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合集

  当我们落实一项工作时,写报告是必不可少的,经常写报告可以促使我们实现自我驱动。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根据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让我们踏实前行不断追求进步!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1

  中兴村地处洋河镇区南部2公里,全村19个村民小组,1149户、5860人,现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93户、250人,低保户40户、93人。村有党员97人,13个党小组。全村面积7300亩,耕地6400亩,人均耕地1.3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外出务工近千人,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为7200元左右。属区定经济薄弱村。

  人均耕地面积约1.3亩,每户耕地5亩多,耕地土质好,水利沟渠基本畅通,发展高效农业有基础。

  土地资源丰富,农户储存小麦和玉米比较多,给养殖提供了便利。全村现有养鸡、养羊、养猪、养牛专业户8家,养殖规模都不大,经济效益不是太好,需要引导和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

  目前已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50亩大蒜专业户1家,种植350亩粮食专业户1家。

  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配套不全,没有村民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弱化。

  村庄内部道路未达到庄庄通,高标准农田不到一半,有些路段和桥梁破损比较严重,部分排涝沟渠破损形成堵塞,影响农业生产。

  目前,全村93%的耕地面积仍然是传统模式的小麦和玉米种植,产量效益不高。工业方面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一个家具加工厂,规模不大,工人素质不高,机械设备陈旧。三产服务业零星敲打,仅有几家路边小超市,几家出售洋河小酒厂的散酒。

  洋河镇是中国闻名酒都,是宿迁市经济重镇,围绕洋河镇酒都重镇、生态旅游特色镇的发展定位,中兴村将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项目经济。

  一是打造洋河镇区南部特色乡村示范点,围绕村庄、道路、桥梁、沟渠、绿化等开展环境整治,美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组规范管理水平。

  二是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在洋河全镇生态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和规模养殖畜禽,引进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实行“网上直销”,打造苏北传统农业特色幸福乡村。

  围绕洋河新区“十三五”规划,对现有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加强土地流转,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种养殖创造条件;统筹规划村庄布局,争取整理土地800亩,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承包土地,进行专业化种植、养殖,发展规模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

  大力解决中兴村到镇区的交通建设问题,积极向新区和镇汇报协调,利用新一轮村居布局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村道路建设补助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桥铺路、维修沟渠。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发展环境,积极邀请企业落户中兴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畜禽绿色食品“网上直销”企业、木材加工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重点抓好农业新技术培训工作。组织种养殖技术人员进农户、到田头,手把手传授新技术、新方法,让一部分想致富的能人先行先试,推广蔬菜大棚种植和畜禽规模养殖,而后再带动影响一批人。

  二是是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开展农村社会学习型活动,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办黑板报、定期读书交流和召开群众会等形式,更新村民观念,使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多样化,农技培训讲坛常态化。

  针对在家老党员多的实际,实行老党员公开承诺制,发挥老党员觉悟高的.特点,做好政策宣传、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和疏导、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村支两委结合村实际,制定长远发展方案,以发展高效农业为契机,整体资产资源,积极发展集体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发展项目,推进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及时出台优惠政策,既要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更要千方百计引导外出创业成功的村民,回村投资创业。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2

  小庙村,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共有24个村民小组,近3000人口,有中共党员70余名。小庙村毗邻常州科教城,并以此作为依托,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如餐饮服务、房屋出租等,这两项产业给小庙村带来了颇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使部分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然而,在小庙村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小庙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也在一天天的恶化:道路两旁的垃圾越来越多,河水一天比一天浑浊,小区的脏乱差情况也越发严重,显然,这离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作为一名即将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本人对小庙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结合调查研究情况向领导做以下报告。

  长期以来,我市环境管理的重点一直在城市,虽然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对农村环境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加强,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仍处于管理薄弱,基础性工作滞后的状况。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带来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加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一些闲置地,也几近变成垃圾池,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日趋恶化,这不但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也成为了制约小庙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当前,小庙村存在以下环境卫生问题:

  一是村里的居民小区普遍存在“脏乱差”的情况。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按小庙村现有常住人口3000人(实际居住人口远大于这个数字)计算,每人每天生产1公斤生活垃圾和2公斤生活废水,则每天有近10吨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产生,那么一年下来就是3000多吨,这仅仅是一个村的污染统计,武进区一共有403个行政村,虽然每个村的情况都各不相同,但其污染物的排放量必然是十分惊人的,这些生活垃圾和污水无疑成为了村环境卫生的最大威胁。通过对小区的实地调查,不难发现小区内设有不少垃圾筒和垃圾池,然而也正是这些收集垃圾的地方,变成了村里最脏最臭卫生最差的地方。在小庙村的一处十字路口边设有一垃圾池,垃圾池的入口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几座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垃圾堆高耸在马路边上,过往行人无不捂鼻皱眉,行色匆匆而过。在居民小区内,不少饭店直接将剩菜馊水倒进原本只能用作装果皮纸屑的垃圾桶内,导致垃圾桶及周围发黑、发臭。

