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著读后感

2023-08-19 09:04:58 中国名著读后感

  阅读对我们与他人的共情感和结识好朋友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获得独特的感悟。然而,写读后感并不只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复述,也不能随意发挥和脱离原文内容。它应该以个人的“体会”为主。现在,出国留学网编辑推荐你阅读一下“中国名著读后感”。这些资料可以为你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希望它们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1】

  每每独坐窗前,总是频生感伤。那似乎,源于不知名的忧愁和怅惘。直至翻开了那卷忘在角落的书卷,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将它荐于我,嘴里还满是赞叹。他们是想让我明白,什么真的值得感伤,什么真的可以为此叹息流涕而后泣不成声。

  《红楼梦》,我在百度百科里寻到这样一段简述:”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可是我倒并不这么认为。我无法做出那样宏观的概述,也无法从这本书里读到什么手法、底蕴、价值。我看到的,只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样的无奈和辛酸,还有那可以与我突生泪水的人走茶凉的哀莫结局。

  忆及黛玉初来贾府时,虽说是孤苦伶仃,可那一大家子说笑喧哗、门庭若市的场景,是多么红火、热闹、令人心生向往,那场诗文之赛多么令人钦羡、赞叹,而那贾府上下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感情,又多么难得可贵。可随最终还是家道败落、家破人亡,只留一个人活下来。这,便是现实而残酷的结局。

  对于这个令研究红学的人苦苦哀叹的结局,我则是带着一分不敢言说的窃喜和九分浓浓的悲痛。窃喜这个故事不是俗套,是孤傲作者的点睛绝笔,而悲痛,则与常人无异。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贾家之人走的走、散的散时,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兴衰,可我同时也明白,这只是一个作者呕心沥血创造出的虚拟环境,不是真实的。可对于其中林黛玉这个角色,我却宁愿相信这是真的,是真实存在的,她的离去,是我悲痛的事情。

  依记我儿时,体弱多病。老师和同学总把我称作“林黛玉”。彼时我还不知林黛玉是谁,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后来我终于知道了,林黛玉是终日沉绵伏塌却满腹才情,多愁善感却孤独叛逆。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刹那明白后,我才始了悟,原来我不是她,我没有她的才情,更没有她的伤感。虽然我依旧体会得到她死前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痛,可我比她坚强。

  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每个人都有悲惨的命运,而我唯唯记住了黛玉泣血的一生。这便是我所悲痛的结局,一个女子香消玉损让我看到的结局,犹如曹雪芹给我们的结果。林黛玉犹如儿时的我,我感叹她红颜薄命,也为她的柔弱而而掩面跺脚。

  沉思良久,我终于懂得人要为何伤感难过,不是凭空掉泪,是要经历大风大浪后,是在经历了像贾府家破人亡的风雨后,而再次站起奋斗而后收获留下的喜悦的泪珠。没错,现实是残酷的,可我们却可以在领教了它的残酷后,重新获得力量。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2】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当如是。”这是大宋的山水,宋人用音和韵雅的句子,为山水贴上或悲或喜,或婉约雄壮的情感标签。

  如今,千年韶华渐渐没落,尊华与屈辱一并雪藏,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便是将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一一展现:

  不必说水气淋漓的都江堰,清荣竣茂的三峡;也不必说园圃葱翠的青云谱,藤葛垂垂的白发苏州;单是那流光溢色,神秘安祥的大漠戈壁,便让人发出无限喟叹。

  “他回头看一眼睛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大漠荒芜的黄河文明的衰败,深邃的苍凉的文明,步履艰难。文明的衰落注定了国家的没落,国家的兴亡自然决定了文明的发展。也是,当年的清王朝,连皇家园林也守不住,又岂能留住那千里之外的莫高窟?其实,相比于圆明园,莫高窟也算是幸运的,起码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物留存于世间,而不是灰飞烟灭。其实,这样的事实终究是不会存在太久,或被他国夺走,或被本国破坏,总之,留不住。

