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

  您想找一篇名为“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的美文,不错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如果还没有完成的话,就要特别注意了。一个经过精心制作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1)

   一、鼓励质疑,交流释疑

  师:同学们,孙悟空有火眼金睛,我们也有,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预设情况

  1、字词方面:

  “儿童团员”——儿童团是少先队的前身,可结合影视作品和学生对少先队的一些了解来理解。更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下文“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来理解。总结一下:儿童团员还为八路军做了些什么?

  “扫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结合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中“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等有关词句来理解。或者也可结合字面来理解:“扫”怎么讲?“荡”又怎么讲?

  “顺从”——可用动作表演来帮助理解,创设一个小情境,让学生理解一下“顺从”或“不顺从”,再进一步理解“装着顺从”——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他心里想什么?

  “埋伏圈”——可用图示法或现场画“圈”示意帮助理解。

  (以上词语理解也可存疑,到学习课文时相机解决,具体操作视学情而定。)

  2、其他方面:

  学生或许还会提出漫无边际或与中心无关甚至可笑的问题,教师应耐心听,鼓励表扬,并加以引导,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最可贵的是“生疑”的过程,这是思考的开始。对提问质量高的同学应大力表扬,在释疑这一环节上或存或释,或轻或重,或详或略,或早或晚,教师视学生学习的情况相机调控。

   二、图文结合,读演学文

  1、出示第一幅图。(课文中插图①:王二小站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神情专注,很机灵的样子。)

  师:同学们,这是王二小放牛的图。请你仔细看图,你发现这个放牛娃和别的放牛娃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观察。

  师生交流后,生知道“机灵”、“有任务”、“警惕”等王二小放牛时的特点。

  2、指导朗读第一段。

  (1)师:二小放牛——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自己读一遍。

  (2)师:这一段我们怎么读呢?

  师生交流:

  第一句“王二小是儿童团员”——读出他的骄傲,就像我们加入少先队一样。

  第二句“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读出他的“机灵”、“警惕”,可边读边表演他既放牛又放哨的样子。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

  了解王二小的身份,体会这看似平淡的两句话,其中的“骄傲”、“机灵”、“警惕”要用心体会,这是走进二小内心的第一步,要读出情,读出意!

  3、出示第二幅图。(课文中插图②:几个鬼子正对山上放牛的王二小叫喊,让他下来带路。)

  师: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与插图相对应的第二段。)

  师:敌人是怎么叫王二小的?

  创设情境,说一说,学一学。

  师:再来读一读第二段,读出当时的情况和敌人的样子。

  [设计意图]

  通过多人读,读出突发事件的紧、急、险。通过“发散”,“敌人怎么叫”,体会王二小的机灵、沉着,更看出敌人的阴险“嘴脸”!

  4、出示第三幅图。(课文插图③: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后,大喊:“鬼子来了,快开枪!”)

  师:我们来看看王二小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请大家读第三段。

  学生自读第三段。

  师生交流:

  (1)王二小听到敌人叫喊,心里会想什么?

  (2)他为什么“装着顺从,为敌人带路”?

  表演“带路”这一段:找一个学生扮演“王二小”,几个学生扮“敌人”,讲台就是“埋伏圈”,台下全体同学是“八路军”。特别提示:出了“埋伏圈”(讲台),门外不远处是山里,是“父老乡亲”的藏身之处。

  附:“带路”表演的课堂实录片段

  “敌人”押着“王二小”顺利通过了“埋伏圈”(讲台)。师忙喊:“停”!再往前,父老乡亲可要遭殃了!看,王二小顺利地把敌人带出了“埋伏圈”!(生一愣,笑了)

  师(着急,生气地对“八路军”):你们怎么不开枪?

  生:我怕打着王二小。

  生:我看见二小了。

  生:我怕惊动敌人,他们会杀害王二小。

  生:我舍不得王二小死。

  ……

  师(转向王二小):刚才他们不开枪,你着急吗?

