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孔乙己

2012-06-25 02:12:41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九年级下册每课要点--5孔乙己

  之一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熟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鲁迅一生写了三十多篇小说,他对友人说,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也称赞《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都对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物形象有深刻的印象。

  关于写作背景和写作用意。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学习本文内容: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划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字典注音、解释。

  一、字

  1、读准红色字的音

  傍午( ) 踱进( ) 咸亨( )

  侍候( ) 荐头( ) 绰号( )

  2、多音多义字

  ┍       ┍       ┍

  涨┤      间┤      和┤

  ┕       ┕       ┕

  二、词

  1、解词

  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2、积累

  惋惜  皱纹  不屑置辩  颓唐  好喝懒做

  其次分析小说人物:

  关于孔乙己:

  1、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特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等级森严,隔着一条鸿沟,但孔乙己却和这两种人都不同。

  “站着喝酒”的短衣帮,都是穷困的劳动者。孔乙己经济地位低下,不愿意与他们为伍,他又没有资格挤进隔壁房里与“穿长衫的”并起并坐。但是,他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为的是要摆读书人的架子,以显出非同一般,比“短衣帮”高贵,不屑与他们为伍。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课文用短短的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点。

  2、找出描写孔乙己外貌的句子。思考:从外貌描写中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作者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一出场,写他“青白脸色”,是吃不饱,营养不良的特征;“皱纹间的伤痕”是虽已年老却经常受人凌辱的记号;“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是岁月虚度的记录;又脏又破的长衫是不劳动、贫穷的证明。当他蘸着酒在柜台上教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时,我们还可看到他的长指甲,说明他四体不勤,不从事劳动。总之,孔乙己既不是养尊处优的阔人,也不是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从外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好逸恶劳、穷困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形象。最后一次出场,先前的“青白脸色”现在变得“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先前身材高大,跟孩子们说话要弯下腰去,现在盘着两腿,坐在蒲包上,不能站立,跟别人讲话须要“仰面”。先前人家嘲笑他,他经常脸红脖子粗地为自己辩解,现在却“不十分争辩”,只是用“跌断”来遮掩,不过说话声音极低,而且断断续续。此时的孔乙己肉体上、精神上都已彻底坍塌,预示着悲剧结局即将来临。这令人触目惊心的惨景,鲜明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摧残弱小者的罪行。

  3、找出描写孔乙己动作的句子。思考:文章中哪些动作描写最精彩,足以表明孔乙己的性格。

  作者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最精彩的是两次亲手交钱买酒的动作。

  第一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掌拒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既说“又”就不止一次;既说“新伤疤”必有旧伤疤。说明他经常被人殴打。然而孔乙己并不理睬,而是以“排出九文大钱”要酒要菜来表示他的不可轻侮的“尊严”,是对挑逗者无声的回击。“排”字写的是动作,表现的却不止是动作,还有动作的神态。当他把九文大钱放在手心,用拇指一个一个的将钱用力推出,摁在柜台上时,可以想见他心里、脸上是十分得意的。

  这时的孔乙己也算得“阔绰”,但好景不长,果然他最后一次去买酒,境遇大不如前。文中写道:“一天下午……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又说道,‘温一碗酒。’……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真是一幅多么凄惨的图画啊!作者不仅从他的衣着(该穿棉袄的时令,而他只能穿件破夹袄)来表现他经济地位的跌落,而且更为传神的是,用“排出九文大钱”的一个“排”字带着自赏自傲;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则显得沮丧悲苦,穷愁潦倒。而且在数目上,前次是“九文”,这次只是“四文”,还是乞求酒店给温一碗酒。这两个动作围绕着一个“钱”字,不仅写出孔乙己经济地位每况日下,而且突出了他的穷酸迂腐,好逸恶劳,麻木不仁的个性特征。