  二是小庙村的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存在安全隐患。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村里的各种废弃物和污水的排放也日趋增多,严重污染着村内地表水。在小庙村的永安花苑里有一条河,各种生活垃圾在河里随处可见,这些垃圾经过风吹日晒和雨水的冲刷浸泡,一些物质在水中腐烂、变质、分解,进而造成蚊蝇滋生、细菌繁殖,这给各种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和威胁。据调查发现,村里有不少村民自己打的水井,有打在公共路口的,也有打在自家大院的,井里的水除用作洗衣、洗菜之外,也被居民和家畜饮用,但这些水大多数是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如果再加上井的深度不够,被污染的地表水就极有可能渗进地下水,将细菌和病毒带进井水之中,此外,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也会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三是小庙村的公共厕所数量不足,现有公厕卫生条件较差。公共厕所是典型的公共卫生设施,一个地方公厕的数量和布局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的卫生状况。虽然小庙村本身地方不大,可是公厕仍然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因为上厕所难,由此也导致了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发生。针对少数村民的不文明行为,一些村民在显眼的墙上写了硕大的标语:“禁止小便”,或者画上几个大大的眼睛,殊不知,这种行为本身也给村容村貌带来了破坏。另外一方面,现有公厕面临较严峻的卫生问题,由于疏于管理和清洁,一到夏天,公厕就会臭气熏天、蚊蝇聚集,以至于一些人怯于入内,索性在外方便,给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此外,由于缺少必要的指示路标,一些人(主要是外地人)不知道公共厕所的位置所在,使已建成的公厕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此外,还有一些环境问题,如闲置土地上垃圾堆砌问题,建筑工地噪音扰民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庙村的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们环保意识薄弱。少数基层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保护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导致环境成本升高,“脏乱差”的局面得不到有效的遏制。由于农村环保宣传力度不够,加上少数村民素质较低,群众环保意识总体上还不够强,一方面对自身破坏和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另一方面也没有对身边发生的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或者投诉。

  二是农村环境治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主要将环境保护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的环境治理还不是十分重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做法有可能在短时期内推动改善市区环境卫生的工作,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样将会导致城乡分割越来越严重,而且也将不利于整个市区的全面和长足发展。当前,政府对农村环保投放了一定的资金,但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其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也不是十分到位,很多地方成为环境保护的死角,许多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措施和亟待解决的环保工程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三是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基层组织,都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上面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条条款款一到了下面,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正确的政策得不到贯彻,合理的措施得不到落实。小庙村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境地,事实上,上面不是没有文件,而是文件到了下面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和落实。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足以看出党中央对我国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以及党中央下大力气改善和提高我国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质量的决心。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政策,进一步改善小庙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现针对小庙村的环境卫生问题提出以下对策,谨供领导参考。

  一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推广安全饮水工程,对现有水源的水质进行监控和检测,对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进行过滤处理,让农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建设,鼓励农民修建沼气池,并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在解决人畜粪便污染环境问题的同时,减缓当地的能源压力;适当增加现有公厕数量,保持使用中的公厕卫生;对河道进行疏通,定时清理河中垃圾。

  二是落实各级干部责任。实行干部责任制,有助于将环境卫生的责任细化和落实到人。在过去,政绩考核中往往一味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对环境卫生指标的考核,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说经济这个中心以外的其他东西不重要,事实表明,环境一旦恶化到一定的程度,将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各级干部要负起保护环境卫生这个责任,在政绩考核的要素中,应适当提高环境卫生这个指标的权重。

  三是广泛开展创建卫生村镇活动,积极营造全民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以创建卫生村镇等评比活动为载体,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把卫生村镇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等活动结合起来,积极营造全民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从整体上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质量,进而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是逐步健全环境管理体系。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垃圾处理系统,将垃圾处理场建设纳入新农村现代化,逐步推行垃圾在农村定点存放,由区统一收集,最后送至市集中处理的三级处理模式。鉴于农村环境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拓宽农村环境保护的融资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社会、村民的融资机制,以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是落实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应当充分利用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特征,对各种污染环境的行为加以约束,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环保队伍的建设力度,努力建成一支组织化程度高、责任心强的高素质环保队伍,使农村的环保工作不仅有人问,有人管,还有人治。

  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广泛深入的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使其不断增强深化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在广大农村要积极开展以环境友好、卫生文明为重点的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主动保护农村环境,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展。近些年来,小庙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乡村文化建社成绩喜人,基层组织管理愈发民主,而今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也正在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切都表明,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及帮助之下,靠着村民们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小庙村的明天必将会越来越美好!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3