  生:着急。

  师:为什么?

  生:八路军再不开枪,敌人就找到山里的父老乡亲了。

  师:找到会怎样?

  生:会杀死他们,日本鬼子可坏了!

  师(深情、轻声地):假如为了保护所有老百姓,你可能要牺牲,你怕吗?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感知春天的自然特征和美丽景色,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轻轻细细、飘飘洒洒、暖、、探出头等词语。

  3.能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描写春天气候特征的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描写春天气候特征的词句,学会其中生字。

  教学难点:能读懂课文各小节句子的意思。利用课文提供的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题渗透: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歌曲磁带、课件

  课时安排: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唱的这首歌叫什么?指名答

  2.出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问:课文中的春天在哪里呢?边听边想自由答

  2.出示:枝头、草地、竹林、田野,谁能把它连起来说一说?春天在枝头上、草地上、竹林里、田野里。指a类生说b.c类生仿说齐读

  三、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课文有几小节呢?标上小节号。轻声读课文同桌检查

  2.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儿化音。指名分节读评议

  3.课文中一共有多少生字?小组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各小组推荐小老师

  5.巩固抽读生字。书空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引导质疑:有不懂的地方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自由轻读

  2.指导理解句子意思。*微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春天在枝头上?*为什么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用优美的句子告诉了我们春天到了,柳条儿好像在跳舞,桃花好象脸红了,它们在春风吹拂下的动人姿态和美丽的色彩,表达了作者爱春天的感情。你们喜欢吗?把这种语气念出来。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4.刚才我们读懂了第一节,谁能为大家背诵这节课文?指名背同桌互背--小组背齐背

  五、学习课文第2~4节。

  1.回顾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读读课文,看看图片,欣赏词句,感情朗读。2.照样子,自学第2~4节。组长带领学习

  3.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句子。

  1)理解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的意思。

  2)理解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地下探出头来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评议

  3)探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指名答

  4.有感情朗读2~4小节课文。

  六、总结课文,扩展练习。

  1.谁能为大家背诵课文?小组比赛--齐背

  2.结合课后练习,学做小诗人。说说春天还在哪里?那里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图片和文字。春天在哪里?春天在():(),()。

  指名分句回答--齐读

  2)你还能说说其他的吗?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评议奖励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3)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话平台

  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了、不、太、也、左、右6个字。认识笔画乚和4个偏旁心、

  2.认识句号和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提供帮助

  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生字识记字形认读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课程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认读字。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蘑菇吗?蘑菇的形状像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蘑菇帮助飞虫的故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领悟课文内容。

  三.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四.学习生字

  1.出示

  xiǎngdǎinhuhish

  想打为伞在前面后还是

  2.小组内互学并讨论方法

  ①联系实物想象,识记伞。

  ②用比较法记左右不还后在

  ③用顺口记为:点撇横折钩,最后一点在里头。

  3.从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并读带有生词的句子。

  4.指读生字,扩词训练

  5.巩固练习

  ①小组进行抢读字卡游戏

  ②继续扩词

  五.继续练习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

  一.检查复习

  1.读字卡

  2.指名读生字生词

  二.指出本节课要学的生字

  1.lebtiyězuyu

  了不太也左右

  2.观察字的各笔画位置,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教师相机辅导

  5.投影比较生字,指出优缺点

  三.学生书写生字

  四.抄写词语

  五.作业:抄写生字、生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及生词

  2.指名读课文

  二.认识句号和句子

  1.出示下雨了,下雨了,蘑菇想为飞虫打伞。

  2.思考: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写完后的标志是什么?

  。句号

  句子后面画句号,表示一句话,一句话能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

  3.数一数这篇文章共有几句话?

  三.说一说蘑菇为飞虫打伞都打在什么地方?请画出方向词

  板书:前后左右

  四.再读课文说说蘑菇是个怎样的孩子?那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怎么办?

  五.练习背诵课文

  六.想一想:你能用前、后、左、右说几句话吗?

