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集锦12篇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要一事一报,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栏目小编为您精选的这篇“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文章是值得您一读的好文章,我们提供的思路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要您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1】

  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几年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达20万人,但却不能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要,这一情况值得深思。调查发现,我县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方面的原因

  一是工资待遇差。我县园区企业多为传统行业、利润空间小,工资待遇差。目前,我县园区企业中普通工人平均工资约为1000-1500元/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1800-2500元,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城市工资水平,因此,劳动力外流非常严重。同时,企业每天工作时间长,节假日少。一些人情愿去打零工,工资约为100-200元/天,当天结算并且可以兼顾家庭。

  二是权益保障不到位。个别企业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不重视员工的合法权益。园区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普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五险一金”参保率低,目前,企业普工70%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园区企业参保工伤、养老、医疗三险的企业仅有6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6.67%,且多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0家企业没有为员工购买任何保险,占企业总数的27.78%;其他企业多只为员工买了工伤保险。另外,大部分企业车间无防暑设备,宿舍无风扇,员工在高温天气工作时难以忍受;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当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相应的组织牵头来维护其正当权益。

   (二)劳动力方面的原因

  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目前,80、90后等新生代打工者,绝大部分不愿留在本地,而喜欢到沿海发达城市打工。这些人认为,沿海发达城市发展空间大,工资高,工作环境比家乡的企业好,也容易找对象。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农民工表示愿意选择外出就业。这种情况导致用工需求较大的纺织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缺口较大现象。如湖南省南方纺织有限公司,2xxx年计划招工600名,但报名应聘者却不到100人。

  二是劳动技能相对较低。我县劳动力大部分为农村人,约为40万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五成。这部分人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工种,稍微复杂的工作就无法胜任。年龄偏大的务工人员,尤其是男性,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养家糊口的`压力大,他们为了多赚钱情愿选择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行业如建筑、采矿等而不会选择到企业打工。

   (三)政府服务方面的原因

  一是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近年来,虽然我县近年对工业园基础及配套设施投入很大,但园区住宿、消费、娱乐、学校等配套设施仍然匮乏,相关第三产业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缺乏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导致员工工作之余,精神上感到苦闷,“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

  二是劳动力市场不够成熟。目前,县内劳动力市场发育较为滞后,没有一个统一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平台,没有一个大型的人才市场,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变化得不到及时反映。加之部分企业招工时没有通过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发布用工信息,而是习惯在企业门口或人口集聚区张贴招工海报、发动企业内部职工招揽工人等方法招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用工信息,造成供求双方信息沟通不充分。

   四、应对园区企业“缺工”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一是免费劳动培训。县人社局每年会对园区企业的部分普工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行免费培训,但收效甚微。由于本身文化水平低,绝大部分普工经过培训后仍不能担任技术人员的工作。

  二是县职业中专与园区对接,有针对性开设相关专业,实行定向人才培养。这一举措的确给园区企业输送了一些技术人才,但是大部分人毕业后直接去了或者在当地企业工作几年积累了经验后去了沿海发达城市发展。

  三是通过政府网帮助企业对招工的宣传。由于很多劳动力,尤其是普通工人不懂得使用政府网找工作,因此,政府网的招工宣传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另外,一些企业没有及时将用工需求告知政府相关部门,使得政府网上的招工信息更新慢,与实际有所偏差。

  四是举行大规模的招聘会。近年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每年都要联合企业在春节前后举办1-2次企业用工大型招聘会,传递给大家一个观念:“在家乡打工也能挣钱,同时还能孝敬父母、照顾妻儿,”以吸引一些在外地打工的人回乡务工。这项措施效果比较明显,去年春节前的大型招聘会上,永州凯翔鞋业有限公司招到了50名员工、湖南省南方纺织有限公司招到了65名员工、东安创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招到了80名员工,其他参与招聘会的企业也都有所收获。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2】

  XXXX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隶属于益海嘉里集团,至今已成立十年有余,XXXX公司的发展壮大有装卸劳务工做出的一份贡献。但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随着外部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用工形式发生了改变,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劳动工人的薪酬也在增加,加上去年XXXX公司生产加工量的改变,全年劳动量不平均,导致了劳务工人思想和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XXXX公司的生产、管理。