  脱贫致富工作一直是党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以少数带多数人,以富带穷一起致富的理念来对农村进行改革,那么农村脱贫致富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我县落实“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已经进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在前一阶段,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分赴各自联系点进村入户深入调研,掌握乡情村情民情。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对所联系的贫困村、户的基本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帮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还撰写了调研报告,对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基本情况做了全面总结,对致贫原因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帮扶措施。其中,县两山指挥部指挥白世明同志撰写的调研报告全面、翔实,致贫原因分析客观透彻,展望发展前景广阔,提出的发展思路清晰,帮扶对策明确具体。现将白世明同志撰写的《关于XX县和平镇范家营村脱贫致富的调查报告》予以刊发,供全县各领导在撰写联系村调研报告时借鉴学习。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在全县落实万名干部下基层联系帮扶工作中,县两山指挥部联系帮扶和平镇范家营村。工作中,经与村社干部的座谈交流和对困难家庭的入户走访,我深刻认识到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结合联系帮扶工作的开展,经认真思考,现就和平镇范家营村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提出一些认识、体会和思考:

  范家营村原属兰山乡,于并入和平镇,该村位于和平镇最西边缘,与XX区兰山乡接壤,属干旱山区,平均海拔—2120米,年降雨量360毫米、蒸发量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约140天。全村辖6个自然社, 396户1618人,耕地面积2699亩。

  范家营村属贫困村,20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47元。贫困人口234户865人,占总户数、总人口的59%、53%。其中:纳入低保对象56户178人,占总户数、总人口的14%、11%;有贫困人口178户687人,占总户数、总人口的45%、42%。

  1.自然条件恶劣。该村耕地面积少,人均只有1.67亩,且全部属干旱山地,农作物种植品种主要有小麦、马铃薯、油菜籽等,近年来加大了对双垄沟玉米、马铃薯、百合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但多时受干旱少雨、低温等自然条件制约,土地产出、收入有限,80%以上家庭农作物产品仅以维持自我生活。

  2.发展意识滞后。大部分群众已习惯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传统小农意识观念尚存,在农业生产中缺乏自我创新能力,近几年除推广双垄沟玉米种植外,在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无明显变化。没有大型龙头带动企业,农业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步伐进程缓慢。

  关于村脱贫致富的调查报告关于村脱贫致富的调查报告3.集体经济薄弱。村上没有一家集体实业,原有百亩果园(盛果期年产量15万公斤)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品种老化、干旱缺水、市场疲软等因素自然消失,集体经济薄弱,公益性设施、活动完全依赖国家投资,通村道路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群众的出行、致富。

  4.文化氛围不浓。该村离兰州较近,外出务工相对便利,大部分群众“读书与不读书一个样”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大人忙于生计,对子女读书重视关心不够,近90%子女勉强初中毕业即外出打工,甚至存在个别初中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全村近三年考入大学人数寥寥无几,“两后生”不断增加。

  5.劳务报酬率低。因人均耕地少但离城市较近,村上外出务工人员多,目前稳定在600人左右,占总人口的37%,其中三分之二为长期固定打工。打工者除个别跑出租车外,普遍以建筑工地、车站装卸和餐饮业服务为主,缺乏专业型、技术型工种,主要靠重体力和延时服务获取报酬,劳务回报率低。

  6.老弱病残严重。该村群众土地收入有限,收入主要靠打工,家有老弱病人需专人长期照料,外出务工受限、医疗费用支出较大是导致该村贫困家庭比例大的一大因素。据统计:两山指挥部联系帮扶的20户家庭88人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16户、老人22人,占80%、25%,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下但常年有病、因病费用无法报销、患残疾的有3户。

  经调查分析认为,范家营村脱贫致富前景广阔,尤其在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帮助、感召下,该村实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有良好优势,其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形势有:

  1、政策区位优势明显。范家营村原属XX县兰山乡,在撤乡并镇中纳入和平镇,现属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将享受到更多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该村位于原兰山乡政府驻地周边,交通相对便利,因离兰州城区较近,虽为山区村,但信息来源渠道较为广泛。

  2、村两委会班子有力。村两委会班子团结有力,办事公道正派,对全村发展思路清晰,能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年争取项目资金150万元,硬化了卜家路口至马家山5公里道路。村班子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团结力、战斗力,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具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

  3、群众致富愿望迫切。该村虽为贫困村,但群众勤劳朴实,村容村貌较为整洁,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友爱,这是实现共同致富的一个良好前提和基础。经长期低水平、困难生活的磨练,群众为改善和摆脱目前困难生产生活现状,与大自然作斗争、积极努力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

  4、有专业合作的带动。村主任高继德于2015年筹资成立的“榆中茂源土豆产销专业合作社”被省农牧厅评为省级合作示范社。该同志属地方农业生产带头人,热心公益事业,2015年进村两委会班子,2015年合作社采取周边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形式入股种植“黑美人”洋芋200亩,销量达30万公斤、产值100万元。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将为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发挥积极带动作用。

