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会写报告却不知从何开始该怎么办呢?在学习和工作中,写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报告的受众是谁,他们希望从报告中获得什么信息。如果您正在寻找优质的参考文章,我们诚挚建议阅读“开放社会实践报告”。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也请不吝与身边的朋友分享,一同共同成长!
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篇1
在社会实践的日子里,我发现农村地区法制宣传面对着许多的困难,必须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面对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同样要有把工作做好做长久的恒心。只有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走下去农民群众才会心悦诚服的接受法律,相信法律;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才能旧貌换新颜;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拥有良好的法制环境。
同时我也在思索,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能为这些农民群众做些什么有益的事,以发挥我们所知所学。实际上,我们当中有很多是来自农村地区,对这块土地上的农民群众并不陌生。只不过我们对这块土地上出现的问题缺乏了解和理性的分析,更不用说是能找出其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所以我们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经常性的“法律下乡”活动继续发展下去,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变“法律下乡”为“法律常驻乡”。另外,在鼓励法学专业学生扎根基层,参与农村地区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这样才能建立起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人才资源体系,并不断延续下去,开创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局面。
农村地区物质上是普遍落后的,精神文化水平也相对落后,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坚信在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只要我们能切实转变思维多真抓实干,那么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不在是梦。而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也将蒸蒸日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精神也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物价不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区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20xx年3月大连博物馆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
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07年的246619亿元。这期间,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30多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截至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1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衡
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
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元。
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所谓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是指中国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地区都有反应。第一世界是指经进入世界高收入组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2.2%;第二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组的地区,象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大约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2%,第三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0%。第四世界是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一半。
按照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调节区域间的收入差异,缩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是我国新区域政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更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沿海与内地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从10年前开始,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就已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又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全面超过东部。2009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7%、11.7%、13.4%和12.5%,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3.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将我国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其他国家作国际比较,可以看出不论与低收入国家相比,还是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都显示出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的特点(比低收入国家高11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高14个百分点)。这一特点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的阶段决定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到2007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占GDP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占GDP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占GDP比重为39.1%。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最大的,一般为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
我国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寻求有效的调节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具体措施有: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中国经济以后的走向
2011年中国经济走向会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一个基调,这也直接关系着“十二五”规划开局的顺利与否。围绕着2011年中国经济政策和发展前景的讨论,2011年的中国经济走势是审慎地乐观,还是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来自于各个利益阶层的声音不绝于耳。
乐观者认为,2011年中国的经济将是中西方经济发展思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较量,而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将会使世界聚焦于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经验。经济发展思维一旦调整到位,中国经济转型一旦有一个好的趋势,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结构与总量、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一旦平衡好,那么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将进一步显现。
悲观者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在各种利益关系、结构关系、内外关系处理不好的情况下,滞涨的风险、物价的上涨、失业率的上升、投资的膨胀、社会矛盾的恶化等问题,都会成为中国经济萧条的诱因,而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将十分暗淡。
每一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生活感受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而所有的感受汇聚在一起就演变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持乐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与持者悲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的不同呢?对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
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十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1979年至2007年,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年至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
