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锥教案收藏15篇

2023-06-14 09:43:59 认识圆锥教案圆锥教案

  为了上好课,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地制作教案课件。教案是展现教师主观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撰写教案课件时要注重哪些方面呢?栏目小编今天要介绍的是一篇题为“认识圆锥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

认识圆锥教案(篇1)

  本节课采用目标导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一节课题展示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适合素质比较的学生。整节课大体分三个环节:一、学生预习,确定目标。二、读、想、解、做(四步)教学。三、学生课后反思、收获。

  一点儿建议:

  1、自学提示与自主尝试有点矛盾,看不出学生的自主。

  (环节是这样的:没想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的这样多,你们可真了不起。哪老师就给同学们每人一次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圆柱体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自学提示:1、什么叫做圆柱底面?底面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侧面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做圆柱的高?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时,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如下:学生汇报时候,重点抓两个问题:一、圆柱的两个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两个圆形?怎么证明?二、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恰恰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可是根本就没注意到。只是说:侧面都是曲面。那么学生是不是以前接触过曲面,或者引发他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学效果会更好。

  3、数学童话故事做为作业是不是有点牵强呢?

  (环节如下:请同学们用数学童话故事的形式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那位同学写的最精彩好吗?)

  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咱们对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进行了单元预习,对本单元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本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信息窗一,去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来完成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出示课题)

  师:生活中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是很多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吗?(生举例)

  (老师举出拿出一个上粗下细的杯子,问是圆柱吗?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柱体的实物画下来是什么样子呢?

  现在老师就沿着这个圆柱的轮廓线画下来,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图形,这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同样的方法老师画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通过预习第一个信息窗你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那些特征?

  预设: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等。

  1、自主尝试

  没想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的这样多,你们可真了不起。哪老师就给同学们每人一次机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圆柱体实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自学提示:1、什么叫做圆柱底面?底面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侧面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做圆柱的高?高有什么特点?

  圆锥呢?

  2、小组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等一会老师请你们汇报,咱们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说的最精彩!

  3、全班交流

  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圆柱、圆锥实物到讲台演示,另外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上标出来。圆锥和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汇报时候,重点抓两个问题

  一、圆柱的两个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两个圆形?怎么证明?

  二、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预设:如果学生汇报时候不完整,及时请学生评价,补充。)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你们现在还有什么疑惑吗?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好吗?

  预设:圆柱和圆锥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4、圆锥和圆柱特征的比较

  同桌交流、汇报,

  师出示表格:

  图形不同点

  相同点

  圆柱有两个底面,有无数条高而且长度相等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面

  圆锥只有一个底面,有1条高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课本自主练习第一题:下面物体的形状那些是圆柱?那些是圆锥?(都是生活中的实物)

  2、下面的图形那些是圆柱?那些是圆锥?(都是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

  3、连一连(操作题)

  上面是两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几何图形沿着虚线剪开,

  下面是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扇形

  让学生先连线再操作。通过操作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粗细有什么决定?高矮有什么决定?

  4、操作题

  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和同学交流一下?

  四、回顾提升、总结评价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又有那些收获?你是怎么学到的?你认为本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为什么?你表现怎么样?你认为老师表现怎么样?给老师提点建议好吗?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用数学童话故事的形式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节课咱们比一比看那位同学写的最精彩好吗?

认识圆锥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与圆柱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高的测量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具准备:圆柱体、圆锥体;垫板;直尺、大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体模型、垫板;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问题情境一同学们,通过小学五年多的数学课堂学习,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数学不止是研究加减乘除运算,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还要研究空间形式。研究空间形式,就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等你们上了中学,你们将系统学习这类知识。(板书: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问题情境二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

  一、导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电脑显示砂堆、陀螺、漏斗等实物。根据实物图抽象成立体模型图)。

  2、问题情境三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想为什么取名叫圆锥?(引导学生认识到底面是圆的,头上像锥子一样尖尖的,就叫圆锥。)(板书课题:圆锥)对于圆锥你想了解些什么?(板书:面、高、体积;)