  5、联村联户行动给力。此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将为该村群众脱贫致富起到明显助推作用,省出版局、县两山绿化指挥部、和平镇政府干部职工对50户困难群众家庭联系帮扶,通过对村级基础公益设施的扶持完善、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转型、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使用、惠农政策信息的宣传引导、具体困难家庭的对接帮扶等一系列措施的扶持、给力,脱贫致富步伐将步入快车道。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新走向、构筑新格局,保持农村团工作的发展势头,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445人,其中团员45人;共有4团小组;近年来,在党总支、村委会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团组织能顺应新形势,以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青年群体的变化,我村团组织建设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团组织活动开展难。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年、团员纷纷流向企业、自谋职业或外出经商打工,一方面使团组织开展工作联系不便,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团员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还是挣钱比较重要,忽视了自己的身份,疏远了团的组织,脱离了团组织的管理。

  2、服务农村青年实际需求不够。在服务青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团组织来讲,在满足青年的文化娱乐需求,满足当代青年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上,还存在差距,这当然与当地青年的就业特点也有直接的关系。在“五四”期间,部分团组织虽能组织一些简单的文体活动,但内容单一,加上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团员不愿做的问题。

  3、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困难大。调查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团员困难等问题突出。我镇54名团员中28以上名团员在企业或省外务工。同时,由于团的组织生活不正常,再加上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变化,许多青年实际上又多在学校发展,使村级团的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

  二、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农村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在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中,还没有比较成型的符合农村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农村团员青年需要、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政中心工作的团的工作体系。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一些基层团组织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手段落后,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新的措施,影响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发挥。

  2、多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团员青年自我价值实现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了团员意识的淡薄,出现了“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的现象。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党建带团建”一直是我们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团建纳入议事日程,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将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以及待遇等问题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建和团建紧密结合。基层团组织要号召和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围绕本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努力成为突击队,充分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作为求地位,以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2、以适应发展为目标,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团的组织设置模式,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青年群体结构和社会分布变化相适应,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就有团的工作”。第一,强镇强团,重点突破。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互联共建、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增强团工作的活力。

  3、以服务青年需求为中心,创新团组织的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

  4、以吸纳优秀青年为重点,创新团的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团干部的培训。要大力加强团干部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要对村团委书记进行一次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在搞好团的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加理论知识、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创新团员队伍的管理。根据青年流动日益加剧、工作生活变动日趋频繁的特点,积极探索团员青年管理方式。按照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衔接,按照“流入地管理和流出地管理相结合,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管理为辅”的原则,重点解决好流动团员的管理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员的教育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进教育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模范作用。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本文明教育人生观教育持久战

  文明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进行了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的是实现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优良素质的塑造。但在校园里看到的情景,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思考: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在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方面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反差,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轻视劳动以及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不礼貌现象增多。到了大学,我们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不仅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和伦理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然而,近年来,在部分大学生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持不太重视的态度。使得现在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成为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今大学生中,不讲卫生,不懂礼貌,不讲公德,浪费粮食、水电等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买饭时乱挤一通,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考试作弊成风,在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远远不及他们的文化水平。这确实令人挺担忧的。一些大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愿参加《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政治学习。其突出地表现在“四多”上:即借故请假的多,无故缺席的多,迟到早退的多,上政治课看业务书的多。在调查中发现,约有10%的大学生无理想,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有职业理想,1/3的大学生有政治理想或带有政治色彩的职业理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有些人认为思想道德课没有用处,将来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主要看学生手中有多少证书,学过多少专业知识。少数学生还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再好,也不能顶饭吃,何必自寻烦恼,自己折磨自己呢?这些认识直接妨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很不利。

  这种状况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精神文明水平还不高。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忽视家庭教育,或者由于家庭知识构成较低,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片面而简单。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不当所产生的群体性道德教育偏差,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我国一直是考试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系统而完善的制度,大多数中学盲目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形同虚设,使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不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教书育人,有些教师往往是只教书,而缺乏寓于教书中的育人和缺乏‘授业’中的“传道”。”[①]这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生的道德水平难于同知识智力水平相符合。而以前对大学生在舆论上的吹捧,也使许多大学生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不再需要德育方面的修养,在这方面更加放松。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腐败现象等,也对道德教育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对学生进行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是手段,通过基本文明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培养合格人才才是目的。要实现这一要求,基本文明教育必须分三步走,或者说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校规校纪教育。校规校纪是基本文明素质的规范要求和准则,与基本文明教育密切相关。它通过集体对个体的约束,纪律对“自由”的约束来形成一种秩序,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环境。校规校纪教育是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顺利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前提,是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学习,听报告,大学生管理条例考试等形式,使学生对学校纪律、规定有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通过橱窗对以往的学生违纪典型进行宣传,并在学生中展开充分的讨论,使他们用这些来警戒自己。

  第二,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的行为规范包括基本的人际交际交往礼节,规矩的行为,基本的道德准则等。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在校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的最基本的言行举止,也涉及到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基本行为,这是文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基本行为规范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的各种细小事情中,它是靠长期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形成。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后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这方面的教育单靠德育课中的说教和开大会是讲一讲是远远不够的。习惯常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当学生按照习惯行为做时,在意识中他往往并没有想过应不应该这样做,而只是遇到某种特定情景时的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首先让他们意识到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这个可以通过在宣传栏里进行宣传提醒,或者学习、讨论有关文章等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制定教室、寝室、食堂文明公约,并把查找身边不文明行为和订立文明公约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心理学认为,习惯的改变往往不是可以自觉完成的,而要靠外界的约束和刺激长期形成。所以,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如文明行为稽查队,对同学中的不文明行为随时检查、督促,对良好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当然,基本文明素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理解,不可动辄批评学生素质低,不如以前好。

