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统计教案10篇

2023-08-22 14:10:52 数学统计教案数学教案

  我整理了以下信息:“数学统计教案”是根据您的需求准备的。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性。为了不漏掉重要信息建议您把本网页链接收藏起来!

数学统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录像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

  种类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课前与学校卫生室联系,调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较弱的同学的建议,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班级图书角情境图。学生自己观察,独立完成。对要增添的书的建议,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这道题以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二年级全体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明确长时间看电视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卫生。

  《统计之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整理复习

  复习内容:统计图表

  复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复习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生: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人数种类性别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男生

  女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

  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统计各家庭户20xx年1月2月支付电费的情况,并填入下表:

  户数电费月份1元20元21元40元31元60元61元80元81元100元101元以上

  一月份

  二月份

  根据以上统计绘制条形统计图:

  1元21元41元61元81元100元

  以上

  20元40元60元80元100元

  回答问题:

  (1)电费最多有几户?

  (2)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并根据图列算式来解答

数学统计教案【篇2】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大家找到青岛了吗?瞧,那是个很漂亮的城市(课件出示青岛城市漂亮风景),同学们去过青岛吗?你们想知道那儿的降水情况吗?请看屏幕。

  二、学习新知。

  1、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课件出示青岛市20__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了解信息。

  提问: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根据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作用?(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课件出示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谈话导入,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两张分开的折线统计图,师提问:看了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像这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分着进行比较,你们觉得方便吗?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把两幅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师:对,如果要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比较方便。

  课件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师指出这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找出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同的地方。有两条折线;右上角必须要有表示两个城市的图例。

  (2)比较两个城市每月的降水量。

  找:在图中找出降水量相差最多和相差最少的月份。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如果出现两个组点的距离差不多,还需要算一算。(同桌一起算)验证找出“降水量相差最多的月份”和“降水量相差最少的月份”的正确性。

  (3)感悟图中的其他信息。

  全年降水量:(独立计算,班级交流)青岛市全年降水量811毫米,昆明市全年降水量833毫米。(悟:相差不大。)

  月平均降水量:(学生说算式,教师计算器计算)青岛市月平均降水量约67.6毫米,昆明市月平均降水量约69.4毫米。(悟:相差不大。)

  变化情况不同:(学生交流变化情况,教师概括总结)青岛市的降水量是一个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的过程;昆明市降水量偏多或偏少。

  (4)你觉得复式折线统计图与以前所学的折线图相比,又有优点呢?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三、自主探索,巩固深化。

  除了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某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变化情况等等。它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有用!

  1、完成“练一练”:让我们来了解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学生看图理解。

  (2)组织全班交流:

  ①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②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

  ①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在6—9岁,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长要快,10—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过了男生。)

  ②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么样?

  ③教育低于平均身高的学生:不挑食,使营养均衡,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一起来看看北京市2004年4月份一周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1)指明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

  第一,可以怎样确定表示每个数据的点的位置?

  第二,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画成“实线”还是“虚线”?

  (3)指名学生口答问题,并展示学生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提问: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①统计时间;②图例;③描点、标数;④连线。)

  (5)提醒学生:完成复式统计图时,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同样,要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

  (6)媒体出示折线统计图: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7)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①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②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③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数学统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第一层: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班上有待提高型(约占总数的15% )的学生能达到。

  第二层: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发展型60%的学生能达成。

  第三层: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更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超前型25%的学生能达成。

  第四层:德育教育:通过调查学生体重,教育学生要养成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比较发现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肥胖在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突出的流行病,而且在青少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明明对五年级一班学生的体重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表:

  体重类型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人数5,7,13,3,4占总人数的百分比15.6%,21.9%,40.6%,9.4%,12.5%,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从中明白什么?

  二、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认识扇形统计图

  1、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全员参与)

  师:不同体重类型的人数情况怎样呢?怎样能看得更清楚呢?

  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那就自行操作完成吧。

  生:操作。

  师:谁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这样整理有哪些优点?

  生:很清楚直观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各有多少人。

  师:怎样能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这需要用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超前型学生简要了解)

  师: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虽然不需要大家掌握,但最起码要知道是怎么回事。绘制扇形统计图时,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各扇形大小的确定是根据圆心角的度数。

  3、引导学生从扇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全员参与)

  师: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呢?

