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农业调研报告(精华5篇)

2023-07-25 12:28:00 农业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报告 篇1

  赴山东潍坊考察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华龙区农委 闫中进

  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快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12月13日至14日,我跟随市委副书记盛国民率领的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蔬菜生产基地、青州花卉生产基地。先进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让我受益良多。

  一、青州、寿光发展蔬菜和花卉产业的经验和启示

  在潍坊的座谈会上,我们听取了潍坊市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的汇报,在1010万亩耕地上,发展了设施农业160万亩,日光温室、塑料大中棚面积就达到60万亩,中小拱棚40万亩,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平均亩效益增长了5—10倍。并且建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乐西瓜、昌邑苗木、等为代表的114家特色农业园区,其中仅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分别达到15家、9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9家。寿光享有了“蔬菜生产联合国”、“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青州花卉年销售额达20亿元,当地八万农民踏上了鲜花致富路。

  赴潍坊学习考察后,感慨良多,感触很深,我感到潍坊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基地规模大。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84万亩,占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60%以上,形成了一乡一品,多村一业的生产格局。二是标准化生产发展快。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已进入了由单一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跨越阶段,全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81.8万亩,注册了农产品商标专利128件,其中蔬菜近50件,涌现出了“欧亚特菜”、“王婆牌”洋香瓜、“圣珠牌”西红柿、“独根红”韭菜、“三江”牌胡萝卜、“乐义”牌无公害蔬菜等全国知名品牌。三是市场流通体系全。目前寿光市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市、镇、村三级互联,综合批发、专业批发、农资配套相结合的流通网络体系。有1个中心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16个乡镇批发市场,26处专业市场,140家农资超市,37家运销协会,1.7万个购销中介组织,10万人的流通大军。信息系统与农业部、商务部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产联网,蔬菜销往3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四是科技带动作用强。寿光市聘请46位院士、专家常年担任技术顾问,从蔬菜种植、园区管理、生态农业等领域进行指导。市、镇、村三级科普体系健全完善,该市90%以上的农村干部和70%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农业科技培训,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有10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3.2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建立了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5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区,引进推广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了95%和98%。2005年4月,胡锦涛 总书记在寿光视察了第六届蔬菜博览会,面对利用高科技方法培植的品种繁多的蔬菜、瓜果,总书记高兴地说:“农业的希望在科技!”五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目前,寿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概括为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0家,带动基地40万亩,年加工农产品200万吨以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0多个,会员达7万人,辐射70%的村,10万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生产模式。

  潍坊设施农业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惊讶。他们能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真抓,实干不懈。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以高效农业兴市、兴经济、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各级都成立了行政“一把手”为首的产销工作领导班子,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指挥体系。他们不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不搞“花架子”,而是事事真抓实干,件件落到实处。如寿光市为调动乡(镇)干部抓蔬菜产销工作的积极性,每年专门从财政拨出30万元作为奖金,按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每年进行工作评比,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表彰,至今还一直坚持。这对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科技兴业,指导到位。潍坊人依靠科技抢占农业发展制高点,开展技术创新,狠抓了农技 “110”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了 示范带动。寿光把发展日光温室,解决严冬季节能生产多种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一次革命”,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二次革命”。这“两次革命”他们都舍得花很大气力,下很大本钱。为大面积推广日光温室,市、乡、村三级层层办技术培训班,从而使全市日光温室从原来5000个迅速发展到30万个,日光温室年亩收入最高的有6万多元,较低的也在2万元以上。他们还专门聘请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等13名国家级专家当顾问,依靠科技创名牌,依靠科技创新品种,永葆超前领先地位。花卉苗木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不断推出新优花木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青州拿出1000万元,设立了“青州市花卉苗木发展基金”,建设了花卉苗木试验基地,成立了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兰花研究所、花木研究所等7家科研机构,与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大、山东农科院等11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了组培室,引进培育成功国内外名、优、特、稀花卉苗木品种230多个,有五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

  (三)市场引导,效益为重。市场体系建设是设施农业能否健康发展的“瓶颈”,是农民的后顾之忧。潍坊市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为了把握市场脉搏,高瞻远瞩,想大的干大的,全面实施了市场升级战略,扩规模、上档次,以此带动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依靠自身力量建起“全国第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真正搞活了流通,寿光每年都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参 观者之众,宣传效果之好,科技水平之高,非一般性的展会所能相比,真正起到了让世界了解寿光,让寿光走向世界的作用。蔬菜经济同蔬菜文化、观光旅游、新农村建设等紧密结合,使蔬菜产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靠完善的产业链,青州已成为了全国著名的花木交易市场,花木产业也闯出了自己的品牌。占地260亩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形成了“十里花街,百户经营,千家营销公司”的格局,成为了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从2001年开始,青州先后举办了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交易会”。