  3、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圆锥。

  二、探索研究:

  (一)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特征

  (1)问题情境四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侧面(曲面)

  面:2个

  底面(圆)

  (3)同桌互相指着说一遍。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二)圆锥大小的研究

  1、问题情境五同学们,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

  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2、圆锥高的认识

  问题情境六(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

  (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闪烁顶点和圆心,再连起来画一条虚线。进一步明确圆锥的高的概念)

  (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5)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3、圆锥高的测量

  问题情境七(1)刚才我们在透视图上找到了圆锥的高,那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

  (3)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电脑显示: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

  (4)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教师在透视图上作图演示。)

  (5)照电脑的样子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有没不同意见?

  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问题情境八(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应该是什么形状呢?

  (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验证。强调圆锥体的侧面展开是扇形。教师把图贴在黑板上。

  5、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问题情境九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三、实践辨析

  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略)

  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问题情境十同桌交流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名回答后,整理入下表: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底面形状

  侧面

  底面个数

  侧面展开

  高

  圆柱

  圆形

  曲面

  2个

  长方形

  无数条

  圆锥

  圆形

  曲面

  1个

  扇形

  1条

  四、课外延伸

  问题情境十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除了上面表中的一些内容外,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还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圆锥的认识》一课,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和高屋建瓴处理教材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

  在本课例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2、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命题网络(propositionalnetwork)结构,高屋建瓴的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存贮要分档,要结构化,纵横的网络越多,越便于提取知识。教会学生将知识结构化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网络(network),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

  本课例从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并不只是算术,它还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让学生站在数学科学的高度把握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并将新知和旧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教会学生将知识归纳、总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才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实现创新和创造。

  3、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开展协作、探究式课堂学习。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荷兰着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般的人,包括学生,他们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

  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4、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应当将学习活动重点放在学习主体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上。也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能够亲身经历与感受数学在现实背景中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思考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获得知识。

  本课例中,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认识圆锥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下载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认识圆锥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

  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认识圆锥教案(篇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484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与圆柱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高的测量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具准备:圆柱体、圆锥体;垫板;直尺、大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体模型、垫板;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问题情境一同学们,通过小学五年多的数学课堂学习,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数学不止是研究加减乘除运算,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还要研究空间形式。研究空间形式,就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等你们上了中学,你们将系统学习这类知识。(板书: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问题情境二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

  一、导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电脑显示砂堆、陀螺、漏斗等实物。根据实物图抽象成立体模型图)。

  2、问题情境三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想为什么取名叫圆锥?(引导学生认识到底面是圆的,头上像锥子一样尖尖的,就叫圆锥。)(板书课题:圆锥)对于圆锥你想了解些什么?(板书:面、高、体积;)

  3、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圆锥。

  二、探索研究:

  (一)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特征

  (1)问题情境四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侧面(曲面)

  面:2个

  底面(圆)

  (3)同桌互相指着说一遍。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二)圆锥大小的研究

  1、问题情境五同学们,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

  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2、圆锥高的认识

  问题情境六(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

  (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闪烁顶点和圆心,再连起来画一条虚线。进一步明确圆锥的高的概念)

  (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5)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3、圆锥高的测量

  问题情境七(1)刚才我们在透视图上找到了圆锥的高,那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

  (3)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电脑显示: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

  (4)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教师在透视图上作图演示。)

  (5)照电脑的样子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有没不同意见?

  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问题情境八(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应该是什么形状呢?