  生:回答。

  4、对比发现。(发展型学生)

  师:比较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生2: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那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吗?

  生:能清楚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在具体情况中应该怎样选择用哪种统计图呢?

  生:要表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扇形统计图。

  师:实际应用时看来要根据需要灵活合理选择统计图。

  (德育教育):通过列表法整理数据,学生了解到有一大半学生身体不够健康,从而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告诉学生现在初中考高中,无论是超出或低于正常体重,差1斤减1分。

  三、自主练习,巩固内化。

  1、全员参与:书105页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教育学生:我国有56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加强民族团结尤为重要(第一个扇形图)。

  通过观察扇形图,教育学生我们现在所处的年龄段占我国人口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肩负重任,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2、独立解决第2 、 3题。

  3、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百分比分别进行比较,明确百分比大的其含量就高。

  4、第5题分层练习:出示扇形统计图后,问题分三个层次出现:

  一层:如果五年级共有400名学生,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二层:如果喜欢排球运动的有3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三层:如果喜欢篮球和足球的共有12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你自行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目进行解答。

  小结:无论选择哪层题,从计算结果上看,你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哪种球类比赛?理由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分层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课后请同学们找找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有能力的同学找找三种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其理由。

  设计:xx

  执教:xx

  五、教学后记:

  多数同学对扇形统计图不是很陌生,基本达成了预定目标。班上有待提高型15%的学生能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发展型60%的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超前型25%的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而且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除个别学生的表述不够流利完整,对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更为重要的是我充分利用书中教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数学统计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册P117~118,有关数对、圆和统计的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2.难点: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教学手段】

  自主归纳、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学情分析】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仅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他们可以自主地整理知识,只是他们的整理还处于一个比较零乱、不系统的状态。在课前我尝试给他们自己独立去完成知识整理表格,结果发现他们整理的知识重点把握不准,涉及面太广,有关圆的特征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整理得不够全面,所以有关数对、圆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知识的整理,学生独自整理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去整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上好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准备】

  知识表格整理;课件。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看谁的反应最快。数对(2,3)、(X,2)、(X,Y)。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数对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有关数对的知识,主要是让他们回忆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表示列和行。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复习简单的内容,学生也感兴趣,老师也乐得轻松。

  二、复习有关圆的知识。

  1.圆的特征

  用字母表示

  概念

  作用

  数量

  圆心

  半径

  直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唤起学生对所学过知识的再现,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已经比较深刻的印象,我只是作为引导者,让他们重新把已有的知识展示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整理结构图,并请代表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平常我也很注重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所以,这个环节学生都很积极参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三、考考你。

  1.轻松填表格

  [设计意图]这道题目主要是针对中下生来设计的,通过填写表格可以检测学生对有关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同时也可以检查出学生做题的细心程度,如注意填写单位等。

  2.车轮上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目设计主要来自于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认真审题目,很容易把滚动的车轮联系到数学上圆的周长计算,而且本题目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陷阱,就是单位的换算,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审题的认真程度。

  3.综合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综合了数对和圆的有关知识,通过三个小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4.拓展延伸题。

  [设计意图]本题的主要意图主要考学生的解题思维,而并不是计算能力,因为本题的计算难度比较大,学生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这题只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出谋划策就可以了。

  5.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男生8075859080

  女生9080758580

  下表是我班男女生进行第十单元《圆》的小测平均成绩情况,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第十单元《圆》的小测平均成绩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第十单元《圆》的小测平均成绩情况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设计,可以很顺利地由复习圆的有关知识过渡到复习折线统计图,这样两者就可以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一气呵成了。

  三、小结。

  说说你的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数学统计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建议】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

  1、众数.............................1课时

  2、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数学统计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2页例1,第72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已经学习了6年时间,同6年前刚进校时相比我们自己有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教师: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就利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展示我们的身高变化吧!

  板书课题:综合统计活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汇总搜集的资料,填写统计表。

  教师:我们课前已经从医务室的档案里查到了自己这6年来的身高数据,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自己的身高资料,一起填写书71页的统计表(一)。比一比哪组同学协作得最好,完成得更快。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速度比较慢的小组合理进行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合作中,有的小组团队协作意识很强,而且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两个同学为一个单位,本单位填好后立即与另一组的两个同学互换资料。这样既合理地安排了时间,同时又避免了合作中的混乱。

  (2)完成每组中平均数的计算。

  教师:现在我们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我们手中的计算器,计算出组内同学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合理地安排人员,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平均身高?

