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是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海归云集的高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更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保护好创业海归的知识产权,也是让海归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
遭遇侵权维权难
被誉为“世界折叠车之父”的大行集团总裁韩德玮多年来一直为公司的维权问题所困扰。
韩德玮曾是美国加州休斯飞机公司研究实验室的著名科学家。1982年,韩德玮辞职创业,1995年回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但回国创业后遭遇的侵权案件令韩德玮始料不及。公司法务部门每年都要应对十几起专利侵权案,每年因专利侵权所遭受的损失约有20亿元人民币。
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窃取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十分隐蔽,一旦发生侵权案件,调查取证过程异常艰难。而比取证难更糟糕的,是执法者本身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忽视。
我国现行专利法确定的补偿额上限为100万元,但由于知识产权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很难有标准的补偿规范,在裁量中往往存有执法者“和稀泥”的现象,致使侵权案件的赔偿额普遍偏低。侵权成本低,再加上地方保护,侵权企业败诉后常常继续着侵权行为。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成员马东晓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处罚力度不够是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现在是打假的坐出租车,侵权的开奥迪。”
大行公司的维权之路异常艰辛,但大行依然在奋力前行。而海归创办的中小企业的维权之路则更令人堪忧。
厦门天聪智能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留学人员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所享有的一项智能声控技术被上海一家公司侵权。面对侵权行为,该公司总经理洪青阳表示自己无力应对。问及原因,洪青阳无奈地说:“公司还没有大到有足够的实力去应对侵权案件,花巨大的精力在官司上,获得的赔偿却很少,在这期间还可能失去已占有的市场。”
维权艰辛影响大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海归创新创业的保护盾。我国以大手笔的政策优惠吸引海归回国创业,看中的正是他们具有推动产业升级的创新理念和专利。若海归辛苦研发的专利技术得不到有力保护而被肆意侵权,侵权者又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再好的优惠政策,也会使那些怀揣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外人才望而却步,不愿久留。
而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似乎正在出现。
韩德玮先生在谈及大行公司的维权之路时,曾无奈地说:“在中国,我已经对很多人提起过诉讼,而且几乎都能获胜。但公司为此投入太多资源,也耗去了我太多精力。因此,我正在逐步将大行研发重心搬回美国。”
2009年从美国归国的韩东(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创办了一家以研发新能源为主的企业。他坦诚道:“公司研发出一种聚光发电的技术,目前正在探讨究竟以我们美国公司的名义在美国申请专利,还是以中国公司的名义在中国申请专利。”韩东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正是因为在他看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完善。
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咨询的联瑞集团总裁谢旭辉先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国目前重视创新创业的氛围要好于西方,但海归回来后能否落地生根是值得考量的。而保护好知识产权就是帮助海归落地生根最有力的办法之一。
保护知识产权 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的道路上,一直稳步前进。最近10年来,全国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旨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中外企业知识产权大会也成功举办了四届。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完善,执法还需要不断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如何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好海归企业的知识产权呢?几位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马东晓认为,由于海归对国内环境缺乏了解,在遇到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时,一定要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涉及到专利侵权诉讼,一方面由于涉及专利技术的对比分析需要诉讼代理人具有理工科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又需要诉讼代理人具有律师的经验,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
谢旭辉更看重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他说:“政府及高新区在帮助海归创业,确立知识产权后,更要注重用权。”谢旭辉建议政府和高新区要有一套配套措施来帮助海归企业实现技术许可、拍卖和转移。如留创园区可设立小型产权交易所,既可通过合法渠道实现技术专利的许可和转让,又可帮助创业中的海归得到资金支持。(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