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课件范本

2023-08-01 14:02:36 春联课件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 无论是教学课件或教案制作,都是提高效果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加贴合您的需求我们编辑了“春联的课件”,通过阅读这一页你能够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

春联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该去“对”。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及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

  在我们一中,原来都有春节期间在教室门上贴对联的习惯,有个班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你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帖的对不对?

  (投影)(学生可能看得出来张贴的不对,老师就追问“为什么”)

  (老师明确:)对联的张贴,以面对读者右边为上,左边为下,对仗工整的对联要求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我们简称为“仄起平收”。

  刚才出示的对联原来上下联的位置颠倒了,需要调换一下,那就要靠我们运用平仄的知识来做出判断。

  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投影: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一、“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二、“联”内容相关

  什么叫内容分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小练习巩固一下同学们对对联特点的掌握。

  (出示投影:练习)

  三、【讲解第二知识模块:鉴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状,还要赏其神韵。(投影)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缺衣少食)

  对了,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

  (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xié)。

  下面我再出示一些名联,请大家大声朗诵几遍,通过朗读再感受一下对联的魅力。

  (投影)

  四、【讲解第三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过渡】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事要躬行。)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

  (投影)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一石击破水中天。苏小妹闻声大喜,于是房门打开,苏小妹笑盈盈地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

  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

  (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

  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先来点简单的。(投影)

  同学们反应很快,那我们整点难的。(投影)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

  (投影)三、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 A.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下联:神州面貌新

  2、 A.上联:静聆雨润绿草下联:笑看风拂红花

  B.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投影)

  审清“出句”结构

  善于联想和想象。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再来训练一题:

  四、【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

  (老师明确答案。)

  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春联的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美、民、岁、欢、笑、新、年、百、万9个生字,会写万、百、民、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联,了解对联意思。

  3、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态度。让学生受到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新课

  1、课文共有几幅图?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2、借助图画和老师的介绍,让学生粗略的了解对联。

  二、出示课题,学生朗读课题

  三、自学生字

  1、出示第一副对联,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说说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3、依次出示第二、三副对联,标出要求认识的字,学生自主识字。

  四、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对联。

  2、引导学生了解每副对联的意思。

  3、熟读对联,鼓励学生背诵。

  五、你家贴过对联吗?让学生说说看对联认识的字。

  六、指导书写。

春联的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

  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四、授课时间:

  2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

  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

  1、对联起源

  2、对联特点

  3、学对歌诀

  4、对联种类

  (三)、讲析目标:

  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举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学对歌诀: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

  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4、对联种类:按内容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名胜联,书画联,行业联,其它联等。

  按形式分: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四)、学生自主提出探究问题

  1、关于对联的小故事还有哪些?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如何撰写对联?

  4、人们为什么要写对联?

  5、对联和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6、对某一类对联感兴趣

  (五)合作与交流: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方向 确定探究专题; 阐明选题缘由; 介绍组内分工; 说明展示方式。 (六)、实战演练:

  1、请为下列上联对下联:

  冬去山明水秀 爆竹一声除旧岁 春风轻拂千山绿 校园美丽春来早

  2、找出诗中的对偶句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 草 堂 留 后 世 诗圣 著 千 秋(杜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越王勾践)。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4、请找出下面的上下联,并说说写的是谁。 数点梅花亡国恨

  鸿门斗碎霸图空

  志见出师表 平沙无处可招魂 好为梁父吟

  鹿野舟沉王业兆

  三分明月故臣心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冢有情犹识路

  青莲文苑第一家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案: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 )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 白)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 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四位散文家)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5、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被打乱)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日。

  6、去年中考题

  一辆公交车上写着这样的一条标语:“绿色车厢,情系乘客。”你能根据对偶的要求,把它改写得更好一些吗?(可以调换或增加词语,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动。) 如:绿色车厢,文明乘客。

  7、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请根据《情系上林湖》,《为奴隶的母亲》,《舜水风范 长留东瀛》三篇文章所写的人、事拟写相应的下联或上联。

  上联:范尧卿力保天一阁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上联: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童第周效实创奇迹 余秋雨情系上林湖 朱舜水东瀛留(存)风范 赵平复怒抨旧习俗

  (七)作业:课外对联题

  有些成语,在意思上迥然不同或相似,在结构上互为对偶,成为十分有趣的四字对,同学们不妨尝试练习。

  精卫填海

  狗仗人势

  弃暗投明

  指鹿为马

  绰绰有余

  目无全书

  雪上加霜

  雪中送炭

  独占鳌头

  趾高气扬

  顺水推舟

  偷梁换柱

  削足适履

  腹背受敌

  (八)、信息反馈: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提高教学绩效。

春联的课件(篇4)

   【课题】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知识链接】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教法、学法】

  提问启发讨论

   【教具、实验活动】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

  1、什么叫做对联?