  (四)优化环境,扶持先行。寿光市为了推广冬暖式大棚这项新技术,他们在采取行政手段、层层分任务指标的前提下,乡村两级都制定了三条优惠政策。乡的“三条”是:一包技术指导,二包物料供应,三包蔬菜销售,这三条使农民“吃了定心丸”;各村委会的“三条”是:一是土地由村里统一规划安排,3年不收费,二是村委负责水、电、路“三通”,三是每建一个大棚村委会都提供2000—4000元无息贷款。他们乡、村的“三条”都很过硬,确实是“扶上马,送一程”的好政策。青州市为激励花卉苗木业发展,制定了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允许花木生产用地租赁、转让、转包、继承和抵押入股;对花木生产优先提供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交易场所,优先提供贷款,免收市场管理费;将花木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基本建设工程。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产业环境,使青州的花卉 5 苗木种植面积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生产专业村达13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25亿元。

  从青州、寿光依托设施农业发展花卉和蔬菜产业的经验看,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农村经济正在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势头强劲,方向是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农业正在由弱质产业向强质产业转变,不仅能够富民,还能够富县、富市,转变的条件是高科技、产业化。

  二是农业增效的出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手段是科教兴农。农业要上新台阶,农民收入要有一个较大增长,潜力在科技,关键也在科技。一项技术成果就能引发一场技术革命,一个新品种就能形成一个新产业,以色列西红柿种子贵于黄金,一亩西红柿产量4万斤,一亩樱桃平均卖到6万元,听起来令人惊讶,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只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才能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结构升级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但要立足实际,从本地自然资源特点和传统产业优势出发。我市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在指导思想上要稳定粮食生产,避免出现大的滑坡;在发展设施农业的方法上,要合理规划,大力倡导,稳步推进。

  四是过去农民增收,仅靠一条门路去打工,一块农田种口粮,现在除了“农场”,还要有设施、工厂、市场。发展设施农业、加 快市场建设、兴办合作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五是发展设施农业,基础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县(区)。在当前农村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没办法不行”的情况下,必须改变过去就生产抓生产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跳出农业抓农业。要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善于拿榜样让农民学,用实际给农民看,以实实在在的利益昭示农民,引导农民。基于这种考虑,办好农业示范园区,发掘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是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的必然选择。

  六是发展经济是中心这个道理不仅要讲,更要看投入多少精力、财力;检验中心意识强弱的标准是看发展、看变化。机遇在抓、在抢、在紧抓不放;抓住一个机遇,就能上一个台阶。发展需要资金,但不能仅靠银行;改革能出资金,机遇能送资金,能人能要资金,点子能臵换金。思路既定,就要统一步调,矢志不移,坚持不懈,直至抓出成效。

  二、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蔬菜:2004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围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温棚总数达4000余座(其中第五代寿光经济型温室700余座),占地面积6000亩,年产蔬菜13.2万吨,净收入8100万元,已建成豫北最大的“五彩 椒”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发展增幅连续5年创全市第一。我区生产的蔬菜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蔬菜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位居全市之首,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也是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吉尔吉斯斯坦、香港、新加坡等考察团先后到我区参观学习温棚蔬菜生产技术,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岳村、孟轲两乡均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茄子、青椒、黄瓜、西红柿等四个品种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口品种樱桃西红柿、EVA农膜应用、秸秆反应堆温棚应用、菌肥改良应用等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区蔬菜快速发展。蔬菜园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华龙区大量涌现,2、花卉苗木:我区现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近1600亩,其中花卉温室70余座。温室花卉以玫瑰、非洲菊、串红、万寿菊、百日草等鲜切花和盆栽花为主,年产鲜切花700余万枝,盆栽花130余万盆;苗木以楸树、银杏、合欢、樱花、法桐等绿化树木和盆景为主,年供绿化苗木500余万株。

  3、食用菌:全区食用菌温棚已达到1782个,生产面积达到1797亩,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3000万棒,年产量达到2.5万吨,年创产值1.2亿元。全区10个乡办中有7个乡办从事食用菌生产,从事生产的农民4万多人。岳村乡和孟柯乡的生产规模均达到了千万棒以上,百万棒以上的专业村达到12个。食用菌品种除白灵菇外,还引进推广了香菇、双孢菇、鸡腿菇、茶树菇等。全区成立了6个食用菌协会,经纪人200多人,提高了我区食用菌的市场竞争力和菇农的经济收入水平。我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扶持力度、种植品种、生产规划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区设施农业与寿光、青州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1、设施农业规模和总量小。通过几年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面积和产量有较大提高,但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形不成规模。去年,新加坡、香港菜客商到我区考察,对我区蔬菜发展很感兴趣,但菜农不敢签定合作协议。其原因是规模小,保证不了按合同常年供货。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进程,需要以长效投入机制支撑。由于建区较晚,农村集体经济匮乏,农民财力不足,加上上级对农村扶持的项目、投资多数对县不对区,仅靠区财政难以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资金,扶持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的大发展。去年《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说江苏一个镇,发展一个温室,政府奖励补贴5000元,吸引力可想而知。