  七.作业

  请你说说自己家住的位置,学校的位置等,最好说别人没说过的。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雨点落下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雨点》。(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

  小朋友,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表现呢?认真读短文,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小朋友按顺序,看图读有关的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来到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说一句话。)

  根据回答帖出: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引导用雨点落进,,,和,说话)

  4、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三、创设情境,读文。

  1、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池塘图)

  (2)、感悟句子情境,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贴词:睡觉)小雨点怎么一到池塘就睡起觉来了?(看图回答)

  (3)、指导读:你能把小雨点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句读第二句。

  (2)、理解散步。(出示词语:散步)

  小朋友你们散步过吗?谁愿意和我一起散步?

  师生共同表演。

  (3)、读词语。

  (4)、感悟句子意境:小雨点怎么会在小溪里散步呢?(引导想象)

  (5)、指导读句子: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雨点在江河里的情景。

  (2)、指名读,指导读:

  ①感悟奔跑的情景:你奔跑过吗?你在什么时候奔跑的?(出示奔跑读词)

  ②感悟句子:雨点怎么会在江河里奔跑呢?(出示图,引导说)

  (4)、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读第四句。

  (1)、自由读,指导读。

  (2)、评读,你觉得他读懂了没有?从哪听出来的?理解跳跃。

  (3)、反复读句子。

  5、齐读课文

  四、复述课文

  1、背诵:你们能看着板书和图来给大家介绍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介绍后,再指名指着板书介绍。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言

  1、小朋友,你们注意观察过,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能把你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诗吗?

  2、把你作的诗读给大家听。(评点)

  六、写字指导

  板书雨点

  (池塘图)睡觉

  (小溪图)散步

  (江河图)奔跑

  (海洋图)跳跃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月考检讨书精选11篇

假期收心温馨语短句通用54句

假期短句

表扬初中生优秀和鼓励的句子

表扬初中生优秀鼓励句子

平凡感恩的文案(精华200句)

平凡感恩文案

诚信的句子200句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件

一年级语文秋天课件必备12篇

一年级语文秋天课件

一年级江南课件

一年级江南课件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件通用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件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您想找一篇名为“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的美文,不错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如果还没有完成的话,就要特别注意了。一个经过精心制作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1)

   一、鼓励质疑,交流释疑

  师:同学们,孙悟空有火眼金睛,我们也有,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预设情况

  1、字词方面:

  “儿童团员”——儿童团是少先队的前身,可结合影视作品和学生对少先队的一些了解来理解。更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下文“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来理解。总结一下:儿童团员还为八路军做了些什么?

  “扫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结合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中“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等有关词句来理解。或者也可结合字面来理解:“扫”怎么讲?“荡”又怎么讲?

  “顺从”——可用动作表演来帮助理解,创设一个小情境,让学生理解一下“顺从”或“不顺从”,再进一步理解“装着顺从”——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他心里想什么?

  “埋伏圈”——可用图示法或现场画“圈”示意帮助理解。

  (以上词语理解也可存疑,到学习课文时相机解决,具体操作视学情而定。)

  2、其他方面:

  学生或许还会提出漫无边际或与中心无关甚至可笑的问题,教师应耐心听,鼓励表扬,并加以引导,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最可贵的是“生疑”的过程,这是思考的开始。对提问质量高的同学应大力表扬,在释疑这一环节上或存或释,或轻或重,或详或略,或早或晚,教师视学生学习的情况相机调控。

   二、图文结合,读演学文

  1、出示第一幅图。(课文中插图①:王二小站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神情专注,很机灵的样子。)

  师:同学们,这是王二小放牛的图。请你仔细看图,你发现这个放牛娃和别的放牛娃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观察。

  师生交流后,生知道“机灵”、“有任务”、“警惕”等王二小放牛时的特点。

  2、指导朗读第一段。

  (1)师:二小放牛——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自己读一遍。

  (2)师:这一段我们怎么读呢?