  第三,人生观教育。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教育是基本文明教育的巩固和升华。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②]可见,人生观教育有多么重要了。大学是他们人生观树立的主要阶段,很多学生文明素质较低,其实正是他们人生观不太成熟的表现。他们通过生活的经验和独立的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观点,有时受到不良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生观表现为消极、颓丧,或偏激,自以为看透一切,或单纯功利主义,必然导致他们在行为上的偏激,或玩世不恭,得过且过,或逆反心理,喜欢“对着干”,甚至发生自杀。仅1998年上海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就有21起。[③]大学是他们最需要各方面给予引导的阶段。这个引导,不可能是宣讲式的口头教育,简单的谈心效果也不会好,而是全方位的示范,良好的社会行为及秩序的教育,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学做人”。这首先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包括行政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特别是任课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来无形地教育学生,行动胜于雄辩,这样产生的教育效果要远远大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说教。其次,要在学生中树立正气,表扬高尚品格行为,打击歪风邪气,所谓“善善恶恶”。

  总之,大学生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刻不容缓的任务,对它需要充分的认识,即对它产生的根源有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可以通过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对此应充满信心。同时也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注释:

  [①]引自《浅议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杨永康

  [②]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p111

  [③]引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王祥兴

  参考文献:

  (1)《浅议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杨永康

  (2)《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展望与思考》陈静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王祥兴

  (4)《浅议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吴玮

  (5)《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从大学生自杀现象谈起》

  朱莉莉

  (6)《论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调适》戴迪萍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6

  根据县委“三送”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我驻镇村“三送”工作队,通过召开座谈会,走村串户和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村情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摸清了该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群众呼声和要求,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xx村现村“两委”干部有7人,拥有农家书屋,青年民兵之家,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矛盾调解室,接待室,会议室,办公电脑一台,一体机一台。村支部十分重视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自换届以后,班子成员精诚团结,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在群众中有一定声望。自“三送”活动开展以来,村支部和“三送”工作队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工作中,以“三送”统领全村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抓宣传。及时在每户农家钉上“三送”服务联系牌,把每张连心卡和致农民朋友的信发放到农户手中,做到“三送”活动家喻户晓。同时,将各项工作制度、走访帮扶对象情况等有关内容,制作成制度牌,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营造浓厚的“三送”活动氛围。二是抓落实。把走访农户、化解矛盾、落实产业、兴办实事、组织建设等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三送”工作队员身上,建立完善工作台帐,使“三送”活动规范有序。目前,已走访完了全村所有农户,帮扶困难农户50余户,收集群众诉求150多条,已办结71条,群众满意率100%,为民办实事、好事30多件。三是抓管理,为进一步明确责任,让干部真正沉下去,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要求工作队员吃住在农家,同村民打成一片,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好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情。四是抓成效。为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始终把解决问题,为民办事贯穿活动的全过程。目前,通过参与劳动、捐资捐款,使部分路段、水陂、水渠的运行状况得以好转,如帮助烟农从其他地方调来拖拉机翻耕、整地、修路;为困难群众解决低保,为大病重病人员捐资捐款等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同和赞许,让群众得到实惠。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外出经商和打工为主,今年全村种植烟业800多亩,预计产量可达24万斤,产值24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有人,年总收入近千万元,但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仍然比较落后。

  近几年来,5个村民小组先后列为新农村建设点,新农村建设着力改水、该厕、改路,做到了饮水安全,环境卫生,村村通公路,路到家门口,但只有一条水泥主干道。有线电视覆盖率较高,满足了绝大多数农户的娱乐休闲需要。

  该村村风淳朴,农户之间相处和谐、民心向上,该村农民安居乐业,目前没有上访现象,总体比较安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不稳定隐患,如土地流转后烟农种了烟的土地租金至今还落实不到位;烟叶基地的机耕路下雨天烟拉不出去等,引起部分烟农不满意。

  (一)村集体低子薄,无经济来源。目前村里水利条件差,制约了村里的发展。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比如农资产品等价格上涨,这与低水平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缓慢现象极不相称。

  (三)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就业。

  (四)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全村农民大多数文化不高,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党员干部农业农村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党性意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计划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动员全体党员掌握致富技术,努力建设一支为农民谋利益、深得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

  (二)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能够面对市场需求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拓宽农户的致富渠道,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政策、资讯上为农民提供资助和科技、技术服务。

  (三)大力调动发挥产业大户的带头作用。充分信任产业大户,积极为产业大户帮助贫困落后户提供帮扶搭建平台,建立好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支持提供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典型示范与互助互利的社会环境。