  3、蔬菜产业化档次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区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新品、精品,还未形成叫得响的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认证意识差,四个认证品种都是无公害蔬菜,还是政府申报的,蔬菜企业无一认证。绿色、有机蔬菜认证还是空白,严重影响了我区蔬菜的知名度,不利于开拓市场,走出去。

  4、农民市场意识不强,经营分散,效益偏低。基地成规模及园区规模相对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组织化生产程度低,而且往往 是兼业菜农,种植随意性大,很难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农户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致使在种植面积、收购价格等供求平衡方面不统一、不协调,有时货源紧缺,相互抢购,有时又供大于求,互相压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经济效益。

  5、土地流转困难。因受传统意识的影响,有些农民致富无门,但死守着土地不放,给连片集中发展带来了困难。

  6、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大,服务手段有待于加强。思路守旧,科技意识差,加之农民积累少,造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缓慢,影响了效益。同时,区、乡(办)两级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乡(办)仅有几个人,大多抽调做其他临时工作,农业很少顾及,设施农业更别说,这样严重影响技术服务。

  7、没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缺少与外界沟通的平台。辖区内一直没有建立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我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在城西王助,离我区较远,交通不便,菜农卖菜难影响了我区蔬菜的销售,挫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对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及思考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慨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在对比中我们充分地坚定了信心。加快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我们信心百倍。理由之一,目前国内形势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逐步迈向现代化,这就为设施农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可 以断言,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设施农业产品就越有市场。理由之二,我市及周边地区房地产开发档次不断提升,普遍把营造绿色环境作为“卖点”,所有这些,都使花卉苗木的需求不断增大,因而必将为花卉苗木种植提供一个潜在的发展大环境。理由之三,我区拥有发展设施农业的几大优势。一是地理优势。我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灌溉方便,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区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是全市人民的菜篮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再有我区是承载濮阳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唯一辖区,环境优化美化的任务较重;三是技术优势。我区有成熟的基础条件,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日光温室一般亩收入在7000元左右,大棚亩收入也在4000元以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已成为部分乡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广大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积累了丰富的种菜经验,为大面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力促我区设施农业上一新台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坚持棚室并举,在规模上再突破。一是扩大种植规模促发展。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将岳村乡寨里村、瓦岗村、东田村、高庄、黄城、大河寨等村。孟轲乡的前炉、李家楼、魏寨、西孟轲等村,胜利办的马呼屯、尧当,大庆办的申庄、贾庄作为发展 设施农业的重点,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着力培育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体,钢架大棚为补充的设施农业生产带,发展百亩大片、千亩园区,实施大规模生产,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二是依靠专业特色促发展。要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坚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引导,加强服务,立足现有的生产特色,确定骨干品种和发展目标、重点生产村集中扶持,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栽培结构,将现有的分散种植,引导发展成为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

  (二)坚持政策扶持,在投入上再加大。一是建立资金扶持机制。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向设施农业的投入,对连片示范点给予资金扶持。保持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把争取国家支持、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农民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促进连片建造和发展一村一品。四是建立社会共帮机制。设施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基地的规范建造等,因此,农、林、水、电、科技、土地等相关部门要在设施、机械、技术、信息等方面共同协助,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三)坚持品牌战略,在质量上再提升。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标准化蔬菜生产是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增强群众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自觉性;要制定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一系列标准、程序,积极推广普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提高标准化程度。二是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我区蔬菜生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步伐,以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精品名牌为努力方向,实施蔬菜精品名牌战略。三是打造知名品牌,在巩固提高“寨里”牌五色彩椒、西红柿、茄子、黄瓜等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力争再培育一批质量优、品质好、附加值高、产量大的品牌产品和优势生产基地,以适应本地消费和外地市场的需求,实现树形象、创名牌、扩市场、增效益的战略目标。四是要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严格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从源头上治理污染;规范无公害标志的管理使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走俏市场。

  (四)坚持科技创新,在服务上再加强。一是加大科技引进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先进适用、功能齐全的设施农业装备,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档次和水平;积极示范推广新设施、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栽培效益的提高,提高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强化科技培训,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相互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 识的“大轮训”,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办)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驻守”加大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四是加大示范园区建设力度。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共建的方式,建立一个区级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整合科研机构,推向市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强强联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大型蔬菜制种企业落户我区,加快蔬菜种子繁育力度,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我区蔬菜产业发展。