  4、找出孔乙己富于个性的语言。思考:从这些语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作者写孔乙己的语言是很富于个性特点的,许多话只能出孔乙己之口。当酒客们看他居然“排出”大钱来买酒而不理睬众人时,就加强攻势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先前说“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只是含沙射影,现在是单刀直入,而且故意高声叫嚷。这回孔乙己不能再以无声战有声了,于是睁大眼睛说:“你怎么污人清白?”不说冤枉好人,而说“污人清白”,这是孔乙己独有的语言,可惜的是由于他并不“清白”,所以语言虽雅,却缺乏力量。当对手拿出真凭实据:“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死要面子的孔乙己在真凭实据面前,还要争辩,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窃”与“偷”本是同义词,只是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可孔乙己宁可认“窃”,决不承认“偷”。在他看来“窃”与“偷”似乎高一等,何况他"窃"的是与读书人关系密切的书,这就更高一等了。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也是孔乙己所独有的。此外,象“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这些陈腐的语言都表现出他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与穷酸十足。

  思考:

  1、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2、各种人是如何取笑孔乙己的?应怎样理解?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活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反映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淡无情。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这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之二

  二. 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 课文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孔乙己的形象的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刻画,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1.肖像描写。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特殊身份

  身材高大————————→完全有可能自食其力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常受凌辱、吊打

  又脏又破卜———————→懒

  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年纪大

  已经不成样子——————→生活极度困苦,却无人同情

  2. 语言描写。

  满口之乎者也——麻木不仁

  君子固穷——自欺欺人、死要面子

  3. 动作描写。

  排出几文钱————————→拮据而穷酸、显示阔气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境遇悲惨,但仍好喝

  4. 神态描写。

  不屑置辩的神气——自命清高

  恳切地说———————→心地善良

  以上为正面描写,酒客的谈论是侧面描写。

  四. 了解孔乙己的身世和悲惨遭遇

  1. 孔乙己的名字就叫“孔乙己”吗 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孔乙己姓孔,但是“孔乙己”只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给他取的绰号,他实际上有姓无名,说明他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2. 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3. 反映孔乙己对人们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4. 在酒店中,常议论和嘲笑孔乙己的是些什么人 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

  明确:在酒店中,常议论和嘲笑孔乙己的是“短衣帮”顾客、掌柜的、小伙计等人,他们的地位和孔乙己的地位同样低下,但他们也看不起孔乙己,说明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的毒害。

  5. 孔乙己被何家和丁举人家吊打,说明了什么

  明确:孔乙己因为偶然的偷窃,被别的读书人吊打,告诉人们科举制度造成了知识分子的两种命运:或爬上去,作威作福;或跌下来,任人凌辱欺压。封建科举制度不但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也摧残了他的肉体

  6. 孔乙己为什么“不会营生”“弄到将来要讨饭了”

  明确:孔乙己身材高大,又能写得一手好字,本可以自食其力。但他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轻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他这样的人,一旦功名不成就必然避免不了被科举制度吞噬的命运。

  7. 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五.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1.读下列句子,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帐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的人。

  2. 通过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会地位。归纳出如下答案: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以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 综合矛盾,统一矛盾,全面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六. 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常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3)丁举人等封建统治者的狠毒冷酷,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绝路。

  2. 自身原因。

  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只想通过科举向上爬,即使沦落到形同乞丐的地步,也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轻视劳动,好吃懒做,因偷窃而被打折了腿,仍麻木不仁,到死也未能醒悟。

  七. 理清小说的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使情节集中,增加故事的悲凉,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八. 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明确: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九. “我”(小伙计)在小说中的作用 :

  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小说是以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的,并且是以“我”成人后回忆20多年前往事的口吻来写的。可以用20多年后的眼光看待当初的社会生活。

  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生活中几个典型的片断构成情节,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突出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小伙计毕竟涉世不深,还没有掌柜等人那么冷酷,用他的眼光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可以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汉语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归纳

2020中考语文常考知识之魏晋时期

中考语文常考知识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汇总】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

2020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分析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点解析

2020中考语文:教材重要知识点复习

中考语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