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好地了解“万花筒课件”我们为您推荐这篇详细的解读文章。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 学生反应的准确性可以帮助教师消除教学中的顾虑。我们提供这些有用的信息希望能为您的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万花筒课件 篇1
但是不要灰心,我们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妈妈”,妈妈可是一个就是连千蚊万虫都能挡得住的人。
这不,就在这天晚上,一个“倒霉鬼”误打误撞地冲进了“抓蚊能手”的视野里。
妈妈先是警觉得捕捉到了蚊子的踪迹,她那眼神如犀利的豹眼,接着,妈妈伸出她那敏捷而锋利的黄金右手一把拽掉了蚊子的一只翅膀,又用她的迅猛右爪一把捏住了蚊子的身体,一秒捏死。
你们现在一定很好奇,妈妈为什么这么厉害,接下来听我慢慢道来。
有一次我们一起和太姥姥出去吃饭,在我们吃的正开心的时候,一直沉默的太姥姥伸出她的手,“啪”的一声,一只在桌上趴着的苍蝇一下被太姥姥打死了。哈哈,果然是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啊!
最大的问题是:妈妈所到之处,蚊子落荒而逃,但是蚊子怕妈妈就不代表怕我们,我们每次身上全都是包。
我励志,我要向妈妈学习,做一个捉蚊能手,让这项“绝技”,流传给后代。
万花筒课件 篇2
一、活动背景
小学高年级段学生正处在青春前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特别的发展期,情绪的波动较大,但又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有些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厌倦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如得不到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也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本节课有意识地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引导他们排解这些烦恼,也是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康积极情绪,树立完美人格的一个方面。要能把握自己的情绪,就必须了解,正视自己的情绪,并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找到驾驭情绪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情绪的多样性,知道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事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2、认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人自身的影响。
3、了解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初步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
三、活动准备
相关音乐素材,视频素材,情景素材
四、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抓手指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抓手指”,伸出你的右手,手掌心朝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和你左右的同学围成一个圆圈,老师讲一段话,当我说到“情绪”这两个字时,就用你的右手赶快去抓你旁边同学左手的手指,你自己的左手手指争取快速逃脱。描述的内容:说起情绪这两个字,我们就会想到很多描写这方面的内容,像“眉开眼笑,心花怒放”都是形容一个人的快乐的情绪的,像“怒发冲冠、勃然大怒”都是形容一个人的愤怒的情绪的,像“惊慌失措、惶恐不安”是形容一个人的惊慌的。当一个人悲痛欲绝时,说明他正处于极度的伤心之中,从热泪盈眶则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心是万分激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动作看出他情绪的变化。
刚才的游戏中,你都有怎样的情绪体验?
2、主题导入
刚才游戏的那一段话,老师说的最多的是哪个词啊?——情绪。在生活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具有4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具体表现就是平常说的:高兴、愤怒、兴奋、害怕、悲伤、难过……
3、情绪表演
下面有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老师刚刚说的那些情绪。
表演完毕,全班同学选取3个表演优秀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然后出示PPT,展示出不同的情景,全班同学一起来演绎一下遇到不同情景会有如何的情绪表现。
课件出示内容:
(1)六一儿童节时,上台为全校师生表演。
(2)和朋友闹矛盾,被误会时。
(3)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4)被选为优秀少先队员时。
(5)看到有同学乱认垃圾时。
4、情绪感悟
在不同的两段背景音乐下播放同一个视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观看后的情绪体验。
在对比鲜明的两次情绪体验后,说说为什么同一个视频,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下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呢?