(二)、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水污染。目前,中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可谓“一江污水四处流”。流经城市的河流90%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城市90%的地下水被污染,30%的工业污水和6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在中国2万多个自然湖泊当中,75%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久前,被报道的江苏太湖、云南滇池与安徽巢湖的污染只是“抓典型”而已。这并不表明,没有被大量报道的湖泊就没有污染,或污染比这三大湖泊要好。江河湖海水系相连,除了大陆被严重污染,中国的海洋也难以幸免。素有“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美称的渤海,如今已失去美丽的容颜,海域污染程度位居四大海域之首,渤海正在成为“死海”。专家预计,即便从现在着手整治,渤海生态的全面恢复也要花费200年。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中国现在是太平洋最大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目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超标一般都在2-6倍,大量燃煤与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则是主因。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其中近70%来自煤炭的燃烧。2006年,中国消耗了大约24亿吨煤,比美国、印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境内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分别有多达90%和50%是燃煤所致。颗粒物给人们带来呼吸疾病,而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酸雨洗刷着中国1/4的国土和1/3的耕地,导致农业减产,建筑物腐蚀。不久前,从英国回来的老师与一帮同学相聚,笑谈中国的大气污染时称,中国有十三多亿“人工吸尘器”,中国空气有望会变得更干净。然而,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警告:除非中国重新考虑使用各种能源来源,采用环保前沿技术,否则在25年内,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有成员国总量的两倍。是啊,十三多亿中国人在努力清洁空气的时候,还会呼出二氧化碳。固体废物污染。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居民生活的便利化与现代化,产生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其它特殊垃圾。由于地方注重经济增量、关注形象工程,因此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城市每年产生的近2亿吨垃圾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的。2/3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不仅侵占大片土地,而且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和水源。急功近利不仅使我们忽视垃圾处理,而且还大肆进口洋垃圾,主要是废弃的塑料和电子产品,洋垃圾一度成为中国进口三大“商品”之一。垃圾业已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是倡导循环经济的专家却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地球上惟一增长的.资源”。例如,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厂,利用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可发电120万千瓦,生产水泥300万吨,还能消化120万吨废钢铁。看来,“科学发展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物污染还带来一个严重污染,就是土壤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将长期立足自给,但是土壤污染给粮食与食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据估算,中国每年遭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还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三)、大连物价上涨对本地居民的影响
一、物价上涨使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大幅缩减
据大连市城市居民500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12元,同比增长15.6%,比去年同期10.6%的增速加快5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9163元,同比增长17.5%,比去年同期9%的增速加快8.5个百分点。但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上半年收入实际增速缩减为9.5%,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缩减为11.3%。与去年同期的收入实际增速8.6%和支出实际增速7%相比,增速分别加快了0.9和4.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似相当快的收入增速在经过CPI的缩减后,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有明显加快,而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二、物价高涨时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较其他年份趋缓
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CPI的比较看,CPI波动周期中出现波峰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为5.66%,其他年份平均为7.49%,波峰年份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3/4。当CPI>5%的12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5.62%,在CPI≤5%的18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70%三、物价上涨使居民财富缩水
2008年12月23日定期一年利率由2.52%调整为2.25%。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009年一年和2010年1月居民存款享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银行的存款是保值的。从2010年2月开始,随着CPI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负利率,后来虽然经过5次提高利率,但负利率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假定2010年初存款10万元,到期后相当于减少了950元,缩水了0.95%。进入2011年,负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均在2%左右,6月份更是高达3.2%。也就是说,居民存款被CPI掠夺。
四、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
2011年上半年,大连市城市最低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68元,同比增长14.9%,比总体增速低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5076元,同比增长18.4%,比总体增速高0.9个百分点,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低收入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实际生活质量和家庭储蓄呈下降和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
1.价格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导致低收入家庭饮食质量下降。低收入家庭饮食的消费品种以粮油、肉蛋、鲜菜等日常主要消费品为主,而近期物价上涨又主要集中体现在这些消费品上,因此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2011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2153元,同比增长9.8%,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降0.8%。与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粮食消费量下降12.0%,肉类下降8.9%,禽类下降2.8%,鱼下降1.4%,其他水产品及制品下降21.7%,鲜菜下降8.3%,鲜果下降9.3%,鲜乳品下降17.6%。这就必然导致低收入家庭的饮食质量下降。
2.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费支出的大幅上涨及消费量的较大下降。2011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39元,同比增长24.3%,但衣着消费量却出现大幅下降,服装消费量和鞋类的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15%。
3.价格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2011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存入储蓄款768元,人均提取存款1409元,净存款金额为-641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75元,减少266元。低收入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
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篇3
改革开放30年,近看山东农村大发展
——XXX大学机电学院赴XX县农村暑期实践团
背景简介: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了十八个鲜红的指印,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场变革的先行者是农民,实验场是农村。“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山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山东农村的改革和开放也走过了30年的历程,并且取得了瞩目成就。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紧紧围绕的核心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30年来,山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伟大成果都得益于改革。为了农民的福祉,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是必须进行的。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