  (五)坚持完善市场,在流通上再拓宽。一是培育市场体系。吸引各方面资金,尽快建设华龙区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构建我区蔬菜与外界联系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蔬菜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壮大蔬菜运销队伍,引导发展蔬菜销售公司和经纪人,充分发挥寨里蔬菜协会、国优蔬菜协会等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积极开拓外地市场。三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蔬菜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和发布信息,逐步实现凭借信息调布局、电脑种蔬菜、网上做生意,实现温室种植的电脑化、现代化、信息化,为蔬菜种植、收获、运销和价格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

农业调研报告 篇2

  农业全产业链是在当代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同一农业产业内或不同产业间的多个经营主体,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利益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以产品或服务为对象,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从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做起,涵盖了种养殖与投入品采购使用、农产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等从田间到餐桌多个环节的产业链系统。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有利于推动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我市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提高我市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有利于保障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

  一、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通过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来谋划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种子种苗工程、园区(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环节不断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加快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截至20xx年底,我市已拥有产值亿元以上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全产业链15条,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3条(慈溪蔬菜、鄞州蔺草、余姚榨菜),产值5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 3条(慈溪生猪、余姚畜禽、象山柑橘),产值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农业全产业链9条(余姚稻米、鄞州稻米、奉化稻米、镇海獭兔、余姚茭白、象山白鹅、甬优种业、江北奶业、宁海畜禽),主要农业全产业链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全产业链的产品特色鲜明。主要是根据各地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依托各地农业主导集聚产业,因地制宜形成农业特色产业链。通过整合各类农业市场主体,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逐步从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到现在的产业链条经济的转变。如象山的浙东白鹅全产业链、余姚的榨菜全产业链、鄞州的蔺草全产业链等都是在当地主导集聚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具有明显的产业产品特色。

  二是全产业链组织形式多样化。目前我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市场主导型。以果蔬、畜禽等大宗农产品为基础,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田头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将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连接起来。我市现有市场型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XX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XX市肉禽蛋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6家,总产值达194.87亿元。二是企业带动型。如XX市蔬菜产业链,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海通集团为龙头,统一技术门槛和生产标准,抱团拓市场。该市蔬菜产业生产面积、产量和出口加工均居全省第一,蔬菜加工已覆盖脱水、速冻、腌制、保鲜、调理等 200多个,产品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三是科企合作型。农业全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围绕关键技术,深化与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储备研发能力,通过协作创新,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如市种子公司和市农科院通过紧密合作,围绕做强做大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种业,实现了科研、生产、经营和推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协作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甬优种业产业链的发展。

  三是全产业链的发展凸显品牌化。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品牌的打造,要靠每一个农业企业长久不懈的努力。小产品必须通过全产业链的发展,才能形成大品牌。“加多宝凉茶,简单的配方,却能有300亿元的产值市场,这是农业全产业链效应和品牌塑造的典范。”目前我市余姚榨菜、鄞州蔺草、宁波獭兔、宁波牛奶、宁海土鸡、象山柑橘、慈溪出口蔬菜等产业品牌在全国消费者心中也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基础条件不强,链上各环节衔接不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硬件设施较为薄弱。本地稳定的产品原料基地难以落实,相对分散,不少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产品原料均来自于外地采购;另一方面,软件服务难以跟上。很多鲜活农产品装车大多是在露天环境下而不是按照国际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下进行,冷链设施不够完备;还有农业全产业链上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也不健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还不完善。

  企业加工销售能力不强。农产品停留在初加工水平上,精深加工能力较差,加工增值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销售还停留在传统销售模式上,网络营销等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还不够多。

  农业订单不够稳定。总体来看,订单农业范围还不够广泛,没有形成大面积的稳定关系。农业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紧密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部分加工企业压价、拖欠欠款等现象时有出现,而订单农户也存在有缺乏信用的现象,导致订单履行率不高和发生农产品质量问题。

  (二)全产业链集聚整合力不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

  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能力不足,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人才缺乏,企业竞争力弱,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业集聚整合力不强,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影响我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以余姚为例,农民合作社数量超过166家,XX市级以上农业企业达115家,但真正懂得农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屈指可数。而相对于专业型人才,复合型的农业人才更是“一将难求”,特别是休闲农业的产业链较长,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复合型的经营人才严重缺乏。

  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新技术新设备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昂贵的投入使得很多农业龙头企业局限在传统的产品市场上,导致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较弱,发展停滞不前,多数农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低。以象山柑橘产业链为例,产业线的机器换人受到外部条件及政策环境影响,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全产业链链条较短,品牌、休闲农业等延伸发展不够。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类型多样、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但却少有全国知名的企业、品牌。像国家地理标志慈溪杨梅等由于保鲜、储藏等问题,要走出去开拓市场难度较大。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上也还有挖掘空间,农业第三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还显不足。如河姆渡的稻米文化也尚未充分挖掘利用;榨菜产业其加工观光、历史文化等还没有进一步拓展。

