从而达到语文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统一发展。
【教法学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确立本课教法
学法是质疑问难法、动手实验法、朗读感悟法、主动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一、遵循教学原则、优化学习过程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初读设疑,激发兴趣(大约3分钟)。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比较强,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老
师提出问题(展示课件一)目的是提出悬念,吸引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2、动手实验,解决疑问(大约12分钟)。
在这一环节里面,我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动手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
看看杯里的水是否会漫出来,然后我以课件形式(出示课件二)把实验的全过程向学生演示一遍加深印象。这样,孩子们在自主互动的空间充分探究。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3、回归课文,感情朗读(大约10分钟):
⑴ 首先,我(出示课件三),朗读两个需要重点朗读的句子,同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想一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假如你是伊琳娜会怎么说?
⑵ 伊琳娜生气的责怪朗志万“哄骗”了他们,真的是“哄骗”吗?(课件四)说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以上安排的句子朗读和理解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家的目的,并从故事中受
到生活启迪。同时我采用了范读、导读、让学生自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4、质疑过渡,深化认识(大约5分钟)。
首先我利用课件提出学生是否赞同科学家说的话这么一个问题,同时组织学生
小组讨论。(课件五)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5、联系生活,以知导行(大约5分钟)。
我提出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并鼓励他们完整性的互相说。这样再通过“看、读、想、问、查”方法,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判断、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
6、静思名言,深化认识(大约5分钟)。
我采用的方法是齐读、背诵、感悟,目的是让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体现价值
观的导向。
7、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⑴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者爸妈听。
⑵ 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把活动延伸到课外,目的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锻炼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
这节课我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满足学生探究欲望。通过动手实验,感情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从实际意义上体现出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好形式。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2、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问题:小女孩怎么了?为什么她一副惊讶的样子?学完课文你就明白了。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爱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工具书等方式读准字音。)
感知课文内容: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一定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
2.检查初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出你已认识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b.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3.师生总结识字方法:
(1)换偏旁识字:慢──漫màn 篇──骗piàn
(2)偏旁归类识字:哎ài 哄hǒnɡ 喝hē
(3)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lǎnɡ”
(4)编字迷识字:士兵的心──志zhì
(5)比较识字:题──提tí
4、读课文:指名读(检查生掌握情况)──小组练习读──师生评议。
三、细读思考,梳理疑难。
1.引导学生用默读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事件的感觉,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设计特色与价值:
1、自主、开放、有情趣地解读课文。
2、在体验与理解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杯子 金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你们相信老师的话吗?(相信),谢谢你们对老师的信任,为了感谢你们的信任,我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杯子,给你们看一看。(出示装满水的杯子)瞧,你们一定会说它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那可就错了,它可神奇了。在杯子里放东西,水会流出来。可是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1:金鱼身上有鳞。
生2: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谁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自己说对了呢?
2、师:对,我们应该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1:谁动手做做看?
生2:为什么动手做做看?
生3:动手做什么?
生4:这是谁说的呢?
二、理顺思路,实验释疑
1、、师:孩子们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在旁边作好记号。
2、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读书所得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朗志万提了一个怎样的问题。(指生朗读这一句话)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奇怪)为什么说它奇怪呢?
生1:装满水的杯子放进东西水会漫出来,放金鱼却不是这样。
师: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能回答出来!“漫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漫出来”就是说水装得很满,流出来了。
师:还可以说什么漫出来?
生3:牛奶漫出来。
生4:妈妈烧的汤从锅里漫出来了。
师:孩子们真会联想,你们能说说“这样”指的是怎样?(大屏幕出示句子:如果放进一条金鱼, 。)
师:课文中有两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呢?(同桌互读)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女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地说──
男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你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在课题后面加一个感叹号)
师:你也能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大屏幕出示句子:( )光( ),要( )。]
师:孩子们真会说,那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很高兴,因为通过实验我知道了科学家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2:我知道了当一个问题不能确定结果的时候,就要做实验。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2、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大科学家肯定知道水会漫出来,用错误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
师:你说的真好!用上书上的一个词就是(哄骗)。
生2: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
生3: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
……(师表扬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3、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对郎志万说呢?
生:您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顺利过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变。生对比读后,知道反问句语气更强烈,陈述句语气更平淡,文中应该用反问句更适合表达伊琳娜的心情。)
4、师引读:一个大科学家竟然用错误的问题来考我们小朋友,伊琳娜生气地问:(生用生气的语气并配上动作读伊琳娜说的话)
师引读:难道因为我们小就可以哄骗我们了吗?伊琳娜大声地问:(生的声音又更愤怒)
师引读:伊琳娜越想越生气,气冲冲地问:(生已感同身受)
5、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1、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1: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2: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1、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2、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生完成后,师让生汇报)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1、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生组内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2、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3、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作业布置
1、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留心观察,有礼貌地指出来。
2、请你动手做一做:
准备一个小瓶子,里面装满水,用一张扎了许多小孔的薄薄的纸片将瓶口盖住,再倒过来,放开手,小纸片会掉下来吗?瓶子里的水会倒出来吗?
板书设计:
朗志万 伊琳娜
提问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 动手做做看! ! !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 篇7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课内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问题()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
越
越
越
越
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