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开放;90年代末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展和开放倒逼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山东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其农村改革在国内具有榜样和标杆的
作用。在中国农经学界,有“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山东”的说法,这就说明山东农村的改革和开放是中国“三农”发展的缩影,其改革的路径对全国甚有意义。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意义非凡。
基地简介:山东省XX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距济宁、江苏省的徐州、安徽省的砀山、河南省的商丘等城市一百公里左右,处于黄河冲积平原的腹地。版图面积988.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5万亩,人口62万人。全县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改革开放30年来,XX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已告别贫困,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建设突飞猛进,正在实现由经济小县向经济强县的历史性跨越。近几年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XX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农副产品资源极其丰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大蒜、蔬菜、桑蚕、苹果、西瓜等。年产粮食3亿公斤,优质棉40万担,近几年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闻名于世的鲁西黄牛、小尾寒牛、青山羊等名贵优良品种的养殖已逐步形成规模,年出栏生猪30万头,青山羊100万只,黄牛20万头,水产品2万吨。XX县
XX村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1100亩,目前全村有298户,920人。村民收入主要靠小麦、大蒜、玉米、棉花、果园、养殖及外出打工的收入,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
此次“近看山东农村大发展”实践基地选择XX县XX村,基于以下考虑:1)XX县是山东省的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县,XX村又是XX县的一个普通的村落,一个农业大省的普通农村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变化很具有代表性,值得关注;2)我出生在这里,亲身感受了20年来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祖辈及父辈目睹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村的巨变,并且这里民风朴实,便于我们的调查活动的进行;3)XX村在当地发展相对落后,需要探索适合该村发展的模式,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践主题:改革开放30年,近看山东农村大发展
实践目的:
1、使我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调查了解当地农村改革开放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地
农民的收入情况及收入来源在改革前后的变化;
3、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经济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
4、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实践团队组成:
团长:XXX机电学院机械07-1班
团员:XXX机电学院材料07-2班
实践地点:山东省XX县XX村
实践具体实施计划:(2008年7月10日——7月30日)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7月10日——7月18日)
1、联系基地村委会,详细了解当地的情况(7月10日——7月11日)
2、明确时间目的、内容及意义(7月12日)
3、实践方式设计(7月13日——7月15日)
4、制作调查问卷(7月16——7月18日)
(二)活动实施阶段(2008年7月19日——7月30日)
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篇4
篇一: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调查报告
姓名:刘征学号:
分校:蓟县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专)指导老师:何书军时间:2013年4月
关于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去年15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有约60%的份额;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小企业如何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的严峻课题。
(二)、调查对象:蓟县开发区企业
(三)调查方法
二、调查的内容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1、规模小。中小企业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
2、行业分布广,但地域性强。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高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城市、城镇,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难吸引人才。3、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很重要。大企业持续正常的运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企业往往对个体的力量依赖性更大。这样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小型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应改进的方面
1、人才储备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招聘体系。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现缺现招的办法,无法估计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员的需求,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甚至降低录用标准。这种招聘方式无法达到满意效果更谈不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发现人才和储备人才了。我们应该作好有效的招聘,有效招聘体系的建立需要有前瞻性、战略性、务实性及最低成本等原则要求。
2、中小型企业在用人方面法律意识淡漠。中小企业中劳资关系存在不平等、不公平、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劳资关系不规范,员工利益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违反《劳动法》的规定,随意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经常克扣和拖欠员工工资,劳工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在养老、失业、医疗等主要劳动保障方面投人较少。
(三)中小企业吸引人才具体策略
1、善于识别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必须心理健康和有正常的人格。他们应有积极的人生观,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中的问题,能够面对和承受挫折,他们应该对自己和他人有责任感;他们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勤于学习,不断创新;他们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规律,尊重知识;他们应该有克己修身的人格品位;他们应该是“言必信,行必果”之人;他们应该设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个人生涯规划。具有以上特点的人才,只要给予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便可成为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分为显露型和潜在型两种,对于前者,大多数己有工作成就,比较容易辨认,但此类人才因受大家注意不易招聘或招到易被其它企业挖角.而后者才应该是企业所需要吸引和培养的人才,看出这类人才的潜质。
2、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人才。人才市场、报刊广告、互联网、猎头公司、熟人推荐等都是有效的人才招聘渠道,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一般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模式,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市场对于招聘普通管理、技术类人才有其简便快捷的优势,较高职位通过一般人才市场招聘较困难,需其他渠道的补充配合。报刊广告渠道的优点是信息覆盖面广,可收到较多应聘资料,同时,可减少应聘的盲目性,缺点是广告费昂贵,费时较多。猎头公司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方面有其优势,但招聘效果与猎头公司的服务质素关系较大,故须对猎头行业作较深入的了解,对猎头公司的服务进行评价,寻找最合适的猎头公司。通过网络招聘是一个新兴的人才交流渠道,具有使用方便,信息传播快捷,反馈迅速,一个交费时间内不限使用次数的优点,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优势将会日益明显;从目前使用实际情况看,它的缺点是受上网人数与类型影响,以it专业技术类、文职类、财务类及公共管理类等人才招聘效果较好。熟人推荐也是一个渠道,有些大型公司也很注重这一点。比如cisco公司就采取员工内部举荐和经常与员工个人关系圈保持接触的方式,吸引那些呆在其他公司内部不知道自已应该挪挪窝的人才。
