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阅读关于“小学语文教案”的相关内容。教案和课件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因此不能随意对待。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持。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并背诵跟小草有关的名诗名句,哪位同学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能谈谈你对这个诗句的理解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散文,看看我们还能读懂怎样美丽的生命。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刚才同学们背的诗句中展示了不同的野草形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形象是不同的。
在作者眼中的野草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迅速浏览课文。
2、谁来谈谈作者的观点,野草是怎样的?
三、品析“种子的力大”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课文用哪些例子来证明“种子的力”力大无比?
分开头盖骨掀翻重压
2、请从两个事例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事例读一读,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一下,把你的感受简单标记在书上。
把你的感受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阅读感受:
(1)谁细细品读了“分开头盖骨”这部分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2)很多同学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种子力大无比,课件出示“一发芽……如此如此”,请大家大声读,你从
这段话中还能读懂什么?
画出“完整分开”,什么是“完整分开”?
(3)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感情朗读,让我们就把这种震撼大声地表达出来。
4、我们用了惯用的“读-品-议-读”的方式读懂“分开头盖骨”部分课文。
哪位同学品读了“掀翻重压”这个事例?谈谈你的阅读感悟,把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1)学生汇报
抓“挺、钻、透、掀翻”这四个描写野草动作的词语感受了石块下的小草的生命力。
这四个词都有“长”的意思,如果我换掉,你看看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能不能够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画出,品悟“曲曲折折、顽强不屈”。想象一下,石块下的小草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顽强不屈地
面对这些困难的?看看图能不能受到什么启发?
(3)这顽强不屈得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你想不想会野草说点什么?带着我们的敬意和赞叹通过读表达出
来。让我们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联系背景,深度感悟
1、我们看着石块下生长的小草,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期抗战的力,什么是能屈能伸的力,什么是不达目的不
止的力,感受了种子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在震惊之余,如果我们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那战火纷飞的年月
,你一定能读懂这段话的真正含义。
出示写作背景:
2、读了那段文字,你是不是对“长期抗战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能屈能伸的
力”深度理解?
3、扩说内涵,激情诵读。
这种子不仅仅是植物的种子,这草已不仅仅是草,而是一个一个有生命力的中国人,一位位关心祖国命运的
人。同时“石块”“花房里的盆花”也不是在指石块和盆花,是指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党派。让我们齐读最后
一段,把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意思表达出来。
作者最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写作意图)
把文章当作抗战的号角,为英雄的中华儿女呐喊助威,只要生命在,我们革命必胜!
五、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总结板书。
2、学习了这篇文章,感受了顽强的生命力,你都想到了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读书指导
1. 解题。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2. 自读课文。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
3. 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简单讲解倒叙方式。
二、 情感深化
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 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识字写字
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然后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
3.指导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
4.迁移练习
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生字,3多音字,会写8字,自主积累词语。朗读课文,能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小时候就常常做小船,盼望着驾船出海远航。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1、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进一步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板书:做
问:做什么?(发散)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谁?做什么呢?(补充课题,其中郑和的“郑”字加上拼音。)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音。
1、自读课文,读完后标画出生字,并把它们读准确。
2、小组学习:两个小伙伴为一组,互相读一读。如果你的小伙伴不会读,你要帮助他。
3、反馈,读准字音。
4、再读课文:把这些生字放回课文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自己试着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确。读完后标画自然段。想一想,郑和是谁?课文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郑和?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对郑和有了哪些了解?
在反馈的同时指导朗读。
2、(1)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大家听出郑和是谁。
(2)比较朗读第三句:他盼望自己能驾着船去远航。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船去远航啊!
(3)感悟朗读第四句:他(常常)做些小船玩,还(经常)跑到造船的地方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记下来。通过括号里的词,你知道了什么?
