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范本14篇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1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书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和一个综合活动。其中,《神奇的书》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颂了书的神奇与美丽;《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书都是我们最亲密的伴侣;而《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以生动的事实和个人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读书的乐趣以及读书的重要性。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出一部好书如同一件精美的玉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它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震撼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综合活动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和读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此项活动,学会制定读书计划,掌握一些读书方法,懂得读书的一些注意事项等。

  教学本单元时,要紧紧围绕着书这个主题,边学习课文边结合后面的综合活动,进行读书活动的计划安排。学完课文进入综合活动时,可对读书活动进行一次汇报总结。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摘抄、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读书的乐趣。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联系自己的读书的感受,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比喻以及对书籍的喜爱,对知识的向往。

  4、通过学习,从中概括出读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三、教材建议:

  教学课文《神奇的书》时,可在学生初步了解诗的大体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然后带着这种理解,再读每一小节,加深对诗的理解。之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书的神奇表现在那里,抓住文中重点的诗句来理解。可重点理解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的深刻含义。

  《忆读书》一课,内容浅显易懂,学习本文时,避免琐碎的分析和逐个段落的讲解,要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文章的要点。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里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就是本文项主要告诉我们的。然后再深入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概括一下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最后由读书的好处多引到应该多读书并要读好书。这两部分内容可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后谈体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类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可结合具体内容来理解,并结合上文,引导学生体会出他们是总的而言,或总体而言的意思,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走遍天下书为侣》在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收获,进而总结出一书为伴的原因。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让你选择你会怎样?理由是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阅读中的《我的长生果》建议在导入后,可让学生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接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怎样通过叙述读书、作文的情况,揭示出阅读与协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再在这个基础上,想一想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意思的,指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本文过渡和照应方面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发学生的自主感悟。

  综合活动结合本单元四篇有关读书的课文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着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掌握读书的方法,并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

  四、教学时间:建议教学1113课时。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德育目标)

  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作业布置:(课外):1、阅读滴水穿石的故事;写几句关于自信与成功的名言。

  2、回忆自己通过努力做成的一件事,用一段话写下来。

  (课内):抄写词语,多音字组词

  板书设计:

  11、第八次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感动,恢复了信心振作,充满了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感知。

  1、《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请学生讲,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信心失败抵抗战斗招集动员侵略成功打仗受伤并且磨房

  (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误,纠正错误读音。

  注意:坊、猛、仗、伤是后鼻音。

  侵、信是前鼻音。

  多音字:几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5)齐读课文。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交流:一(1、2)二(3、4)三(5)

  四、指导写字。

  1、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的注意点。

  2、指导磨的上下笔画要紧凑。

  3、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3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

  计集体备课

  课题:石头书(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与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石头书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回答:一般书都是纸做的,这本书怎么会是石头的呢/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揭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打开书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自学要求:①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②会读生字。交流:

  1、出示词语:勘探、叔叔奇怪、一册、足迹、矿物刨根问底、煤炭、地壳、好奇、不禁

  2、指名逐个读,指名理解词语。

  1、齐读生字词。

  2、指导书写生字,说说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3、指导朗读课文。2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读准字音。

  2、解释词语,勘探:测定矿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情况。足迹:脚印。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3、齐读生字词。

  4、重点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5、读通顺课文。

  1、各自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好奇、奇怪高兴

  2、回答:他看到一位叔叔在聚精会神地看一块石头。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三、学习第1、2小节

  1、主要写了谁?让学生画出他们在整个事情过程中感情变化的词语。

  2、“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好奇呢?

  3、指导朗读。

  4、小结:好奇的川川和磊磊一连串提出了哪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在朗读中读出这种好奇的心情。在朗读中读出好奇的心情。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石头书(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

  1、两个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是哪些?请学生把它们画出来。

  2、根据学生提出的四个问题,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圈画画。提出了四个问题哪里有书哇?这书上有字吗?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2、用“刨根问底”来形容。把向叔叔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画出来。

  二、细读课文

  1、书、字、画分别是什么呢?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⒊朗读第14段。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1、边听边思考回答。

  2、书是指那一块的石头。书上的字是指各种痕迹和矿物,书上的画是植物和动物的矿物。

  3、读出勘探队员的自豪感。

  4、思考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方面理解石头书上的书、字、画。

  三、练习说话

  1、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结构连起来说一说石头哪儿像书。

  2、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3、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4、让学生比较一下,上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把了解的内容结合起来,练习说话。

  2、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上面还有“字”有“画”所以像一本书朗读比较。把了解的内容结合起来,练习说话。作业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