引出情绪其实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1)情感转移法:如果伤心,听快乐的音乐,听轻柔音乐;如果沮丧失望,听慷慨激昂的音乐。登山、跑步、散步等也可以转移不良情绪。
(2)情感宣泄:在适当的场合大声叫喊或痛哭一场;向亲人或好朋友倾听;
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眼泪缓解法。
(3)写心理日记: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4)换位思考:假如是我,我会……
(5)做心理放松操:闭眼什么都不要想,先深呼吸一口气,慢慢的往外吐气,连续几次使身心放松。
五、感悟总结
当事件发生,情绪就开始伴随而来,因为我们的愿望与事件发生了联系。如果愿望实现了,我们就高兴;如果愿望没有实现,我们就不高兴,不满意。浴室情绪体验就有了积极和消极之分。情绪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生的悲喜剧,我们既要接受生活中的积极情绪,同时也要面对并接受消极情绪,如是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
万花筒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影像变化的原理。
2、通过制作万花筒的过程,培养幼儿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3、通过对万花筒图像形成原因的探究,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万花筒展开图、观察图片、塑料镜子、小彩片、透明塑料片、万花筒
活动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玩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请大家都来玩玩这个万花筒,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万花筒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发现:许多美丽的花,万花筒每转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样)
3、这么美丽又好玩的万花筒,它是怎样制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一下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如:材料的名字、颜色、形状、材质等,并且也可以让孩子们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这种材料。
(2)接下来让孩子们探索一下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我们怎样利用这张图片做成一个万花筒的筒身呢?在这个实验中镜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透明塑料片有什么作用呢?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制作万花筒:
把万花筒展开图沿虚线取下来,并按折线折好。把三面塑料镜片用双面胶各贴在万花筒的展开图的背面。(注:贴三面镜片时,缝隙不要过大,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2)使用万花筒看观察图片,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为什么我们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小彩片在万花筒里不断移动位置,被万花筒里的镜子反射后,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3、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三)互动课堂 下面几种情况,哪个看到的物体数量最多?(三角形的)。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哪个小朋友的万花筒最漂亮?
(五)总结延伸 用四面镜可以做成万花筒吗?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特征,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孩子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进行观让幼儿观察万花筒,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制作万花筒,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万花筒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
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1)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2)动脑筋、想办法。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万花筒课件 篇5
【设计意图】
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往往对看起来变幻无穷、神秘莫测的万花筒百看不厌。常常会听到孩子们说:快来看!我的图案又变了!”以孩子们看、玩万花筒为契机,设计出这一活动课例,可以从中揭示出万花筒这一常见儿童玩具的基本构造原理,继而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身边众多的科学现象,努力去发现、去实验,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成功感。
【活动目标】
1.探索万花筒的主要构造,初步知道反射、透光的简单道理。
2.启发幼儿动手建构三棱镜,培养幼儿初步的立体空间知觉。
3.通过反复操作、摆弄,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在所有万花筒的外围标上1号、2号、3号、4号的标记,1号万花筒为完好的。
2.给每位幼儿准备至少两个万花筒(其中一个必须是1号万花筒)。
3.准备操作材料:镜片若干、小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自己的两个万花筒,说出两个万花筒的不同点:一个有漂亮的花纹;一个看不出什么。
2.启发幼儿对不好看(看不见花纹)的万花筒进行分析、猜想,记录不好看的原因,激发幼儿探索万花筒的兴趣。
(1)请幼儿看看上面,看看下面,还可以揭开盖子看看里面。
(2)检查万花筒时可以拿着1号万花筒进行比较,看看里面有什么不同。
3.实验操作、记录原因:
(1)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将不是完好的万花筒拆开、改装。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位幼儿必须拆装好一个万花筒,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多次拆装。
(2)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的记录表上做记录。(鼓励幼儿用绘画、符号等形式。)
幼儿记录表:
材料
给所有操作材料做标记
猜想原因
记录实验过程
2号万花筒
3号万花筒
4号万花筒
4.讲述结果:归纳、理解构成万花筒的主要条件,分析错误万花筒中出现的原因。
(1)2号万花筒底部挡住了光线,不透光。
(2)3号万花筒无镜片,不能产生反射作用。
(3)4号万花筒没有碎花片。
(4)一个好看的万花筒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要有三面镜片对着中间,合起来成三角形,底部有小碎花片,花片与镜片之间要透光。
万花筒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万花筒的乐趣。
2、发张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和有序的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万花筒的基本结构,理解平面镜反射的道理。
教学准备万花筒、平面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万花筒实物,引出主题。
2、教师:这是什么?你玩过万花筒吗?
