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右)说:“那段时间,打开煤气灶,放上锅,就忘了加水,吃冰淇淋的时候,杯里有时放了三四个勺子,自己根本意识不到,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精神恍惚,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也不知该干什么。”(图片来源:新文化报)
(记者 赵春刚) 去年10月,29岁的李栋(化名)作为交换生去美国一所大学攻读博士,本应该在美国发奋学习、好好干一番事业的他,却因为一些原因,晚上睡不着觉,不得不提前回国,如今他每天非常痛苦。
昨日下午,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秘书长万恩博士来到李栋家中,和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李栋讲述了他在美国的一系列遭遇,希望找到自己长时间以来精神上焦虑不堪的原因。
彻夜失眠 学习压力大
李栋在南方一所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出国前,他是能说会道,还会唱歌,成绩也一直很好,可去了美国,回来就这样了。”在妈妈刘女士心里,儿子在美国的一系列遭遇,使他在精神上有了负担,并且越来越重,以致成现在这样。
昨日上午,刚一进门,李栋便主动和万恩打招呼,“从去美国那天开始,好多事情就不顺利,一直让我很焦虑。”
他说,去年10月,他去美国在芝加哥转机时,遭遇飞机晚点,这段记忆一直印在脑子里。“那所学校的宿舍楼板是胶合板的,楼上一有人走动,就有声音,而且很大,吵得我睡不着觉!”李栋说,原本他和同学住在一楼,二楼没人,二楼搬来人后,他的生活就被打乱了。
他说,最初每天晚上醒后,还能再睡一会儿,可是只要一有声音,就得醒,一宿折腾好几回,后来只要一醒,就再也睡不着了,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我那时吃过安眠药,可也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后来安眠药也不好使了,就一宿一宿地不睡。”
“那段时间,打开煤气灶,放上锅,就忘了加水,吃冰淇淋的时候,杯里有时放了三四个勺子,自己根本意识不到,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精神恍惚,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也不知该干什么。”他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去度假,也咨询过导师,可一直没有好转,后来导师又把一个课题给他,可一直也没有进展。
今年4月,他差不多整整一个月晚上没怎么睡觉,学习和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和导师、父母商量后,暂时中断学业,回到长春的父母身边。
“我时常问自己,我有精神病?”
回到家,妈妈看儿子变成这样,心里很着急,带着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他是“强迫思维”,还给开了很多药,但李栋的情况一直没见好转。
“那些药吃了让我感觉反应变慢了,没再吃!”李栋说,看了医生的诊断,他上网查了一下自己的症状,他诊断自己得了强迫症,“我时常问自己,我有精神病?”可静下来时,自己想想,没有什么问题,但每天就是焦虑,有时焦虑得心脏都要受不了了,现在他每天在家,什么也干不了,总在判断是不是得了精神病这件事上反复问自己,反复想自己为什么这么焦虑。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和治疗,现在他每晚能睡上三四个小时,但只要一醒,就会断断续续地,时睡时醒,清醒的时候,对于自己第二天要做什么,他总是要不断地告诉自己,明天应该干什么,先干哪件事,总是这样重复着。
心理医生这样说
负性事件引发应激反应
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秘书长万恩说,通过李栋的讲述来看,他是由于在机场转机时的负性事件引发的应激反应,产生了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有一定的强迫倾向,而这些情绪产生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泛化到生活的其他事情中,一旦遇到类似的情景,他就会在脑子里出现当时的负性情绪,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性条件反射。
对李栋的治疗,可运用认知干预技术,在催眠状态下回到当时的情景,全身放松技术加上脱敏治疗,将潜意识中的负性情绪性条件反射改变为积极情绪的条件反射。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过强迫倾向,强迫本身并不可怕,有些强迫对工作还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而导致的焦虑、紧张和不安才是影响生活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想治疗强迫就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把症状看得重要,情绪才会平静,才会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
万恩博士说,在心理疾病患者当中,高级知识分子通常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高知分子所患病症以强迫症居多,抑郁症次之,这是因为高级知识分子一般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对工作要求是完美主义,不容许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正是因为这种特质,这类人才容易获得成功,而强迫一旦导致焦虑、紧张和不安,就需要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了。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接待了约300名心理求助的患者,其中大多数是孩子,成年人心理求助的有50多人,而高知分子近10人。有一个例子让万恩记忆深刻,吉林市有一对博士后夫妻,事业有成,孩子在一所重点中学上学,成绩一直在全校前三名,但这样的一家三口全患有强迫症,给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在仍在接受干预治疗。来源新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