  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

  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

  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

   三、走近对联

  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

  (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这就是门神。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四、欣赏对联

  1、合字联: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2、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3、隐字联: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4、镶字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5、同偏旁部首联: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6、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7、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9、谐音双关联: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10、谜语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五、做趣味对联练习:

  1、猜人物: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2、游名胜: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猜行业: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裁缝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

   六、掌握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教材上对于对联的要求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内容相关、上下句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一句就不能写成“小狗尾巴弯”)

  2、平仄协调

  提问:

  (1)、什么是平仄?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入即为仄声)

  现代汉语: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平阴平、阳平

  仄(上、去、入)仄(上、去)

  (2)、在对联中对平仄有什么要求?

  平仄相异,仄起平收。

  (二)、对联口诀歌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七、小试牛刀,学写对联。

  (一),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一代文章推(),

  毕生心血似()。

  2、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5、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备选成语:恶语伤人、自知之明、海阔天空

  (二)、听故事对对联。

  “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

  “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

  “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

  “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野兽”

  “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

  “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

  “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作为下联。

  梨花院落溶溶月

  A带水芙蓉点点雨B榆英临窗片片雪

  C柳絮池塘淡淡风D丁香初绽悠悠云

  (四)、删改对联的括号部分,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1、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苟有恒,又何必三更才入眠,五更忙起床。)

  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五)、尝试对对子。

  1、河北——海南(湖南)

  2、地——天

  厚地——高天

  脚踏一方厚地——眼观千里高天(头顶千里高天)

  3、考文科考理科文科理科科科有英秀——师孔子师孟子孔子孟子子子是宗师(做这行做那行这行那行行行出状元)

   八、回忆古诗文中的对偶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处理课本上练习。

   十、以“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作结。

春联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l、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

  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

  候能经常听见它。放录音(恭喜恭喜)

  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

  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生读一读。

  4、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后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绿杏花红)个别、集体读、指明背。

  5、出示: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指名读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千山秀百业兴)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不知道;师提示指祖国大地)

  读、背

  6、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车安

  7、结合春联内容,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反馈: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描绘美丽的春光--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板书:各种各样

  9、出示:我们测览......百花园中指导朗读

  10、引读:欣赏了这些春联你会感到......

  你读了上面的哪副春联后有这种感觉的?

  11、出示:新春佳节,家家......的气氛

  分组朗读。边读边想: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春联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

  3.通过对联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二、对联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雅称——楹联、楹帖俗称——对子)

   三、对联的特点

  (一)对仗工整对偶也叫对仗(古代持兵器保卫贵人,都是左右成对,名仗,后来成为

  仪仗)

  1、字数相等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词性相同

  对联的词语要求对应,即常说的“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当

  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就非得用主谓结构不可;上联用动宾结构,下联就也只能用动宾结构。

  (二)平仄协调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传统习惯上则是“仄起平落”,也有人叫做“上仄下平”,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提问:请一位同学解读一下对联三个特点

  例: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一夜清风吹红花千朵三春细雨染绿树万株

  老师语:但也有特例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是一个很有名的讽刺联,这是袁世凯死后的当年过年,群众贴出的春联,当时有人奇怪,对联这么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于是就抄了去请教学者,学者笑曰:暗喻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也!

  此外,老师要补充对联第三个特点

  (三)内容相联上下衔接

  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关联,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上联“祖国江山好”,下联“大地气象新”;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全国卷一)。

  正对: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界,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也就是说上下联呈并列关系,内容相关。

  反对:上下联一正一反,呈转折关系,意思相反,联中所用的词语多是反义,要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和鲜明。

  串对又称流水对: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内容顺承,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条件、假设等关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对联,我们把它叫做正对。

  第二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相反,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对。

  第三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意思相承,命意顺承连串,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有珠联璧合、一气呵成之妙,我们把这种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的对联,叫做串对,亦叫流水对。

   四、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竖行书写不用标点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五、对联三注意

  要写好对联,除了要遵守上面讲的“五讲”外,就一般情况而言,还要注意“三性”,即:

  (一)注意思想性

  对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如:

  例上联“四面湖山收眼底”,下联“万家忧乐上心头”。

  此联触景生情,由景及情,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二)注意针对性

  撰写、张贴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如:

  例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此联说的是我国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此联讲西藏,下联说新疆。此联运用藏语和蒙古语的音译词入联,“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表示欢迎、祝福,“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或者“肥沃的牧场”,此联确实别具特色。

  (三)注意文学性

  拟写对联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拆字法,比喻,拟人,双关),还要注意炼字炼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如:

  例

  1、拆字法: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构成楹联。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2。镶名格:楹联中巧妙镶入人名[嵌人名需嵌名人,不能随手编人名来对匀]或地名或事物名,又叫[嵌名格]

  如: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反问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炼字: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赏画,见上面题联很有趣。“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庭坚接着对:“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请问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以“扶”“失”二字,贴切地表现了细柳在轻风中弱不禁风的娇态以及如雪梅花融化在皎洁月光中的情景。

  五、练——运用对联知识,完成下面练习

  1、修改对联(2004年高考题)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2、找下联与“一溪梅月临池醉”对应的最佳下联是()

  A满湖荷花映香人B两岸梧桐入夜寒C三更时分惊梦醒

  3、填数字,说含义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缺()下联:六七八 九——少()

  4、给下面对联找到最适合的场合

  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学校门联

  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艺术节

  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书店

  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学校科技节

  5、填恰当的词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蟾宫折桂,成语,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6、调整对联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7、将划线句子改为一副对联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

  8、补写下联

  (1)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2)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

  (3)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城繁荣乡繁荣城乡繁荣

春联的课件(篇7)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3、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难点: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对联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对联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巧;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一独特有趣的文学样式。 在扬州大明寺的弥勒佛旁有一副很有趣的对联,上联是“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哪位同学能对得出它的下联?(生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二、自学质疑

  1、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2、展示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知识。 四.精讲点拨

  对联真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啊,请大家打开书本115页,我们共同来赏析几副对联)

  1、提到湖南的岳阳楼,你会想到哪篇文章?(《岳阳楼记》)文中有一句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你知道吗?(“先天下之忧而忧)那在岳阳楼上题写对联,如果能将这句名句巧妙地镶嵌进去,那就太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联,感受一下他的妙处。 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此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情,抒发爱国情怀。

  (上联应读出开阔宏大的气势,下联慢一点,将心系百姓忧乐的感情读出来)

  2、岳飞大家都很熟悉的,哪一位同学为我们讲一讲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英雄和奸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幸”要重读,“埋忠骨”则要读出崇敬、悲伤,“佞臣”要读出我们的鄙视厌弃之情。)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对联是他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虽然只有16个字,却其实磅礴,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大家对林则徐了解有多少?谁来说一说他的主要事迹。这则对联是他自己写了来自勉的,我们能否将他的伟大举动和这副对联联系起来想呢。

  为什么他能在英帝国主义面前表现为一种硬气和骨气,就因为他“无欲”,除了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没有任何私欲私心,才能够在衰败的清王朝后期对列强说“不”!

  禁烟的成功和他集思广益有关,他的容还表现为他禁烟后却被贬新疆,但是他没有怨言,却带领当地老百姓植树治沙,造福地方,没有怨言地为人民服务,这是要有很大的容忍之心的。(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一种大气、一种硬骨)

  四、我们已经诵读欣赏了三副对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总结以下,对联有哪些特点?

  (板书)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词性相同 有艺术性 内容相关

  五、大家对对联的学习和掌握已经很好了,那我们以后再遇到对联应该怎样去鉴赏他们呢?同学们能不能从今天的学习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呢?

  方法:

  六、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书中所选的对联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下面我们总结的方法再欣赏其他的一些精彩对联。

  1、方志敏是谁啊?将这样的一副对联挂在卧室里,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卧室托物言志,表现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与坚贞的情操。

  2、对联除了以上学习的这些具有深刻的艺术性、丰富的内涵,还有一些富有趣味性,大家看文中的哪一则最富有趣味性?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特点?(许多字是一样的) 因为同字不同音而广为流传。(借山海关居高临下之势,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的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

  五、迁移应用

  请同学们从内容上给这些对联与相对应的省份连起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联在内容上的特点。其次,看看哪两联是相对的?感受对联的特点。 广西: 饮龙井茶,品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安徽: 南海风情讲述春天故事, 浙 漓 广东: 黄山为九州增色, 瓷器与中国同名。 达标检测对联参考答案: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 西天取经。眼观群鹤舞空.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失履。

春联的课件(篇8)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

  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我会填”

春联的课件(篇9)

  感受春联的对仗美

  1、春联的美,除了美在它的内容,还美在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二小节?