  储运部是XXXX公司使用劳务工人最多的部门。储运部的生产、装卸工作基本都要由劳务工人完成。20xx年全年XXXX公司共加工大豆 万吨,是XXXX自成立以来加工量最多的一年,这是离不开劳务工人的辛勤工作的。劳务工人的变化,对XXXX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在此XXXX公司劳务用工现在的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一 装卸劳务工人的基本情况

  1劳务工人的工作情况

  现阶段装卸劳务队分为装卸班组和零工班组,装卸班组分为三个大班,每个大班有6~7个小班组,倒三班运转,每班工作12小时,休息24小时后再次工作。如需要加班,则要连续工作24小时,休息12小时后再工作。主要负责豆粕打包,装汽车,装火车,码垛拆垛等需要重体力的作业项目。零工班分为两个班,倒两班,每班工作12小时,休息12小时后再工作,主要负责公司的一些零散工作。

  2劳务工人的来源及年龄结构

  劳务工人主要来源于秦皇岛市附近的区县以及东北三省农村,主要以农民工为主。附近区县的农民工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节回家耕种,东北三省的农民工主要以打工为主,全年外出,年底返家探亲。

  现在为XXXX公司服务的劳务工人年龄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45岁以上,45~31岁,31岁以下,我们对这三个阶段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重进行了统计,其中

  45岁以上的工人占总人数 16%。

  31~45岁之间的工人占总人数的78%,

  31岁以下的工人占总人数的 6%,

  可见,45~31岁是劳务工人的主力军,31岁以下的工人较少,而且现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由于条件比上一代优越,很难再参与重体力劳动,31岁以下工人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在未来几年之内,45岁以上的工人也要逐步退休,劳务工人将面临后续无力,青黄不接的局面。

  劳务工人的收入情况

  我们初步了解了20xx年和20xx年的劳务工人的收入情况,结合河北省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以及秦皇岛其他领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的工资水平,他们的收入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 装卸劳务工人存在的问题

  1劳务工人总数不断减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农民种地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收入大幅增加,一部分农民工就选择了回家种地,收入不低于在外打工,而且时间宽松。尤其是今年

  的农副产品大幅涨价,农民收入增加,而外出务工,生活成本增加,相对收入减少了,又催生了一部分工人回家种地的念头。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经济,东北地区就业机会增多,许多东北的农民工更愿意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导致东北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逐年减少。

  2劳务工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一方面,现在劳务工人掌握的用工信息不断增多,都不愿再从事重体力劳动,总想挑选一些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管理相对宽松工作干。另一方面对于劳动报酬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比其他好的劳务公司,无论从劳动收入、劳动量、福利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差距,导致劳务工人的流动性非常大,可见,两年里工作满三年的老工人的流失是非常严重的,这些老工人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他们的流失对XXXX公司的影响是很大的。

  3由于劳务工人数量的减少以及人员频繁流动,造成了现有的劳务工人思想情绪不稳定。

  三 对XXXX公司的影响

  1生产发运方面的影响

  劳务工人人数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XXXX公司产品的生产发运,销售汽车或火车不能按时装车发货、出车,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声誉。

  2 不利于现场管理

  劳务工人流动大,致使现有的工人思想浮躁,不能安心工作,对于XXXX公司人员的管理要求漠视、冷淡,甚至有抵抗情绪。造成

  了XXXX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下降。

  3 降低了产品质量

  熟练的劳务工人流失,新工人工作经验不丰富,降低了公司产品的包装质量、火车汽车的装卸车质量,也影响到了XXXX公司的形象。

  4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人员频繁流动,新进的工人经验不足,应急反应差,将会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劳务工人数量减少,用工量增大时必然要产生加班,长时间连续工作,得不到休息,且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定会造成人员的极度疲劳,在使用机械作业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 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每年年底,劳务工人返乡过节,返家时有一部分人又会获得其他的用工信息,年后就很可能会从事其他的工作,另外一些想回家务农的工人可能年后就不再外出务工。如不采取一些措施,过年后,劳务工人数量肯定要减少不少。将影响到XXXX公司来年的生产活动。

  以上是对XXXX公司装卸劳务工人现状的分析,以及可能对XXXX公司产生的影响。不足之处,请领导指正。

  XXXX.XX.XX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3】

  (一)普通工人岗位流动性大。40%以上的普通工人是周边老百姓,需先顾家再务工,很容易受家庭情况的影响而变动。另外10-20%的务工者是利用在外地找工作的空档时间在本地临时找些事干,因此普工的流动性非常大。