  18、小稻秧脱险记(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知道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读准音,认清形,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知道除草剂、喷雾器的作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重点与难点: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小稻秧脱险记。

  2、领读,“险”是什么意思?那“脱险”呢?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3、读课题,质疑

  1、读课题

  2、质疑:(1)、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2)、小稻秧是怎么脱险?……揭题质疑

  二、指导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脱险、争吵、杂草、一拥而上、拼命、除草剂、欺负、喘气、纷纷、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2)、检查读课文情况按自然段逐段指名朗读可分为遇险——脱险——脱险以后三部分,自己试试。哪一部分着墨较对,重点在写?(3)、指导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课文理解字词

  2、汇报自读情况(1)、认读、理解生字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2)、读课文个别分自然段读课文,理清脉络。(3)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三、指导写字出示生字:险、吵、杂、拥、拼、剂、欺、负、喘、纷

  1、读生字、组词

  2、观察生字字形及在书上田字格中的位置

  3、用钢笔描红正确书写。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书写生字各两遍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

  18、小稻秧脱险记(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对课文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能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重点与难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志趣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吗?

  一、复习

  1、认读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过渡: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

  2、指导理解课文内容(1)

  指名读课文(2)

  指导表演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一部分(遇险)

  1、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脸色蜡黄”等词语,反复读课文,理解这几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2、朗读、表演(1)、个别读课文(2)、练习表演“遇险”画出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要求: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对话提示语中的某些词语,读出相应的语气来。

  2、指导朗读

  3、指导理解课文出示图片,认识“喷雾器”,资料介绍“除草剂”小稻秧这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向上挺了挺身子实际上是指什么?

  4、指导分角色读、演

  三、学习第三部分(脱险)

  1、自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读课文同桌互读,个别读

  3、说说各自读懂了什么

  4、读、演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体会人物对话提示语中的某些词语,读出相应的语气来。

  四、复述课文

  1、朗读课文

  2、演一演课文内容演一演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回忆故事情节。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

  1、默读课文,回忆故事情节。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默读课文,回忆故事情节。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

  19、航天飞机(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读懂语言,拓展知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

  1、激趣:谁知道我国的第一位航天英雄是谁?他乘坐的是哪一艘航天飞船?

  2、介绍“神州五号”了解有关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情况。交流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激趣导入

  二、初读指导

  1、谈话导入:在国际上,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发射航天飞机,那么航天飞机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航天飞机的?画出有关词句。

  3、归纳总结:课文从三方面介绍了航天飞机。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

  中的有关词句。

  2、小组交流讨论。

  3、各组上台交流讨论情况。

  1、朗读词语,读出对词语的解释。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呼啸

  庞然大物抖擞

  智慧老人无影无踪帕米尔高原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纠正读音。一架番盘头翅膀智慧老人手臂抖擞捞回舱中,帕米尔高原无影无踪。

  2、指导识记词语并加以解释。

  3、指导书写。说说自己识记字形字叉的方法。

  1、描红。抄写生字2个。正确书写。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19航天飞机(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航天飞机和飞机的区别,知道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旧知出示词语

  1、认读词语。

  2、课文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哪些特点。说说航天飞机的特点。

  二、理解课文内容第一节:

  1、默读第1节

  2、第二小节:思考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飞机看了它是怎么想的?用笔画出有关的词语。自由朗读智慧老人说的话,画出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作用更大的词语,填写表格。画出老人离开普通飞机的句子。讨论:(1)“替代不了”是什么意思?(2)这里指谁不能代替谁?引导想象,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指导朗读全文。

  1、默读课文,思考:一架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前是什么样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1、默读思考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飞机看了它是怎么想的?

  2、从哪些词语可看出飞机一定要把他弄明白?

  3、用“究竟”练习说话。

  4、完成填空:航天飞机翅膀是(),脑袋()机尾()

  自由朗读,完成填空:飞行高度:普通飞机()

  航天飞机()从车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行时:普通飞机()

  航天飞机()作用:普通飞机()

  航天飞机()默读并理解相关词语练习朗读,读出语气。朗读全文,理解词语,想象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

  三、指导自人介绍。假如你是航天飞机该怎样介绍自己呢?可从三方面来介绍同桌练说。个别上台介绍。介绍航天飞机。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习作6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写下来。(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

  2、培养学生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足以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重点与难点:按顺序,写得生动逼真。新课标第一网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练习说话,激发兴趣。

  1、要求:夸一夸自己的一种学习用品。

  2、出示说话句式:我的------真棒,因为它--------。

  3、小结过渡:老师真想不到同学们的文具那么美,用途那么广,真是各有所长,难分高下呀!这样吧,我们来把它写成再比一比。怎么写呢?