  2、交流、板书:对仗

  3、什么是对仗呢?谁能用书中的话来说?

  4、那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春联是如何讲究对仗的。

  (1)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2)请你再选一副来讲一讲。

  5、看来,大家都已经弄懂了。下面,我们来换一副春联。(课件出示)

  风抚千条柳,

  兩()万朵花。

  ▲下联缺了一个字,括号中可以填那些字呢?

  交流并随机板书:打沐落淋湿润

  ▲在这些字中,选那一个最好呢?为什么?其它字又为什么不好呢?学习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1)润是滋润、润泽的意思。和上面的抚很相称。春天的兩是轻柔的,细如牛毛,滋润着大地万物。杜甫就写过赞美春雨的诗隨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浇和湿说得太白了,一点都没有意韵美;打和淋太暴力,和上面的抚极不相称;落把花瓣都打落了;沐花儿生长沐浴的是阳光,沐浴雨水的话,水太多了,花儿会淹死的

  ▲看来,大家一致认为这里填润字最好,它和上联中的抚最相称。好,我们就填进润字,把这副春联读一读。

  6如果老师把上联换一个字,现在下联中又该填哪个字了呢?为什么?(课件出示)

  风绿千条柳,

  兩()万朵花

  7、老师小结:学习春联不仅有趣,还可以学到语言文字的使用技巧,所以作者这么说(课件出示)

  上下联不仅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理性分析:语文课的本色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杨再隋

  本堂课是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夏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这堂课就体现了杨再隋教授所说的语文课的本色。现取其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分析。

  一、务实

  杨再隋教授曾指出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虚: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但在这堂课上,我们能感受到实。[

  ⒈平实

  这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平实淡雅,返朴归真,让人联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像一杯绿茶,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出茶香悠长。

  ⒉扎实。

  对本课而言,教学重点是了解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声律美,对本环节而言,教学重点是了解春联的对仗美。执教者不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不追求花花哨哨,而是紧紧扣住一个关键的词对仗,逐层展开,该读的就读,该议的就议,使学生真正在语文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得。

  二、倡简。

  本课教学环节不复杂,上述片段中设计了三个环节:

  ⒈明白对仗的含义,找文中语句。对于学生而言,这段文字是抽象的,概括的,学生可能理解有困难,因此借助下一环节帮助理解。

  ⒉选2副对联解释分析,借助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真正弄懂。

  ⒊填字比较,感悟对仗美。这一内容是练习7中的一个习题运用到此,非常妥帖。老师给予了充裕的时间,学生就能咀嚼品味,通过比较,学生悟到了意,品到了美。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自主参与言语实践而获得的。在推敲中知识得到了内化,技能得到了训练。

春联的课件(篇10)

  贴春联课件

  春联,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它是一种由纸张或者布制成的对联,常常在春节或者家庭、商业场所挂贴。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以黄色或者红色为底色,用黑色或者金色的字体书写。春联寓意吉祥、美好,并且希望迎接新年的到来。然而,在现代的教育中,如何让学生了解、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挑战。因此,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种名为“贴春联”的课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春联的历史、文化和制作过程,以及创作属于自己的春联,每篇文章将超过1000字。

  首先,这个“贴春联”课件将会以生动的方式介绍春联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学生将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的展示了解春联的起源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学生们将能够了解春联的意义,明白它象征的是全家人团结友爱、万事如意和幸福快乐的生活态度。通过学习春联的历史和文化,学生们将进一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智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课件将介绍春联的制作过程,生动具体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学生将会了解春联使用的材料、工具以及制作过程的步骤。他们将会学习如何选择纸张和颜料,并且掌握书写春联的技巧。接下来,学生将会亲自动手制作春联,他们将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最后,课件将为学生提供创作自己的春联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或者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创作春联。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春联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加深对春联的理解和热爱。同时,这也可以是一个展示学生才华和个性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之,“贴春联”课件是一种生动具体的教学资源,它通过多媒体展示、制作实践和创作表达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体验和传承春联这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春联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学生们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通过学习春联的制作过程和实践操作,学生们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主创作春联,学生们能够将个人的思想、情感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这样的课件在今天的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并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联的课件(篇11)

   一、教学背景: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都熟悉这句话。但不幸的是,这句话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头上,远未真正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为了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接受之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之,便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做一些简单的对联;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准备:

  1、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搜集、查找有关对联的内容(包括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历史、古今名联、生活中有意义的对联等)。

  2、自编一个反映对联内容的小品。

  3、选出男、女主持人各一名(以下称男、女)。

   四、教学过程:

  男、女(合):嗨,大家好!