  (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验证。强调圆锥体的侧面展开是扇形。教师把图贴在黑板上。

  5、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问题情境九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认识圆锥教案(篇6)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

  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制作圆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新课

  出示圆锥实物图,并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师:像这样的形状叫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着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圆锥有多少条高?为什么?(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数时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直角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借助圆柱特征的学习方法,学生很快就迁移类推到圆锥的认识上。大家从底面、侧面和高三个角度有序地进行了特征的探究。只是没想到今年调整了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用附页2制作圆锥后,今天居然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处出现了以往未出现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原来,附页2的扇形与半圆大小很接近,所以造成了负迁移。再教建议:如果教材附页中的图仍旧不变,那么下次再教时,我会请班级部分优秀的同学尝试自己画图制作与教材大小不同的圆锥。

  教材对圆锥的高是这样定义的——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袁文杰同学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这句话去掉“圆心”表述更简洁。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距离要求线段最短,所以一定是从顶点到底面圆心。”对于这段话,我给予了肯定,只是解释为了大家更明确高的起点和终点,所以才这样表述。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正确?

  拓展:

  1、介绍了圆锥的母线,并且要求学生对母线和高进行了对比。

  2、对于新增内容加大教学力度,提问:

  将直角三角形硬纸板贴在木棒上有几种贴法?哪几种旋转后能成为圆锥?(小结:以任意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可成为圆锥形)。

  旋转后形成的圆锥体与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认识圆锥教案(篇7)

  教学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判断出圆柱和圆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圆锥特征,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对策: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若干个。

  2、学生按练习五第3题样做好小旗。

  3、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圆柱、圆锥体教具。

  教学预设:

  一、复习准备

  1.师: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我们已经重点研究过了?

  2.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出示图)

  二、新授教学(一)认识圆柱

  (一)初步感知圆柱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认识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三、新授教学(二)认识圆锥

  1、在刚才的图片中,还看到其他几种物体,如房屋屋顶、蛋筒等,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揭示:圆锥(板书,并出示图形)

  2、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3、根据教材中的物体插图,抽象出立体图。

  4、利用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让学生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5、组织交流,教师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6、重点认识圆锥的高(图略)

  (1)看图介绍圆锥的高。

  (2)讨论:如何量出老师手中圆锥体的高?

  (3)组织交流,指名测量。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生独立思考,组织交流,说明判断方法。

  2、练习五第2题:先从圆柱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再从圆锥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然后根据第2题上观察到的图进行连线。

  3、练习五第3题:先想象各种小旗快速旋转后的形状,将结果告诉同桌。再旋转验证。

  4、练习五第4题:按要求进行操作,并计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体。

认识圆锥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和圆锥体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圆柱和圆锥。

  2、初步感受圆柱和圆锥是旋转体,建立圆柱和圆锥的空间观念,形成表象。

  3、借助多媒体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知识,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长方形小旗,圆柱和圆锥教具、学具模型,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长方形绕一条边旋转以及生活中圆柱形状的实物,引出圆柱。

  2、揭示研究内容,板书并画圆柱的立体图形。

  (二)认识圆柱。

  1、初步感知圆柱。

  (1)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方法,初步认识圆柱的特征。

  (2)集体交流。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特点。

  ①围成圆柱的面是圆柱的侧面,它是一个弯曲的面。

  ②两个圆形的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③圆柱就是由一个侧面和两个圆形的底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④验证圆柱的两个圆形底面完全相同。

  学生通过画底面、量底面直径、研究长方形绕轴旋转形成圆柱的过程,多种途径自主探究,并集体交流,形成共识。

  2、通过旋转,深入探究。

  (多媒体分步显示长方形绕轴旋转形成圆柱的过程。)

  (1)点动成线。圆柱底面两个圆周的形成。

  (2)线动成面。圆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的形成。

  (3)面动成体。长方形作为整体的面旋转后形成整个圆柱。

  3、通过对比,强化认识。

  (1)判断。从提供的立体图形中识别圆柱,不是圆柱的说明理由。

  (2)通过辨析,感知直圆柱。

  4、教学圆柱的高。

  (1)认识圆柱的高,以及标注圆柱高的方法。

  (2)知道量圆柱高的方法,并动手操作量圆柱的高。

  (三)认识圆锥

  1、感知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可以得到圆锥。

  2、认识圆锥的外部特征。

  3、通过旋转过程,进一步认识圆锥。

  4、教学圆锥的高。

  我们刚才研究了圆柱的高,现在哪个同学能指出圆锥的高在哪里?谁来说一说圆锥的高是什么?我们这样来标注圆锥的高。(标注高。)

