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推荐了一篇与“化学教案”相关的好文阅读,欢迎大家阅读点赞评论帮助我们更好地分享知识。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老师在上课时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
化学教案【篇1】
生活与化学教案
主题范文
一、引言(100字)
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化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本教案旨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探索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化学应用能力。
二、化学在食物中的应用(400字)
1. 淀粉的检测: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如何检测食物中的淀粉。可以将食物样品与碘溶液反应,观察颜色的变化,从而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 发酵的原理:通过制作酸奶、面包和发酵酒等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发酵的过程和原理,并理解其中的化学变化和反应。
3. 制作饮料:通过实验制作柠檬汁和可乐等饮料,学生可以了解饮料中的主要成分,了解饮料的制作过程,并通过实验探索添加剂的作用和成分。
4. 食物的保存与腐败: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食物的保存状况,学生可以了解食物的腐败过程和原因,并学习如何正确保存食物。
5. 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实验了解食物中酸碱的含量,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通过实验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三、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00字)
1. 洗涤剂的选择: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洗涤剂的清洁效果,学生可以了解洗涤剂中的主要成分、作用和选择原则,培养他们正确选择洗涤剂的能力。
2. 化妆品的制作:通过实验制作化妆水、面膜和口红等化妆品,学生可以了解这些化妆品的主要成分,探索其制作过程,并了解化妆品对皮肤的影响。
3. 燃烧与火柴: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的火柴燃烧的特点和时间,学生可以了解燃烧的原理和火柴的结构,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火柴的知识。
4. 塑料的特性:通过实验观察和测试不同塑料制品的特性和性质,学生可以了解塑料的种类、用途和环境问题,并探索塑料的回收利用。
5. 自然界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和原理,如腐蚀、发光和发热等现象。
四、结语(100字)
本教案通过化学在食物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示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进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的知识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为未来的人生奠定牢固的基础。
化学教案【篇2】
生活与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活中化学的应用和价值;
2. 思考和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应用;
2. 通过实例理解化学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和作用;
2.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3. 常见化学现象的解释;
4.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向学生展示起泡剂溶解的化学反应,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反应;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如果汁变酸、酸性雨等。
二、讲解(30分钟)
1. 阐述化学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和现象,如燃烧、溶解、酸碱反应等;
3. 通过实例讲解化学原理,如为什么吃橘子会感觉酸味等。
三、实验演示(40分钟)
1. 设计一个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的结果和原因;
3. 分组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并进行演示;
4. 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四、讨论(20分钟)
1. 分组进行化学现象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应用;
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作业布置(10分钟)
1. 让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身边发生的化学反应或现象;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生活中化学应用的报告,并做相关实验;
3. 提供学生查询资料和借阅相关书籍的建议。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3.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七、课后反馈(5分钟)
1. 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
2. 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和解答疑惑;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一次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的设计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化学教案【篇3】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 ,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初中学习方法?
[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
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化学教案【篇4】
生活与化学教案
主题: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导言:
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教案将围绕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化学与我们的食物
1. 了解化学与食品质量卫生的关系:
- 实际案例: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使用。
- 分析剖析:学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了解食品防腐剂的原理和风险。
- 实验设计:用红蓝指示剂检测市售果汁中的酸碱性。
- 思考启示:学会正确选择食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化学与我们的衣物
1. 了解洗涤剂的原理和分类:
- 实际案例:洗涤剂在衣物清洗中的作用。
- 分析剖析:学习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和作用,了解洗涤剂的种类及其原理。
- 实验设计:使用不同类型的洗涤剂处理污渍,比较清洁效果。
- 思考启示:学习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洗涤剂,养成良好的衣物清洗习惯。
三、化学与我们的环境
1. 了解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化学原因:
- 实际案例: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 分析剖析:学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来源。
- 实验设计:利用白烟实验模拟尾气排放,观察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思考启示:呼吁保护环境,参与环保行动,减少污染源。
四、化学与我们的健康
1. 了解药物的化学原理:
- 实际案例:普通药物的作用原理。
- 分析剖析:学习普通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 实验设计:酸碱指示剂对常见药物进行鉴别。
- 思考启示:正确使用药物,培养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和使用意识。
五、化学与我们的能源
1. 了解化石燃料的化学能量转化:
