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地理热点素材 彗星创世说

2012-06-15 23:53:41 2012中考地理

  彗星创世说

  大约40亿年前,地球曾遭遇一群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持续约5亿年,由此引起了地球上一场毁灭性的爆炸,科学家称之为大冲撞事件。不少人认为这场劫难使地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诞生生命,即使有生命也无法生存繁衍,但现在却有科学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大冲撞并非一无是处,落下的着星残骸很可能将构成生命的重要要素——有机物分子带到了死气沉沉的地球,并在这里播下了生命的种子,这就是彗星创世说。尽管这一学说引起了一场不休的争论,最近的几项科学实验却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正面论证。

  科学家在实验室模拟了彗星撞击地球之后,结合相关实验数据作出结论:搭乘彗星从外太空落地球的复杂有机分子可以经受得剧烈冲撞,并在高温高压下存活。这也意味着剧烈冲撞产生高温高压已不能成为推翻有机物源自太空的充分理由。

  在实验中,科学家先在一枚汽水罐大小的类似子弹的容器中装入混有核酸和氨基酸的水,而后让“子弹”对一个大型金属容器进行高速冲撞。结果发现,绝大部分核酸仍然存活,由于聚合反应,氨基酸分别生成了肽、多肽及蛋白质。这项看似简单的实验实际上模拟出了地球早期所时常经历的撞击场景。当时太阳系中飘散着许多冰质岩屑,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冲撞才终形成了行星。这些冰质岩屑绝大多数跟彗星的构成相同,外观就像岩质核心外附着雪水的脏雪球。它们以25公里/秒以上的速度向地球发起冲击。

  早在1988年,天文学家克拉克就曾指出:如果管星在撞击地球的过程中因受到大气层的阻碍而减速,进而以锐角倾斜与地面岩层相撞,那么附着在着星上的水和有机物就可能存活。道理很简单,如果撞击倾斜度小,那么彗星上的冰层就可能完整无损地保存,而冰层一旦融化成蕴含着有机化合物的液态水,就会成为生命发育的最佳温床。换句话说,这样的撞击能确保生命诞生的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同时具备,即液态水、有机物质和能量。据此,科研人员在实验时有意识地将撞击角度控制在小于25℃范围之内,加以了证实。

  此外,科学家通过对太空中各种有机物质的探测,发现那些飘在外星球大气层中的或附着在尘埃粒上的有机分子,并不仅局限于诸如水、氨、甲烷、氢化物、乙醇之类的简单化合物,而是含有更多结构复杂的物质。科学家已从流星体中找出70多种核酸,与地球生命核酸进行结构比照,结果发现有8种能完全吻合。上述实验及观测分析都论证了地球生命的构成物质可能源自太空的观点。这就与人们普遍接受的关于生命起源的经典理论针锋相对了。

  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勒和尤瑞向公众演示了他们关于生命起源的推测。他们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大气中弥漫着甲烷、氢气、氨和水,自然界的放电现象促使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了核酸、糖之类的复杂有机分子,进而逐渐孕育出了地球生物。对此,赞成彗星创世说的科学家有所不屑。因为就产生有机物的数量而言,一年如果有一颗营里以适当的低角度撞击地表,就足以带来与米勒—尤瑞模式全年合成量相当的有机物。而且相比之下,彗星带来的有机物会相对集中于一个区域内,不会像米勒—尤端模式中的有机物那样遭到海水的稀释。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下册地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要考点整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下册地理

中考地理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地理知识点

中考地理生物怎么快速提高呢

地理与生物

2019年中考地理复习试题

中考地理试题

2020中考地理备考的有效措施

中考地理备考措施

2021中考地理复习的归纳方法

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2019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地理试题

2020中考地理复习:白洋淀消失的原因

中考地理知识点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