  (四)力所能及为农民办实事。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利和公路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支持,对村困难户、贫穷户、特困党员进行帮扶,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容村貌的整洁、美化。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7

  摘要:

  ①目的:了解目前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②方法:采用环境卫生调查表对磨山市陈家屯村环境卫生建设现状进行现场调查。

  ③结果:该村在规划卫生,住宅卫生,给排水卫生,粪便及垃圾处理,公共设施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目前,国内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个侧面,缺乏对整体状况的调查。本文在深入现场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唐山市陈家屯村的环境卫生建设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研究和改善提供基础资料。

  1.2资料来源:调查员深入现场调查,访问,并在村委会的协助下,完成自行设计的村级卫生组织情况调查及环境卫生调查表。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规划卫生,住宅卫生,给排水卫生,粪便及垃圾处理,公共设施卫生等。

  陈家屯村位于唐山市西北部,距市中心约4km。全村总面积约为117640m2,可耕地面积约为720亩。地势平坦,没有河流,池塘分布。村中总户数为448户,总人数为1191人,其中男502人(42.10%),女689人(57.9%)。全村S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76.8万元/年和33万元/年。除少数在外工作或个体经营外,全村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来源以蔬菜及果木种植为主,也有少数以养猪为主,其它禽畜饲养较少,人均收入约为2200元/年。该村交通便利,有一条柏油路直接通往唐山市,与邻村也有道路直接相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2.2.1功能分区居住区位于村中央,四周由农田包绕。工业区位于村西南角。有一家正常运转的轧钢厂,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废气从烟囱,窗户直接向外排出,对本村及邻村造成严重的污染:工厂的废渣也没有妥善处理,随意堆放于工厂周围,对农田造成污染。皮革制品厂,服装厂及木材加工厂已经倒闭,仅剩下空置的厂房及院落。在村东侧有1饲养区,以养猪为主,村内也有两家养猪专业户。该饲养区,尤其村内两户,将粪便堆于院外,臭气熏人,夏季更为明显。每当雨水过后,污水四溢,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

  2.2.2街道除西侧位于村外的一条柏油马路外,村内主要有3条东西走向(分别称为南街,中街,北街)和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均为水泥路面,路面宽度约为4-除这几条主要街道外,其它街道均为泥土路面,在有风时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行走不便。有的街道两侧堆放垃圾,粪便,造成街面肮脏,杂乱。另外,主要街道无排水沟,不利于雨水排放。

  2.2.3绿化除村北侧的路旁有一些沿路的杨树外,村内几乎没有其它绿化。

  2.3住宅卫生村内住宅均朝南,95%以上为砖瓦平房,多为三间结构,其它为二层楼房。住宅采光良好,南北侧均有窗户以利于通风。居住面积多在10m2/人以上,仅有少数小些,但也能达到8m州人。多数家庭燃料为液化气,冬季辅以烧煤取暖以土炕和暖气为主。住宅前均有庭院,部分家庭院内种植蔬菜及果木,少有种植花草者;院内多有存放农业用具及杂物的仓库。该村住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厨房与卧室直接相通又没有抽烟设备,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该村以地下水为水源,采取集中式供水,供水量能满足全村住户生活的需要。送水过程为水源→泵→塔→网→户。没有专门技术人员管理,水塔周围有垃圾堆放。对水源造成污染;水源水在送到用户前,没经过任何处理,水塔亦无定期清洗和消毒,难免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超标川另外,没有卫生防疫人员的定期水质监测。有的用户将水龙头放于户外,各户均有自备的储水用具,但都没有定期清洗、消毒。

  农户室内无排水管道,生活污水直接泼到庭院中或街道上,造成土壤污染,影响街道卫生。

  该村均为普通坑式户厕,除少数农户采用自家堆肥外,粪便大多不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施于蔬菜及果木。由于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会造成土壤,蔬菜,果实污染及人群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

  垃圾污染是该村居民反应最强烈的卫生问题垃圾主要来源于其它单位私自倾倒及本村的生活垃圾由于缺乏管理,垃圾随便堆放,村庄周围的道路两旁已经堆满,有的地方还侵占农田,造成农田渣化,肥力下降;风吹雨淋使纸尘,塑料袋漫天飞舞,污水四溢,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夏天蛆,蚊,蝇滋生,臭气熏人,危害居民健康:垃圾长期堆放,本身腐化产生渗沥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另外,垃圾堆于街道两侧,脏乱不堪,严重影响该村容观。

  该村公共设施较少,有两家个体小商店及一家理发店;没有村卫生院,仅有两家个体诊所。由于缺乏定期的监督,监测,又无正规的管理,其卫生状况难以符合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该村没有学校小学生均到距村约1km左右的果园乡小学上学。

  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保证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必要投资在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实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对现有设施要建立经常性卫生监督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利工作的开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使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关心,参与环境卫生建设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3.1在村建设中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使村内功能分区更趋向合理化,尽量避免工厂,饲养区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加强街道建设,改造泥土路面,增加道路两旁绿化,并注意排水设施的建设在绿化上充分利用庭院内及院外的空地,种植树木花草,美化环境。

