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⒈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⒉了解本文的作者(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⒈教师泛读。
⒉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蕃(fán)濯(zhúo)淤(yū)涟(lián)亵(xiè))鲜(xiǎn)有闻
四、自学课文。
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果)
⒉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屏幕投影)之后再读课文。
五、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一种人的化身呢?君子
4.4.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5.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是托物言志向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有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趋利者众讽刺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莲花君子六、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七、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在当今社会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一位君子?(重现君子的品质)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2.课外拓展作者在本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状写你所喜爱的一种花,并能抒写出喜爱的原因。
爱莲说的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文学修养;
3.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笔
梦
落雁沉鱼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180页《古人笔下的“莲”》。指名读: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32.介绍作者
关于作者,请看“阅读提示”。老师补充两点:
(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4.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可是很能培养能力的呀!下面请“老师” 们“备课”。
二,“老师”们“备课”(即预习),印发下列“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解释加底纹的词语。
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 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 可远观二不可亵玩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君子 噫
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
4.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5)予谓菊 ,花之隐逸也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本文主题是什么?
5,提出你的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
三,请“老师”们“讲课”——采用“师生倒置法”疏通语言文字,口译课文。
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最后投影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
1. “解释加底纹的词语”答案:
爱莲说:一种文体 可爱者甚蕃 :多
自李唐 来 :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濯清涟而不妖 :清水
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长蔓;长枝
香远益清 :更 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 :树立 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 :隐士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陶后鲜有闻 : 少 同予者何人 :我
宜乎众矣: 应当
2.《爱莲说》译文:
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四,齐读课文,正音。同时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他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为名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
(1)他自己说“独爱莲……”。
(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
4.“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下面以刘禹锡的《赏牡丹》印证(投影):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6. .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
爱莲说的课件 篇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习: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的课件 篇4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等以下七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该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旨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生对于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有感情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播放古筝背景音乐的荷花视频,并且谈话导入: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说的。由此导入本节新课《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其次,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纠正他们的读音与停顿。
然后,PPT展示作者简介及“说”的文体介绍: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最后,组织学生对照注释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疏通文意。强调一些容易翻译错误的句子,比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应翻译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设置问题。我的问题是: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点勾画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得出: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学生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我会继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作者是在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
(1)爱菊者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爱牡丹者众世人。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在明确了手法之后,提问: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牡丹、莲花比做什么呢?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思考明确: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莲是君子,高洁正直。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远播的君子。并且“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主要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实现对人文性的实践。如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我将发问: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谈谈看法,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小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就你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爱莲说的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
用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
2、学习并识记文中的实词()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爱莲说的课件 篇6
《爱莲说》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结: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总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的课件 篇7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能够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
言文的能力;
(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学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有关咏“莲”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设计意图:由赏心悦目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古曲,从视觉和听觉上渲染课堂气氛,也让学生感受莲的魅力,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诵读感知
1读、示范背诵。以此来激起学生背诵短文的兴趣和信心。
2读、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3读、指名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朗读中,以声正字,以声断句,以声达意,以声传情,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寄予文本中思想情感,用语音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渐次提高,最终熟读成诵。】
(三)自主学习
1、什么是“说”?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设计意图:了解本文的文体,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2、交流收集的作者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疏通文意
①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②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设计意图: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环节,在自读自疑的基础上,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由大家讨论,老师加以点拨。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给予强调和提示,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能达到熟练准确翻译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四)合作探究
1、请你在课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
知识明确:
托物言志:即抽取事物的某种物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3、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4、小结。
【设计意图: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品味课文内容时,主要以托物言志为突破口,带动全篇的品析,引导学生在词句的品析中强化文言语感,体味作者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五)延伸拓展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独爱莲”而不喜爱“牡丹”的道德情操?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设计意图: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仿写《爱莲说》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以我爱___为题,写一篇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爱莲说的课件 篇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习。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习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习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习,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习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习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爱莲说的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⒈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
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录音范读课文?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注意课文的注释。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
“蕃”fán多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ó洗涤
“鲜”xiǎn少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爱莲”
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指学生名回答)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大家现在数一数,这段话里有几个短语?七个短语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
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一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点拨,“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这样短短的文字之中,却能够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
(自然过渡引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做莲花拼图,总结出与莲花特征相对应的君子品德
请学生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提问: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再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5、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先请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节开头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甚至爱牡丹。第二节,写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
问: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讲解: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一民世俗作斗争。相比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来看,作者更欣赏莲花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衬托作用。
提问:为什么说牡丹是反衬呢?(屏幕显示色块对比)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屏幕显示“相关知识”: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
结合两句诗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当时追求复归的不良风气。
五、分析结尾:
一“叹”--爱菊者“鲜”
二“叹”--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六、学习相关的莲花诗句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簾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於野水中。
…………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反馈练习: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来概括原因。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爱莲说》教学反思
海口一中李莎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七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爱莲说》是一篇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我从“鲜花店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们喜爱什么花代表他们怎样的心态?”,很随便地和同学们展开了漫谈:莲有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课”。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我必须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现学生在学这一课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导”。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濯”“涤”,“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一个句子难读:“濯清涟而不妖”。老师放录音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老师点拨一下即可。朗读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莲花究竟有那几点值得他喜爱,课文中有没有说明?
再接下来精读课文,学习周敦颐提倡的“君子精神”。(以拼图形式)这里就是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找出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品格。五分钟的时间讨论,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君子品格,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但是这个环节显然对初一学生来说太难了。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没能分析到点上,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
由于是初次上这样的课,非常遗憾,我没敢让学生再继续争论下去。最后一个步骤:迁移能力。让学生以自己所喜欢的植物为题,作一篇托物言志的练习。由于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发现为主,所以,学生作起这样的练习来,并不难。
这堂课,学生学得不够轻松自如,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rdf;有了这样的尝试,如果以后再上这样的课文,我会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一些,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