  1、自由练习。

  2、集体交流。

  3、产生写的兴趣,并思考应该怎样去写。

  练习说话,激发兴趣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导读例文,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样写。

  2、请学生继续读文,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3、小结例文的写法:例文

  用第一人称“我”的语气来介绍铅笔刨刀,抓住质地、形状、颜色、用途写。写得很有条理。

  4、出示图画:指导观察方法:观察要仔细,要有顺序,你想按什么顺序观察铅笔刨刀。

  5、让学生口头交流观察的方法。

  1、轻读例文,想想:作者描写了铅笔刨刀的哪些方面?

  2、读后交流:质地、形状、颜色、用途。

  3、读后感到很亲切,因为中的我就是铅笔刨刀。

  4、按顺序观察。

  5、口头交流自己观察的方法。小结例文的写法,让学生口头交流观察的方法。

  三、运用写法,集体口述

  1、出示轿车文具盒。

  2、提问:你想先介绍文具盒的哪些方面?

  3、指导描述内部特征及用途。

  1、观察轿车。

  2、练习口头表述并交流。

  3、个别口述。

  练习口头表述轿车文具盒的内部特征及用途。

  四、个人说写,运用写法。

  1、提出话题要求: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文具,用第一人称介绍。介绍时注意要有条理。2、个别说。

  1、各自按顺序,抓特点练说。

  2、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有条理地介绍一种文具。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练习6(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好有关多音字,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读准多音字。重点与难点:积累成语,理解成语意思。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学会字词句。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指导多音字在句子中的读音规律。

  3、巡视、纠正。

  4、分组读句子。

  5、让学生练习读“称”和“兴”的另外读音。并组词。

  1、同桌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2、小组合作查字典,看读得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的意思。

  3、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读好多音字的。

  4、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5、说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读准字音,并能组词。

  二、写好钢笔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提出明确的要求。

  3、巡视,个别辅导。

  1、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描红,仿影。正确书写

  三、读读背背。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八条成语。

  3、小结:八个成语都带有“风、雨”其中有些是描写天气的,但有些我们主要理解它的引申意。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吗?给予适时讲解。

  4、指导理解意思。“和风细雨、斜风细雨、暴风骤雨”主要写天气。

  5、出示《竹石》

  6、质疑

  1、自由读,想想学会了哪个成语?

  2、个别读,领读。交流:

  3、说说知道的成语意思。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自由读,提出不懂的词。会读会背并理解成语。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练习6(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重点与难点:有次序地讲清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学好毛笔字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

  2、指导:折有“横折”和

  “竖折”。

  3、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

  4、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

  5、练习描红。

  1、练习书写横折。

  2、写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3、练习书写竖折。

  4、定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5、练习描红。

  二、介绍小制作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2、提供一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

  3、巡回指导,个别辅导练说。-

  4、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制作展示: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

  3、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4、听老师总结。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其有话可说。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4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使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爱,体会到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去爱。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预设:

  1、品尝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部分内容能够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析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

  “人间最美是真情”,这句话学生听说过,却未必深刻感受得到。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身体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读、多想、多体会,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在每课教学的最后,可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经历过或读过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20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

  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内外联动”,扩大“容量”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作业

  板书设计

  下(去)

  (西)黄鹤楼──扬州

  (东)

  (湖北省)

  送元二使安西

  劝更

  友情

  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教学反思

  搭

  石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

  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a、什么是“搭石”? 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a、什么是“搭石”?

  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c、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

  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 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3、诵美,传情。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4、创美,抒情。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课后延伸,拓展

  选做题:

  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作业

  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 血脉亲情 —— 台湾

  小钱—— 美好情感—— 年轻人 李博士„„ 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4、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23* 卡罗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学过程

  推介新书,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本书,该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你们想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字吗?《爱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板书课题)。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读准9个词语。(遭到不幸、怜悯、屏息凝神、俯下身来、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端详、恍然大悟)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纲导读,感悟理解

  1、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a、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d.当“我”跑过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里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以第2个问题为例)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理解卡罗纳的伤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脚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b.他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c、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起来。

  4、学生交流。(要求: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评议。)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3、师小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D巴,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布置作业

  1、积累9个词语。

  2、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3、谈谈自己对本课课题的理解,这个标题好吗?若不好,你能给它换一个更好的课题吗?并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记述下来。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语言

  动作

  神情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

  得到

  同学的爱(我)

  长辈的爱

  教学反思

  24* 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

  饶有兴趣

  闪亮

  羡慕

  宽裕

  惊叹

  不由自主

  显然

  神气

  湿润

  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作业

  1.24的作业

  2.抄生字词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讲评 指导看图写文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心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也可提供表格引导评改)妙语连珠 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最妙的细节描写)(最羌的情感抒发)自我欣赏 最不满意的句段(最不具体的描写)(不通顺的句子)(最平淡的情感表达)修