  因此,阿房宫烧了,圆明园毁了,岳阳楼不断重修……比之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这些兴盛于一时的纯粹的遗迹,从古至今,代代瞻仰。中国则不同,中国的遗迹都有属于本国的历史沧桑感,中国的存在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太多的遗迹根本保留不住。就像被列为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只能引人遐想。因此,凡在至今仍存有的历史遗迹,总有生生不息的独特秉赋,都江堰如此,长城如此,莫高窟,也是如此。

  “虽山深而无法登高之苦,虽奇丽而无法柒米之匮”,这便是天柱山,空寂无人的山岙,留下了历史的强蛮。天柱山曾是多少文化终老之计的山水,深深的感和归宿感,引得文人前仆后继,但是它的主旋律注定是苍凉荒芜的战歌,兵荒马乱,一次次血与火的洗涤,天柱山,已不堪重负,说白了,还是战争,还是乱世,使文化一再没落。

  “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这是对江南的乡愁。”一提到江南,就会想到小桥流水,拂堤杨柳,江南雨如梦,春草如洗,眺望青山,似乎望穿前世轮回。江南的和风细雨,雨雾缭绕孕育出多少才子佳人,无论是文人,还是商人,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几年前,我去了周庄和乌镇。古建筑保存还算不错,屋舍一间挨着一间,倚河建成,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尤其到了夜晚,灯火与星光交相辉映,当真是如临仙境。

  也不知是因为沈万三,还是因为中国近年强调经济,周庄和乌镇美是美,可我总觉得商业气息太浓,家家在门口摆上了铺子,我一路走,一路买,眼花缭乱。说白了,就是缺了点文化气息。曾经的江南,是文人墨客的聚居地,留下多少墨宝足迹,而如今,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他们去了大都市的人海中领受真正的自然意义上的“倾轧”。江南小镇因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了商业性与时代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却也少了书斋,少了能延续江南文化,超越时空的艺术灵魂。

  文化衰落的背后,是战争与乱世,所以,和平与发展才成为了世界当今的两大主题,中国才会维和,中国的人民、古城、文化承受不了再次的灾难性的战争;文化衰落的背后,是历史的遗留,所以,当年才会兴起新文化运动,解放被儒家束缚的思想;文化衰落的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时代的迅速发展,迫使人民加快自己的步伐,躁动了心灵,忽视了文化……最终,文化不可遏制的衰落。但是,中国千年沉淀下的文明连续性,百年传承儒家思想的统一性,不曾遭受灾难性的破坏使中华文化历经千年不曾逝去,我坚信,未来,也必定再次辉煌!

  每一处景致都有一个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专属于它的意韵。历史给他们贴上时代的标签,每一个标签的背后,同样有一段羁旅故事……那么,就让我们与时间逆行,回到那段过往,阅读《文化苦旅》,与书、与作者一起,去感受文化的奔泻与悲歌,感悟文化的喟叹,传承文化的精髓!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3】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的坎坷经历。途中,他们多次遇到了妖怪的阻拦,而每次总能化险为夷,最终拿到了真经。其中,心地善良的唐僧,古灵精怪的孙悟空,豪爽正义的猪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和尚,慈祥和蔼的观音菩萨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的心也跟着悸动,仿佛身临其境。当师徒四人安全时,我的心也很踏实;当他们遇到妖怪,有人被抓走时,我的心里很着急;当他们被救出,妖怪被收了之后,我的心里也很高兴;当他们取到真经之后,我也为他们喝彩……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道理。从中,我明白了人的一生要敢于去拼搏,去抗争,不能为一点小事就放弃,要像书中的唐僧和他的徒弟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遇到困难时,要镇定下来想办法,如果第一次失败,还要尝试第二次。只有多次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例如,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坐稳以后左脚用力一踩,重心偏了,我摔了下来。第二次又骑了上去,刚踩两脚由于太紧张,龙头一歪,又摔了一跤。正当我想放弃时,我想起了《西游记》,于是,我又重新骑了上去,双手放松,平衡重心,我终于成功了。