  师生交流:

  第一句“王二小是儿童团员”——读出他的骄傲,就像我们加入少先队一样。

  第二句“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读出他的“机灵”、“警惕”,可边读边表演他既放牛又放哨的样子。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

  了解王二小的身份,体会这看似平淡的两句话,其中的“骄傲”、“机灵”、“警惕”要用心体会,这是走进二小内心的第一步,要读出情,读出意!

  3、出示第二幅图。(课文中插图②:几个鬼子正对山上放牛的王二小叫喊,让他下来带路。)

  师: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与插图相对应的第二段。)

  师:敌人是怎么叫王二小的?

  创设情境,说一说,学一学。

  师:再来读一读第二段,读出当时的情况和敌人的样子。

  [设计意图]

  通过多人读,读出突发事件的紧、急、险。通过“发散”,“敌人怎么叫”,体会王二小的机灵、沉着,更看出敌人的阴险“嘴脸”!

  4、出示第三幅图。(课文插图③: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后,大喊:“鬼子来了,快开枪!”)

  师:我们来看看王二小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请大家读第三段。

  学生自读第三段。

  师生交流:

  (1)王二小听到敌人叫喊,心里会想什么?

  (2)他为什么“装着顺从,为敌人带路”?

  表演“带路”这一段:找一个学生扮演“王二小”,几个学生扮“敌人”,讲台就是“埋伏圈”,台下全体同学是“八路军”。特别提示:出了“埋伏圈”(讲台),门外不远处是山里,是“父老乡亲”的藏身之处。

  附:“带路”表演的课堂实录片段

  “敌人”押着“王二小”顺利通过了“埋伏圈”(讲台)。师忙喊:“停”!再往前,父老乡亲可要遭殃了!看,王二小顺利地把敌人带出了“埋伏圈”!(生一愣,笑了)

  师(着急,生气地对“八路军”):你们怎么不开枪?

  生:我怕打着王二小。

  生:我看见二小了。

  生:我怕惊动敌人,他们会杀害王二小。

  生:我舍不得王二小死。

  ……

  师(转向王二小):刚才他们不开枪,你着急吗?

  生:着急。

  师:为什么?

  生:八路军再不开枪,敌人就找到山里的父老乡亲了。

  师:找到会怎样?

  生:会杀死他们,日本鬼子可坏了!

  师(深情、轻声地):假如为了保护所有老百姓,你可能要牺牲,你怕吗?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感知春天的自然特征和美丽景色,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轻轻细细、飘飘洒洒、暖、、探出头等词语。

  3.能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描写春天气候特征的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描写春天气候特征的词句,学会其中生字。

  教学难点:能读懂课文各小节句子的意思。利用课文提供的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题渗透: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歌曲磁带、课件

  课时安排: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唱的这首歌叫什么?指名答

  2.出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问:课文中的春天在哪里呢?边听边想自由答

  2.出示:枝头、草地、竹林、田野,谁能把它连起来说一说?春天在枝头上、草地上、竹林里、田野里。指a类生说b.c类生仿说齐读

  三、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课文有几小节呢?标上小节号。轻声读课文同桌检查

  2.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儿化音。指名分节读评议

  3.课文中一共有多少生字?小组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各小组推荐小老师

  5.巩固抽读生字。书空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引导质疑:有不懂的地方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自由轻读

  2.指导理解句子意思。*微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春天在枝头上?*为什么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用优美的句子告诉了我们春天到了,柳条儿好像在跳舞,桃花好象脸红了,它们在春风吹拂下的动人姿态和美丽的色彩,表达了作者爱春天的感情。你们喜欢吗?把这种语气念出来。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4.刚才我们读懂了第一节,谁能为大家背诵这节课文?指名背同桌互背--小组背齐背

  五、学习课文第2~4节。

  1.回顾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读读课文,看看图片,欣赏词句,感情朗读。2.照样子,自学第2~4节。组长带领学习

