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送东阳马生序

2012-06-25 01:08:14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八年级下册每课要点--24送东阳马生序

  之一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宋濂,明朝散文家。“马生”,字君则,“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这是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学习本文,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体会文章内容。

  一、读准红色字的音

  嗜学  冻馁  烨然  负箧曳屣

  皲裂  媵人  裘葛之遗  缊袍敝衣

  廪稍

  三、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阅读全文,要注意的是,作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却没有摆出名人的架式进行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呢?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呢?

  共四个方面。一是家贫读书之难;二是援疑质理之难;三是从师求学之难;四是敝衣粗食求学这难。

  2.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文中哪些词写出了读书的艰难?

  求学的主要方式是:援疑质理。

  读书的艰难:假借藏书,手自笔录。

  3.《送东阳马生序》文中表现了明代诸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与作者的哪些求学经历相对照?

  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坐大厦而诵读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诸生衣食之丰与作者生活俸禄之薄相对照;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借书苦读相对照;诸生有师传授与作者从师求学之苦相对照;诸生有求必应与作者质疑请教之难相对照。

  4.《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所强调的主旨是什么?

  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

  5.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呢?

  之二

  《送东阳马生序》

  1. 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 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诗词曲五首》

  1. 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 熟读并背诵课文。

  三. 新课讲解:

  (一)《送东阳马生序》

  1. 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宋濂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

  2. 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 朗读并正音:

  嗜 (shì) 怠(dài) 叩问(kòu) 绮秀(qǐ)

  逾(yú) 俟(sì) 衾(qīn) 烨(yè)

  缊(yùn) 容臭(xiù) 皲裂(jūn) 媵(yìng)

  日再食(sì) 叱咄(chì duō) 负箧曳屣(qiè xǐ)

  4. 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和 缓解、暖和 久而乃和

  谦和 言和而色夷

  请 请让我 战则请从

  请教 俯身倾耳以请

  再 第二次 再而衰

  两次 日再食

  (2)古今词义:

  汤 古义: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

  今义:菜汤。

  走 古义:跑。 走送之

  今义 :行走。

  趋 古义:快步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今义:趋势。

  卒 古义:最终。 卒获有所闻

  今义:士兵。

  假 古义: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今义:假期。

  (3)词性活用: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腰白玉之环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不必若余之手录

  (4)通假字:

  支:通“肢”,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被:通“披”,穿着。 同舍生皆被绮绣

  (5)虚词:

  以:介词,用。以衾拥覆

  介词,把。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连词,来。无从致书以观。

  之:代词,他。 录毕,走送之

  助词,的。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提宾的标志。弗之怠

  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不必若余之手录

  5. 课文分析: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①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②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③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

  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6. 小结: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之三

  一. 介绍作者和作品

  1. 介绍作者。

  宋廉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 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二. 疑难字词正音

  嗜学(shì) 怠(dài) 叩问(kòu) 绮秀(qǐ)

  三. 研习课文

  1. 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2. 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明确: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 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1)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

  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明确: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6)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

  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

  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

  四. 小结

  1. 一词多义

 


 

      2. 古今词义
 



 

  3. 词性活用

  腰 名词用为动词 腰挂 腰白工之环

  手 名词作状语 用手 不必若余之手录

  诸 兼词“之于”的合音 假诸人而后见也

  4. 通假字

  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被 通“披” 穿着 同舍生皆被绮绣

  食 通“饲”给饭吃 日再食

  5. 虚词

  以

  介同 用 以衾拥覆

  介词 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连词 来 无从致书以观

  之

  代词 他 录毕,走送之

  助词 的 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 提宾的标志 弗之怠

  助词 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不必若余之手录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归纳

2020中考语文常考知识之魏晋时期

中考语文常考知识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

2020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分析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

2020中考语文:教材重要知识点复习

中考语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