  引导:两人一组,同时计算同一个年级的平均身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合作中,我们进行了有效合理的安排--谁与谁同时计算一、二年级,谁与谁同时计算三、四年级这样既节约时间,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现在我们想要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分别计算出同学们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大家想想又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呢?如何有效利用其他小组整理的结果呢?

  让同学各抒己见,教师梳理出合理的方案。

  教师:正像同学们所想的那样。我们首先要计算出自己小组同学在各年级的身高总数,然后指定各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我们就指派各对应小组成员同时计算。

  指派计算各个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的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汇报本组各年级的身高总数。

  汇报计算的结果完成教科书71页统计表(二)。

  (4)制作统计图。

  教师:根据同学们在各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制作成统计图。三种统计图你会怎么选?(强调为什么不会选择扇形统计图,从而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反映部分属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实际上关于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我们既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又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它们都能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两种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呢?(强调折线统计图突出的特点是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5)看图和看表分析

  教师: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平均身高每一年各是多少,平均身高在发生怎样的改变?

  教师:6年来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多少?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能否发现小学身高增长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此时你会给学校伙食团长以及家长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注重锻炼和营养搭配。

  (6)然后解决教科书72页第(4)题的第②个问题。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现在班上有多少个同学的身高不低于全班的平均身高?(回顾最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法--点数)算一算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综合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如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按现在的身高分成5组,你们会怎么分?每组的统计结果又怎样表示?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可以按从最低到最高的身高分出相等的5段,然后统计出每段中的人数。

  根据学生的想法完成第三个统计表。

  身高(cm)()~()()~()()~()()~()()~()

  人数(人)

  教师:对于这一个身高资料你认为还可以选择哪种统计图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在word中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拓展应用,促进发展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数学统计教案【篇7】

  教材与本课内容:

  本教材是新课标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统计作为最后一部分内容出现,主要是要学生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根据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要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意义。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一格代表1的基础上,要学生掌握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统计方法,更主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在统计时,能够根据数据的大小合理确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94-9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分析收集的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大小合理确定一个代表几个单位。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简单分析和预测。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一格表示几个单位。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的大课间活动开心吗?

  生:开心。

  师:笑笑他们学校也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她认为,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做了个有心人。这不,她对小平、小青、小华、小玲四位小朋友一分钟踢毽子的数量进行了一个记录。

  探求新知:

  (出示一张统计表)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笑笑的统计表,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从表中,你们能知道他们分别踢了多少个毽子吗?

  生:能。

  师:除了统计表能很好地展示这些数据,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有。条形统计图。

  师:老师这正好有一张统计图,可是不完整。孩子们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能。

  师:谁来说说,首先我们应该补充什么?

  生:统计的对象。

  师:谁愿意上来补充?

  (生上黑板演示)

  师:现在,老师这有很多的数,看哪个能干的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来表示一格的单位)

  (生上黑板展示,选择了0,5,10,15,)

  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数呢,而不是我们常用的1、2、3?

  生:因为如果用一格代表1的话,格子不够。

  师:那么小平要画几格?

  生:画8格。

  师:你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平踢了40个,一格代表5,所以要画8格。

  师:谁能再说说?

  (生2说)

  师:那么小青、小华、小玲呢?分别又应该画几格呢?请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按顺序选择一个小朋友的毽子数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

  (生自行完成,师巡视)

  师:现在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展示你们的画法。

  (生选择合适的格子图在统计图上进行粘贴)

  师:孩子们同意他们的画法吗?

  生:同意。

  师:(指小华)为什么小华这要画10格呢?

  生:因为小华一共踢了50个毽子,因为一格代表5,所以要画10格。

  师:同意的孩子坐直。

  师:孩子们真棒,能够这么准确地找到合理的数。那孩子们再想想,除了一格代表5,在格子够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一格代表几?

  生:还可以用一格代表10

  师:再请个孩子说说。

  (生2说)

  师:如果用一格代表10,,小平要画多少格?

  生:4格。

  师:小青呢?

  生:3格半。

  师:怎么会有半格呢?

  生:因为小青一共踢了35个,一格代表10,5个当然是半格,所以是3格半。

  师:小华呢?