  (二)企业员工学历与流动率成反比,低学历劳动力流动率较高,本科以上骨干人才队伍流动情况相对稳定。低学历的员工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工资待遇低,对企业的依赖性和满意程度低,流动比较频繁。

  (三)不同产业间员工流动率差距较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流动率高,如湖南省南方纺织有限公司、东安创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和东安毅荃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普工每年的流失量约有30%左右;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流动相对少,如永州一东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格润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基本没有员工流动。

  (四)企业员工流动方向主要是服务行业。近年来,我县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员工需求量激增,而相对于制造业,服务行业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工作轻松而又体面,因此,很多制造业员工流向服务业。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4】

  东安经济开发区现有企业36家,全部为工业企业,企业目前用工总人数为2200人左右。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

  (一)我县园区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留工难”的问题,缺工情况非常严重。我县36家园区企业中,有31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占整个园区企业的 86.11%,尤其是湖南省南方纺织有限公司、东安创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和东安毅荃服饰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人数达到63%以上。初步统计,我县园区企业共需员工5200人,缺口约为57.69%。

  (二)用工缺口最大的为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其次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县园区共需普工4200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900人,目前普工仅有1650人,缺口达到60.71%;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50人,缺口达38.89%。

  (三)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县36家园区企业目前用工结构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平均年龄大,二是女性员工比重大,三是高学历员工稀缺。我县园区企业员工年龄在30-60岁的有1543人,占全部用工人数的70.14%;女性1596人,占全部用工人数的75.54%;本科以上员工126人,仅占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数的22.9%、全部用工人数的5.73%。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5】

  根据省委调研组的调研提纲,我们近日走访了部分企业,对我区中小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掌握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供调研组参考。

  一、据对我区部分企业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就业岗位与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我们走访的企业中,很多企业反映用工成本压力较大,技工和大专院校毕业生需求量大,但用工缺口也较大,多数企业抱怨工人招不到,用工难。

  二、根据我们走访的企业调研的情况并结合本市企业职工待遇和福利情况得出以下情况:普工平均工资基本在1500-2000左右,技工和大专院校毕业生平均工资基本在2500-3000元左右,我们所走访的企业80%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50%的企业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70%的企业为员工办理失业保险,60%的企业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30%的企业为员工办理生育保险,但是住房公积金尚未有企业为员工办理,农民工保障房和子女上学的待遇根据我们对企业职工的调查发现有70%已落实、20%未落实还有10%表示不知情。

  三、政府有关部门应为园区企业做好企业发展的用工帮办,通过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储备劳动力,为缺工企业及时输送所需员工;定期收集和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搭建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搭建招聘平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减小企

  业用工成本压力和招工难的现象。针对我区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特点,特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等与用工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特别是提高对劳动合同的风险意识。帮助中小企业把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到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生产效率上来,集中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

  2、促进就业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在政府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建议政府根据企业新形势下的用工成本压力,制定鼓励企业用工和继续发展的优惠政策,丰富职工工作之余的文化生活,探讨企业留住人才的机制,倡导企业用工的资金资助、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新的政策措施,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需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传统产业企业享受优惠的低保政策待遇,短期内给企业有一个平稳的过度期。

  3、进一步健全政府服务功能。帮助企业正确运用法律工具,规范劳动合同,规避用工法律风险,对企业用工情况和合同签订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用工进行真情服务。建立劳动合同检查、监证、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在劳动合同纠纷中发挥好协调作用,做到事前有预防、事后有准备。

  天长经济开发区

  2011.11.28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6】

  (一)强化就业服务

  一是加强就业宣传。大力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园区发展前景以及用工优惠政策,增强本地企业对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促进本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就近就业。

  二是深化就业培训。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者、大中专毕业生、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列入免费培训范围,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各类技能培训机构,顺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开展对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及其他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对培训机构给予适当补贴。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培训机制,由政府牵头,工贸中专与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使培养的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生产岗位的需要,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建立就业培训专项补助资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补贴企业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补贴。

