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课件

2023-08-01 11:59:08 圆柱体课件

  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圆柱体课件”知识笔记。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教师面对学生所要进行的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下只是提供一些参考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

圆柱体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预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两者共有的体积公式: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索新知

  1.圆柱体积公式的猜想

  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预设: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等。

  追问:类比之前学过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

  预设: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回忆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哪个图形呢?

  预设:可以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

  让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能自动等份分割的圆柱体学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如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呢?

  预设:学生分一分,拼一拼,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此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把圆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随着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预设: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

  3.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出

  提问: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预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大写字母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

  预设:V=Sh

  教师强调字母V、S是大写,h是小写。

  追问:回顾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有哪些心得体会?

  预设1:可以用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

  预设2: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与探索圆面积的方法类似;

  预设3: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

  (三)课堂练习

  试一试

  一个圆柱形零件,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找找生活当中的圆柱物体,量一量底面积和高,算一算物体体积。

  四、板书设计

圆柱体课件(篇2)

  教案-插座圆柱体(感觉教育)

  直接目的:辨别高低、大小、粗细、长短的视觉记忆;培养发展视觉区别体积的判断能力;学习分辨三度空间的概念;三次元的学习教育。

  2.间接目的:逻辑、思考、对应、顺序的能力;培养视觉敏锐的观察力;写前的握笔长期准备工作;间接的为数学准备;注意力、集中力、思考力的发展。

  3.教具说明:圆柱体四组(A.B.C.D)

  每组各有10个圆柱体

  A组:属一次元变化,粗细不变、高度渐减、由高到低。

  B组:属二次元变化,高度不变、粗细不变、由粗到细。

  C组:属三次元变化,粗细和高度同时渐减,不规则变化、由大到小。

  D组:属三次元变化逆比例,由粗而低到细而高。

  4.实施步骤:

  教师示范圆柱体正确拿法。

  基本操作:配对练习;序列练习。

  以三阶段名称练习法[“这是最粗的、这是最细的”;“请你拿最粗(细)给我”;“这是什么”]教孩子认识名称。

  教学顺序:难易程度B→C→D→A。

  5.变化操作

  配对变化1.序列变化

  6.分享园地

  这项教具的目标,是教孩子用眼睛分辨体积大小的差别,让孩子从错误订正中,发挥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孩子就开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修正。在这个自我订正的过程中,去比较不同的大小圆柱,这正是意识感觉活动的重心所在。花花小仙

圆柱体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新旧知识的转化贯通,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体系,领悟数学思想迁移的重要性。

  3.在讲解例题与巩固练习中,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操作及设问,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大胆的猜想。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方法

  教学突破

  本节的内容是这单元的重点的内容,且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在教学上对于圆柱体积的计算,首先应从圆的面积推导人手,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演示及鼓励学生实验操作来明确。

  教 具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5)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2,复习相关知识,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我们学过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圆柱体物品,指名学生指出各部分名称。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

  ① 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 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设计意图: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填表:请同学看屏幕回答下面问题,

  ④ 底面积(㎡)高(m)圆柱体积(m3)

  4 3

  5 6

  9 2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习,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

  例: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内直径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积约是198立方分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解题格式,注意体积的单位为三次方)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题。

  ⑤ ,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格式。(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回到想一想中) 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 2/3 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四、拓展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说明理由.(结果保留π)

  2.一个底面直径是20cm的圆柱形容体里,放进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体里的水面升高4cm,求这铸铁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解题时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1,2题

  2.拓展练习2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圆柱——长方体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圆柱体课件(篇4)

  圆柱体教学目标:

  1、发现并理解圆柱体柱体的特征。

  2、在制作中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3、在观察与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在制作圆柱体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圆柱体侧面展开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深刻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一)圆柱体的特征

  (1)展示生活中圆柱体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物体(PPT展示电池,杯子,奶粉盒等)

  (2)圆柱体的特征师:圆柱体有哪些特征?拿出现场剪开的圆柱体的侧面,引导学生观察。

  生1:圆柱体共3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圆形,

  生2:侧面摸上去有弧度,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二、探究新知,制作圆柱体。

  (1)思考圆柱体的特征,如何制作圆柱体。

  (2)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

  (3)同学们想到了两种制作图样的方法,哪种方法制作起来更方便?为什么?方法一:先准备好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大小决定圆的大小。

  方法二:先制作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形,然后根据圆的大小决定长方形的大小。

  (4)思考: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与底面的圆形有什么关系?(计算出圆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确定长方形的长)

  总结: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底面圆的周长。

圆柱体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理念:圆柱的体积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在学生已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因此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把教学设计定位在通过对圆柱体积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我尽量使其体现达到化,因此为了突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出以下的几个特点:

  1、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2、直观教学,先利用教具演示让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3、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教具准备: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水槽水体积不同的圆柱体直尺细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1中。(课件出示)

  (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5)、让学生依据假设结论分组测量圆柱C和圆柱D的有关数据,用计算器计算体积,并填入实验报告2中。(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

  4、确定方法,探究实验,验证体积公式。

  (1)、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工具,自主商讨确定研究方法。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了两种验证方案。

  方案一:将圆柱C放入水中,验证圆柱C的体积。

  方案二:将学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块的圆柱D拆拼成新的形体,计算新形体的体积,验证圆柱D的体积。

  (3)、学生按照自己所设想的方案动手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2中。(课件出示)

  (4)、实验后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的数据与实验前假想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

  (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

  (7)、小结:

  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8)、学生自学第8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v=sh(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采用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完成从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到结论。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自主实验探究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巩固发展

  1、课件出示例4,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这样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解题格式,注意体积的单位为三次方)

  2、巩固反馈

  填表

  底面积(㎡)高(m)圆柱体积(m3)

  63

  0.58

  82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习,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夯实基础知识)

  3、完成第9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中的两道题。

  (“练一练”只列式,不计算)

  集体订正,说一说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怎样算?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一个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2/3,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这是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

  5、拓展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说明理由。(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放进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器里的水面升高4厘米,求这铸铁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分享

热门关注

形容心情的句子

下雨天的句子收藏90句

最新赞美秋天的句子分享

赞美秋天的句子

好的文案句子励志短句35条

工程管理述职报告11篇

工程管理述职报告

圆柱体插座教案8篇

圆柱体插座教案

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精选

大班教案

圆柱体积公式什么 圆柱的体积是怎么求

圆柱体积公式

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如何写合集

大班教案

圆柱体积公式有哪些 怎么算立方

圆柱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