你知道万花筒里面都有什么吗?
你从万花筒里看到什么?
3、小结:万花筒是小朋友玩的一种玩具,有许多小朋友都玩过。
万花筒为什么会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朵呢?让我们一起探索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展开
1、自由玩万花筒,观察万花筒的变化。
教师:小朋友转转万花筒,看看里面有什么?
小结:转动万花筒里面就会有不同的花朵
2、拆开万花筒探索其中的秘密。
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万花筒拆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3、教师边操作边讲解三棱镜成像原理。
教师:万花筒里面有三个平面镜,三个平面镜边对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三棱镜,
每一面镜子都能把万花筒里面的彩纸照出来,同时也把另外两面镜子的彩纸照出来,
这样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许多彩纸组成的花朵。
这种现象叫做互相反射。
4、组装万花筒,感受成功的喜悦。
(1)幼儿操作。
指导语:请大家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将万花筒组装好,操作时注意拿玻璃时不要划伤手。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组装成功的。
(3)自由玩万花筒,再次感受其中的乐趣。
5、操作其他材料,观察现象。
方法:可以往万花筒里放置其他物品(豆子、扣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反射成像的现象。
三、结束
1、评价:从细致观察和大胆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2、有机会时请幼儿到三棱镜前观察镜子中的自己。
万花筒课件 篇7
1、喜欢参加科学小实验活动,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
3、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知道磁铁能吸铁。
4、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难点: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
1、篮子里有铁钉、棉花、积木、硬币、塑料玩具、气球、剪刀、花布、橡皮泥等,磁铁单独放。
1、师:“孩儿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小猫欢欢,它告诉老师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不用胶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思考。(原来欢欢身上有一个奇特的黑色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铁)
3、“为什么有了磁铁就不会掉下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磁铁的奥秘吧!”
二、提出假设,猜测结果。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铁。
2、认识桌面上的材料。
4、幼儿猜测结果,并说明原因。
三、动手实验,验证结果。
1、幼儿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提问:(1)请用磁铁碰一碰每样东西,看看刚才的猜测对不对。(2)你发现了什么?
(3)哪些东西吸起来了?哪些东西没吸起来?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请学生判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四、扩展认识经验。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幼儿判断这些实物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1)一天,奶奶正在订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请你想一个又快又好的办法帮奶奶找到针。
(2)妈妈想去买不锈钢的餐具,又怕买到铁的,怎么办呢?请帮妈妈想办法。
万花筒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体验万花筒图案变化带来的美妙感受及自己制作万花筒的乐趣。
2、能自己拆装、组合万花筒,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多少等因素有关。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制一个万花筒(制作材料:塑料片和锡箔纸做成的镜片,每位幼儿3片;牙签盒、桌面垫板卷成的筒各1个)。
2、自制的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谜语导人课题:小小花瓶,身藏百花,转来转去,千变万化。
2、引导幼儿观察万花筒,通过自己拆装探索万花筒的秘密。
(1)组织幼儿自由欣赏自制万花筒,发现它的千变万化,激发起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自己拆开万花筒,观察其结构,了解万花筒里有三块长方行的镜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还有装花片的小盒子。
(3)指导幼儿探索形成美丽图案的奥秘。逐步实验:物体在1面、2面镜片前分别是什么样子,3面镜片应该怎样排列才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图案。来;自.屈;老师;教.案;从而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3、帮助幼儿组合安装好玩花筒、继续观察探索。
活动延伸:
更换不同的花片探索转动效果。
万花筒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在拆拆玩玩万花筒的过程中激发探索万花筒的兴趣,学习拆分及组装万花筒的方法。
2、探索多面镜子的反射现象,初步了解万花筒成像的原理。
活动准备:
1、雪花片、平面镜两个。
2、大记录表一份。
3、万花筒、操作框人手一只。
4、万花筒的组装步骤图一份。
5、两个黑板、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题,幼儿回忆夹角成像现象。
昨天我们小朋友用两面镜子和一片雪花片做游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教师小结:镜子的夹角大,成像的数量少;镜子夹角小,成像数量多。
二、自由玩万花筒,提出质疑。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玩的玩具万花筒,请你们四人一组去玩一玩,互相交换看一看里面的秘密。
1、幼儿自由玩万花筒,交换玩万花筒,教师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万花筒中的影像的不同。
2、幼儿交流。
你在万花筒中看到了什么?
