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2012-06-11 08:37:44 云起云落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访学的朋友抱怨说,一些华人在美国宛如“林黛玉进贾府”,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但这样究竟是“惟恐什么”?


我的房东是90多岁的老奶奶,虽说是高龄,但除了有点耳背,其他尚好。以前住这儿的朋友告诉我英国人很独立,很少让人帮忙,对老奶奶不能总说“要小心呀”之类的话。让她觉得你认为她老,她会不高兴。我刚入住时,每天出门或回来,会跟老奶奶打个招呼。两天后老奶奶就对我说“照顾好你自己”,我就自便了。上周末两天都早出晚归,到周一上午才知道老奶奶在周六上午摔了一跤。看到老奶奶眼睛青紫了一大片,那一刻,我忽然很内疚,觉得与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竟什么都没照顾过她。但静下来后,我却迷惑了。

 


究竟该如何与西方人相处?


我们这些在海外的访问学者,一个基本身份是中国公民,在这个层面上,每个人多少都会与房东、房客、邻居、邮局及银行工作人员、商店服务员等各色人打交道。同时,我们还有另一个身份,即无论大家所学专业为何,总归是“学者”、“学人”这类。这个身份决定我们会与西方国家某些专家、教授、学者有较多的联系。我想,在与西方人相处方面,基于不同的身份角色,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就公民身份而言,我们更多时候将自己作为一个看客,在有限的时间里,侧重从外在的视角,观察、感受西方人的生活;相反,作为学者(如果我们真当自己是个学者,而不仅仅是学生),我们更应该将自己置于所在学术领域之中,以一个内中人的视角,侧重与西方人进行认识交换,而不是仅仅作西方知识的消费者。尽管,这里有客观的语言障碍,但主观上应该有表达自己的认识、交流认识的自觉。


高尔吉亚说,凡是不能表述出来的,就无法证明其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单纯作一个看客,就不应仅仅停留在西方文化消费者的层次。我们更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这亦是一份担当。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真实地表达我们“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无论用英语还是汉语。我想这应该是第一步。对于用汉语言说“世界”,我想,只要以恒久的信念和不懈的实践,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留学美国如何处理人际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芬兰留学衣食住行分享

芬兰衣食住行

意大利留学真实生活体验分享

留学真实体验

澳洲留学住宿方式及费用详解

澳洲住宿费用

意大利留学生真实的生活介绍

留学意大利生活

西班牙留学主要住宿方式盘点

西班牙住宿盘点

留学美国该如何租房

美国留学生活

美国留学租房如何避坑

美国留学租房

在美国留学如何便利的出行?

美国留学衣食住行

留学美国住宿类型不同如何准备费用

美国住宿类型

在美国留学有什么住宿类型 美国留学生如何租房

美国留学住宿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访学的朋友抱怨说,一些华人在美国宛如“林黛玉进贾府”,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但这样究竟是“惟恐什么”?


我的房东是90多岁的老奶奶,虽说是高龄,但除了有点耳背,其他尚好。以前住这儿的朋友告诉我英国人很独立,很少让人帮忙,对老奶奶不能总说“要小心呀”之类的话。让她觉得你认为她老,她会不高兴。我刚入住时,每天出门或回来,会跟老奶奶打个招呼。两天后老奶奶就对我说“照顾好你自己”,我就自便了。上周末两天都早出晚归,到周一上午才知道老奶奶在周六上午摔了一跤。看到老奶奶眼睛青紫了一大片,那一刻,我忽然很内疚,觉得与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竟什么都没照顾过她。但静下来后,我却迷惑了。

 


究竟该如何与西方人相处?


我们这些在海外的访问学者,一个基本身份是中国公民,在这个层面上,每个人多少都会与房东、房客、邻居、邮局及银行工作人员、商店服务员等各色人打交道。同时,我们还有另一个身份,即无论大家所学专业为何,总归是“学者”、“学人”这类。这个身份决定我们会与西方国家某些专家、教授、学者有较多的联系。我想,在与西方人相处方面,基于不同的身份角色,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就公民身份而言,我们更多时候将自己作为一个看客,在有限的时间里,侧重从外在的视角,观察、感受西方人的生活;相反,作为学者(如果我们真当自己是个学者,而不仅仅是学生),我们更应该将自己置于所在学术领域之中,以一个内中人的视角,侧重与西方人进行认识交换,而不是仅仅作西方知识的消费者。尽管,这里有客观的语言障碍,但主观上应该有表达自己的认识、交流认识的自觉。


高尔吉亚说,凡是不能表述出来的,就无法证明其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单纯作一个看客,就不应仅仅停留在西方文化消费者的层次。我们更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这亦是一份担当。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真实地表达我们“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无论用英语还是汉语。我想这应该是第一步。对于用汉语言说“世界”,我想,只要以恒久的信念和不懈的实践,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