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xx,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课件(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xx、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集体反馈,评价课堂活动。
[点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3)挑战题:看图思考。
10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
四、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第2课时
数数(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
“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990与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
[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计数单位,突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
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xx,20xx。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20xx到20xx,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材简析试商方法
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能力目标: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
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说情境图。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7)下面算得对吗?想一想,说一说。
1.结合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2.体会试商过程
3.第4题改错练习。
4.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你的同桌呢?独立探究,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学生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5=15 3×6=18 3×7=21 3×8=24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弄清“余数”概念。
难点:理解余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课件演示)
师:飞行员叔叔的表演精彩吗?
师:飞行员员除了有强健的身体,还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二(3)班的同学个个都非常聪明,出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能独立列式计算吗?教师指名列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出示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飞机摆一摆,看看可以分成几组?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出示第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把15根小棒分成5组,看看每组有几架飞机?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出示第四小题。
请同学们继续用小棒来摆一摆,老师看看谁能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完成后,教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议一议:
剩下的3架飞机还能再分吗?余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实践应用
今天,飞行员叔叔出的四道难题,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同学们能不能用解答这四道题的方法来解答其它的题呢?
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师:同学们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学习独立能力。通过学习7的乘法口诀,为接下去学习8、9的乘法口诀和计算关于7的乘除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供了有力帮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归纳总结能力,低年级的孩子主要以现象思维为主,而单单的说口诀有些单一,要想上好这节课就需要创设更生动的情景,采用小游戏或者小故事等环节,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策略:本课我采用故事情境法、激励法、多媒体等教学法,充分让学生在问题情景的教学过程中讨论交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看、填、想、做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归纳7的乘法口诀及口诀规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学案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通过对话引入新课。
师问一:同学们,笑笑和淘气遇到了麻烦,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师问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淘气说:“再过2个星期就开运动会了。”笑笑说:“再过3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
师问三: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说一说,填一填。
师:结合刚才的回答,你能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表格。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是怎样计算的。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增加一个星期就增加7天。所以表格中后一个数会比前一个数多7。
2、编口诀。
师: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根据前面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结合刚才的表格的计算过程,共同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关于7的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7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自由背诵7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说说你是如何记忆7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知道“六七四十二”,那么7个7就比6个7多1个7,42+7=49,所以“七七四十九”,以此类推就容易记住7的乘法口诀了。
生2:我是这样记住7×8的,因为6个7再加2个7就是8个7,也就是用“六七四十二”中的42加“二七十四”里面的14,结果是56,所以“七八五十六”。……对于学生的记忆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不仅促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达标检测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练一练2)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七七四十九
四、课堂小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依次加1,积依次加7。
五、教学板书:一共有多少天1×7=7一七得七2×7=14二七十四3×7=21三七二十一4×7=28四七二十八5×7=35五七三十五6×7=42六七四十二7×7=49七七四十九7×8=56七八五十六7×9=63七九六十
六、教学反思:《一共有多少天》是第八单元的第2节课,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本课通过“一共有多少天”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巩固编制口诀的方法,体会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但是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平时已经带领学生背诵过乘法口诀,认为学生对口诀已经掌握的很熟练,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识记,没有照顾到个别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82~8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帮助长颈鹿解决了问题。如果有48只小鸟,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
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 想:六( )四十二
48÷6= 想:六( )四十八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的结果。
2.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统计表的有关知识。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张力在班上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张力同学调查了自己班级中的同学的什么情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2)根据这个调查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怎样进行分类?出示书中的两个统计表。
(3)让学生独立分类,并填写。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如画“○”或画“正”字等。
(4)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回答菜椒先生的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要看第一张统计表,回答第二个问题要看第张统计表。
(5):同样一张调查表,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分类后的数据比原始数据更清楚地反映相关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题。
(1)根据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他班同学的一些情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
(2)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
(3)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第97页上的统计表。
3.“想想做做”第5题。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图片颜色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类,可以按图片上动物的只数分为1只、2只和3只三类,也可以按拍摄照片的方式分为横拍和竖拍两类。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并正确算出相应的“合计数”。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学会了分类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格,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