  (四)全产业链发展的政府扶持不够,产业行业协会发展缓慢。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在农业全产业链扶持对象上较为分散,力度又不大,尽管我市已先后制定出台一些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具体的配套政策没有完全跟上具体产业链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信用体系、标准体系、检测检验认证体系、执法监督体系等仍然不完整、不健全。特别是在水利、交通、市场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建设相对落后,而且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也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搜集费用,加大了交易成本。

  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信息服务水平不够高。虽然目前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迅猛,有互联网、数字电视,甚至各个平台,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却较少,农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落后,平台少、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够高。

  此外,我市11条产业链中只有蔺草、雪菜、兔业等已成立了产业行业协会,并开展了一些活动,其余尚未成立。因政府授权十分有限,又缺乏政策扶持,已成立的协会其协调管理作用发挥也是不够明显、组织机构比较松散、服务能力欠缺,还未形成独立运作的实体化社会团体,要真正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培育。

  三、“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设想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按照中央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围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行业联动、信息服务等多种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有效连接,形成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集群,打造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创建5个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打造10个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市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一批县级农业全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超1亿元。使各个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基本达到农业生产标准化、原料基地化、质量安全化、产品系列化、销售品牌化。

  (二)主要对策措施。

  按照整市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要求,重点围绕“七个一”,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农业产业链核心主体要素,以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为依托,深化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提升关联点,推进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实现标准化基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推动战略,以加工型农产品全产业链为母链,全方位拓展农业产业链,使产业链联接更牢固、更吻合、更高效,逐步构建和优化成一批宁波区域特色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1.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基地。以“两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通过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推进主导产业的发展。筛选出当前有高附加值或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主产区,重点规划优先建设主产区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全产业链中核心领军主体的原料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全产业链的基础。

  2.扶强一批领军型的经营主体。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培育经营主体,促进主体间的联动。以产业分工、利益联结为根基,建立健全各类经营主体间、主体与普通农民间的联结机制,促进各类主体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龙头,引领各主导产业种子种苗、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主体联动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领军主导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名企、名人。

  3.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农业品牌。一要挖掘本地具有区域特性和优势的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形成响亮的有文化、有品质、有历史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二要继续鼓励宁波优质农产品创牌,包括市级、省级、国家级品牌,实现宁波名特优新农产品走的出去。集中培养打造创意农业品牌(商标、专利), 并围绕该品牌构建全产业链。三是结合各类境内外农博会和展销会,推介、宣传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真正培育出一批在省内、国内叫得响的、有宁波特色的名牌、名品。

  4.发展一批相配套的流通平台。一是根据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一批与全农业产业链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与专业批发市场的对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储藏、运输和冷链设施建设。二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设直营店和连锁店,积极与大型连锁超市、流通企业对接,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电商换市”,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展示交易平台。

  5.突破一批关键性的产业技术。一是根据我市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以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为核心,以推广应用为导向,以建立与产业链相配套的技术链为目标,集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及社会化农技服务优质资源,推进产学研协同、省市县乡联动、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融合,进一步优化农技服务,延伸服务链,加快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二是加强产业链领军核心主体的科研开发应用中心建设,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动力, 缺乏科技的力量, 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进程就无法有效地连接起来,因此在加强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 加强产业链领军核心主体的科研开发应用中心建设,开展产、运、加、销一体化的技术研究, 使技术配套, 衔接合理,使产业链在现代技术基础上高效运作。

  6.打造一批多层次的创意农业。一要开辟新市场, 拓展新的价值空间,构建多层次的宁波都市创意农业产业链和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入挖掘、开发、整合发展创意农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乡土民俗文化资源,在生产中,利用作物生长全过程,利用现代农业的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等,对其加以整合和包装,促进农业创意文化、观光休闲等新型业态高效发展,推进农业创意各产业的融合发展。二要紧密结合农副产品的加工再生产、服务、观光、营销特色等拓宽产业链,支持有优势的产业链建设主体文化博物馆,延长产业链。

  7.成立一批服务优的行业协会。政府要做好服务和牵头工作,强化对行业协会的领导,赋予行业协会必要的管理权限和职能,并对行业协会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于重要农产品可成立相应的分会,组成联合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工作,加大行业协会与国内外同行业的联系与交流,促进地区合作。

农业调研报告 篇3

  美国农业部将于北京时间4月1日(周三)凌晨0:00公布种植面积及季度库存报告,农产品市场淡静交投中等待海啸爆发,usda重磅报告将掀起怎样的高潮,令人拭目以待!

  usda每年公布两次种植报告,其中,3月底公布大豆、玉米、小麦、棉花及稻米等作物的种植展望意向报告,该报告是基于对逾8万名种植户所作的调查结果,因对美国农作物供给前景具有深远影响而备受瞩目。6月末的报告则为usda基于实际种植调查得出的数据。