  生:2格半。

  师:小玲又应该画几格呢?

  生:5格。

  师:孩子们真是太棒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相同的数据,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来制作统计图,只要是合理的,都是可以的。

  师: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根据这张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来吗?

  生:谁踢得最多?谁踢得最少?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20分钟以后,谁最有可能的冠军?

  生:小玲,因为小玲现在踢得最多。

  师:孩子们真能干!所以,童话世界的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啦!他们啊,有一个问题想请孩子们帮帮忙!

  (我们准备举办第一届运动会,动物们分成了红、黄、蓝、绿四组。组委会要为每一组队员按颜色准备运动服,小朋友们能帮我们统计一下每一种颜色要准备多少运动服吗?)

  师:孩子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生:愿意。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组长指挥,分工合作,统计出各组的队员数,填入统计表中,并根据统计表合理选择一格代表的个数制成统计图。

  师:现在我们请动作最迅速的一组上来展示。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一格代表2(展示,讲解)

  祖2:我们组选择的是一格代表1(展示,讲解)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生:统计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以前是一格代表1或2,今天是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师:那么,看看你会不会认识下面这几张统计图?

  (生辨认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那么,以后小朋友在看统计图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楚一格代表的是几个单位。

  教学评价:

  本堂课重要知识点-一格代表多个单位,学生都能掌握并且通过练习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在问题的矛盾不够凸现,就不能尊充分强调和体现出所学新知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数学统计教案【篇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见见它?

  (演示)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西。咦!刘老师,您不是还请来了四位杂技高手吗?听说他们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和同学们都快等不及了!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你们瞧,他们不是来了吗?(演示)

  小动物们的表演精彩吗?请同学们从自己手中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高高的举起来。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四种动物中的哪一个?(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卡片。)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么,你觉得喜欢哪个小动物的人数最多?(学生汇报。)有的说喜欢小猴的最多,有的说喜欢小狗的最多,到底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呢?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板书:统计)

  二、探索新知

  1.搜集、整理数据。

  统计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先把你最喜欢的动物卡片交到小组长手里,小组长再把你们组的动物卡片交到老师的手里。(学生活动。)

  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制作统计图表。

  填写统计表(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有人数一致)。

  (小西)除了统计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一眼就看明白?(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在统计图上画出来。(学生用l格表示1个人的方法画图。)

  一格表示一个人,格子确实不够用。还是这么多格子,请每组的几个同学研究研究,怎样表示就能画下来。(小组讨论汇报。)

  我们用一格表示两个人的方法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

  展示学生作品。(注意单数的画法。)

  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

  (小西)这下,我一眼就看明白了。

  猜一猜,通过统计图,小西一眼看出了什么?(学生汇报。)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汇报。)

  三、巩固深化

  1.统计喜欢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

  2.统计喜欢各个旅游景点的人数。

  四、课后延伸

  全班同学旅游时,我们还需要统计什么?(天气、交通工具、男女生人数、喜欢吃的食品等)

  小朋友们想的可真周到,那就请你们在课下把我们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还有喜欢交通工具的情况统计一下,并按屏幕上的地址寄给我,刘老师在河南焦作欢迎你们的到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智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用l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数学统计教案【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一P98-10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简单的游戏方案。

  2、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操作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教学关键:

  理解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硬币;实验记录表;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的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的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足球比赛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课件演示足球赛的录像片段)

  师:刚才主裁判把两个队的队长叫到了场地的中间,他们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他们在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

  (板书:抛硬币)

  师:你们觉得这样做公平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学生感到自然、熟悉,探究兴趣自然会很浓厚。

  师:我也来抛一枚硬币(教师抛硬币),请问是哪一面朝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正面朝上、反面朝上)

  师:能不能做出确定的判断呢?(生答:不能。)所以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

  (一)猜想:

  师:你们认为抛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多少,教师引导学生说出1/2,如果有学生能很快的回答出来,教师就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想用1/2来表示呢?

  (二)验证:

  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分组活动)

  师:如果我们实际抛硬币2分钟,会不会也是你们想的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抛硬币的实验,验证一下大家刚才的想法,好吗?

  师: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要弄清楚实验的要求,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抛硬币2分钟,抛硬币时用力均匀,高度适中;

  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一位同学做记录,其他同学抛;

  3、用画正字的方法分别统计相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中(如下表):

  出现的情况

  总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出现次数

  师:弄清楚实验要求了吗?现在就开始实验吧!