  《西游记》是一部好书,它令我受益终生,真不愧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啊。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4】

  在四大名著中,我对《红楼梦》的印象最深。我觉得它是最神奇,也是最难懂的一本。刚开始,我只是觉得在讲几个男人和几个女人之间的故事,而再一次更深入地读时,才明白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它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惊艳了我很久很久,使我爱不择手。

  在整本书中,我觉得最有特色的人物是林黛玉。林黛玉清净高洁又心思细密,才华横溢,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赚取了很多人的眼泪,同时,也有许多读者为之同情和惋惜。黛玉和宝玉一样,同样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黛玉天性孤傲,直率,在贾府那个复杂的人情世界里,这样的人无疑是不受欢迎的。虽说她是贾府的外甥女,但寄人篱下的境遇不可改变,因此她处处小心谨慎。我最喜欢林黛玉的一点,外表柔弱,内心坚定,坚守自己的原则,敢于和复杂的人心抗衡。我清楚地记得在宝钗引咎自责时,黛玉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极好,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很多人都说林黛玉心眼小,但我觉得林黛玉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柔和宽容,她不需要任何人来评价。

  读完了《红楼梦》,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改变。一次在补习班,一位同学借我的钢笔,他不小心把钢笔弄丢了,原来的我只会斤斤计较,说不定还会跟他吵起来,但我又想起了黛玉的善良,我想成为像林黛玉那样的人,此时的我,并没有和那位同桌吵起来,而是和他一起耐心地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值得我一读再读。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5】

  寓言故事中国名著读后感篇一寒假,我读了不少书,《童话故事》、《中国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故事》等,但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寓言故事》。其中《疑邻偷斧》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乡下人把斧头落在地窖里的故事。几天后,他想用它,但找不到。他以为邻居的孩子来了,怀疑是他偷的。几天后,他去打开地窖门,走进地窖,却发现几天前丢失的斧头正躺在自己的地窖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问题,我们需要调查和作出判断,我们不能盲目怀疑没有根据。疑神疑鬼地瞎猜疑,往往会产生错觉,容易伤害人的。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的事,也常常发生。

  互相猜疑,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寓言故事中国名著读后感篇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却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固守狭隘经验,不知如何改变,或抱着心理妄想去冒险的人。像这样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从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儒家教思想,忠义仁孝小弟为中心,教育我们有个好的品质,读完了这一本书后,更今我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6】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在今年暑假,汤老师为了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及增加阅读量,给我们全班都发了一本书,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读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都俱有自己独特而且又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不喜欢读书,爱和姐妹耍的贾宝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知书达理又对人随和的薛宝钗;泼辣能干的王熙凤。有管理才干而不畏强势的贾探春;被深锁官中见不到亲人的贾元春;敢爱敢恨的丫环睛雯;依仗权势,无恶不作的薛蟠……

  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大家族从鼎盛到没落时期所发生的故事。真心相爱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被长辈们给折散,黛玉因此忧伤而死。虽然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但她也没有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大观园里的人他们物质生活虽然奢侈,但是最后的结局都不太好。

  在《红楼梦》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贾探春和薛宝钗,喜欢探春是因为她非常有头脑,有一回她把家里园子的一部份租给了老妈子,这样就省下了花匠和清洁工人的工钱,也可以改善老妈子的生活,一举两得。喜欢薛宝钗是她不但漂亮,懂医,最主要的是为人随和大气,有一回林黛玉生病了,还是她给开的方子。

  读了《红楼梦》这本书,我们了解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不愧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7】

  在历,人们都有“拥刘反曹”的倾向,这一倾向导致了后来刘备胜利为王的结果,我在想,为什么人们要“拥刘反曹”呢?在我看来三方争霸,各自都有优劣,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去争霸,应该体现当今的奥运精神:公平、公正、公开。

  可是人们却单一的“拥刘反曹”。我认为曹操和刘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对于评价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他们天差地别,也应从好与环,优缺点去考虑。正如曹操亲帅大军征战,为争取民心,下令军队沿途不得践踏百姓的庄稼,违者格杀勿论。