  回首过去几年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农产品市场大多呈现剧烈波动。美国季度库存暗示国内供应紧张,盖过了种植面积料创纪录的`利空,cbot大豆毅然升至逾九个月最高;而农业部下调玉米种植面积预估,玉米劲升约2%触及七个月高位。xx年美豆种植面积创纪录第四高且库存高于预期,cbot大豆跌3.4%,录得逾六个月最大单日跌幅;玉米库存大幅高于预期,且种植面积创75年最大,cbot5月玉米跌停;小麦期货亦在超预期库存打击下重挫6.7%.xx年大豆种植面积低于预期,为全球供给紧张定下基调,美豆连涨两日。xx年受种植意向及库存报告利多刺激,cbot玉米期货涨停,大豆期货大幅收高。xx年大豆种植面积预估创历史纪录,且季度库存增加,cbot大豆重挫3.4%至两周低位;玉米亦收跌2.5%,因农户倾向于种植8880万英亩玉米,且库存达到23年最高。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还要数去年6月末公布的xx年种植面积报告。美国农业部预计大豆种植面积历史上首次突破8000万英亩,令美豆产量有望触及38亿蒲式耳。这次报告的公布可以说引发了惊天巨变,报告间接“确诊”了美豆产量创纪录的预期,令大豆市场叫苦不迭,并成为美豆期价阴跌不止的重大导火索。cbot大豆当日重挫近6%,此后相继失守12、11美元关口,并于10月1日跌至四年半低位904美分。

  xx年以来,美豆行情走势跌宕起伏,但从来无缘11美元大关!年初,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调增巴西大豆产量至纪录高位,令cbot大豆拉开新一轮下跌行情,期价最低下探955美分。随即出口销售持续强劲,显示海外买家钟情于美国供应,借着巴西卡车司机罢工的东风,美豆一举站上10美元关口。好景不长,随着大豆出口生意将转向南美的预期渐浓,cbot大豆应声回落,整体持于10美元下方偏弱震荡。近日在usda重磅报告公布前,市场情绪“凝重”,因预期美豆种植面积巨大,且南美大豆收割进一步展开,cbot大豆连跌四日,至一周低位。而由于种植面积公布前投资者调整头寸,cbot玉米也多数收跌,整日呈拉锯走势。

  调查称,即将公布的美国农业部种植意向报告可能显示,美国农户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和高粱种植面积,以期望有更好的获利。而美国所有小麦总播种面积则将按年减少,但春麦和硬麦的播种面积料有所增加。分析师预期,xx/xx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创纪录的8587.2万英亩,较上年的8370.1万英亩增长3%;美国玉米种植面积8868.4万英亩,较去年的9059.7万英亩减少2%;美国所有小麦种植面积为5561.2万英亩,较上年的5682.2万英亩减少2%.同时预期,3月1日当季美国大豆库存料13.41亿蒲式耳,较上年同期增长35%;玉米库存料76.28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增加9%;美国所有小麦库存料11.43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增长8%.

  如今,所有投资者的目光都聚集在usda种植面积及库存报告的出炉,无论最终公布的结果如何,农产品市场均难逃一场惊天巨震!

农业调研报告 篇4

  6月16日至20日,XX县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13个乡镇(街道)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农办、农业局、畜牧局联系,并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召开了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基层种植、养殖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近几年,设施农业在XX县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该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殖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XX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XX县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县农业总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调查统计:全县种植瓜果、蔬菜的塑料大棚有1.5万个,规模1667万平方米,总投资12800万元,年产值12500万元,从业人数33000人;

  种植西瓜、蔬菜的小拱棚6500个,规模233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年产值1050万元,从业人数1400人;

  日光温室有0.15万个,规模100万平方米,总投资3750万元,年产值1500万元,从业人数6000人;

  设施园艺温室总数量400个,总规模20万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年产值4000万元,从业人数2400人。养殖猪、牛、羊等的开敞式设施有15000个,规模13.5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年产值3000万元,从业人数15000人;

  养殖鸡、鸭、鹅、兔等的有窗式设施2100个,规模133万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年产值4000万元,从业人数4000人;

  养殖鹿、山鸡、孔雀、狐狸、桑蚕、鱼等的设施有1400个,规模1640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年产值896万元,从业人数2800人;

  目前该县共发展设施农业3万余亩,推广设施农业机械20余台套,设施农业总投入2.4亿元,年总收入2.6亿元,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全县设施农业类型、投入构成和经营状况

  1、以分散经营为主,极少数集中规模经营。全县设施农业栽培以分户经营为主,其中80%以上均在自己承包土地上建设农业设施,自主经营。招商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由于它们的存在,提升了全县设施农业的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加快了XX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2、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可观。根据调查情况看,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有的品种可高达10倍。散户经营的简易大棚平均年收入为0.6-1万元/亩,泗河街道乔家村向日本出口的菊花温室大棚每亩纯收入可达6万元,效益是很可观的。