  改

  后 理

  由

  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作业

  1.在家听写(词语盘点)2.会默(日积月累)3.完成本单元作文 教学反思: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5

  第四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一个习作,一个练习。

  《天游峰的扫路人》通过描写作者偶遇扫路人以及与扫路人短暂的交往,表现了扫路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钱学森》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冲破阻拦回到新中国的经历,赞扬他为我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显示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怀。

  《海天骄子》歌颂了新一代中国军人的风采。看图作文要想象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练习有8道题。有用钢笔描红,词语搭配,照样子写句子,熟记成语,学写毛笔字等。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单元的教学便是,注意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2、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3、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有10课时,安排如下:

  13.《天游峰的扫路人》„„„„„„„„„„2课时

  14.《钱学森》„„„„„„„„„„„„„„2课时

  15.《海天骄子》„„„„„„„„„„„„„2课时

  16.《杂交水稻之父》△„„„„„„„„„„1课时

  练习4 „„„„„„„„„„„„„„„„„3课时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6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目标1、3、4、5、7 教学难点:目标3、5、7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教学后记: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五.小组交流。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学后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自由发言)

  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

  凋零 绽放 辗转 步履匆匆 突如其来 海峡彼岸 空旷 暂停 身躯 白血病 同胞 血脉亲情 空旷

  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布置分层作业: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二、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将它们画出来。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句

  ⑴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同一时刻” “步履匆匆”

  ②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有感情朗读

  ⑵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沉着”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小结: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三、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导语: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3.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4.教师小结: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四、拓展写话

  1.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年轻人

  杭州 台湾 教学后记: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 ——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

  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效果: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六)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七)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3、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4、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讲评

  指导看图写文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胜”是什么意思?“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

  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恐龙的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及形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支物的名称为题目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2)恐龙以吃什么为主?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学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字手结构及字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学生有重点地练写恐、漫梁、鞭等几个字。

  (3)指名解释词语,老师结合上下文甚或书上的插图相机点拨。

  (4)齐读生字新词

  (5)听写生字新词。

  4、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分节读课文,老师相机指点

  6、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节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在提示课题时提出的那些想知道的问题来弄清每一节所写的内容。

  (2)第1小节:恐龙生活的年代的及数量;

  第2小节: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第3小节:介绍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

  第4小节:恐龙吃什么。

  第5小节: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第6小节:讲恐龙的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详细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恐龙的外形、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约两亿年以前,地球上曾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他们就是恐龙(跟我们一起板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师手指黑板,生:恐龙)指名读课题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再齐读。

  2、老师知道你们对恐龙很感兴趣,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两亿年前,真切地感受恐龙世界!(播放影片)

  3、来到恐龙世界,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数不胜数、难以计数、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威风凛凛千奇百怪地动山摇等)

  二、精读课文

  1、(当生谈感受时,答到恐龙很多时,师:是呀,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出示句子: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2、齐读这句话。(生读)读书就要这样:字字入眼,句句入心。

  3、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

  4、生自学。

  5、语文课堂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同学们刚才在默读课文时,是否找到了有几种恐龙?

  书中依次介绍了(生答,师板书)(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鱼龙和翼龙是不是恐龙?交流。

  (1)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是恐龙的?

  (2)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一句。那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课本,挺直你的腰干,亮开你的嗓门把这一自然段尽情地读一读吧!

  (3)你对鱼龙还是翼龙比较感兴趣?

  (屏显鱼龙图片)这是鱼龙。它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说?齐读这句话。

  (4)(屏显翼龙图片)这是翼龙,为什么叫它翼龙?可见,翼就是翅膀的意思。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把比作,用来比喻,这里是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写的)齐读

  (5)学到这,你知道他们各自生活的地点,那你应该知道为什么说鱼龙和翼龙属于恐龙的亲戚呢?思考得很深入。

  交流:因为它们虽然都生活在同一时期,有很多生活习性相同。但恐龙是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是陆地上的主宰者。而鱼龙和翼龙分别是水中和空中的霸主,所以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结:看着板书,文本上写了这些恐龙。

  2、交流:

  (1)雷龙:这只雷龙长得怎么样?可以用书中的哪个词来形容它?

  出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什么叫庞然大物?

  读词语。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逗都有情。你能边读边想象雷龙的特点吗?

  边读边想,这学习方法真好。

  (2)雷龙到底有多大,从这句话能看出来吗?