  3.2由专业技术人员对住宅建设进行指导,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建筑结构,尤其应避免厨房对卧房的空气污染

  3.3饮水卫生是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水源防护;培训专门技术人员对饮用水进行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水塔清洗,消毒,水质卫生监测制度。饮用水的消毒可结合本地的经济实力,采用液氯或次氯酸钠发生器,也可采用漂白粉或漂白精进行消毒各户的储水用具也要定期清洗,消毒;排水上,应统一规划修建下水道,减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34粪便处理可结合农户特点,改造户厕结构,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川或小体积高温堆肥,使粪便达到无害化再用于农田;垃圾处理,可效仿邻村设立专门的垃圾清运小组,负责垃圾的清运外来垃圾应协同有关部门加强除督和管理,阻止其随处倾倒,或建立垃圾中转站,实行有偿服务。

  3.5该村公共设施较少应通过各种渠道集资(如村委会投资,村民集资等),根据本村情况修建浴池等必要的公共议施,方便村民生活对现有公共设施应加强卫生管理,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使其符合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8

  全市扶贫攻坚誓师动大会后,市直驻资丘镇五房岭村扶贫工作队到村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文豹先后率帮扶单位(市农业局、非税局、市物资集团、中行三峡分行)主要负责人到该村调研和办公。一个月来,我们通过走访贫困户、村组党员干部和群众,实地了解情况,基本掌握了全村的贫困现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五房岭村由岩磊子和五房岭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5 个村民小组,该村国土面积12.6平方公里,有耕地3150 亩,林地1 余亩,平均海拔850 米,属半高山地带。村内共有5个村民小组, 606 户,1783 人,村年产值1500 余万元, 年人均纯收入3490 元,农民家庭收入以畜牧养殖、蔬菜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生猪年出栏8400头;到户公路通车率 98% ,通电率100% ,饮水安全覆盖率达84.5% ,森林覆盖率74% 。本次精准扶贫入户信息调查共确定贫困户210 户, 685 人,占总户数34% 。

  该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按划分标准可分为五类。一是示范户(富裕户),指在产业发展、家庭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农户,全村有12 户 51 人,占2.2 % 。二是一般户,指在产业发展及家庭收入方面不具有优势,但能够依靠现有自身能力保持基本发展,不需要在精准扶贫环节给予过多关注和扶持的户,共有310 户 1034 人,占58.2 % 。三是贫困户,指依靠现有自身能力难以维持基本发展,但给予一定扶持后,能够增强发展能力,实现脱贫的户,共 210 户685 人,占39.4 % ,有近四成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四是特困户,指不能通过扶持措施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对部分人员需要政策兜底的,共 10 户 13 人,占 1.9 % ,其中需要政策兜底的有 12 人,占 6.7 % ;五是五保户。共4 户,4 人,占 2.2% 。

  我们先后走访了210 个贫困户,通过“五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疾病重病躺在床,找准了贫困人群,摸清了致贫原因。

  (一)因学生读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全村无幼儿园、无学校,适龄儿童主要就读于凉水寺希望小学(约4 公里)和集镇学校(约8 公里),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资丘镇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主要由一名家长陪护或采用全托方式,每月花费500 至800 元不等。如果家庭既有高中生,又有大学生,几年下来因送子女上学的高昂费用,又使一些家庭不得不返入贫困的队伍。据测算, 目前供养一名大学生最低需要4 万元。比如:田银成有两个孩子读书,学费、生活费负担重,像这类的户全村共有62 户。

  (二)因重大疾病致贫。“一人得病,全家致贫”是当前农村贫困农民的实际情况。该村农民特别是50 岁以上的人群中患风湿、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较多,精神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全村因病费用支出户均达2331 元,超过10000 元的有90 户,占17% 。四组农民田为新,妻子王秀道患有较严重的糖尿病,并诱发多种并发症,每年医药费要15000 元以上,田为新由于要照顾妻子长期在家务农,收入微薄,全家日常开支及医疗费用全靠儿子在外务工维持,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全村因重大疾病致贫有38 户。

  (三)因残(智)原因致贫。全村因残、因智力原因而致贫的有29 户。弱智人田世明、田黎明,不能自食其力,发展生产和家庭组织能力几乎没有。一组田家凤,一户多残,一贫如洗。

  (四)因交通原因致贫。全村因交通致贫的有16 户。四组田昌兴,全家3 人,2 个劳力,人不懒,耕地和山林也不少,可就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拖拉机和汽车根本开不进去,受交通限制,地里种的果菜很难拉出卖,若遇上雨天,只好烂在地里,农产品难于变现,全家3 人就有2 个单身汉。