3、树立吸引人才的正确观念。正确认识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是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前提。人才是多样性的: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以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全面的人才观可以克服狭益的人才观的弊端,使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美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
一直以来,社会广泛地批评“任人唯亲”,但仍有不少企业“唯亲近者是用”、“唯家族成员是用”,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这种情况必须纠正,但与此同时,也不可走向另一个误区——“亲者篇二:企业行政管理方面社会调查报告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科调查报告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与改革方向
学号:姓名:袁蕾指导教师:
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年纪:学校:
关于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方面社会调查报告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5—25调查地点:陕西富强制药有限公司。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已经逐渐融为一体,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企业在经济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面临经济挑战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都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共同应对问题和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现代企业的运营绝对不是生产和销售的粗略组合了,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争得一席之地,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行政管理。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方法是现代企业取得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企业行政管理的内涵来看,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方法对内部开展职能性管理的总和,是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渠道管理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过,由于历史和现实情况的种种原因,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还存在效率低下、工作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我国的企业行政管理思想和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相比仍有很多的不足,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
陕西富强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中药制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目前,企业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人独大”的情况。主要以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来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工作。由于管理者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使得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完全失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气氛和背景的影响之下,完全看领导眼色行事,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消失殆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行政的效率和活力。这无疑会对企业正常、健康、有序地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暴露除了体制不健全,机构冗杂和规章制度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企业就是因为没有科学设置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行政管理机制,就直接导致了“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行政管理不利,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企业员工在工作上毫无主动性可言,重复工作,逃避工作的现象时有出现,直接造成了企业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三)企业内部员工缺乏集体意识,使行政机构运转滞后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工作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部门自身的工作,它的工作层面涉及面很广,而且很复杂,涉及到整个企业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很多关系。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部门,是负责向企业执行部门传达决策层的建议和要求,并对于执行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及时向上级反馈其工作业绩的部门。因此,在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职责的时候,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观念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和认可程度是决定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企业内部的部分员工毫无全局观念,觉得行政工作就仅仅是行政部门自己的事,决策层所做出的决定也就是他们内部的事,完全与自己无关。这样,企业内部也就很自然的分为了各自为营的部门,每个部门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由于缺乏联系和必要的沟通,直接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到了企业效益的有效增长。(四)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低下,业务水平也不高。
目前,企业行政管理出现问题,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低下,在平日的工作中往往无法完成企业发展所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这样,在行政管理部门行驶权责的过程中,这些素质低下的员工根本无法有效地去执行,行政管理部门也直接引起了其他部门的排斥和反感。所以,无积极性和创造性,毫无工作热情,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低下。
三、今后的对策与建议根据目前公司的现状,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问题,对于企业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1、完善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健全企业行政管理领导体制。
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拥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机构。例如,对于企业的行政管理,可以遵循总裁一行政分管副总一行政总监一行政经理一行政主管一下属分公司行政主管一行政人员等系列管理系统。并且实行首长负责制,制定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监督体制,以确保监督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使得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对自己本职工作细心负责共同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促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实现。
2、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
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一定会保证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正本清源,成为企业员工明确遵守韵信条。此外,还要明确工作的细节和程序,例如表格、图表、文件的统一和规范,还有必不可少的法治秩序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确立,可以使得企业有法可依,用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科学分工,实现管理层次的权力保障和执行部门命令的有效实施,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精简机构,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在企业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机构设置冗杂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实现,这与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想使得企业行政管理实施高效,就必须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尽量减少管理层次,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性,确保行政管理的有效畅通。