  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圆锥,用两根手指夹住圆锥,表示出它的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夹的,对吗?为什么?(指着屏幕说。)他表示的实际上是这条边,而高是这一段。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量圆锥的高呢?请看屏幕(讲解)。为了保证量出的是圆锥的高,注意直条和尺相交的角是直角。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量一量手中圆锥的高。(一两个交流。)大家量的很认真。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同学们桌面上都是小圆柱小圆锥,老师这里有个大圆柱,谁想来摸摸它,不过有个要求,请你举着这个大圆柱,边用手摸边向大家介绍它各部分的名称,都有什么特点,行不行?圆锥谁来?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了圆柱可以通过旋转长方形得到,圆锥可以通过旋转直角三角形得到,难怪有人把圆柱和圆锥称为旋转体。其实,通过旋转,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趣的形体。

  (五)练习。

  1、多种平面图形旋转练习。这里我们只列举了几个平面图形的旋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由的画一些平面图形,想象一下,绕某一条轴旋转以后是什么样的。

  2、拓展练习。

  我们课堂上见到的只是可数的几种圆柱和圆锥,其实圆柱和圆锥的大小形状是形形色色的。请看屏幕。(演示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圆柱和圆锥的旋转图。圆柱都是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圆锥都是一个顶点,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它们各自的外观都一样,是什么造成大小、高矮、胖瘦不一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底面半径不同,高不同。)

  3、练习五第2题。从正面、上面看圆柱和圆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拓展开讲。)

  (多媒体演示:平行光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原教材相比,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新教材集中认识圆柱和圆锥,而原教材圆柱和圆锥是分别认识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圆柱的认识进行有重点的引导

  认识圆柱时,由于学生对圆柱已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圆柱,再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然后引导学生难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这一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对圆柱的特征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二、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直观图、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三、注意对比

  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编排的特点,有层次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的度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认识圆锥教案(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圆柱体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课件)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建筑用的铅锤是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铅垂。(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

  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它有无数条高。那么,圆锥的高呢?它几条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演示。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

  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练习四的第2题。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连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认识圆锥教案(篇10)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

  2、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3、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⑴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

  ⑵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⑶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作业

  做练习五第4题:

  剪下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并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再计算出它们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认识圆锥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认识圆锥教案(篇1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义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圆锥是小学阶段认识的九个立体图形之一。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把圆柱的高和底不改变的情况下,削成最大圆锥体,通过这一点可以利用正迁移的规律由圆柱的体积推出圆锥的体积,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⑴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

   二、教材处理

  由于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与测量高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挖掘,本节课主要用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根据学具触摸探究圆锥的特征。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测量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总结新知。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交流体会新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教学手段

  本节教学时教师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锥型实物,一块平板,一把直尺。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形象地展现了高的平移,圆锥侧面展开等难以讲述的内容,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由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圆柱,高,圆柱有多少条高?学生回答后,教师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今天我们新认识一种形体——圆锥来进入新授。便于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2、探索新知

  首先认识圆锥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和我们所学圆柱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先自己操作、观察,再把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在小组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圆锥有一个顶点,一个侧面是曲面,一个底面是圆形。说明: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并利用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用字母o,r,h分别标出底面圆心,半径和高,需要强调的是:引导学生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其次动手实践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如何测量圆锥的高,并用学具合作测量圆锥的高。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合作实践寻找测量高的方法(如将圆锥物体从中间劈开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方法的实用性,还是书中平移的方法好。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多选择实用,便捷的方法。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

  最后认识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纸把手中的圆锥包起来,注意从顶点到底面的纸成了圆锥的侧面。把这个侧面展开看一看是什么形?(学生回答后是扇形)。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过程,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3、反馈练习。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我设计出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练习。

  1)、出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找出圆锥。

  2)、说一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3)、用硬纸做一个圣诞老人的帽子,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与高各是多少?