  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骑受惊吓后进了老百姓的田地,他虽经众将苦劝没有取下自己头,但也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中国古代,视发如首,把头发割掉,在当时已算是一种不轻的刑罚,曹操能割发,以示自刑,体现出他纪律严明和体裇百姓所以说人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的。

  所以说人们都是有自己的优点,评价一个人应全面评价。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8】

  想必大家都明白这本《故乡》是鲁迅先生写的。在那里,每一个灵动的文字都是一节美妙的音符,每一篇动人的文章都是一道永驻心底的风景。

  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后改名周树人,自豫山、豫亭,然后改名鲁迅。我们明白,毛主席对他有很高的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

  此书中,有很多文章。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阿长与《山海经》了。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儿时和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忙孩子解决问题的保姆形象,我觉得鲁迅先生对她充满了尊敬、感激和还念之情。

  还有鲁迅与儿时闰土的喜爱,可真趣味!但中年闰土可不一样了,闰土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老爷!……”我们就明白,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变化真大。

  在那里还有许多著名的文章:琐记、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仿徨……

  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9】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馆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然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则更是精彩。先是到酒馆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再狠狠的打他。从这样看来,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

  他在擒住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看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惩罚,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

  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羞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官。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羞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令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

  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

  集截法场的情景来。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所以我觉得这集在作者的手中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宋江被官兵抓了,关在死牢里。梁山泊的兄弟知道今天是宋江行刑的日子,便派了许多人去劫法场。午时三刻到了,知府叫刽子手杀掉宋江,梁山泊的兄弟立刻冲上去,杀了刽子手和许多官兵,抢走了武器,便带了宋江逃回山上。

  梁山泊好汉为救宋江,不远千里,不辞艰辛,南行江州。事情经过严密周详的谋划,行动中又配合默契,表演逼真;劫法场时,人人争先,奋不顾身,不怕死亡,终于达到救人的目的。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10】

  有这样一本书,记载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它,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极具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中的故事脍炙人口,是中国长篇叙事文学鼻祖之一,没错,它就是——《水浒传》。

  这本书有众多版本,也曾被翻拍成电视剧,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宋朝的太尉高逑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赏识,从此无恶不作。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妻子,他诬蔑林冲图谋不轨,并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另一边,蔡太师过生日,他的女婿搜刮十万贯金银财宝,送往京城庆贺,派杨志护送。而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计智取生辰纲,事后与朝廷激战,最终大伙一块投奔梁山。又有打虎英雄武松杀死勾结嫂子潘金莲而杀害哥哥武大郎的西门庆,被判充军,最终经历一系列波折,他也被逼上梁山。此外还有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杀遍大江南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从简介中也可看出,《水浒传》中的人物个个善战且极具正义感,这一百零八将的性格各具特色,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特色之一。文中有些人物的性格会有很大的反差,有的世故、机变、怯懦,而有些则爱打抱不平、十分好胜,这一个个人物性格的反差,使这本书让我们读来更是津津有味,也算是一点睛之笔。在这众多人物之中,我最爱的人物是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柴进虽在水浒英雄榜上排第10名,但他是整个梁山泊身份、最显赫的一位,他出身显赫,拥有纯正的皇室血统。不过他的性格才是让我最敬重的,他为人仗义,爱结识天下好汉,救助遭配的人,就算是杀了朝廷命官的犯人,他也敢藏在家中。不过这仗义疏财的举动,是伴随社会动荡而产生的特殊现象,当自己落入逆境之中,便有好汉出手相救。另一方面,他毕竟是贵族,不能和其他人真正融合在一起,但又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切,才能在梁山泊众多好汉中起着他人所不能起的作用。

  这本书中讲到,这一百零八人本是不相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被逼上梁山,反抗朝廷,但是他们心里要反抗的其实这是像高俅这样的贪官污吏,他们还是皇帝的拥戴者,而没有想到其实真正的原因正是他们拥戴的皇帝。最终同意招安,落得那样的下场正是他们没有真正了解事情本质的结果。