4、要加强企业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想保证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有效畅通,就必须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优化行政管理队伍的结构,要增加懂经济、懂法律的人才比重。此外,还要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以确保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服务是行政工作的定位,行政永远是为企业服务的,行政部门的定位一定是服务部门,这种观念应深入每一个行政人员的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强化企业行政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企业要发展,行政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只有与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推动各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更好的懂得了未来的生存之道。以及在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还有就是作为一个行政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够有助于企业发展。篇三:行政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某某某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对于这么庞大的一个农村青年群体,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青年的生活状况和就业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凝聚起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提升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不可忽视。作为中央电大行政专业的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关注农村青年的学习问题,因此我想通过实地调查本县的农村青年,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为农村青年的学习生活等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与建议。为了具体掌握陆河农村青年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为农村青年学习需求情况提供重要依据,我在陆河县范围筛选了3名农村青年进行学习需求调查活动。
二、调查的过程与内容
1、调查主题:关于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调查
2、调查方式:此次调查是以问卷为主,以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
3、调查时间:2012年7月至2012年9月
4、调查对象:本县到目前为止未离开农村的20岁至35岁青年,初中、高中和大专毕业生各一名。
根据中共电大陆河分校的教学要求,我对社会农村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人数为3名,具体情况如下:
(一)个人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性别和年龄:小叶,男,18岁;小黎,男,20岁;小刘,女,25岁
2、户籍:农业户口2人,非农业户口1人
3、现有文化程度:初中1人,高中1人,本科1人
4、现有政治面貌:团员2人,群众1人
5、婚姻状况:未婚2人,已婚无子女1人
6、现有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为4个的有1人,家庭成员为5个以上的有2人
7、现在工作状况:1人经商,1人待业,1人教书
(二)学习需求现状
1、愿意继续学习的有:3人。
2、若愿意继续学习的,最希望提升学历的有1人;愿意参加短期培训的有2人。
3、希望提升学历层次为:中专1人;大专1人;本科1人。
4、希望提升学历,认为最适用的学习科类为:管理学1人;经济学1人;教育学1人。
5、认为最适用的学习方式为:业余学习3人。
6、希望通过的学习学校或机构:广播电视大学1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1人;自学考试1人。
7、若希望参加短期培训,认为最适合的学习内容为:经济学1人;市场营销1人;教育学1人。
8、若希望参加短期培训,认为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为:中专技校组织的培训1人;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2人。
(三)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1、有一份好的工作,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和质量。
2、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和设备,降低医药费用,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让他们就医有所保障。
3、加大农村基础设设施和环境的建设,让在工作后有娱乐休闲的场所,以舒缓工作压力。
4、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和减少教学费用,让收入较低的农村家庭子女也有入学和升学的能力。
5、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减少农村家庭的支出。
6、就业服务和培训费用有所下降。
(四)对未来发展和学习需求的希望和要求
1、希望学一些有用的技能,礼仪和交际能力。
2、希望向高层次发展,让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3、希望有较安静的学习场所,通过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的学历和社会地位。
此次调查中,对农村青年生活现状和学习需求有了其本的了解,而且了解到现在农村的青年人群还是比较多的,有较多学历层次比较低的青年人都选择在家乡就业,但是农村的就业机会并不多,工作条件和薪资也和城市有较大差距。他们希望有机会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或自学考试,以提高自身的技能和学历,最终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三、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人对此结出了以下分析和建议:
(一)农村青年家庭条件对继续学习深造的影响
就本县农村家庭收入现状来看,他们的低收入和教育培训费用是不成正比的。他们的家庭年收入平均在3万元左右,除了家庭的生活支出,几乎无法承担再教育的费用。现阶段我国的物价上涨造成了影响,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生活负担,政府应妥善处理物价上涨造成的影响,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补助标准等,努力使低收入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培训机构也可以分费用标准接收学员,对农村家庭收入较低的学员以优惠,提高农村青年的学习机会。
(二)农村青年对再学习的信心问题
在调查人员中,有年龄较轻,学历较高,对学习的信心比较足,希望在原有的学历上再继续深造;但相对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本领,也希望能通过其它培训机构进行学习一技之长;也有年龄较大,已有家庭,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可以在休息时间到培训学校安静的环境学习。
(三)农村青年缺乏学习环境
在本县农村各种设备比较落后的环境中,学习环境和设施也是极其缺乏的,没有图书馆和学习活动中心,大多农村青年想要继续学习,却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一个阻碍他们学习的因素。在当今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大背景下,除了搞好全日制普通学校学生学习条件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把目光放在农村青年这个群体上,改善农村青年的再学习环境,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设施和环境。
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篇5
我见习所在的xx 县中医院成立于1998年,而医院安排我实践的内一科是以诊治心脑血管疾病见长的县级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科室。据统计,每年有近万人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此诊治,为全县的医疗卫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7月22日开始,我被安排到这一科室后,就在张xx 主治医师、赵xx 医师的带领下开始了20xx 暑期的见习,这也是大学生活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实践内容也从医疗文书的排序、粘贴、书写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在一遍遍的学习与进步中也有很多的体会与感触,也正如课堂上给我代课的内科学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有真正到了临床,接触到了病人,才能对课本上的知识做更为深入的理解”
见习虽然结束,体会和感悟对自己的影响却是久远的,以下便是从自己暑期实践的所感所想中择取一二,以供分享、交流。
一、从医疗文书的书写看医学生知识培养
医疗文书的书写是每一位见习或实习者在踏入临床必须要面对的一关,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都必不可少。我刚刚开始见习时却显得有点棘手,毕竟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些东西,甚至对病历处方什么的都很陌生。然而,这在跟习中却是很常用一种基本技能。不过,这些也都是特别简单的事情,如果在认真学习的话,不用一天的时间差不多就能学会一般的书写格式了。因为没有陌生,所以为难。
在这一环节的实践中让我联想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前高等教育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一个是医学生本身对自己的要求。前者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了,应当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鞭策,提供见习、进医院、长见识的机会。据统计,在实习前进入医院见习的人数不到48%,有的医院也认为学生是个累赘而不愿接受,这都是需要社会关注和解决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就应该提前在学校里得到联系和加强,其实对于医疗文书的书写,诊断学书上都有书写规范以及案例,在诊断学的实践课上就因该发给大家一些医疗文书的模板让同学亲自操作练习一下; 另一个方面就是医学生本身对自己的要求问题了,进入临床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多看、多想、多看书、勤思考,我们要做的是先是看别人怎么做,然后再模仿、完善、超越。社会上的道理放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适用,每个人都没有义务和责任教你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自己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积极进取,如何才能使自己上进呢?