- 实际案例:汽车燃料和电池储能。
- 分析剖析:学习汽车燃料的种类和化能转化原理,了解电池的类型和储能原理。
- 实验设计:通过电池驱动小灯泡实现能源转化。
- 思考启示:学习节约能源,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六、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品质
1. 了解香料、颜料和香精的化学应用:
- 实际案例:香水的制作和染发剂的使用。
- 分析剖析:学习香料、颜料和香精的种类和应用。
- 实验设计:制作自己的香水或染发剂。
- 思考启示:培养艺术和生活品质,学会正确应用香料和颜料。
总结:
通过以上案例和实验,学生将深入了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化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铁锭
观察: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2、质软
设疑: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用铁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实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 )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较以下实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讨论)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应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6~2 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察)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 (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讨论)如果将5.6g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本节小结: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第六章 铁
铁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
一、铁的化学性质[FZ1]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FZ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铁锭
观察: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2、质软
设疑: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用铁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实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 )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较以下实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讨论)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应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6~2 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察)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 (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讨论)如果将5.6g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本节小结: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第六章 铁
铁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
一、铁的化学性质[FZ1]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化学教案【篇6】
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
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
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
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
[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
[引入]
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
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教师引导]
+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1-1。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电子式: SPACE PREFIX =O />;结构式:N≡N。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
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
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完成以上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 情况加以说明。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教师引导]
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 (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2、在汽车引擎中,N2和O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O(N2+O2 2NO+Q),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4、现有M、R两种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R强的是( )。
5、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某它三种元素。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 )。
6、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体积比充满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单位:mol・L-1)( )。
(A)0.045 (B)0.036 (C)0.026 (D)0.018
7、18,曾有人发明了固氮的一种方法,该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气为原料。第一步反应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应产物和焦炭反应,在电炉中的高温下制得第三步反应起始物;第三步反应中另一反应物是空气,该反应也是在电炉中完成的,生成一种固体;第四步是使该固体和水蒸气反应制得氨气。又知该固体中有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
(1)试写出四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简评该固氮方法。
答案:(1)CaCO3 CaO+CO2↑; CaO+3C CaC2+CO↑;CaC2+N2 CaCN2+C ; CaCN2+3H2O(g)=CaCO3+2NH3↑。
(2)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原料众多,设备重,生产成本高。
A+D E+H2O, E+O2 D,
C+D B+F, B+O2 C。
且已知其中:C为红棕色,D能使石灰水变浑浊,E常温下是固体,F是一种酸酐。
(1)写出四种气体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C+D B+F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S、NO、NO2、SO2。
(2)NO2+SO2=NO+SO3。
(3)SO2+Ca(OH)2=CaSO3↓+H2O。
化学教案【篇7】
现代汉语中的“为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如果作为一个词出现,是个动宾式动词,经历了由“为+期”到“为期”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为期”的`词汇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限期”功能的弱化在主语上表现出来;带有特征成分做主语或核心动词“以”主语的缺失又使“以”消失,同时促使“以...为”格式消解,使“为期”趋紧;最后时段成分由“为期”前向后移动做宾语,使“为期”完全词汇化.“为期1”作为述宾词组,构造“时段+为+期”形式;“为期2”作为动宾式动词,构造“为期+时段”形式.其中“时段+为+期”形式中的时段成分可以作为话题,而“为期+时段”形式中的时段成分不可以作为话题.