  3.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句子。

  1)理解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的意思。

  2)理解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地下探出头来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评议

  3)探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指名答

  4.有感情朗读2~4小节课文。

  六、总结课文,扩展练习。

  1.谁能为大家背诵课文?小组比赛--齐背

  2.结合课后练习,学做小诗人。说说春天还在哪里?那里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图片和文字。春天在哪里?春天在():(),()。

  指名分句回答--齐读

  2)你还能说说其他的吗?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评议奖励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3)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话平台

  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了、不、太、也、左、右6个字。认识笔画乚和4个偏旁心、

  2.认识句号和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提供帮助

  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生字识记字形认读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课程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认读字。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蘑菇吗?蘑菇的形状像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蘑菇帮助飞虫的故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领悟课文内容。

  三.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四.学习生字

  1.出示

  xiǎngdǎinhuhish

  想打为伞在前面后还是

  2.小组内互学并讨论方法

  ①联系实物想象,识记伞。

  ②用比较法记左右不还后在

  ③用顺口记为:点撇横折钩,最后一点在里头。

  3.从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并读带有生词的句子。

  4.指读生字,扩词训练

  5.巩固练习

  ①小组进行抢读字卡游戏

  ②继续扩词

  五.继续练习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

  一.检查复习

  1.读字卡

  2.指名读生字生词

  二.指出本节课要学的生字

  1.lebtiyězuyu

  了不太也左右

  2.观察字的各笔画位置,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教师相机辅导

  5.投影比较生字,指出优缺点

  三.学生书写生字

  四.抄写词语

  五.作业:抄写生字、生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及生词

  2.指名读课文

  二.认识句号和句子

  1.出示下雨了,下雨了,蘑菇想为飞虫打伞。

  2.思考: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写完后的标志是什么?

  。句号

  句子后面画句号,表示一句话,一句话能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

  3.数一数这篇文章共有几句话?

  三.说一说蘑菇为飞虫打伞都打在什么地方?请画出方向词

  板书:前后左右

  四.再读课文说说蘑菇是个怎样的孩子?那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怎么办?

  五.练习背诵课文

  六.想一想:你能用前、后、左、右说几句话吗?

  七.作业

  请你说说自己家住的位置,学校的位置等,最好说别人没说过的。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雨点落下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雨点》。(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

  小朋友,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分别有哪些表现呢?认真读短文,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小朋友按顺序,看图读有关的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来到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说一句话。)

  根据回答帖出: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引导用雨点落进,,,和,说话)

  4、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三、创设情境,读文。

  1、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池塘图)

  (2)、感悟句子情境,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贴词:睡觉)小雨点怎么一到池塘就睡起觉来了?(看图回答)

  (3)、指导读:你能把小雨点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句读第二句。

  (2)、理解散步。(出示词语:散步)

  小朋友你们散步过吗?谁愿意和我一起散步?

  师生共同表演。

  (3)、读词语。

  (4)、感悟句子意境:小雨点怎么会在小溪里散步呢?(引导想象)

  (5)、指导读句子: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雨点在江河里的情景。

  (2)、指名读,指导读:

  ①感悟奔跑的情景:你奔跑过吗?你在什么时候奔跑的?(出示奔跑读词)

  ②感悟句子:雨点怎么会在江河里奔跑呢?(出示图,引导说)

  (4)、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读第四句。

  (1)、自由读,指导读。

  (2)、评读,你觉得他读懂了没有?从哪听出来的?理解跳跃。

  (3)、反复读句子。

  5、齐读课文

  四、复述课文

  1、背诵:你们能看着板书和图来给大家介绍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介绍后,再指名指着板书介绍。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言

  1、小朋友,你们注意观察过,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能把你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诗吗?

  2、把你作的诗读给大家听。(评点)

  六、写字指导

  板书雨点

  (池塘图)睡觉

  (小溪图)散步

  (江河图)奔跑

  (海洋图)跳跃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