二、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想到这些话的时候却是别有一番味道,到了临床才发现理论的确很重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理论知识真的可以在临床有游刃有余,即使实践的次数不多,如果基本功扎实的话在临床上是有很大优势。
我所见习的科室以诊治心脑血管疾病见长的,记得有一次当带习的张老师给我们专门讲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时就让我先描述一下心脏泵血的原理和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自己思考半天
还是把一些瓣膜给说错了,还有赵军师兄让我给病人测量血压时也给我好好上了一课,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时才发现书本上的理论还是如此重要,哪怕是字缝里面不起眼的一句话都是特别关键,这才明白医学考试为什么没有重点了,临床情况变幻莫测,没有深厚的积累如何应对呢? 在实践中,还涉及脑出血与脑梗死鉴别时的颅内CT 所表现的高低密度影、肺部纤维化的X 线表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甲胎蛋白、心肌酶谱……各样的检查和表现没有广博的理论知识是很难在众多的临床表现和检测指标中筛选出有意义的诊断的。
我们前段时间收了一个晕厥的病人,到医院测BP :90/60mmHg,HR :(2023寒假医院社会实践报告)43次/分,开始考虑心源性的晕厥,后来询问病史发现患者腹泻20日,张老师考虑长期的腹泻可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也会有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的现象,所有在治疗方案中,除了提高血容量、强心之外,重视腹泻症状,后来果不其然,腹泻症状缓解后,血压、心率便也跟着上来了……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两者是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试想一个赤脚医生靠经验摸索行医几十年,却不太清楚眼睑水肿考虑肾脏问题,双下肢先肿考虑心衰,又有什么意思呢,科学就是如此,知其然还当知其所以然,严谨、认真的看待和解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客观现象。
三、浅谈基层医疗
这个话题探讨起来有些宽泛和空旷,医疗改革问题一直是政府、百姓关心的大事,“新医改”实施以来,有的说好,有的说差,社会各
阶层人士褒贬不一。通过一个多月的见习和自己在医院的体会和所观所感中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我所在xx 县中医院是国家级二级甲等医院,现有职工130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护) 师23人,医(护) 师23人,医(护) 士15人,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床位200张。该院20xx 年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医院,组建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中心已建设成为龙头科室。目前随着国家对中医院的重视,医院新址的建设,人才储备就是个大问题。带习的张老师说,虽然每年有大批医学生毕业,但因为种种原因,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依然不是很多,县级以下医疗资源依然缺乏。对于这样一种现象,我个人还是深有感触的。因为身边的同学就已经,主动投降自学他科了,有的是不喜欢,有的是因为医学课程多、考试难、任务重,很多同学“知难而退”。而进入单位的同志,对工作满意度也不是很大,《生命时报》曾经进行了一次“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医生“对目前工作不满意”,而“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作压力大、时间长”是主要原因; 其次是待遇问题。在国内,医生的付出与汇报不成比例在医学界是人所共知的,再加上医患关系的紧张,每天是“担惊受怕”的,如何工作舒心呢?
不过,随着近几年政府对医药卫生行业的重视,尤其是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推出的“新农村医疗合作”确实在解决老百姓看病的问题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此项政策的贯彻实施使得医生收入很好的提高,医患关系也因此得到一定缓解。相信目前的医疗环境应该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篇6
首先,要明确的是农村普法的原则,即为人民服务原则。坚持讲求实际,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切实广泛地开展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也要强化服务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农村普法活动成为弘扬法治理念,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从而真正使老百姓知法、懂法、用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相信法律,相信可以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让法律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其次,要进一步地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继续开展依法治乡(镇),依法治村活动,及时有效地依法解决农村老大难等热点难点问题,让农民切身体验到法制的实际效果。从而使农村地区的各项事业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进一步激励农民群众沿着法制建设的路线走下去,并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健康发展。这样有助于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建立普法工作的长效机制。
再次,要积极探寻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思路,为农村地区普法行动开创新的局面。一,要从改变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观念着手,使农民群众愿意接受,乐于接受法律知识。在实际宣传过程中应采取农民群众最喜闻乐见、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紧紧地贴近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尽量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法制观念。二,要抓住普法的时机,针对不同的方式手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宣传法制应当避开农忙时节,并充分利用乡村市集或农民群众返乡赋闲这段时间进行。只有做到合理安排,才能真正有效做到从群众需要出发,服务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农村法制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后,要丰富农村普法教育的内容,开创更为有效的教育形式及载体。在这一方面必须健全政府的服务职能,尽快将普法宣传纳入其公共服务职能当中去。同时也要将普法教育的内容与农村地区的最突出问题相联系相结合,例如农村土地征用问题,土地承认承包纠纷以及婚姻家庭法律方面的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编写适合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制宣传资料,向这些地区免费发放。也可以充分利用市县等区域性的电视台、广播站等载体普及法制信息和基本的法律知识。同时也可以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和普法志愿者深入农村地区进行汇报演出,在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的基础上,使得农村地区形成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当然也应当鼓励农民群众或是民间自觉自发的宣传活动,毕竟他们是最了解农村地区的一份子。
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这个道理。要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改善他们的法制观念就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内因在起作用。在这样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寻求的办法有两条。一是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即靠农村地区的企业就地转移劳动力或是向发达的城市地区输送。二是提高农民群众的劳动技能,为农民群众勤劳致富寻找新的出路。这就要求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农村行政或自治组织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有了这么两个手段,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再配合前三点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那么我国农村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水平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篇7
一、调查目的: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物价不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区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二、调查时间及地点:2014年3月大连博物馆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三、正文: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07年的246619亿元。这期间,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30多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截至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1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衡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元。比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中比较,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所谓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是指中国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地区都有反应。第一世界是指经进入世界高收入组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2.2%;第二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组的地区,象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大约才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2%,第三世界是指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0%。