作 者:王世凯 袁艳华 作者单位:王世凯(渤海大学,中文系,辽宁,锦州,121013)刊 名: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0(1) 分类号:H042 关键词:为期 语法化 生成化学教案【篇8】
主题:烘焙中的化学原理
烘焙是一门需要精心学习与掌握的技能,不但需要良好的手艺,还需要对食材与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深入了解。在烘焙中,许多化学原理都得到了应用。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一下烘焙中的化学原理。
1. 面团中的化学结构
面团是烘焙的基础,不同的面团所使用的面粉成分、水分、盐分、糖分等都会影响它们的化学结构。面团中的淀粉质,在加水后开始吸水膨胀,变成糊状物质。加入面粉中的蛋白质通过搅拌与发酵,生成面筋。面筋的弹性使得面团能够膨胀、发酵、造型等。
2. 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面团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酵母菌的发酵,使面团发酵膨胀。而发酵的过程里,同时也需要加入一些物质,如糖、食盐、柠檬酸和乳酸等,这些物质能够刺激面团中酵母菌的发酵,促进面团的发酵效果。
3. 温度控制对烘焙的影响
烘焙过程需要使用温度来控制面团中的化学反应,也决定了面团发酵的速度和膨胀的程度。当面团在高于五十度的高温下烘烤时,后果是面团变硬和缩小,而低于五十度则发酵速度缓慢,糖分过多则会使得蛋白质发生变化,面筋很快失去弹性和韧性。适当控制温度能够使得面团烘焙出最佳的效果。
4. 焦糖化反应
许多烘焙食物中都有着金黄色的颜色或轻微的焦香气,这些皆是焦糖化反应的结果。当食材中的糖类在高温下遇热或火,会发生焦糖化反应,从而使得食物味道更佳,口感更好。
烘焙是一项需精心学习与掌握的技能,需要了解食材和化学原理才能掌握它的精华。食材的选择、合适的温度、面团的拌和、表面的美观,均需要通过化学的知识来实现,化学在烘焙中的应用不言而喻,同时也使得烘焙成为了一门精彩绝伦的艺术。
化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
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一瓶氧气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液态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无__色_无__味的_气_体__,_不易_溶解于水,比空气_略_重__。
2.液态氧为_淡_蓝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物_理__变化。
什么是化学性质?
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做课堂练习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加深记忆
及时反馈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 氧气与带火星的木条反应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实验来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记录
观察、记录。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2.氧气与硫反应
展示硫粉
1观察硫粉的色态 2 点燃硫粉后放在空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3 把点燃的硫粉伸入纯净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4 生成物有气味吗
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3.氧气与铝箔反应
1.观察铝箔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铝箔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防止高温的生成物落到瓶底而炸裂集气瓶
怎样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铝 + 氧气 —— 氧化铝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铝箔是银白色的固体,一端裹着火柴。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加强记忆。
质疑,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记忆
1.氧气能与木条、硫、铝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讨论并回答:
自由回答。
回答:氧气
思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化学反应
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1 什么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
2什么是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别两者:前者为过程,后者为结果。
回忆
分析、归纳并回答。
例子:天然气燃烧、铁生锈、煤燃烧等都是化学变化。
石蜡的熔化、水蒸发成水蒸气、木材变成桌子等都是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明确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在化学反应中,还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常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课后记: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起,初中化学开始具体研究物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有何用途。而物质的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起,因此,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化学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是要求学生熟记的。
化学教案【篇10】
烃的燃烧通式是:CxHy + (X+ )O2 XCO2 + O2
1)当温度高于100℃,生成物全部是气体,气体体积变化量为:△V=V前-V后 =1- 分三种情况:
①当y=4时,△V=0,体积不变。
②当y0,体积减小。
③当y>4时,△V
通常把△V=0的情况称为氢4规律,即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的烃分子在温度高于100℃时完全燃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等,与碳原子数无关。反过来也可以根据燃烧前后体积不变来判断烃的分子组成。
2)当室温(或者低于100℃)时烃完全燃烧,由于水是液体,体积计算时水的体积被忽略,则△V=1+ ,此时,△V均大于0,即体积不会不变,也不会增加,只能减小。
①物质的量相同的烃,(X+ )越大,耗氧量越大,若两种烃(X+ )相等,则耗氧量相同。
②质量相同的烃, 越大,(相当于含氢量大),则耗氧量越多,若两种烃的 相等,质量相等,则耗氧量相同。
③质量相同的烃, 越大,(相当于含碳量大),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若两种烃的 相等,质量相等,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均相等。
4)任意比混合方面的潜在规律:
①最简式相同(如C2H4和C3H6等)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总质量固定,必然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完全燃烧后产生CO2的量是一个定值。
②分子中具有相同氢原子数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固定,燃烧后产生水的量是一个定值。
【典型例题】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剖析】选D,依据规律:物质的量相同的烃,(X+ )越大,耗氧量越大,即可得到答案。
【变式训练】若1mol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需用3mol氧气,则( )
A、x=2 y =2 B、x=2 y =4 C、x=3 y =6 D、x=3 y =8
【剖析】选B,由题意知,X+ =3,讨论:x=1时, y=8(不存在);、x=2时,y=4(乙烯);、x=3时,y=0(不合理)
【思维提示】1)解题时,根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进行计算,此时应注意反应条件,100℃以上水为气态,100℃以下水为液态,
2)烃类燃烧通式的计算可用于混合烃平均分子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