  三是优化招工服务。建立健全由县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和行政村招工信息员组成的就业服务体系,对在各行政村聘请的招工信息员,按工作成效发给一定补助。定期组织招聘会,搭建企业和求职者双向选择的平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引导劳动力资源在园区企业的合理配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入邻县邻市以及邻省欠发达地区招工。建立招工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部门和各行政村的招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考核完成年度招工任务的单位,补贴职业介绍费;对没有完成招工任务的单位,向县委、县政府缴纳招工服务费。实行送工考核制度,将送工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是强化用工保障。劳动部门要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欠薪报告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支付及时到位;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等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吸引本地劳动力到园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大批外出职校毕业生和打工者回乡就业。

   (二)改善用工环境

  一是切实提高薪酬待遇。企业要在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加快自身发展、增加利润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在有关部门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基础上,合理地确定用工待遇,在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使员工工资达到或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对工作效率高的工人给予相应奖励,根据在企业工作年限给予相应工龄补贴,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熟练工人。

  二是大力改善劳动条件。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对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此外,要合理安排加班时间,确保员工加班待遇。

  三是努力培育企业文化。企业要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树立“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理念,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和沟通,努力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增进对员工人文关怀,积极创造有利于务工人员成长的发展平台,将员工前途和企业前途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同时,在提供吃、住、行方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的文化娱乐设施,消除员工对工作产生的厌倦感。

   (三)完善园区配套

  着力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打造良好的园区环境,加快推进园区城市化。规范园区内公交线路的运营,增加公交车次,实行定时、定点在城区停靠,保障企业员工出入城区的方便。抓好园区中心商业街、商住楼盘、廉租房、公租房、学校等配套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综合型医院建设,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切实解决员工吃、住、行、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消除其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和员工生活质量,促进园区和谐发展。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7】

  2月18-20日,省发展改革委沈卫国主任率委国民经济综合、产业协调、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等处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赴宣城市调研开发区工作。调研组在宣城市召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广德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郎溪经济开发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设。现将有关情

  况报告如下。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8】

  为落实“订单招工、订单培养、订单服务”举措,再造xx市人力资源新优势,鼓励城乡劳动力本地就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多渠道引进外地劳动力来宿就业,切实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春节期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了以“春风进万家就业在家乡”为主题的xx年“春风行动”活动,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春节期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搜集就业岗位51678个,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7万余份,与新闻媒体合作,对“春风行动”宣传90余次,悬挂各类宣传标语10000多条。发放“春风卡”、“农民工进场务工读本”78000余份,针对进城务工人员举办各类招聘会300场,组织2647家/次用人单位进场招聘,15万余人进场应聘,达成用工意向78767人,占招工计划的152%。其中重点企业招工总数占招工计划98.1%;全市开展创业培训844人次,扶持成功创业456人,带动3200余人就业。

   二、春节后xx市企业用工情况

  (一)企业开复工情况:多数企业正月初十前开工

  xx年春节,大多数企业放假在7至15天之间,其中放假时间在6—8天的占调查企业的60%左右,92%的企业于正月初十前开工。全市1462家规模企业开工率在100%,春节期间还有5%企业,没有放假,正常生产。

  (二)企业订单形势:半数企业已排到半年之后

  调查企业中,今年的订单形势非常乐观,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预计今年的订单情况好于去年或与去年持平,纺织、电子等行业订单增长最为明显,50%的企业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下半年,少数企业甚至已排至明年。大企业的订单好于小企业。在行业方面,服装加工、纺织针织、电子电器等行业订单增长最为明显。

  (三)企业招工招聘:90%企业招工能够满足当前生产需要

  活动期间,全市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00余场次((含县区乡镇逢集、庙会招聘会),提供51678个就业岗位。正月初三至初五,市县(区)联动举办了大型招聘会,三天招聘44881人,截止目前,全市已招聘78767人,超额完成招工计划。可成科技、晨风集团、达利集团、恒力集团、汇源果汁、娃哈哈、箭鹿集团、瑞声科技、精科智能等规模企业,均已招满,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目前,可成科技已招聘7100人,上岗4100人,仍有3000人等待企业安排上岗。

  (四)企业缺工情况:少部分企业缺工依然存在

  由于部份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偏低、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企业劳动保护意识淡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用工年龄限制、性别需求失衡等企业内部因素导致员工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市仍有5589人缺口,涉及企业103家,主要是服装纺织、化学化工行业以及部分规模较小的电子装配等企业。