  3、设施农业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如西瓜、蔬菜以前主要销往北京、济南等北方城市,现已销往全国各地。每到成熟季节,外地商贩往来于XX,车水马龙,十分繁荣。他们的到来,保证了全县设施农业产品的畅通,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全县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为了云集各地商贩,畅通销售渠道,XX县建立了十余处批发市场。如泗河街道办事处西关街瓜果、蔬菜批发市场、泗张镇瓜果批发市场、圣水峪乡小河村瓜果批发市场等。通过这些批发市场,90%以上的设施农业产品畅销外地。

  4、资金投入。个体农户投入资金占74%的比例,计18703万元,招商引资共计投入设施农业到位资金300多万元,政府投入资金6547万元。

  经技术人员认真调查发现,XX县在二十多年的设施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适合全县特点的设施栽培技术,但与省内外先进设施农业发展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分散,规模较小。XX县80%以上的农业设施为分散经营,无论是自建大棚经营还是租赁大棚经营,经营业主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由于经营户主缺乏更新资金,管理技术落后,信息不畅,较少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种植产品质量难以有较大提高。大棚设计和施工安装缺乏技术标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利用率很低。这种经营业主还要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一旦市场销售不畅,将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2、科技总体水平低。从设施设备到栽培技术,管理不配套、不规范、难以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XX县农业设施60%为竹木结构,设施简陋,围护材料单一。多年来如遇大风、大雪、寒流灾害气象时,均有倒塌、压垮、变形等情况发生,造成损失。近几年全县迅速发展的日光温室,具有保温、节能等特点。建造一个砖墙结构日光温室大棚每亩需投入2-3万元,建造时费工费时且投入较高。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推广得到限制。从配套设施看,设备不配套,调控能力较差,作业主要靠人力。尤其是温、光、气测试设备,调控设备基本上是空白,仍然停留在试验阶段。设施栽培小型作业机具也缺乏,除采用小型手扶拖拉机进行耕地作业外,基本上依靠人工作业,而且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缺乏专业育苗设施。设施栽培是不同于大田栽培的技术体系,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到管理等应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栽培基地都具有品种繁育基地,专为设施农业提供优良栽培品种。XX县由于基础较差,又受资金缺乏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开发缓慢。

  4、资金短缺,需各方面筹措资金。从全县目前情况看,土法上马的大棚(水泥立柱、竹竿棚架、覆盖草帘)一般为每亩投入6000-8000元。日光温室大棚(砖墙钢架结构)一般每亩投入4-5万元。占总数90%以上的传统简易设施如不及时更新改造,必将被市场淘汰,而更新改造农业设施需大量改造资金,设施农业扩大发展规模也急需资金。由于资金缺乏,各层次设施农业栽培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况。因此,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已是刻不容缓。

  四、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分层次发展。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要从XX县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当地自然条件,要突出当地特色,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的.农业设施体系。二是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建设。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要与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工程。

  2、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XX县目前已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水平较先进的设施农业基地。农民建设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政府支持与引导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业散兵作战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他们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特别是产后销售服务,要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特别是提倡股份制经营体制。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全县设施农业。该县设施农业工程水平较高的是新农村建设帮扶点圣水峪乡小河村兴办的蔬菜大棚项目。通过吸引外资,弥补县内发展资金的不足,从而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选优种植品种,打造品牌优势。这是设施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XX县设施农业栽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西瓜设施栽培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品种不断优胜劣态,形成了京欣系列为主要品种,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品牌优势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继续打造新的优质品牌。

  4、搞好设施农业工程项目示范,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已有蔬菜、西瓜、花卉、奶牛等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区,分步在泗河街道、杨柳镇、星村镇、中册镇、泉林镇、金庄镇等乡镇(街道)。申报了市级设施农业工程示范项目,有的已批准,形成了各自的设施栽培技术管理体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有西瓜设施栽培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的体系标准。

  5、搞好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实行设施与栽培技术配套。在稳定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着重于品种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无公害蔬菜、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开发应用。目前县级设施农业示范区已经着手研究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并已取得效果。

  6、引进推广先进设施设备。一是耕整地机械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了微耕机,可进行犁耕和旋耕作业。二是推广电动双向卷帘机。圣水峪乡小河村安装的卷帘机构性能好,效益高,很有推广价值。三是微、滴灌设施技术的推广应用。该县泗河街道、星村镇、高峪乡等在蔬菜、西瓜栽培中使用效果较好。既可减少室内水分蒸发,减少病虫害,避免因大水漫灌引起的室温急剧变化,还可随灌溉施入可容性肥料,促进增产,增加效益。