  师:大家做完实验了吗?请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统计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

  小组

  总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1

  2

  3

  4

  5

  合计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策略,并要求学生做抛币和记录的工作,这样既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又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还使得每个学生的试验都有了见证人,保证了试验的真实性,增强了试验的可信性。一举多得。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师:比较一下每个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多,反面朝上的次数少;有的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少,反面朝上的次数多。)

  师:如果我们把全部小组的实验的数据加起来,就会怎样呢?

  (教师分别统计所有小组的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的次数求和。)

  师: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了。它们都接近于总次数的多少呢?(1/2)

  3、阅读材料,科学验证。

  师: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又会怎样呢?(学生猜想)

  师: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都做过抛硬币的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

  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

  总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蒲丰

  4040

  2048

  1992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xx

  11988

  罗曼诺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师:观察他们试验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发现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接近。我们就说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板书:可能性相等)而且都是1/2.这也说明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是。(学生齐答,教师板书:公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理解、感悟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及数学家实验数据的验证,使学生不仅体会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且初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三、实践深化,发展能力

  1、游戏:飞行棋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玩过这种游戏吗?怎么玩呢?

  师:现在我就把全班分成红黄蓝三个队来玩这个游戏,哪个队先开始呢?我们用转盘来决定好吗?就用这个转盘吧?

  (课件出示一个被平均分成四份,红色占两份,蓝色和黄色各占一份的转盘)

  师:为什么不同意呢?怎样可以使这个游戏变得公平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平均分成三份的转盘。)

  师:为什么这样分就公平了呢?

  师:指针转到每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都是多少呢?

  师:为了奖励大家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决定让三个队同时到起点。

  下面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要用什么玩呢?(骰子)

  2、教科书练习二十第一、三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骰子,你们选择哪一个?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骰子,询问选正方体骰子的同学)

  师:为什么你们不选长方体的骰子呢?

  师:下面我们来动手实验一下,好吗?请一位同学上来抛长方体的骰10次,其他同学在下面做记录。

  (请一个同学上来抛长方体的骰子,其他同学在下面记录,学生活动)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现哪些数字出现的次数最多呀?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要使这六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相等,这六个面的面积应该(相等),所以我们选哪个骰子来玩游戏会更好一些?

  师:我们就选用这个正方体的骰子来玩游戏,好吗?请三个队各派一名代表上来掷骰子,每人掷一次。(师生活动)

  师:刚才他掷的数字最大,是不是他们队获胜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呢?(不是)

  师:三个队获胜的可能性还是相等的,都是1/3.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公平的进行游戏,那怎样才能使游戏公平呢?

  小结: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时,游戏就公平了。

  【设计意图】动手实验,发现其中概率规律,充分感知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可能性不相等了,游戏就不公平了。

  3、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0页第二题。

  师:这个转盘设计得公平吗?为什么?

  师: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为什么?

  师: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会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域呢?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逛过百货大楼吗?百货大楼为了迎接元旦的到来开展了幸运大转盘活动,每个顾客凭小票都可以参加转奖,本次活动共设了四种奖品,请看大屏幕。

  你最想得到什么奖品呢?(课件依次出示四种奖品以及三个转盘)

  (1)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选择哪种方案设计转盘呢?

  (2)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商场用哪个转盘呢?

  (3)如果按照公平性原则,这个转盘又该怎样设计呢?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收获与感受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全课总结: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游戏活动中也隐含这许多公平性的问题。(课件出示P98页主题图)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时,游戏就公平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够按照游戏的规则,公平的进行游戏。

数学统计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唱过一首儿歌《小白兔》,今天咱们再唱一次怎么样?(师生拍手齐唱儿歌)今天,不但可爱的小白兔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可爱的小灰兔也要来呢!大家高兴吗?

  一、认识简单的复合统计表。

  (一)创设情境,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和复合统计表的形成过程。

  1.师:这一天,小白兔们和小灰兔们要进行一场劳动大比武,比比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队拔的萝卜、采得蘑菇多。他们正为找裁判发愁呢,我们给他们当一回裁判怎么样?要当好裁判必须注意力集中,把他们每一队拔了几个萝卜、采了几个蘑菇数准确,你能做到吗?