  《水浒传》成为四大名着之一是有其原因的。这本书记载了好汉起义,最后同意招安,但落得悲催下场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贪官污吏的残暴,“官逼人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现象。书中的一百零八个人物个个鲜活极具特色,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实属是一本让人值得去仔细品味的好书。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11】

  《森林报》是一份世界少年报,读了它,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原始大森林,在这里,我认识了会飞的鼯鼠,会喷花粉的矢车菊,林中杀手猞猁,用鱼刺搭窝的翠鸟在这里,我和许多动物亲密接触,享受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春天来了,在小河里有一个小动物。它一身褐色,很像家鼠,不过尾巴短许多,这是一只水老鼠!看来他把冬天准备的食物吃完了,现在正在出来找食物呢!在河边的树上,有一种奇怪的芽。它大大的,圆圆的,开的芽像小球。在放大镜下,有一大堆小生物扁虱,它身体很长,直著腰,蹬著腿,抖著身子。它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会毁掉树芽,还会使果子挂不上来。

  夏姑娘也跑来了。池塘深水坑里有著一种神秘的生物金线虫。它像某种动物的棕红色的毛发,它更像一段钳子剪断的金属丝。你把它放在一块石头上,用另一块石头砸它,它却毫发无损。它的生活习性有点像寄生虫。它钻进主人的身体里,但主人不被吃掉的话,它也活不成了,因为它一定要有新主人。河边的沼泽地上长著一株可怕的会食虫的花,它叫毛毡苔。它的叶子上有黏黏的露水,这是引诱昆虫的武器,当小虫去吸时,就被黏住了,绒毛会动起来,像手一样抓住小虫子,圆叶子合起来了,当圆叶子再次张开时,留有的只是小虫干瘪的躯壳。

  凉快的秋天来了。在森林里的槭树条上垂著成双成对的长有翅膀的果实,果壳已经开裂了,需要秋风的帮助,把它们播散出去。蓟草的长茎有干透了的花朵露出灰色绒毛,它枝顶的花朵,像件褐色的小皮袄。山树菊枝头有毛茸茸的小球,只等秋风刮起,球中的花絮好随风飘散。

  冬天是寒冷的,但还是有从村子里跑出来的鼠群,因为它们储存的食物不够了,但是要躲避天敌,天气寒冷,没有什么供它们吃。所以,这支饥饿的老鼠大军向外开拨,但是它的天敌在冬天里太少活动了,没有能力把老鼠彻底消灭。

  《森林报》是一套我喜爱的大自然的颂诗,是我喜爱的大自然百科全书!

中国名著读后感【篇12】

  很早就听说《水浒传》非常好看,张老师也觉得适宜我们初一学生课外阅读,我便求妈妈买,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总算把《水浒》的上册看完了。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写两方交战时的高超技巧。就拿杨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场比武来说吧。作者就写得活灵活现。索超的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杨志的马“骏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虽然在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写杨志的马时却用了四种不同的物来比喻马全身不同的红,使人觉得可信、真实,足可见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当然也要思考,我思来想去,就是一个问题不大清楚,那就是何为好汉?一个人的好与坏是由法律、真理来判断的,那书中所谓的好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就因为他帮张都监看马?武松见孔亮喝酒吃鸡,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这也能称作好汉?想着想着,倒也想出了几分道理。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学他们一样,反而会害了别人。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把它当成教科书。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外国名著读后感十二篇

外国名著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

外国名著读后感精华8篇

外国名著读后感

国外名著《昆虫记》读后感10篇

中外名著读后感

最新中国名著的读后感500字精选

中国名著的读后感

中国名著读后感系列

中国名著读后感

中国名著读后感精品14篇

中国名著读后感

外国名著读后感

外国名著读后感

外国名著读后感精选

外国名著读后感

西游记中国名著读后感(精选12篇)

西游记中国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