四个万花筒里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有的万花筒中有很多图案,有的万花筒中却看不到很多图案?
你怎么才能知道万花筒的秘密?
三、拆万花筒,了解万花筒成像的原因。
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拆开万花筒吧,看看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
1、观察万花筒的组成部分
提问:你拆开万花筒里看到了里面有什么?
你的万花筒里有几面镜子?
除了镜子还有什么?
拆开万花筒发现里面的东西和别人一样多吗?
一样多的配件为什么看到的图案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呢?
四、幼儿探索多面镜子的反射现象。
1、三面镜子如何摆放才能让珠子变成许多图案呢?
2、出示万花筒的组装步骤图,让幼儿自己学习组装方法。
提问:你能看懂吗?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2、幼儿自由探索组装万花筒。
3、幼儿交流:教师记录大记录表,引导幼儿探索镜子摆放的位置与成像多少的关系。
4小结:万花筒就是利用三面平面镜做成三菱镜,让少量的珠子变出许多漂亮的图案。
四、幼儿组装好万花筒,再次感受多面镜成像。
1、请幼儿把拆开的万花筒重新组装好。
2、教师利用组装步骤图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解决问题,完成组装任务。
3、请幼儿和客人老师一起欣赏万花筒漂亮的图案。
自我反思:1、教学活动时间有点拖时,中班控制在30分钟。2、活动中目标基本达成。3、教师的语言有些唠叨,有些要求可以课前铺垫。师幼互动融洽,教师的随机教育比较灵活。
万花筒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吸取传统家庭的美德,引导运用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重点:
不论家庭模式如何演变,家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得到自己家中的美德以及要建设美好家庭的责任感、自豪感。
课前准备:
课件、“小家庭大社会”图板基础、学生家庭合照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2.了解传统家庭的美德,发扬于现实家庭生活中。
3.知道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诵小诗,感亲情。(教师出示课件:“倾诉的声音”),朗诵这首诗。
2.揭示课题。
二、学习
1.彩虹镜——了解多彩的家庭模式。
⑴看合影,谈发现。
师:每个同学是否带来了自己家的合影。小组交流,看看合影,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展示“独生子女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学生的家庭合影。)
师:这就是现代家庭普遍的三种家庭模式。说一说,你的家庭属于哪一种模式?