   三、目前招工面临问题

  (一)部分企业部分岗位招工难。从企业来看,用工情况差异性非常明显,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用工基本稳定,企业员工平均回流率在90%以上,而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的企业常年用工不足,员工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二)用工成本不断攀升。随着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旺盛,劳动力价格也不断攀升。据了解,企业今年用工成本同比平均增幅在15—20%左右,个别企业达到25%。企业借助工资待遇的提升来稳定员工队伍,与此同时,企业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开展“春风行动”,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动,为企业招聘提供服务。

  (二)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组织有招工需求的企业赴外地招聘。

  (三)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招聘模式,帮助企业与市内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多渠道开展招工服务工作。

  (四)帮助可成科技排出今年用工计划,提前下达给各职技院校,优先保证可成科技用工需要。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9】

  XX纺织有限公司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XX纺织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17日,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拥有员工2600余人。主要经营化纤、纺织产品、服装面料及与以上产品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是集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制衣等为一体的大型纺织企业。公司具有2万吨皮棉加工、50万纱锭精梳纺纱、500台无梭织机生产能力。设立了广东、浙江、江苏、北方、上海、青岛等六大区域事业部十几个分支机构。2005年被东营市政府授予“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07年公司纱线类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及国家免检产品。2008年公司由山东省银行业联合颁发的“最佳信贷诚信客户”,被山东省出口名牌工作协调小组评选为“重点培育和发展--山东省出口名牌”。2009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人均利税、出口创汇等各项经济指标排名中位于前十位。2011年—2012度中国纺织服装竞争力500强企业,XX纺织有限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150位。

  二、企业经营状况总体情况

  截至2012年10月底公司资产总额247070万元,负责总额128226万元,资产负债率51.90%。公司1—10月份实现收入总额235813万元,利润总额15439万元,净利润11579万元。截至10月底实现出口总额6600万美元,占总销售收入18%。1

  2012年纺织市场依然比较严峻,公司10月份共接纱线订单5120吨(其中出口订单920吨),棉布订单420万米(其中出口订单160万米),纱线订单可安排到12月中下旬,棉布订单安排到12月中旬左右。

  面对依然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从提升内部管理做起,2012年生产系统以提高车速、降低消耗为工作重心,已达到降低产品的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营销系统以营销客户为目标,保证目标客户;管理系统以提高服务效率为工作重心,服务生产和营销系统,推动公司生产和销售。

  三、企业用工状况:

  企业共计50万纱锭、500台喷气织机的生产规模,公司用工人员在2600人左右,自公司成立以来,没出现过用工慌的状况。公司生产一线工人的人均工资在2800元左右,每年10月份有全勤奖,对上出勤符合公司出勤标准的给予奖励,生产系统全勤将为4800元。公司2012年人事目标为提升员工技能,进行时效技能培训,每年春季、秋季举办员工技能操作比赛,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

  XX纺织有限公司2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10】

  ——来安全力服务园区企业用工显实效

  为支持企业发展,深化对接服务,切实掌握当前“两区”企业用工、招工、缺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来安县人社局会同“两区”管委会相关人员于20xx年5月16日至20日对“两区”规模企业进行深入细致地走访、调研,并诚心诚意地为他们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此次 “两区”用工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及特点

  来安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50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农村劳动力2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3.5万人,新增转移0.9万人。我县“两区”现有投产企业125家,企业总用工1.7万人。 近两年,随着工业强县的战略的实施,两个省级园区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用工问题一度成了约束企业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 一方面是本土劳动力输出量大,许多劳动力远赴他乡面对谋求生活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本县用工匮乏,亟待解决,为确保园区企业有人用,用得好,本地劳动力有业就、有岗位,我县抓调研,建机制,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无缝对接”园区用工需求和劳力供应,让入园项目留得住,劳动力引得回,呆得住,实现政府、企业、劳务者利益的“三赢”。据统计,我县已陆续有2.4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地就近就业,1-6月份,两个园区用工缺口6162人,招聘5632人,9成企业用工有着落,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一线调研,建立资源“三库”。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而正确的认识、科学的判断则源于对信息和事实的全面了解。为掌握全县劳动力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来安县人社局大兴调研之风,将调研贯穿于服务企业用工的全过程。一方面开展企业用工座谈会,通过与客商和老板的有效沟通,明确用工的趋势和结构,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所急;开展上门调查服务,进入园区逐个企业发放用工调查表,明确用工缺口的数量和类型。另一方面,构建县、乡、村三级劳动力资源信息网络,通过县人社会局和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村(社区)工作站、信息员开展地毯式排查,摸清全县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利用掌握的资料,及时建立“两区企业用工信息库”、“劳动力资源库”、“人才资源库”。为实现动态管理,建立调研长效机制,每个季度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并及时更新,每年开展二次大型用工调查,招聘服务前、后各一次,掌握用工服务的情况和效果,从而及时跟踪服务。