  4、总结

  让学生来总结本课的知识或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认识圆锥教案(篇13)

  教学内容:

  六年制第十二册数学第48—49页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面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学重难点:

  圆锥的特征

  教具准备:

  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的模型一个、CAI课件四件

  学具准备:

  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

  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圆锥的认识

  〈1〉出示多媒体CAI课件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

  (此处有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圆锥)

  这时利用CAI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此处有图)

  接着改变不同的方向,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2〉师讲解: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边讲边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圆锥的顶点”,并标示出来,将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标出“底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模型,摸一摸周围的面,提问:这个面是一个平面还是曲面?

  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同时标出“侧面”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用CAI课件演示作高,接着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强调: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3〉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

  2、小结

  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采用多媒体CAI课件(二)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测量过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圆锥学具的高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出示CAI课件(三),一步一步演示:

  (此处有图)

  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再利用CAI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采用CAI课件,拆分组合,指名口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此处有图)

  圆锥的特征:

  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认识圆锥教案(篇1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代表六年级所有的数学老师对我们的新课程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作一个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首先我从教材分析入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圆柱、圆锥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内容的安排上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的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学会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是认识和理解圆柱的侧面积以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认识理解圆锥的高。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采用引导探究法、观察演示法、讨论法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在学法指导上,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的方法进行学习。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每一个课时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开发智能,自我总结深化新知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圆柱和圆锥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之中,我注重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之前,我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有关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在导入新课时从生活情境引入,结合学生收集的实物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和圆锥,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和圆锥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硬纸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让学生充分探究,把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相关量对应起来,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作准备。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把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强调了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相关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生活情境中圆柱形厨师帽的布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选择计算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重视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引导学业生经历把圆柱切开、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逐步细分的过程,初步感知直术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再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全面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圆锥的认识这一节时,我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圆锥实物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测量、交流等活动,探索圆锥的特征。结合圆锥的直观图,介绍圆锥的底面、顶点和高的含义。在教学圆锥体积这一节时,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三、练习巩固,开发智能

  四、自我总结,开发新知

  在每一节课结束时,问一问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感受三个角度进行自我总结。最后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养成归纳、自主提升的好习惯。最后布置自主练习,让学生及时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最后是板书设计:

  我的每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清楚、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多指正。

认识圆锥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方法:

  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课件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

  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预设展示过程)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④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平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课件演示圆锥的高)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高的定义)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教师用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这有三幅圆锥体实物图,请同学们看。(课件展示)圆锥的几何图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展示)画图时看不见的部分应怎样画?(课件演示)

  这就是圆锥的几何图

  生:用虚线画。

  师: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圆锥的几何图。(教师边说边揭开贴纸)谁能到前面对照圆锥的几何图说说你都学会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学生到前面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

  4、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课下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

  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

  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

  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圆锥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

  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

  四、看书质疑。

  五、课堂练习

  1、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圆锥。

  课本练习十二1题

  2、判断。(打手势)

  (1)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3、练习十二2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个圆锥形,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可以两个人进行合作。

分享

热门关注

最新校园环保倡议书1000字集锦12篇

校园环保倡议书

小学一年级班干部竞选词简短

小学一年级班干部竞选

教师节贺卡内容简单明了25句

教师节

晚安正能量语录语录励志合集46条

晚安正能量语录励志

2023最火网名霸气男20条

网名霸气

2023圆锥的课件(精选15篇)

圆锥课件

认识季节教案4篇

认识季节教案

202310的认识课件(汇编15篇)

10认识课件

认识日历大班教案12篇

大班教案

认识水果教案(模板9篇)

认识水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