⑵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
⑶家庭模式展示会。
2.多棱镜——认识大家庭的独特模式。
师:在传统的习俗中,大家庭模式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是当时传统家庭生活的理想。很多影视、文艺作品都发生在传统大家庭的背景中,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⑴分析《红楼梦》里的家。
师:我们班中的一些同学大概看过《红楼梦》吧,谁来说一说?(自由说。)
(教师播放影视片断:“宝玉挨打”),引导学生分析贾府是怎么样的一个大家庭。
⑵出示人物关系图。
师:《红楼梦》人物多达300余人。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大家族,他们“同居共财”——居住在一起,共同拥有财产。
教师举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家族中的贾府,特别是贾府中贾母、贾政等人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
⑶拓展,进一步了解大家庭。
师:你还知道哪些大家庭?(可以《杨家将》、巴金的《家》为范本举例。)
⑷小结传统家族的异同。
师:看了以上这些大家庭,你有什么发现?(人多,关系复杂,家长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3.聚焦镜——体验“郑义门”传统家庭美德。
⑴了解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江南第一家”去看一看。请大家认真思考,“郑义门”为什么能被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教师播放录像:“江南第一家导游”。)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家庭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郑义门”的忠、孝、节、义被统治者所推崇,其治家经验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借鉴用以治理天下。故而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⑵感受“郑义门”为人处世的美德。
⑶体验“郑义门”的孝敬传统。
三、拓展
1.进一步了解“郑氏规范”的历史价值。
教师出示资料:据考证,日本、韩国一些法律制度也是遵照当时郑氏家族的治家方略制定的。
2.了解更多的传统家庭美德。
师: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有关传统家庭的美德,大家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教师有选择性地在投影仪上展示。)
3.了解家庭中的家谱。
4.课堂小结。
万花筒课件 篇11
我们班的孩子一直都对我的黑板为什么会吸东西很感兴趣,也经常问我老师这个东西为什么会被黑板吸住,磁铁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想既然他们这么有兴趣,就为他们设计了这样一节课。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选取了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它是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作为学习对象,增进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置身情境中去感受、去学习,既获得了许多磁铁的知识,也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1、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科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初步学习用记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水瓶、木板、纸、布、磁铁的小人、公园的背景图、记录表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公园图片放在桌子上,图片上放有磁铁小人)老师操控磁铁在下面移动,带领磁铁小人游公园。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表现出小人游公园的快乐心情。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呢?
3、介绍磁铁的特性,结合实例讲解什么叫“吸引”。
4、“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磁铁,用来做什么?”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磁铁和装有各种小东西的封袋,假如你们想知道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就用磁铁吸吸看,然后互相说一说,吸住了哪些东西?”
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铁钉、针。吸不住木块、布条、玻璃......
师: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那我们把这些能吸的东西通通都记下来好吗?
师发记录表,在能吸的东西下面画“√”。不能吸的东西下面画“×”。
小结:请你们记住这些可以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
1、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能变魔术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玩魔术好吗?”
2、让幼儿玩磁铁,让磁铁粘着桌子下面移动,看桌子上的铁制品也会跟着移动。
万花筒课件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磁铁有吸铁和相吸、相斥的特性。
2、利用磁铁进行分类活动锻炼幼儿的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
纸、积木、钥匙、一元硬币、回形针、扣子、小铃铛、铁制易拉罐、小石头、橡皮筋、铝制易拉罐、橡皮筋、磁铁、铁沙和石沙混合放在若干个塑料版里、小布快,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老师魔术表演,启发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使纸上的东西动起来的?有几个小朋
友说纸下面有吸铁石(磁铁)。
二、观察磁铁相吸、相斥的特性。
1、让幼儿尝试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2、教师总结:有时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时不会吸在一起,但是只要转换方向,两块磁铁就可以吸在一起了。
三、通过操作,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1、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物品,猜想每样物品能否被磁铁吸起,并在书中的表格里做记号。
2、请每个幼儿用磁铁吸一吸桌子上的物品,把可以吸起来在幼儿用书框中做上记号。
3、请幼儿将物品分成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和不能被磁铁吸附的两堆。
4、讨论磁铁能吸起和不能吸起的物品的原因。
四、通过找铁沙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磁铁特性的了解。
1、教师:磁铁只会吸含铁的东西。现在这儿有一堆沙,老师不小心把铁沙混在了这堆沙里,请小朋友帮我把铁沙分出来好吗?
2、幼儿分组,每人一块用布包好的磁铁,每组一盘石沙和铁沙混合物,以及一个空盘。
3、教师向幼儿说明为了防止磁铁沾得满块都是铁沙,所以才用布块包着磁铁。
4、请幼儿将沙盘里的铁沙吸出来,放在另一个空盘子里。(教师先示范,将布块和磁铁分离,铁沙就会被取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