  雷龙到底有多大呢?出示: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哪些词语或者短语特别能说明它是个庞然大物?读

  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

  ①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②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

  a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

  (讲解:一头大象在5吨左右,徐30公斤)你想说什么?读

  b你听过打雷的声音吗?那是什么感觉?课文把比作,再一次说明它是个(庞然大物)。这种方法叫做什么?(打比方)读

  c作者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把这个庞然大物写得活灵活现。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会用这样一些方法来说明事物,学以致用嘛。

  d、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你们听听,他描述的这只雷龙大不大?指名读、齐读。

  e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雷龙的?学生交流。

  首先找出最能说明雷龙特点的词庞然大物,

  然后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特点写具体的,

  最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的特点给读出来。

  (2)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步骤,先再然后四人合作,共同研究一种你喜欢的恐龙,完成表格的某一行。

  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

  (1)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种恐龙?出示图片,看梁龙真的很长,到底有多长呢,书中是怎么说的?

  A.20多米,我们的一间教室有7-8米,20多米有多长?如果不写20多米,就说很长好不好?(不知道到底有多长了)介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据)

  B.好象一座可以移动的吊桥(打比方)

  (2)梁龙好长,把这种感受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能不能再长一点。喜欢梁龙的站起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长。

  C、研究剑龙的小组

  (1为什么叫它剑龙呢?

  (2)这里又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3)出示文本,剑龙象利剑一样威武,谁来读一读?

  D、研究三角龙

  (1)出示图片,这就是三角龙

  (2)一看到三角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人感到了害怕,这就叫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望而生畏

  (3)课文又是怎样写三角龙令人望而生畏的?找出来读给同学听。

  (4)教说明方法,列数字。

  (5)出示文本,指名读出它的特点(好像我看到了还不怎么害怕,有没有更让我怕的?)

  E、研究霸王龙雷克斯暴龙

  (1)出示图片,霸王龙的最大特点是:凶猛

  (2)出示文本,霸王龙的哪些地方特别凶猛?(打比方)谁能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凶猛的霸王龙?(指名读赛读齐读)

  学到这,你该认识他们了吧?Flash

  这些恐龙各有各的特点,下面老师来读第一句,每组同学扮演一种不同的恐龙。

  (三)今天恐龙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介绍一下自己,和我们成为朋友。

  (1)要作自我介绍时,我们应该把什么说清楚?(特点,)

  (2)自己练说,鼓励交流课外

  (四)、书中除了给我们介绍了这些恐龙的外型,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快速读课文4-5自然段找一找。

  交流

  (1)我知道恐龙是吃什么的?(板书:食物草、肉)

  (2)我知道恐龙是怎么繁殖的呢?

  1、恐龙是。恐龙蛋的外壳,小恐龙破壳而出以后,会得到,直到它们自己。

  2、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卵生?)

  3、欣赏一段小恐龙破壳而出的录像,帮助理解卵生和破壳而出的意思。

  4、请同学们再把这一自然段齐读一遍。

  这些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亿多年,大约6500万年前,他们突然神秘地消失了,课前,你查了相关资料,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其实这些都是猜测,人类至今尚未解开这个谜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还有待我们同学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三、总结深化课文,抒发真情感受。

  学完了课文,现在你最想去干什么?

  作业:

  1、为自己喜欢的恐龙画一幅画,再写一段介绍。

  2、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恐龙知识知多少主题活动。

  20恐龙

  种类繁多

  形态千奇百怪

  生活习性独特

  第三课时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8

  【单元主题解读】

  这个单元主要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有三课四篇文章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问题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这方面的不少教益。这个单元又是全套书惟一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包括立论文章三篇、驳论文章两篇,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能力的任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从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入手,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批评“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最后提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谈读书》一文,篇幅虽短小,论述的范围却相当广泛。先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用书的智慧;接着阐述读书的方法,提倡读书与讨论、作文结合起来;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全文运用排比、比喻、对比说理,名言警句比比皆是。

  《不求甚解》一文,先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正面主张。

  【单元学法指导的重点】

  1.识记课后生字词;掌握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了解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由于刚刚接触议论文,再加上学生实际基础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阅读理解课文的指导

  2.教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提炼文章的论点、句段的中心句、在读的基础上体味句子;议论文的读、写、说训练。多让学生读,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特点。通过读来体味语言。

  3.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初三的学生正处在求知的年龄,有必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形象.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体会林肯博大襟怀、聪明智慧、谦逊朴实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体会林肯博大襟怀、聪明智慧、谦逊朴实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体会林肯博大襟怀、聪明智慧、谦逊朴实的优秀品质。

  2、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林肯的小事。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尴尬、卑微、静默、名门望族等词。

  2、老师收集林肯说过的话语。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知道知识在于积累,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三句名言(出示名言)

  (1)我这个人走得慢,但从不后退。

  (2)你可以在某些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某些人,但你决不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

  (3)让人民了解事实,国家就会安全。

  2.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仔细地读一读。

  (1)你喜欢哪一句,能给我们读一读吗?(指名读)

  (2)从这些名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做人要诚实,面对困难不能退缩,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3.其实这些名言都来自于同一个人,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主角林肯,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起来书写这个伟人的名字。(板书:林肯)

  4.(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林肯,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同时,他也是鞋匠的儿子。(板书课题)

  (1)你能把课题读好吗?