  五、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继续实行信贷支持。经验证明,XX县农行、农村信用社实行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对发展设施农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泗河街道办事处西曲泗村西瓜栽培大棚建设,总计投入资金达300多万元,其中贷款即达100多万元。由于设施农业工程造价较高,投入大,靠农民积累自身发展困难较大。一方面农业设施优化改造工程缺乏资金无法进行,设施农业发展出现徘徊不前的状况。另一方面新发展项目由于资金问题无法按期投入。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高,管理者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全县目前采取多种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包括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乡镇(街道)、村级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短期集中培训,以及参观学习等,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系统性差,只能解决眼前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按科学的生产标准进行系统管理,建议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3、加强农业招商力度,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提升全县设施农业质量档次。外商经营的设施农业在科技方面是该县的龙头,其经营管理方式、设施配套等反映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存在还扩宽了该县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打破了传统的市场空间,这是该县发展设施农业所迫切需要的。

  4、加强组织领导。①县、乡镇(街道)、村均应把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列为重要工作来抓,当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加快农民实现小康的步伐。要提高认识,加大措施,加快设施农业向纵深发展。②加大政府投入。特别是在起步乡镇(街道)、村,政府投资要向设施农业倾斜,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协调,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③要搞好县、乡镇(街道)二级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XX县县级示范区起点较高。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乡镇(街道)根据各自特点,要加强设施农业示范的建设管理。形成适合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特点的分层次示范体系,带动全县各层次设施农业工程迅速发展。

  (附:设施园艺、设施养殖发展情况汇总表)

农业调研报告 篇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品牌。发展品牌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何打造优质名牌,实现我县农业生产由重量向重质、重效的转变,推进农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推进农民增收,这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县品牌农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三品一标为抓手,主要为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引导和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生产主体,效益逐步显现,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到目前,我县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主体有30家,三品一标产品总数93个,有效认证面积40.79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22家,产品80个,面积22.1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主体5家,产品10个,面积1.54万亩,地标产品3个,认证面积17.43万亩。上述获证产品中,蔬菜类47个、粮食类19个、果品类21个、玫瑰产品3个、鱼类2个、禽蛋1个。

  目前,我县一些历史悠远、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被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所熟知和了解,民乐享大白菜、天源玫瑰干花蕾、九州玫瑰干花蕾3个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农(林)产品,民乐享马铃薯、大白菜先后荣获济南市十大农产品品牌,腾龙山鸡腿菇被评为济南市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我县玫瑰制品、食用菌、绿色蔬菜等品牌农产品的影响正逐步扩大。

  二、我县品牌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农业覆盖面小。我县三品一标新认证数量每年稳步增长,但认证产品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加工产品少,而精深加工产品则更少。

  (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由于目前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进展缓慢,很多市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无论认证与否产品都可以进入市场,导致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的积极性不高,品牌意识淡薄,求精求高意识不强,不少获证农副产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加工产品阶段,加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品牌产品包装设计档次不高。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农业实施主体需要大量生产资金进行基地建设、配套相关设施,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使我县现有三品一标品牌较为混杂,存在小、散、弱现象,管理难度大,品牌作用难以发挥。

  (四)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标生产仍以农民分散种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不完善,农业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化记录难以真正落实到农户、到产品。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违规、违法、超范围用标现象仍然存在。

  三、发展我县品牌农业的建议

  (一)强化行政推动,加强品牌认证宣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认证计划,把三品一标认证为重点的品牌农业创建任务分解到镇街,严格考核,加快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科技下乡、咨询、发放明白纸、示范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农业三品一标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申报积极性。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主体。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是打造农业品牌的主体,培育品牌必须抓住主体中的龙头。大力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制定实施企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品牌农业基地,开发品牌产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鼓励开展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做强做大。

  (三)严格认证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在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中,严把认证环节各个关口,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并实行全程监控,严格执行审查标准,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审查申请主体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认定一个产地,带动一片标准化生产,发展一个产品,保障一方产品安全。按照全程质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对全县有品牌的生产单位的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基地标牌、档案管理、产品抽检等,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认真清理、打击获证三品一标企业不用标、不规范用标以及没有认证的企业乱用标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获证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

  (四)完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品牌农业竞争能力。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建设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检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检测设备,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控,为品牌农业创建提供保障。

  (五)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针对农产品标准质量不统一,造成市场混乱,降低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创建一种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个能够展现xxxx农业特色,为市场和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公用品牌,提升xxxx境内名优特农产品的形象和效益。例如章丘市,在区域内就打造了百脉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章丘农产品的美誉度。

分享

热门关注

办学申请报告(精选9篇)

办学申请报告

残疾人补贴申请书精选

残疾人补贴申请书

办公楼合同(通用12篇)

办公楼合同

供应科述职报告(汇总7篇)

供应科述职报告

墙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职业调研报告(精华6篇)

职业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报告格式系列7篇

农业调研报告

家乡调研报告5篇

家乡调研报告

活动调研报告(系列5篇)

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调研报告5篇

家乡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