  (二)打造平台,畅通信息“引人”。供应和需求在市场的两头,一直以来,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大多依靠亲带亲、邻帮邻带领到发达城市务工,许多在外打工者每年回来一两次,对家乡的发展和本地用工的需求、待遇所知甚少。我县根据不同劳动力和务工者年龄、技术结构等特征,通过建立不同的宣传平台,实现信息宣传的全覆盖。广大青年和城市务工者文化素质偏高,熟悉网络,他们建立网络宣传服务平台,在县人力资源就业服务网站上常年滚动播出用工的供求信息,让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对于乡村的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谋划,利用春节等民工返乡高潮节假日时期,在县电台和电视台播放专题片,在各个乡镇逢集日发放宣传年画和致广大外出务工者的一封信、举办用工招聘会,宣传来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引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集聚、广大外出务工者回乡就业;畅通供需信息,让劳动者针对性的择业、就业。今年上半年,成功举办用工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19600个,到会应聘28000人,达成就业意向11000人。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育人”。企业用工除有数量上的绝对需求外,还有结构性的相对需求,企业因缺乏有素质、有技能的工人而用不了工,不少劳务者想回来就业,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就不了业。针对这一情况,我县实施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解决企业人才之忧、劳务者外乡打工孩子、老人留守之苦。与县高级职业中学签定协议,定向培养实用、热门专业人才,并优先安排园区企业就业,不断加大对园区企业的输入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和培训机构作用,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对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增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根据园区企业用工需求,聘请高校教师和高级技工授课,同时,为确保培训的效果,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发放证书,并规定,持证者优先上岗,今年以来,共有电焊、电工、会计等2800多个技能性人才走上了就业岗位。

  (四)维护权益,规范用工“留人”。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企业员工的高待遇、高收入吸引着广大在外打工者,我县开展在企业和劳动者“双向”宣传,加大对工人权益维护和规范企业用工的行为的力度,劳动者权益有了切实的保 - 3 -

  障,让外出务工人员稳住了神,安下了心,留下了人。一方面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另一方面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加劳动法律知识。通过举办企业用工座谈会的形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劳务培训班的引导和教育,《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法规为企业、员工所熟知,有效地促进企业用工的规范和社会保险待遇的落实。目前,园区企业劳动合同签定率达95%以上,来安县经济开发区企业超群电力、中联能源、扬子木业等一批企业纷纷为员工办理工伤、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另外,他们还着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业园区用工等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权益。

  三、解决企业用工的对策建议

  解决企业用工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互动,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确保企业用工需求,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关心关爱、部门协调帮助,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本县转移,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为此建议:

  1、加快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建成白领、蓝领、新市民公寓。完善服务设施,为园区就业的员工在吃、住、行、娱、购、医、教等方面提供便捷的服务,把园区建设成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2、引导企业以待遇、感情、事业留住人。促进企业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指导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工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面,规范用工行为,引导企业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

  3、注重奖励,解决缺工问题。制定企业用工服务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企业招工,对帮办招工服务中做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

  4、加大投入,保障招工顺畅。县财政局要将企业用工服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安排专项经费,新建或扩建县人力资源市场,按照“三有”要求建设好乡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每年从职教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奖励和扶持职业学校发展。设立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资金,每年列入财政预算。

  5、强化宣传,营造用工氛围。大力宣传来安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返乡就业创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成功典型,组织返乡农民工参观开发区和企业,让他们感受“新来城”和“汊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激发他们在家乡就业创业的热情。宣传规范用工企业、诚实守信企业及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宣传政府在招工帮办服务、改善用工环境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招工帮办中的经验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企业用工,各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用工服务的良好氛围。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11】

  重庆市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专题

  调研报告

  根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转发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发展各类开发区,加快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强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工作,重庆市组织对各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重庆市开发区概况

  重庆市现有开发区38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6个(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32个。