  (2)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课题。

  5.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搜集关于林肯的资料,你能将你的资料整合,筛选,用一句话来给我们介绍林肯吗?

  学生自由介绍

  6.是的,林肯出生贫寒,一生坎坷,但就是这样一个鞋匠的儿子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什么成就了林肯,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后就会有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尴尬、羞辱、毫不犹豫

  (2)字,不但要写准确,还要写漂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看看怎么写才能把它们写好?

  辱在写的时候要用辰包住寸,(师范写,生描红)辱在字典中有两个解释:1.耻辱(跟荣相对),2.

  使受耻辱,你觉得在羞辱这个词中应选择哪一个?

  豫则要左窄右宽。(师范写,生描红)你能用毫不犹豫造个句子吗?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6)下面老师请同学来为我们分段朗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林肯当选总统,参议员们想羞辱他.

  第二自然段写参议员羞辱林肯。

  第三自然段写了林肯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第四自然段写林肯告诉参议员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做鞋的手艺。

  第五自然段写林肯认为自己即使身为总统,但永远无法像父亲那么伟大。

  第六自然段写林肯坚定的反对国家分裂,领导人民维护祖国统一。(板书:维护和平)

  (3)现在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美国总统林肯虽然出生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的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和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板书:捍卫尊严)

  (4)那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了参议员羞辱林肯,林肯捍卫自己的尊严呢?(2~5)所以这篇文章的分段是典型的去头去尾型。

  4.初识林肯,他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学生自由交流,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林肯,这样一位最有作为的美国总统之一,在他当选的那一刻起就经历了重重困难,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议员们为什么要羞辱他?

  因为他让议员们感到尴尬。

  2.尴尬是什么意思?(处境窘困,不易处理左右为难)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尴尬?

  学生自由交流

  3.那参议员们又为什么会感到尴尬?你找到了哪些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1)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说明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特例,他们自以为自己身份高贵,很有社会地位,看不起林肯。

  你能结合语境,说说名门望族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在这个词语中望是什么意思?(人所敬仰的,有名的)

  (2)从未料到说明林肯的当选是出乎意料的,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你能换个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吗?

  出乎意料、意想不到、意外

  (3)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他们感到尴尬的原因吗?

  3.是的,这些议员都是出身名门望族,而林肯却一生坎坷,生活贫困,所以他们打心眼儿里看不起林肯,在得知林肯当选后十分生气,甚至是愤怒的,他们议论纷纷,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想象

  4.他们不但在背后议论纷纷,而且在(引读)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你觉得他们这么做对不对?你想对这些参议员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5.这些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是怎样羞辱林肯的,林肯又是怎样应对的,下节课让我们来细细聆听林肯的演讲,去走进这位鞋匠的儿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21课《鞋匠的儿子》。(学生齐读课题)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林肯。

  二、直奔重点,精读课文。

  1、学生找出参议员心态变化的词语。

  导语:林肯,一位鞋匠的儿子,出身贫寒,却当选了美国的总统。可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他们自持所谓上流社会优越的人,对林肯进行了嘲讽,可最后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课文中有几个词语在描写这些议员们的心态,这些词语构成了一条心态变化的隐线,你能准确的找出这几个词语吗?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2、小组讨论:议员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内容独立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伟大的人格魅力

  3、重点品读林肯饱满深情说的三句话:

  导语:课文中有几句话,充分体现出了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教师小黑板出示一段话。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那样做得那么好。

  (1)、学生练读。

  (2)、去掉三个永远读一读。

  (3)、这段话中的三个永远分别饱含着林肯不同的情感。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这段话,看能不能从朗读中体会出来。

  (4)、交流三个永远分别饱含着的情感。(板书:博大襟怀)

  永远记住你的忠告人们还有等级观念,人与人之间还不平等,作为总统要牢记并努力改变现状。

  永远是鞋匠的儿子作为劳动者的儿子感到光荣。

  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赞美父亲

  指导读好这句话。

  (5)、再读,在读中体会林肯的博大的襟怀。

  是的,作为国家的总统,当被别人羞辱时,还能表现出如此博大的襟怀,不能不令人佩服和感动呀!这时,整个参议院陷入了一片静默。林肯接着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和所有的参议员分别说了一段话,请同学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出示:

  就我所知,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1)学生朗读这两段话。

  (2)师生合读。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并板书:聪明智慧谦逊朴实

  (4)师结合板书小结:正是因为林肯这种博大的襟怀,聪明的智慧,谦逊和朴实,正是因为林肯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参议员,彻彻底底地征服了每一个人,让议员们的心态彻底发生了改变,让自己成为了伟大的总统。

  4、同学们,老师在想呀,如果给我们一个想象的机会:你觉得当时在场的参议员听着林肯的演讲,心里在想什么?

  学生静心想象,然后交流。

  5、回读课文第三----五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学生介绍小故事。

  导语:林肯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一生功勋累累,深受人民的爱戴。同学们,在你们收集的资料中,有体现林肯独特的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的故事吗?给我们介绍一下。

  2、学生以我眼中的林肯为题目,写一段话。

  同学们,林肯作为一个鞋匠的儿子,出身卑微,但他却以伟大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所有的人,其中也包括林老师。我想,同学们也一定被深深地感动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以我眼中的林肯为题目,写一段话。

  四、朗读名言,结束新课。

  最后,让我们以林肯说过的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吧!

  师生一起朗读林肯说的一句话。小黑板出示

  (我不一定会胜利,但定会真诚行事。我不一定成功,但会抱持一贯的信念。我会与任何正直持平的人并肩而立。他对的时候,我会给予支持;他错的时候,我肯定会离他而去。)

  板书:21、鞋匠的儿子

  博大襟怀

  伟大的人格魅力聪明智慧

  谦逊朴实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教学反思: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火红的风衣,苍翠的松柏绿得更加浓郁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苹果挂满了枝头,棉花张开了笑脸,高粱举起了火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

  读着本组教材,我们感到了爽,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金秋时节,神清气爽;我们感到了美,大雁南飞,山河壮美,春华秋实,劳动创造美。教师可通过范读本组教材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通过朗读导语,走进秋天,了解秋天,甚至为这一幅多彩的图画再描上几笔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通过学习本组教材,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会认55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4、引导学生自主策划秋游,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

  贺卡。

  5、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上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语言文字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和本领。

  2、读出小海鸥和水上飞机对话时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

  作业设计:1、以第一人称(我)作自我介绍。

  说说我是,我能(先学习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小组为单位搜集水上飞机的相关资料,出一份手抄报,进行比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兴趣,导入新课

  1、情景展示,教师描述:一望无边的海面上,浪涛汹涌,群鸥纷飞,一只小海鸥发现了一只奇怪的船,大家瞧------

  2、谁认识它?(请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1)我们一起来看看书本是怎样描述的。(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文字: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展示图片)

  2)指导朗读:小海鸥是个小小旅行家,它在浩瀚的大海上见过无数航行的大小船只,就是没见过长着大翅膀的大船,真是太奇怪了。谁能把小海鸥当时的心理用朗读表达出来?

  3)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评议、齐读。

  4)引导想象交流:小海鸥感到十分奇怪,那他会怎样问呢?

  3、教师板书课题:水上飞机

  4、小朋友通过预习知道这是船吗?其实他是水上飞机。

  5、学生齐读课题。

  6、引导学生质疑:小海鸥不知道这怪物就是水上飞机。他可能了解什么呢?那你们呢?

  (学生自由发问,教师相机出示问题:)

  (1)水上飞机是船还是飞机?

  (2)水上飞机有什么用处?

  (3)水上飞机怎么会在海面上的?

  (4)水上飞机有多少种类?[

  (5)水上飞机的内部结构和飞机一样吗?

  (6)水上飞机为什么能停泊在海面上?

  过渡:小朋友真爱动脑,一下子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只小海鸥跟你们一样,也想知道这么多。今天,咱们就跟着它一起走近水上飞机,揭开心中的谜团。不过,要想揭开这些谜团,可必须得先要读准、读通课文。

  二、注初读,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评议。

  3、相机出示生词认读,正音。

  过渡:刚才,小朋友书读得都很认真,能读准、读通课文了。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感兴趣的问题

  三、重自主,理解课文

  师:现在,老师要看看你们读书的另一份收获。谁先来告诉大家:你了解了水上飞机的什么知识?能解决哪个问题了?

  多媒体出示经整理的问题:

  (1)水上飞机是船还是飞机?

  (2)水上飞机有什么用处?

  (3)水上飞机怎么会在海面上的?