  (五)因“三缺”因素致贫。全村缺技术致贫的有24 户、缺资金致贫的有30 户、缺劳力致贫的有11 户。这些户而往往更缺的是市场经济意识。一组的田昌庆,曾种过14 亩白菜,没想到等到白菜上市,当年的白菜价格却遭遇大跌,辛苦忙碌一年的田昌庆非但没赚到钱反而亏了1 万多。最近几年,田昌庆种过包菜,种过辣椒,因为只会埋头种地,不懂市场行情,年年丰产年年亏损,家境贫寒。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感到,五房岭村有利条件众多,按期脱贫充满希望。

  (一)自然资源丰富。五房岭平均海拔850 米,地势落差最大达700 米,是典型半高山地带和气候。全村有林地12000 亩,生态环境好,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达74% ,且以栎树、杉树居多,特别适宜发展食用菌、茶叶等产业,村民因地制宜种植蔬菜、木瓜和发展牲畜养殖,具备产业多元、多样化发展的先天条件。

  (二)产业发展有基础。生猪养殖是五房岭的优势主导产业,2014 年全村出栏生猪1 万多头,户平16 头,人平5.6 头,创产值1500 万余元,占全村收入三成以上。如今,五房岭的生猪跟“资丘飞鸡”一样闯出了些名头,村民也尝到了甜头。

  (三)干部群众劲头足。发展的意愿在群众,脱贫的主体是群众,只有激发群众甩开膀子苦干实干,脱贫才有“ 底气” 。我们所到之处,看到了干部和群众自强不息的精神,全村上下有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三组村民田开培,腿残、眼残,为3 级残疾,但身残志坚,人残脑不残,特别能吃苦,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发展规模养殖业,今年可出栏生猪110 头。二组20 多个贫困户,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要求村里支持发展木瓜产业。今年下半年生猪、西红柿、包白菜市场看好,价格上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

  五房岭村处于中山地带,产业多而不精,特色优势产业不明显,存在产业“空心化”问题,发展基础较为薄弱,要摘掉贫困帽子,还要搬开“三缺”的绊脚石。

  一是缺主导产业支撑。全村农业产业发展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层次、规模、水平相对较落后。田间主要以玉米、土豆、苕等“老三样”为主,基本不出售,主要用于饲养自家牲畜。近年来蔬菜种植有一定发展,但与周边村相比规模较小,种植面积在1000 亩左右,蔬菜种植农户207 户,占1/3 。养殖业主要是养猪,距离“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差距较大,全村年出栏生猪1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仅有5 户,50 头以上的养殖户也仅有19 户。“三边”种植的核桃、板栗、茶叶,管理粗放,产量低,被农民称为“三年两不收”产业,自给自足,没有形成商品。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9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

  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

  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

  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

  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

  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

  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

  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

  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

  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

  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

  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

  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

  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

  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

  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

  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

  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

  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

  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

生活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篇10

  3月5日至10日,我到XX村驻点,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

  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重点对XX村1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

  目前,农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

  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反映如下:

  XX村滨临长江,有368户农家,总人口1347人,总劳力为502人,旱地面积3647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品种有玉米、黄豆、棉花、辣椒、梨子。

  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3000—5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0户。

  —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80户。

  1000—2000元之间的户数为100户。

  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168户。

  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口总数为39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443.8元。

  总劳力数为23人,其中务农劳力为20人,占87%,常年务工劳力为3人,占13%。

  在校学生为10人。

  老人为6人。

  人均纯收入2000—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户。

  1000—2000元之间的户数为5户。

  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3户。

  从调查的情况看,XX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低。

  1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43.8元。

  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加上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农户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

  大咀乡长江村一农户去年家庭纯收入5780元,仅用于2 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就得12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1%

  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

  XX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棉、油等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

  区直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影响了农户通过劳务输出获取现金收入的出路。

  乡村大部分企业经营亏损甚至关闭也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加。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

  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农产品占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

  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

  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常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户收入不平衡。

  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收入下降的真相。

  长江村一农户年均纯收入万余元,而在同村的有些农户已到赊米、赊油度日的地步。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

  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

  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

  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

  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

  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

  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

  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

  在10户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

  XX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难度加大。

  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

  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

  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三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

  四是农户欠款的数额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6、自然灾害频发。

  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

  大咀乡长江村连续五年四灾,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

  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

  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

  忌一触即溃,要“把根留住。

  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

  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

  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

  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

  三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

  四是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实施科技兴农。

  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

  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

  三是要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

  6、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农民负担就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负担只增不减,农民收入就无从增起。

  一要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以此为契机,大力压缩财政和农民供养人数,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

  二要推行村务公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增强农村政务、财务透明度,促进乡村干部廉洁自律,杜绝腐化、挥霍浪费现象。

  三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格式 | 调查报告范文

分享

热门关注

经典的伤感文案(分享42条)

伤感文案

被抛弃了的伤感句子合集(50句)

被抛弃了伤感句子

八月早安问候语(优选48句)

八月早安问候语

2023海底捞文案摘录

宝宝口臭小儿预防措施3篇

宝宝口臭小儿预防措施

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精选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合集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情况调查报告(合集5篇)

情况调查报告

[参考]学校环境调查报告模板合集

学校调查报告

家乡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合集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