  全市开发区批准用地面积共计16783.94公顷,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批准用地面积6387.51公顷,省级开发区批准用地面积10396.43公顷。

  二、开发区发展动力分析

  开发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地域空间,其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力量物化的表现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讲,重庆市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可概括为政策作用力、市场作用力、学习和创新能力及社会文化作用力。五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开发区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政策作用力——开发区发展的初始动力

  重庆市,是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为国际大都市。位于重庆主城区北部的两江新区是截至目前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亦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重庆市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享受优惠的政策,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开放度高,是一种特殊的政策空间。国家及重庆市政府授予了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应的经济管理权,开发区管委会享有与其所在地地方政府同等的经济事务管理权,运行机制高效、规范。开发区在审批外来投资项目上具有简便、快捷、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办事程序。各开发区对进区投资企业的建设、生产、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制订了相当优越的投资政策,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市场作用力——开发区经济增长的动力

  开发区是从事特定的经济活动的企业集聚空间,而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关注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开发区管理机构在立项过程中,把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纳入决策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重组。对企业而言,在开发区投资有很多优势。首先是明显的区位优势。开发区分别设在经济环境较好地区或交通枢纽地带,对外联系较为方便。其次是有健全的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开发区所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生产门类齐全,对开发区的快速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区内的信息发达,实现了通讯和信息与国际接轨。开发区还具有人才优势,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可资录用。

  (三)学习和创新能力——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提升力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世纪之交,正逐步向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迈进。在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中,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区域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企业角度讲,在原有的生产模式下,企业通过流水线生产大批量的标准化产品,以此来获得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但今后竞争优势的本质特征由原来的依靠成本优势转变到依靠速度、质量和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企业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企业能否学会快速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而不仅仅依靠成本的降低和标准化产品数量的多少。企业的概念也由原来的利润最大化或交易费用最低,转变为能否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学习型组织或知识创新型组织。所以从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来看,区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提升开发区发展层次的重要力量,能激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因素就是增强开发区竞争力的源泉。

  (四)社会文化作用力——区域发展的整合力

  个人和组织的学习和创新活动总是根植于特定的地方环境中的。这种环境不仅是物质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生产活动等经济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和制度方面的。个人和组织作为区域经济活动运营的主体,不仅是知识、信息、技术的载体,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文化要素的载体。因此个体和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在营造区域的学习和创新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促进开发区加快建设,加快开发区土地建成投产,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开发程度。

  督促各开发区加快区内土地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招商引资,使符合开发区功能定位的入驻企业按期建成投产和不符合开发区功能定位的企业转型,同时为入驻企业和转型企业尽快建成投产服务。通过加快建设,大多数开发区的土地开发率、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普遍有所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开发程度。

  (二)对已供地按标准严格监管、验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

  对已出让未建成部分土地的利用强度、土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用地强度标准应按供地时设定的规划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严格进行竣工验收,并对验收未达标准的进行处理,确保各开发区出让后的土地能按规划标准进行建设,不能因建设达不到规划标准要求而降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通过加强对已供应未建成土地的监管,严格按照规划标准进行建设,提高开发区土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

  (三)设立用地企业入区门槛,有效地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对开发区内的工业用地应严格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指标体系和开发区功能定位审查供应。此外,在招商引资、指导开发区产业布局时,对申请入区的用地企业设立“入区门槛”,综合考虑将企业用地数量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工业用地产出强度等挂钩,吸引占地少、产值高的企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

  (四)建立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制度,有效地实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重庆市坚持每年年初制订土地供应计划,根据地区产业政策及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预测用地总量,做到按计划供地,不超计划用地。做到不浪费一分土地,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五)区县地方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有效地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绩效。

  区县地方政府及开发区土地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积极处臵到期项目用地和闲臵土地,严格执行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招拍挂制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绩效。

  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重庆市早期设立的开发区,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其设臵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布局与规模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相对粗放

  重庆市的地势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可有效使用的土地资源较少,在土地资源供给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现有开发区土地资源低效利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拿地正本较低,许多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造成了开发区“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二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竞相压价,造成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严重。

  (二)入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够扎实,缺乏对入区项目的投资前景和环境影响分析

  区县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或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区县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对入区投资项目来者不拒,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对项目的投资前景、环境影响、融资渠道、投资强度等缺乏应有的研究,致使有些项目由于融资受阻,投资跟不上,造成了项目区内少量土地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闲臵状态。