  女: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

  男、女(合):对联天地,美不胜收。

  男: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律诗了。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

  (《七律长征》。《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望岳》)。

  女:回答得不错。不过,这些诗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

  女:好,我们就来背诵一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吧。

  (生齐背书)

  男:这首诗里有一联非常有名,这一联是——

  生(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女:对了。假如我们把这两句诗摘抄在红纸上,贴在我们书房的两边,那么这就成了——

  生:对联。

  男:说到对联,在我国历史悠久着呢。有哪些同学愿意给我们讲一讲对联的历史?

  (讲述环节)

  女:同学们的资料收集得非常齐全,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既然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那么,我们现在就把我们学过的一些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让它们成为对联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男:当然不止这些。不过,我想问问大家,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对联或对偶知识,说说对联有什么特点吗?

  (每联两句,每句字数相等。每句相同位置的词性要相对,比方说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上下两联的内容要有联系。还有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的张挂还有讲究。传统的作法是: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男:对。有关平仄的知识,老师说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不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查一查有关资料。

  女: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我国文艺园地里的一朵艳丽的鲜花。从古至今,发生过许许多多与对联有关的逸闻趣事。不信,看了下面这个小品,同学们就可以领略对联的妙处了。这个小品的名字是——《解缙三气老尚书》。

  男:欢迎参加表演的同学出场。

  (二生表演小品)小品内容:明朝有一个很有名的文人叫解缙,他小的时候很聪明,擅长对对子。他家的门正对着一个老尚书的竹林。过年那天,他就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老尚书是个小心眼,又看不起穷解缙,见了对联,很气愤,心想我的竹林怎么能让你随便写进对联!于是叫人把竹子砍掉。解缙明白邻居的意思,于是就在上下联后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尚书更加恼火,下令家人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尚书气得说不出话来。

  (表演过程中由表演者当场书写对联)

  男:演得怎么样啊,同学们?再次鼓掌感谢这两位同学吧。

  女:这个小品告诉我们,对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一种战斗武器呢。

  男:对联不光通俗易懂,有的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不信就请听听吧——

  1:明朝著名学者顾宪成有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告诉我们,除了读好书,还在关心天下大事呢。

  2:蒲松龄落第后写了一则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明心底无私天地宽。

  4:苏东坡在他的书房门前写道:“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个对联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5:刚才小品中的那个解学士还写了一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我们可不要做那些不学无术而又不知羞耻的人哟。

  女:刚才我们接触的多数是古时候的对联。其实当今社会对联也无处不在。

  男:是啊,城市乡村,街头巷尾,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谁家不贴对联呢?

  女:下面的节目是:身边对联大展示。同学们,你喜欢你身边的哪些对联?奉献出来让大家也来欣赏一下吧。

  (欣赏环节)

  男:生活中对联无处不在,语文教材里自然也不乏其联。下面的教学是——猜人名。我说一幅对联,你们来猜猜这幅对联说的是我们熟识的哪位作者。请准备好“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女:我也来说一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男:“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男:同学们表现得还不错。不过我们仅会欣赏别人的对联而自己不会创作可还是不够。这样吧,我们来个比赛,学习对对联,看谁对得快对得好。

  (比赛环节)

  女:今天,我们上了一堂令人心醉的对联课。我们觉得,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

  男:对联,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

  女:对联,语文天地里的一朵奇葩;

  男:对联,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

  女:这真是——

  男:女(合)千言万语道不尽,联联对语总关情。

  男:同学们,

  男:女(合)让我们热爱对联、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吧。

   五、注意事项:

  1、教学中教师尽量做好一个旁观者,一个指导者。

  2、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三个环节中,要充分发动同学。

  3、要充分体现综合性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分享

热门关注

欢迎新人入职温馨句子(80条)

温馨句子

家访心得十三篇

家访心得

中秋节放假通知模板(通用7篇)

放假通知模板

购置协议书模板五篇

购置协议书

幼儿形容国学的经典句子精选42句

幼儿国学句子

春联的课件

春联课件

高一的课件范本

高一课件

字的敬畏课件范本

敬畏课件

春联课件(锦集4篇)

春联课件

畅想课件范本

畅想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