第四世界是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一半。按照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调节区域间的收入差异,缩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是我国新区域政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更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沿海与内地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从10年前开始,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就已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又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全面超过东部。2009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7%、11.7%、13.4%和12.5%,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处于地位,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3.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将我国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其他国家作国际比较,可以看出不论与低收入国家相比,还是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都显示出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的特点(比低收入国家高11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高14个百分点)。这一特点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的阶段决定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到2007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占GDP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占GDP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占GDP比重为39.1%。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的,一般为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我国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寻求有效的调节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具体措施有: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三、中国经济以后的走向2011年中国经济走向会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一个基调,这也直接关系着“十二五”规划开局的顺利与否。围绕着2011年中国经济政策和发展前景的讨论,2011年的中国经济走势是审慎地乐观,还是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来自于各个利益阶层的声音不绝于耳。乐观者认为,2011年中国的经济将是中西方经济发展思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较量,而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将会使世界聚焦于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经验。经济发展思维一旦调整到位,中国经济转型一旦有一个好的趋势,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结构与总量、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一旦平衡好,那么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将进一步显现。悲观者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在各种利益关系、结构关系、内外关系处理不好的情况下,滞涨的风险、物价的上涨、失业率的上升、投资的膨胀、社会矛盾的恶化等问题,都会成为中国经济萧条的诱因,而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将十分暗淡。每一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生活感受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而所有的感受汇聚在一起就演变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持乐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与持者悲观情绪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的不同呢?对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四、实践调查结果:(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十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1979年至2007年,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年至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二)、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水污染。目前,中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可谓“一江污水四处流”。流经城市的河流90%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城市90%的地下水被污染,30%的工业污水和6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在中国2万多个自然湖泊当中,75%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久前,被报道的江苏太湖、云南滇池与安徽巢湖的污染只是“抓典型”而已。这并不表明,没有被大量报道的湖泊就没有污染,或污染比这三大湖泊要好。江河湖海水系相连,除了大陆被严重污染,中国的海洋也难以幸免。素有“天然鱼仓”和“海洋公园”美称的渤海,如今已失去美丽的容颜,海域污染程度位居四大海域之首,渤海正在成为“死海”。专家预计,即便从现在着手整治,渤海生态的全面恢复也要花费200年。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中国现在是太平洋的污染源。大气污染。目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超标一般都在2-6倍,大量燃煤与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则是主因。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其中近70%来自煤炭的燃烧。2006年,中国消耗了大约24亿吨煤,比美国、印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境内排放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分别有多达90%和50%是燃煤所致。颗粒物给人们带来呼吸疾病,而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酸雨洗刷着中国1/4的国土和1/3的耕地,导致农业减产,建筑物腐蚀。不久前,从英国回来的老师与一帮同学相聚,笑谈中国的大气污染时称,中国有十三多亿“人工吸尘器”,中国空气有望会变得更干净。然而,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警告:除非中国重新考虑使用各种能源来源,采用环保前沿技术,否则在25年内,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有成员国总量的两倍。是啊,十三多亿中国人在努力清洁空气的时候,还会呼出二氧化碳。固体废物污染。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居民生活的便利化与现代化,产生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其它特殊垃圾。由于地方注重经济增量、关注形象工程,因此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城市每年产生的近2亿吨垃圾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的。2/3的城市陷入生活垃圾包围之中,不仅侵占大片土地,而且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和水源。急功近利不仅使我们忽视垃圾处理,而且还大肆进口洋垃圾,主要是废弃的塑料和电子产品,洋垃圾一度成为中国进口三大“商品”之一。垃圾业已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是倡导循环经济的专家却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是地球上惟一增长的资源”。例如,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厂,利用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可发电120万千瓦,生产水泥300万吨,还能消化120万吨废钢铁。看来,“科学发展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物污染还带来一个严重污染,就是土壤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将长期立足自给,但是土壤污染给粮食与食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据估算,中国每年遭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还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三)、大连物价上涨对本地居民的影响一、物价上涨使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大幅缩减据大连市城市居民500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12元,同比增长15.6%,比去年同期10.6%的增速加快5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9163元,同比增长17.5%,比去年同期9%的增速加快8.5个百分点。但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上半年收入实际增速缩减为9.5%,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缩减为11.3%。与去年同期的收入实际增速8.6%和支出实际增速7%相比,增速分别加快了0.9和4.