  (三)过度重视土地出让的价格和土地出让净收益,忽视了项目质量

  区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度重视土地出让的价格和土地出让净收益,忽视了地块上承载的项目质量,短期现象严重,不利于开发区的科学、持续、高效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各项制度政策。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控制开发区扩张用地,缓解开发区用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我们将积极支持、配合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各项制度政策,加强开发区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各部门的沟通,加大宣传力度,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政策制度及评价成果有效引导、提高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地方政府考核挂钩,真正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应用到实处。

  (二)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技术监测机制。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监测机制,利用“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尤其是对开发区外延扩张趋势、内部空间结构、闲臵土地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的薄弱环节,为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实时数据和科学依据。

  (三)研究制定开发区用地布局、规模控制及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政策。

  为更加有效的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开展开发区产业用地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及规模控制研究,使开发区产生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从而引导企业向集约用地方向竞争。研究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政策,将产业用地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控制等作为企业入园的政策条件,引导开发区形成集约用地的良性竞争。

  (四)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经验交流平台,总结推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新理念,新模式。

  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经验交流平台,将一些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好,并值得推广的节地新理念、新技术进行总结,并积极推广。加强各开发区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并鼓励各开发区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制度,用地模式等。

企业用工难调研报告【篇12】

  20xx年1月1日 ,新修订的《劳动法》和“两税合一”(指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统一为25%)开始正式实施;同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等改革措施不断深化;人民币持续升值等新情况不断出现。为调查这些新举措(新情况)对我市企业用工的影响和作用,我们选择了部分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33家企业的调查表反馈,其中:国有企业17家,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8家,外资企业5家。现报告如下:

  一、 企业高度重视《劳动法》并深入贯彻

  所调查的33家企业均组织学习过新的《劳动法》。企业用工的管理方法正走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式管理。33家企业的在岗职工为30946人,已经签订劳动合同为25767人,占的比重为83.3%; 276人因职工或企业的原因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企业, 占的比重为0.9%;尚有4903人在待签过程中,占的比重为15.8%。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私营企业270人,外资企业6人。

  二、 企业的用工方式以“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为主。

  本次调查企业主要用工方式时允许有复选项,企业选择频次最高的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24次,占总选择频次的52.2%;其次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17次,占37.0%;第三为“签订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3次,占6.5%;第四为“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用工方式”选项,共计2次,占4.3%。

  三、 企业遵守《劳动法》的意识得以强化

  新《劳动法》的实施将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我市企业选择频次最高的选项为“办理社会保险的成本增加”,共计19次,占总选择频次的41.3%;其次为“合同终止时经济补偿金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11次,占23.9%;第三为“不签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第四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前两项为守法成本增加,认同率高,说明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劳动法》,企业认同劳动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后两项为违法成本增加,也有相当部分企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认同率不如前两者高,说明大多数企业基本不做违法的前提假设,故而未把违法成本增加当主要成本支出的首选项,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企业守法意识加强。

  四、某些行业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33家企业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8家,占24.2%,劳动力充足甚至过剩的24家,占72.7%,其他情况(经营者正办理交接,无法判断)1家。占3.1%。

  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企业以私营企业较多,有4家,占私营企业总数的50%;其次为国有企业,有2家,占国有企业总数的11.8%;第三为集体企业,有1家,占集体企业总数的33.3%;第四为外资企业,有1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20.0%。

  从行业发布看,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分布在酒店、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

  五、 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两税合一等改革措施对我市企业影响不大。

  对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63.6%企业认为“没有影响”,36.4%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两税合一”,33.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6.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节能减排”,30.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9.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六、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市企业有影响甚至有较大影响。

  对于“人民币持续升值”, 85.0%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12.0%企业认为“没有影响”,3.0%的企业认为有较大影响。

分享

热门关注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系列5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不上班检讨书(热门六篇)

上班检讨书

柳树美术教案收藏

柳树美术教案

干事创业心得范本13篇

干事创业心得

中秋节手机短信通用44条

中秋节手机短信

品牌市场调研报告范文(集锦12篇)

品牌市场调研报告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集锦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业务调研报告(必备12篇)

业务调研报告

财政调研报告(系列12篇)

财政调研报告

品牌调研报告范文12篇

品牌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