(4)朗读本段。
导语:郑和是怎么做船的?船做好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抓住事例,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的二至五自然段。
想一想郑和是怎么做船的,船做好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2、反馈:
(1)你从哪儿看出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
(2)指导朗读。读出郑和一心一意造船的语气。他一心一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3、小组学习:船造好了,郑和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请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齐读课文,然后说一说郑和是怎么做的,最后表演出来。
4、采取读、说、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在反馈时重点指导以下三处。
(1)表演朗读:郑和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评读)
(2)第四自然段。
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在朗读中体会“一本正经”和“争先恐后”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件演示:理解“像一条长龙似的”。
(3)分角色朗读二至五自然段。
(五)引导升华。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你们喜欢郑和吗?为什么?
(4)教师拓展:你们看,郑和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长大后,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六)把郑和做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指导怎样讲故事:
(1)有开场白。
(2)向大家介绍故事的名字。
(3)用口语化的语言。
(4)与大家交流、加上动作、加上想象。
2、讲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学习本课会写字。
1、复习部首:示字旁竹字头左耳旁宝盖头光字头
2、今天我们要写的字,就带有这些偏旁部首。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些会写字。如果有的同学忘记了读音,可以请教同组的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
3、反馈会写字的读音。
出示课件:祖
亲常那等宣(认读)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学。观察字形,形成初步的印象。
5、重点指导:
“等”字横画较多,第九画横要长一些,与竹字头平齐。
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三)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看偏旁写字小比赛。比一比,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多。竹字头:右耳旁:)
1、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抄写在“我的词语库”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学情分析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10 惊弓之鸟
教材分析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1)指名读第一行 正音 齐读
①同学们笑什么呀?这种笑是赞赏的笑吗?②指名读。
语文园地三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三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几部分组成。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我自己”,教材结合本组课文“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主题,对如何介绍自己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要说真话。
本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写下来。教材里列举的三个题目,提示了习作的不同角度,教师可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
我的发现安排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发现每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
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积累这样的词句,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语言现象。而“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能让学生在受到一定思想教育的同时积累语言,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特点、爱好,做到语言准确、情感真挚。并能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评价,在充分认识同学的同时提高自我认识;
2、能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通过反复朗读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发现每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
4、通过读读背背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5、运用读读、想想、讲讲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和讲述寓言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自己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自己。
2、初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背,积累语言,初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描述人物特点,生猜猜是谁。
“我是人见人爱的大明星,你看我,头套金箍圈,手持金箍棒,有一双火眼金睛,降妖除魔数我本领最大!”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是啊,“火眼金睛”、“神通广大”、“降妖除魔”那可是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啊,刚才老师把孙悟空最主要的特点说出来了,所以我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想让大家更了解你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着说说自己。(板书课题:说说我自己)
二、明确要求,多角度说特点
1、提出要求
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有的同学爱哭、爱笑,有的同学爱唱、爱跳……想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你啊,我们就得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想一想,你有什么特点,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特点吗?注意把话说清楚,说真话。(板书:抓住特点,说真话)
2、指名生说,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师随机把学生的介绍归类,如:你说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你介绍了自己的爱好特点;你是从优点缺点的角度来说的。(随机板书:性格、爱好、优点、缺点、习惯)若学生说得比较单一,教师可随机提醒生从其他角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特点。
3、方法指导:是啊,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说说自己外貌特点、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缺点等。
4、同桌互说,把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告诉同桌。
三、围绕特点,拓宽思路说具体
1、刚才,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的一两个特点,可我们听过后却记忆不深,有好多已经忘了。看来,想让别人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光说出自己的特点还不够,还要把特点说得具体、生动。
2、提供范例,学习方法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的自我介绍,想听听吗?
我叫林艳,是个女孩子,已经10岁了。我中等个子,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经常扎得高高的,看起来很有精神。我凡事就喜欢一个字——“快”,平时说话快,走路快,吃饭快,做作业也很快。“快”带给了我很高的办事效率,也让我吃了不少的亏。就说前几天吧,我带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弟弟去奶奶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的小摊上摆满了彩色的小风车,旁边还围满了人。一阵风吹过,五颜六色的风车呼拉拉地转着,真美!我越看越喜欢,恨不得自己能立刻飞奔过去。于是,我焦急地催弟弟走得快些,可弟弟刚刚学会走路,摇摇晃晃走不快。这哪行啊,像他这样慢,风车肯定会被别人抢光光。当时,我的心急地直痒痒,一跺脚,顾不得弟弟,拉起他的小手一个箭步向前冲,结果弟弟摔了个四脚朝天,哇哇大哭。看着弟弟的泪珠子滚下来,我后悔极了。嗨,都怪我太“快”了点。
(2)听了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
(3)林艳留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
(4)回忆一下,林艳是怎样把自己的这一特点给介绍具体的?(通过一两件事例来说明)
3、迁移运用,学习介绍
师:你也能像林艳这样,用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某个特点吗?