  2.播放动画。(动画中,一只小白兔抱着一个大筐、一只小灰兔抱着一个大筐各自收集本队的劳动成果,一会儿一个萝卜飞到白兔队的筐里,一会儿一个萝卜一个蘑菇一块飞到灰兔队的筐里,接着又两个蘑菇一起飞到白兔队的筐里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想数出它们的个数根本不可能。)

  3.师:哪位小裁判说说你数的结果?(此时的学生肯定是一肚子苦水)

  4.师:我们这个裁判怎么当?谁出个主意?

  5.学生自由发言。

  6.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尝试统计。

  7.学生交流哪种办法合适。(一般统一在小组分工合作数上。)

  8.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可行办法进行统计。

  9.交流统计结果,发放如下统计表,填写后各小组商议哪个队获胜。

  小白兔队:

  菜名

  萝卜

  蘑菇

  数量

  小灰兔队:

  菜名

  萝卜

  蘑菇

  数量

  10.小组间交流比赛结果。

  11.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你对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看法吗?(引导使学生看到两个表格有重复之处,可以合并成一个。)

  12.指名说自己的合并方法。

  13.微机演示合并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学生巩固对简单复合统计表的认识。

  1.出示以下统计表。

  请你统计一下本班男、女同学喜欢看的动画片情况。

  片

  人名

  数

  性别

  《机器猫》

  《猫和老鼠》

  《海尔兄弟》

  《哪吒传奇》

  男

  女

  2.师:谁说一说要求统计什么?统计表的内容都有哪些?

  3.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呢?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统计一下?(学生边统计边记录结果。)

  4.指名展示统计表。

  5.师:假如你是电视台的节目编导的话,为了使看你们台节目的人多,你选择哪部动画片播放?为什么?但我们不能总放一部片子,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喜欢了,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大家为什么喜欢《》,咱们现在做一个现场采访。

  二、进一步认识统计图。

  (一)放手探索,让学生认识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

  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动画片可看,真让老师羡慕。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条件不行,电视机很少,没有动画片看。刚刚一、二十年的时间,不但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而且电视机的档次越来越高。从这里看,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还是很快的。不仅如此,老师小时候家在农村,看到辆汽车都是件稀罕事,而现在满大街什么车都有。(微机出示老师带领同学统计汽车的情境图)为了了解各类车的情况,老师带领四位同学在公路边对经过的车辆进行了20分钟的统计,结果如下:

  2.指名说出以上统计结果。

  3.师:这里有一张方格纸(没有标出数据),老师打算让大家用涂方格的形式记录这个结果,仔细看有问题吗?

  4.学生发现没有标出数据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般会出现两种可行方案:一格代表5辆;一格代表10辆。学生自由选择其一进行记录,然后各自展示,使学生看到,后者虽然比前者省劲一点,但不如前者美观。

  5.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观察图表进行回答。

  ①面包车比货车多几辆?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哪种车最少?哪种车最多?它们相差几辆?

  ③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是哪一种?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一种?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利用统计图观察身边的事情。

  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动画片看着,有这么多种车坐着,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哪个同学想说说自己在学习上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表现得还不是特别好?

  2.微机出示下图。

  师:这是三位同学四个学期的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我们分别看一下每位同学每个学期的成绩是多少?能不能预测一下他们下一学期可能会得多少分?我们再试着分析一下,他们三人在学习上有什么特点,为使他们今后在学习上有更好的表现,送他们每人一句话。

  三、课外延伸,应用统计。

  学生课后,把自己各学期的考试成绩做成一张统计图,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虑怎样调整学习状况。

  《统计》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

  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数种类项目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跑步

  跳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

  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生: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类1秒-2秒3秒-4秒5秒-6秒7秒-8秒8秒以上

  小兔

  小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指导学生填写)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统计》教学设计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109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十二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3、能简单分析和预测。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不着格表示几个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记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

  辆数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4、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5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三者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分享

热门关注

物流述职报告(实用十篇)

物流述职报告

it述职报告集合

述职报告

会走路的树教案十二篇

会走路的树教案

音乐堆雪人教案8篇

音乐堆雪人教案

大班猜猜乐教案经典8篇

大班猜猜教案

数学教案10篇

数学教案

幼儿数学公开课教案10篇

幼儿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反思合集10篇

幼儿教案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10篇

数学二次根式教案

教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