  (4)水上飞机有多少种类?

  (5)水上飞机的内部结构和飞机一样吗?

  (6)水上飞机为什么能停泊在海面上?

  学生自由交流:了解了水上飞机的什么知识?能揭开哪个谜团?

  根据交流,教师相机灵活指导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媒体显示文字: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展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奇怪的大船

  2)指导朗读:小海鸥是个小小旅行家,它在浩瀚的大海上见过无数航行的大小船只,就是没见过长着大翅膀的大船,真是太奇怪了。谁能把小海鸥当时的心理用朗读表达出来?

  3)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评议、齐读。

  4)引导想象交流:小海鸥感到十分奇怪,那他会怎样问呢?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12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一)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第八次〉〉的主人公是谁?(苏格兰王子布鲁斯)

  (二)那么,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呢?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互相讨论一下在这件事中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

  (三)交流

  热爱祖国的人。

  1、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是个热爱祖国的人?(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英勇地抗击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遇事不灰心或者坚持不懈

  1、布鲁斯是否一开始就不灰心的呢?(不是)

  2、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读第二小节)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1)什么意思?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理解几乎:比较句子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几乎失去了信心:指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没有彻底灰心,还有重新振作的可能。)

  (2)看图听读思考:布鲁斯王子为什么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3)现在请你来扮演布鲁斯王子,表演一下他唉声叹气的样子,再来想象一下,这时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将他心里想的话说出来。

  (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3、但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会恢复了信心?

  (1)默读第三、四小节。思考:A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

  B布鲁斯王子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2)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非常艰辛。又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

  出示三句话反复朗读体会

  [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A、为什么说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而不说网破了,丝断了?(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有序,先后是不可颠倒的。)[

  B、这段中还有那句话也是这样准确、有序、不可颠倒呢?

  C、从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D、朗读,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讨论: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感动极了)

  (4)王子为什么感动?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

  (猛得跳起来、喊道)

  (5)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6)让学生集体表演握紧拳头朗读,想想这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写什么呢?

  (同桌讨论后交流)

  4、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13

  主题:《我多想去看看》

  参加人员: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教材分析:

  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要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心愿。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一类生字,会写4个二类生字。认识偏方“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突破:

  一、以学生们每个周都会参与的学校的升旗仪式入手导入新课,引出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体会“多想去看看”的情感。

  二、抓住“遥远”、“壮观”两个重点词,让学生明白这个山里孩子的思想情感,体会他想到北京去的心情。

  三、《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中蕴含着对首都的向往和热爱,设计一个“我当小导游”的环节,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引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设计导游的引导词指导朗诵。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一、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必须夯实,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掌握扎实。

  二、引导学生朗读,就是一首诗歌,重点在朗读上,设计精妙的引导语,领着学生多读课文,点名朗读,齐读,老师范读等等方式都要用起来,尤其是老师的范读不可忽略。

  三、让学生体会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是如何壮观可以插入一段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用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生字的书写一定要砸实记牢,书写的笔画顺序老师要带学生多书空几遍,老师一定要范写,重视描红,带着学生写。

  本次备课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非常热烈,老师们对本课的教学提出了宝贵的一件,对我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了指导,使我有了新的想法,感觉有较大的收获。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14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解读】

  本单元所选篇目是在原来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一首好的诗歌,不仅是给人一种美丽的氛围和意境,更是读起来都让身心愉悦,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效应,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及态度。赏析诗歌,一、捕捉诗歌深邃的意境美。

  二、品味诗歌含蓄之美。

  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和音韵美,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据此,本诗歌单元确定了意象与诗情正符合了鉴赏诗歌的规律,能让学生把握诗歌的载体,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单元学法指导的重点】

  1.听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诗情是读出来的,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可能有一种想一试身手的冲动,目的基本达到。

  2.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①了解题目背景,题目是全文的窗口;其次要看注释,它给我们的暗示丰富,或交待背景暗示内容、交待诗句暗示意境或用典、或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

  ②感受作者感情,这时要反复读,展开想像。

  3.细读,鉴赏表达技巧。

  ①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②分析写作手法,学习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分享

热门关注

2023方案的保障(模板7篇)

方案保障

怎么写方案(通用7篇)

开工典礼致辞讲话稿简短通用6篇

开工典礼致辞讲话稿

关于中暑了难受的心情说说收藏

中暑了的心情说说

农村丧事致辞简短模板8篇

农村丧事致辞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集合8篇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包粽子的教案范本14篇

包粽子教案

语文翠鸟教案精品14篇

语文翠鸟教案

集体备课总结系列

集体备课总结

集体备课方案汇总

集体备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