(1)自由准备
(2)指名几个同学说说 ,其余生用心听,并于听后评评议议,于评评议议中得到提升。
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他哪儿说得让你最喜欢?
你觉得什么地方说得还不够好,可以怎么说?
对他的介绍,你觉得还有什么可补充的?
(3)同桌间互相介绍
(4)鼓励部分学优生抓住自己的几个特点来说一说
三、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怎样介绍自己,把自己的特点说得生动、具体,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同学们彼此之间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训练:写写我自己)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谁能说说,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抓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说真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习作角度,拟定题目
1、你准备抓住自己的什么特点来写写呢?(同桌交流)
2、能根据你确定的内容,先给自己的介绍拟一个题目吗?(可引导学生参考书上的题目,也可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典型题目,供大家参考运用)
三、明确习作要求,自主习作
1、出示习作要求
(1)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抓住自已的一个或几个特点,来写一写自己。
(2)介绍自己特点里,可运用具体事例把特点说得生动、形象。
(3)注意写真话,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4)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把字写得端正。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多元交流评议,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请同学们先认真地读读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选择典型习作,在班级内交流,师生评议,提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随机渗透评议要点: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是否写出自己的特点;是否把自己的特点说得明白、生动)
3、二度自我修改:对照评议要点,再度修改自己的习作。
4、同桌互读互改。
5、优秀习作赏读。
五、总结学习活动,整理习作
1、师作总结
2、把修改后的习作抄入习作本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成语故事)
一、我的发现
1、读读课文中的两组句子
2、结合学习泡泡中的提示(“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1)上下两个句子一个是问句,一个是一般的句子,但两句话的意思一样。
(2)虽然两句话的意思一样,但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些。
(由于学生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这种语言现象,所以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自己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说出来。)
3、多形式练习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语气
4、拓展练习
(1)出示句子读一读
师:其实,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几个: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你这不是在笑话我吗?
你越紧张,不就越不会说了吗?
这不正好说明他有十足的信心吗?
(2)你能说说这几个问句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吗?
(3)对比着读读,在读中体会问句语气的强烈。
二、成语故事
师: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几个成语故事,还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今天,我们再来读一则简短的成语故事——买椟还珠。
1、自读故事,读通、读懂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读懂故事内容。
(2)同桌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更好。
(3)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买椟还珠”的意思。
2、结合短文意思,理解寓意
(1)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练读故事,并试着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下来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课文中的五个句子。
2、指名学生读,指导读通、读准。
3、说说这五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再读句子,说说每句话中都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5、多形式练习朗读,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6、到学过的课文中去找找这样的句子,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7、交流找到的句子,并读一读。
8、以后,在课文里或课外书中,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句子,可别忘了多读几遍,把它背下来噢,如果你还能在写作时也试着用上几个这样的句子,就更好了!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着重指导:“薄”、“莫”等字的读音)
3、再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交流。
4、通过师生、生生间不同形式的对读、赛读,达到积累背诵的目的。
5、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有关思想方法的谚语。
三、动笔抄抄
在采蜜本中摘录喜欢的句子或谚语,注意把字写端正。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另外,充分运用图画、音乐、录像及教师的语言等手段,为学生再现教材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外,本课的生字很有特色,可以归类学习、巩固。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认识本文12个生字,会写“凤凰、泼”等生字。
2. 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3. 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周总理,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周总理、傣族、泼水节等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凤凰花形状的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出示课文插图
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你能看着这幅图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并说说理由。板书“泼水节”
(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傣族的知识,并从中引出“泼水节”“凤凰花”等生字。)
2.学习生字“凤、凰”
