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诗两首

2012-06-24 22:43:28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七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4诗两首

  《金色花》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介绍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遣责封建主义和种族制度,批判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专横,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介绍《金色花》的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金色花》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扫除文字障碍,理清诗的脉络。

  1、字:

  泰戈尔 gē  笑嘻嘻 xī  匿笑 nì  祷告 dǎo  膝盖 xī  罗摩衍那 yǎn

  2、多音多义字:

  好 A hǎo  了 A liǎo

  B hào    B le

  3、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膝   祷

  漆   涛

  4、积累词语:

  祷告  沐浴  匿笑

  5、文章思路:

  散文诗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并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我"和母亲共有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1-4):"我"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5-6):"我"在妈妈读诗时,将影子投射在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7-9):"我"在妈妈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她身边,恢复原形。

  二、重点研读。

  这是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间,是那么亲昵。文章开始泰戈尔就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亲的光辉。散文诗中"我"是天真活泼、机灵的,而母亲是温柔沉静的。母子二人的共同特点是善良,这也是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在主旋律之外,"我"的调皮与母亲的"受骗",又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其实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画面中的"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它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开花,随意散发着芬芳,又可变成人。从这点上来解读,诗人赞美的并不是凡世间的爱,而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泰戈尔的散文诗写出了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和心理,又写出了人间的亲情。这显然和泰戈尔的生活在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有关。如果我们纵观他的散文诗,可以处处感到浓厚、神秘的宗教气氛。诗中经常出现神灵的行踪,虽不点破神灵的名字,       "你""他""她"常用来指代被敬颂着的神灵。所以,"颂神"是《金色花》的深层主题。

  三、写作特色:

  1、富有童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像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就完全是儿童的逻辑了。当妈妈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吭",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又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2、清新隽永。纵观全诗,没有华丽刻意的辞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语句。但正是这些平常之语,却丝毫没有给读者苍白贫乏之感。相反,这些简单清新的语句,能更好地表现作者的主旨。

  3、意蕴深刻。《金色花》可说是一首雅俗共赏的好诗,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爱的散文诗。也可以结合诗人的一贯风格,从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本诗,把本诗的主题理解为敬颂神灵。

  《纸船》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

  介绍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20年代出版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1932年出版《冰心全集》。儿童文学作品集有《拾穗小扎》、《小橘灯》、《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她还翻译了《印度童话集》、《印度民间故事》和《泰戈尔戏剧集》等。

  一、整体感知,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1、 字:

  妄弃 wàng 折叠 dié 倘若 tǎng

  2、 解词: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至爱:最爱。

  3、 文章思路:

  《纸船》是写冰心远在他方,对母亲的思念。她的思念之情通过一只只小纸船的放飞,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全诗共三小节:

  第一节:写叠纸船载深情。

  第二节:写寄纸船寻母亲。

  第三节:写想纸船入母梦。

  总写:纸船是一个载着对母亲的爱的形象。

  二、重点研读。

  冰心的作品主题多是体现"母爱·童真·大自然"。《纸船》一诗托物言志,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由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寄托了诗人对母亲执著的爱恋之情。

  诗歌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做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大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这种种结果,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文章结尾突出主题"的写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怀念母亲的感情抒发得含蓄深沉。另外,此诗的诗行较长,读时语调应缓慢,便于把对母亲的绵长思念抒发出来。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归纳

2020中考语文常考知识之魏晋时期

中考语文常考知识

2020中考语文:夯实基础的两部分

中考语文

2020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分析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

2020中考语文:教材重要知识点复习

中考语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