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似相当快的收入增速在经过CPI的缩减后,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有明显加快,而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二、物价高涨时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较其他年份趋缓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CPI的比较看,CPI波动周期中出现波峰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为5.66%,其他年份平均为7.49%,波峰年份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3/4。当CPI>5%的12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5.62%,在CPI≤5%的18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70%三、物价上涨使居民财富缩水2008年12月23日定期一年利率由2.52%调整为2.25%。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009年一年和2010年1月居民存款享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银行的存款是保值的。从2010年2月开始,随着CPI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负利率,后来虽然经过5次提高利率,但负利率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假定2010年初存款10万元,到期后相当于减少了950元,缩水了0.95%。进入2011年,负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均在2%左右,6月份更是高达3.2%。也就是说,居民存款被CPI掠夺。四、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2011年上半年,大连市城市最低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68元,同比增长14.9%,比总体增速低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5076元,同比增长18.4%,比总体增速高0.9个百分点,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低收入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实际生活质量和家庭储蓄呈下降和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1.价格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导致低收入家庭饮食质量下降。低收入家庭饮食的消费品种以粮油、肉蛋、鲜菜等日常主要消费品为主,而近期物价上涨又主要集中体现在这些消费品上,因此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2011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2153元,同比增长9.8%,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降0.8%。与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粮食消费量下降12.0%,肉类下降8.9%,禽类下降2.8%,鱼下降1.4%,其他水产品及制品下降21.7%,鲜菜下降8.3%,鲜果下降9.3%,鲜乳品下降17.6%。这就必然导致低收入家庭的饮食质量下降。2.价格上涨影响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费支出的大幅上涨及消费量的较大下降。2011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39元,同比增长24.3%,但衣着消费量却出现大幅下降,服装消费量和鞋类的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15%。3.价格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2011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存入储蓄款768元,人均提取存款1409元,净存款金额为-641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75元,减少266元。低收入家庭储蓄进一步减少。
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篇8
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报告题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株洲市天元区群镇湘云村所发生的变化系别:新闻与传播系专业、年级:10级学号:姓名:成绩:调查时间:XX年4月25—5月5日调查地点:湖南株洲天元区群丰镇湘云村调查对象: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的农村现状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调查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的农村到各地的农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农村在我国的新时代发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的家庭经济和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完善农户档案,推进
,问卷调查,分散式调查法新农村信用建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
主体:A.共产党员B.民族党派C.共青团员D.普通群众岁以下—40岁—55岁岁以上以下—1000—3000以上以下—30—50以上A.食物消费B.衣着消费C.家居条件消费D.交通运输消费E.娱乐消费F.其他消费_____________A.变化较大B.变化较小C.没有变化D.说不清楚A.乡村建设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B.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企业发展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社会法制化增强D.思想观念改变,逐渐易于接受社会新鲜事物E.其他___________A.市场经济发展,商品多样化,购物更方便B.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达到小康水平C.与外界联系加强,拥有更多信息收集渠道D.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周围人的道德素质提升E.没什么影响F.其他__________A.变化较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B.变化不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适当改善C.没有任何变化D.有变化,居住面积变小,居住质量及环境有所下降%以下%—60%%—85%%以上%以下%—60%%—85%%以上A.变化较大,高等教育已经走入家庭B.有变化,专业技能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主导C.有变化,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完成D.变化不大,义务教育无法完成E.完全没有任何变化A.满意B.一般C.无所谓D.不满意A.医疗保障,慈善B.医疗,教育,住房!C.物价太高,尤其是房价,天天听大人谈这个D.证券市场
医疗保障
低保....A.电视媒体B.网络媒体C.外出活动D.其它_____(2)1978年时您的主要休闲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A.是一项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国策,利于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B.是一项伟大壮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有重要意义D.是中国与外界加强联系,增强交流的一个绝好契机,为中国走向世界奠定基础E.没有什么想法F.其它__________A.社会贫富加剧,发展不协调,生存条件恶化B.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大,生存状态不佳C.物价上涨,消费水平降低,生活质量不高D.外来经济冲击过大,不适于民营与中小型企业发展E.没什么不好F.其他____________A.满意B.一般C.无所谓D.不满意,因为_______若不满意,是对哪些政策实施情况不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发这些问卷时,我针对不同的年龄群体发的问卷数量也不同,其中我发给年龄在
50岁以上的有
50份,年龄在30—50岁的发放30份,为什么只发给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是因为这部分人都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所以能更加的感受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统计了调查问卷的结果,其中第四题第一小问选
D项的就有%,其余的都是选的C项了,第二小问选A的占70%,选B的占25%,选C的占5%,从这两个小题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实行改革开放前后以我所在的农村为代表的农村人均收入增加了至少
30倍以上,还有人们的开销衣着消费、家具条件、以及娱乐消费比重均大幅增加。还有第九题第一小问选A的占%,选B的占%,所有的人都在
A、B选项;第二小问选B的占%,选C的占%,选D的占%,从这个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农村村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对于16题,有人提出政府应该加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资,要在农村建立足够的农贸市场、农产品的交易市场,这样就有利于农民将自己的劳动成品换成真正的经济收入,再去增长农民自己的科技技术和农业知识,以利于真正实现农业的高科技化,也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总的来说,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可以轻易的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较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农村也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面貌,人们都住上了楼房,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甚至住上了别墅,出门也以小轿车代步,可谓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不过,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下一步该怎么走呢?我想以后农村的发展还是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民自身的努力,政府应派有农业专家到各个村对农民的种植进行技术培训,给与农民发展大规模的种植给予政策、技术、资金的扶持,而农民本身则要积极学习各种科学技术、科学的耕种技术,想新的致富路子,这样才能使农村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小编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