⑴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音、形)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⑵出示凤凰花的图片,了解凤凰花
3.朗读感悟第一段
⑴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指名读。
⑵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火红火红: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练习:火红火红的( )
一年一度: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⑶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放进去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
4.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5.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的)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第二段:周恩来总理读准“恩” 简介总理
第四段:
⑴对襟白褂学习“襟”“褂”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衣字旁)看图了解“对襟白褂”(拓展:了解“大襟”)
⑵咖啡色长裤看图理解 (渗透学法:课文中的插图能帮我们更好的读懂词语,读懂句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要好好用用这些插图。)
⑶齐读第四段
第五段:盛满多音字:盛
端、蘸:做动作理解词义
齐读第五段
3.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
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刚才,我们大声地读着课文,读得有滋有味,现在,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上“1961年,( )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 )的泼水节。”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
1.我们知道总理平时工作很忙很忙,但他还来到傣族参加泼水节,人民多高兴呀,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自由朗读第三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第一次读)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
3.创设情境
师: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我们仿佛也变成了傣族人,也许你就是那个撒花瓣的人,你就是那个放花炮的人,你们就是那些开船的人,为了欢迎总理,你做了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生第二次读)
4.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我从东村来,为了见总理,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了,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这里,你呢?你从哪儿来?
生:西村……
师:我从东,你从西,他从北,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就叫做从——四面八方赶来。板书:四面八方
生读第一句
师错读,把“赶”字读成“走”字?为什么不可以?
师小结:你们真会读书,从一个“赶”字中就能体会人们着急的心情,把这个字圈一圈,读懂了这个词,读好句子就更容易了。(齐读)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采访撒花的人:你为什么撒花?撒了不少了,够了,理解“撒满”
看图:引读一条条 一串串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师:看,总理来了,你会怎么说?一起来欢呼
5.小结: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喜庆,多么热闹,多么高兴,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三段。
6.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泼水节那欢快的场面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去感受泼水节带来的热闹和欢乐吧,齐读课文1-3段。
7.评议,渗透学法
读得那么投入,你一边读一边在想什么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好课文,真是个好方法!)
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新词
1.简笔画:一条小路。把带有词语的凤凰花花瓣轻轻“撒”在小路上,让学生轻轻地读一读。
2.依次出示“周恩来”“泼水节”“健康长寿”,请学生“采花瓣”,并带着大家读一读。
3.找出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语“对襟白褂”“凤凰”“咖啡”
4.读读剩下的四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师采花瓣,生读词语。
5.把词语分成三排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
6.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五、书写指导
1.师范写“凤凰”两个字重点指导第一笔的位置、写法,横折弯钩的钩幅度要小一点。把“凤”中“又”的一捺改成点。
2.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3.指导写“泼”。学生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写。
4.生练写
5.自评: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字,加个五角星。
6.展示,互评。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恩来总理 傣族人民
四面八方 赶
撒满 鲜红
一条条 一串串
欢呼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4、积累名句。
5、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难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决定和妈妈一起进行大扫除,想一想,他们在大扫除的时候做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清扫工具?(课件出示)
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
sàozhǒu mābù tuōbǎ shuǐtǒng bòji bōli lājī
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玻璃 垃圾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先用扫帚把地扫了一遍,用簸箕把垃圾弄干净。妈妈先把拖把在水桶里洗了一下,然后拖地,在她拖地的时候,我用抹布把桌子擦了一遍。很快,我们打扫完了,哇,真干净!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zhǒumātuōtǒngbōlājī
抹帚拖玻桶圾垃
三、字词句运用。
1、这些都是表示“笑”的词语,小组读这些词语,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在读的过程中,根据词语的意思做出相应的表情,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提示:微笑:略带笑容。
造句:老师面带微笑地站在那里。
狂笑:放纵地开怀大笑。
造句:他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狂笑起来。
傻笑:傻傻的笑,难以控制的一种笑的表情。
造句:他坐在那里,一直嘿嘿傻笑。
笑眯眯:指微笑时上下眼皮稍稍合拢。
造句:这个老爷爷笑眯眯的,很慈祥。
笑呵呵:形容笑的样子。
造句:他整天笑呵呵的,乐观极了。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
造句:看到可爱的孙子,老奶奶眉开眼笑的。
破涕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
造句:他逗得小妹妹破涕为笑。
哈哈大笑:形容开怀地大笑起来。
造句:这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的事情。
造句:这个笑话让大家捧腹大笑。
2、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我们认真观察这几个加点的字,你能猜出它们的读音吗?如果不知道读音,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摸读mō:意思是用手摸索事物。
翻读fān:变动位置,改变。
焕读huàn:光亮,鲜明。
例读lì:可以做依据的事物。
测读cè:用仪器来量。
血读xuě:鲜血。
师:我们在读这些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前面四个字的读音和它们的组成中的一部分相同或类似。你们知道这样的字叫什么字吗?这叫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形旁,表示意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了解了这种组字方法,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字了。(课件出示)
3、写话。
(1)教师解读本次写话主题:同学们,我们很喜欢小动物,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打算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
(2)写话构思:我们写小动物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小动物的样子,写出其外貌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语言要生动活泼。还要注意理由要合情合理。(课件出示)
(3)同学之间针对自己的写话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4)将自己讨论交流的内容写成习作。
4、书写提示。(课件出示)
劝 蛙 根 积 转 炒
(1)教师进行书写提示: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些字做了偏旁,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就要发生变化。如,劝中的“又”的捺笔要变成点;蛙的“虫”要把横变成提,而且要写得短些;根的“木”的捺笔要写成点,而且要短些;积的“禾”的捺笔要写成点而且要短些;转中“车”的横笔要写成提;炒中“火”的捺笔要写成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认识了表示“笑”的好多词语,还知道了形声字的造字方法,更学会了写话,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吧!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人的一生会犯很多错误,面对错误,我们该怎么办呢?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现在让我们学习几条这方面的名言吧。
1、借助拼音读这些名句。
2、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些名句的理解。(课件出示)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意思是:见了善行要追随,有了错误要改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意思是:哪有一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孟子》
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听到别人有教益的话就拜谢。
师:我们明白了这些名句的意思,细细品味起来真是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该怎样面对错误了吧?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能做到上面这几点。
二、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吗?有时,它有时像眉毛、有时像镰刀、有时像核桃、有时像圆盘。月亮姑娘想做衣裳,裁缝师傅应该怎么办?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
1、默读第1、2自然段。
这个时候,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看来裁缝师傅得重新给她做一件,让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故事,这次她能穿上吗?
2、大声朗读3----4自然段。
师:裁缝师傅又给月亮姑娘做了件衣裳,月亮姑娘穿上了吗?为什么?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并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件出示)
3、听最后一个故事。
师:这次有没有成功呢?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名言,还听了月亮姑娘的故事,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听到了有趣的故事。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的明丽。
教学准备: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插图。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你觉得美吗?
3.指导读题。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就醒来了,想去边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水波一只气球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
(2)你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
(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里,把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的美景看个够吧!
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
1.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2.根据图画指导背诵。向好伙伴介绍你的画。
3.还会映出些什么?在图上添一添。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式说一说。
五、识写结合,学习生字。
1.读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的字形?小组内讨论。
3.教师指导“气”的最后一笔要有弹性;“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改为提;“鱼”字旁最后一笔也改为提。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奖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到森林里去走了一趟,认识了一些有翅膀的小动物,你还记得它们吗?
看图说说: ( )的蜗牛 ( )的蜜蜂 ( )的蝴蝶
2.指名填空:(在句中贴上相应的图片)
蜗牛原来能在空中自由地( ),得了( )反而只能在地上慢慢地( )
3.看了这句话,你最想问吴老师一些什么问题?可以怎样来寻找答案?
(蜗牛的奖杯怎么会变成硬壳的?……)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拿出笔找找原因,画下有关语句
(二)全班交流
1、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 蜗牛为什么背着奖杯?“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什么意思?
(2) 齐读“得意洋洋”:谁能把蜗牛的得意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第三段第一句话
(3) 同桌讨论,演一演:得意洋洋的蜗牛正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4)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5) 齐读这句话
(6) 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欢迎吗?
(教师朗读时故意把“生怕”和“惟恐”调换位置)
(7) 学生评议、讨论:“生怕”和“惟恐”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蜗牛你更担心别人不知道你是飞行冠军还是担心奖杯被别人偷了去?(不能调换,“惟恐”是担心,有点怕的意思,“生怕”是非常害怕的意思,程度深一些)
(8) 齐读,再次体会用词的准确
2、蜗牛的奖杯太重了,所以“蜗牛背上它……(引读第三句)
蜗牛的奖杯会变成硬壳还有一个原因,谁来说说?(导入第四段)
(1) 出示“天长地久”,理解词义
(2) 课件演示,理解“退化”的意思
(3) 指导朗读第一句
(4) 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①想象:蜗牛这时后悔了,现在它在想些什么呢?
②指名朗读
③小组赛读
三、总结全课,续编故事
1.小结: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洋洋,整天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2、配乐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4、今天有很多同学得了奖杯,老师想来采访这些获奖的同学:请问,你得了奖怎么想?
5、创设情景,指导说话:(看图)是呀,可是等蜗牛认识到这一点,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你看,这只老蜗牛来到草地上,看着天空飞翔的蜻蜓、蝴蝶、蜜蜂……叹了口气。这时,小蜗牛爬过来,好奇地说:“妈妈,你怎么了?为什么叹气呀?”小朋友,你们猜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愿意把老蜗牛的话写下来吗?(哎,孩子,你可别学我……)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本课“天才”、“干涸”、“祈祷”等词意思。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读懂“爱心”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
3、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悟一个人,哪怕是天才要走向成功必须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和赏识,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和赏识,自己也要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去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天才”:你认为哪些人能称之为“天才”,为什么?
2、小结引入新课:是啊,你们所说的艺术家,运动员,甚至自己身边的同学都在某方面有着过人的才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一位天才小时候的故事。
3、出示课题,组织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初读课文。(课件出示) 初读课文小建议
(1)轻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题中的“天才”指的是谁? 他在哪方面有过人的才能?
2、交流
(1)分小节读课文。
(2)正音:干涸 祈祷 完毕 准确 别墅 圣诞节(课件出示)
(3)理解词语: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先组织学生查字典了解“涸”的意思,最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用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4)交流:课题中的“天才”指的是谁?他在哪方面有过人的`才能?
(5)出示“贝利”的简介,读一读。(课件出示)
5、小结过渡: 刚才,大家都读了球王贝利的简介,我们惊叹于他在踢足球方面的过人才能,都被他为巴西足球立下的汗马功劳所折服。
三、研读课文
1、贝利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之路怎么铺成的呢?让我们来读读文中的这句话(课件出示)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1)指名读。
(2)齐读。
2、句中的“爱心”指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从贝利和足球之间,贝利和教练之间找一找。
3、交流体会。
(1)贝利和足球之间:(热爱踢球) 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他在巷子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力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2)贝利和教练之间: 教练对贝利(关爱):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男孩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只足球。
贝利对教练(感恩):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园里,开始挖坑。 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你,我愿给你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4、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最后一节,谈谈理解。(课件出示最后一节)
5、总结: 没有素不相识的足球教练的关爱,贝利连足球都买不起,更别说成为足球运动员了,当然也不可能显露他的足球才华;贝利用自己的爱心去回报教练,因此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最终获得了“球王”之称。
四、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句子,联系句子意思,给带点词找近义词。 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 ) ( )
3、想想说说:为什么课文直到最后才揭示这个小男孩的名字——贝利?(调动读者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进一步体现文章中心。)
五、拓展作业
1、照样子组词: “干涸”是一个由近义词构成的词语,你能照样子再说几个吗? (艰难、恶劣、美丽) ( ) ( ) ( )
2、制作感恩卡: 一个人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爱别人,他绝不可能幸福,更不可能成材。请同学们静心写下自己对辛辛苦苦哺育我们的父母或不厌其烦教育我们的老师,或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朋友的深深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