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好地掌握这个话题不妨阅读一下“圆周长课件”。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工作和生活!
圆周长课件【篇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圆的周长》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获得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了知识技能基础。在教法上,以“铺垫——探究新知——运用新知”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全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自学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三、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经历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5.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六、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七、教学准备:老师:课件、直尺、一元硬币、水桶、易拉罐、纸剪的圆、绳子等。学生:2个大小不同的硬纸圆片、直尺、彩带、学具。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播放课件: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问: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2、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设计理念】播放的课件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3、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设计理念】正方形周长的复习,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为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4、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理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想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到用“滚动法”、“缠绕法”,以及用“折叠”的方法测量圆形纸片,最后到大屏幕上的圆不能进行实际测量,既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又不断设置认知冲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5、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交流。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设计理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讨论,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的被动局面,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1、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 C =2πr
【设计理念】本环节选取一元硬币、易拉罐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融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归纳和概括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解圆周率意义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利用课件进行验证,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还出示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从而在深入理解新知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利用圆周率的意义准确解答开始的问题,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计算公式的总结水到渠成。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3.14 ()
2.选择: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我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我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抓住了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准确而清晰的把握;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收获,不仅明确的再现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再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意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测量: 化曲为直法:滚动、拉直
圆周率:(字母π);计算取值:3.14。
公式: 因为c÷d=π 所以c=πd 或c=2πr
圆周长课件【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
出示正方形
师:看屏幕,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生上台指。
师完整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圆
师:继续看,这是。。。。
生:圆
师:圆 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
生上台指
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 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结束。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
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 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
二、感知化曲为直
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给图形标号。)
师:给你 一把直尺,(慢慢的拿出来)。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
师: 想想,用手势1 或者2 告诉老师……怎么想的?
……
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
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 长,这可是要想办法的哦! 敢不敢挑战?
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1)荧光圈
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 怎样量 它的周长?
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
把接头部分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
这个方法很不错哦!
(2)飞镖盘
师:继续 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
怎么办呢?
生:用线绕。
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部分 去掉 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 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滚
圆周长课件【篇3】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应用,让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应该说,这堂课起承前启后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绕一绕、滚一滚,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周率。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数学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课件、带绳小球,圆规,尺子,保温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复习:圆心、半径、直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略去)
2、课件出示问题情境:龟兔赛跑
师评价:你们对圆的认识很到位,下面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学生说)
师:兔子因骄傲自大输了比赛,过后很不服气,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进行第二次比赛(课件出示),你们猜,这次谁会输?
提问引导:
(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
(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周长是边长的4倍。
(4).兔子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圆的周长)
3引出课题:
那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到底哪个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情景,引发求知欲望,引出新课,同时为后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哪个是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电脑出示圆的周长概念 ,读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动画看,动嘴说,引出圆周长概念。]
2.化曲为直,引发求知欲。
(1)我们想知道你课桌的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量出课桌的长和宽。
(2) 实物演示:老师这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隔热套, 用直尺测量它的周长方便吗?
生:不方便,因为直尺是直的,而圆的周长是曲线围成的。
(3)用什么办法化曲为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谁来说一说?
①用围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围)
问:要注意什么?
生:先拉直后,只能量围的一周的长度。
②用滚的方法。指名演示。(板书:滚)
问:要注意什么?
生:在圆上先作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
师:你们棒极了。用围和滚的办法可以把圆的周长转化为直线来测量。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呢?
(4)谁能用围的方法量一量黑板上圆的周长?
两名学生量。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5)老师拿一条绳子,在绳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甩动绳子使小球转动起来。
问:小球转动时走过的路线成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吗?这说明不是什么样的圆都可以用围、滚的办法测量。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出一种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比如像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操作,如:量桌面周长,测量保温杯隔热带,如何测量黑板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带绳小球绕成的圆等,将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在教给学生围、滚的方法同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吗,激发求知欲。]
3寻找关系,创设情景,测量圆的周长
(1)出示探究:a: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板书:c=4a)
b、那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课件出示验证)
c、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2) 问题情景:是不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间那样存在着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呢?同学们今天也当一次数学家,看看我们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下面我们进行一组实验,看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又怎样的关系。
(3)小组合作,测量数据。
①拿出你们的学具圆,汇报一下,直径分别是几厘米?(5cm、10cm、15cm)
②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围或滚的方法量一量圆的周长,并算一算,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请小组长负责分工,看哪一组量得准,算得快。结果填在表格中。
(4)比较验证,揭示规律:
①汇报交流: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②问: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
电脑演示围、滚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看看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小组实验操作与计算、电脑演示验证等,让学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4.介绍圆周率,推导公式,探求新知(重点和难点)。
(1)引导得出圆周率概念:
师:看来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师质疑:为什么我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会不一样?解释:测量误差)。数学上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这个固定不变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用式子表示是:
补充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固定)
教师讲解:π=3.141592653 ‥‥(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
(2)引导自学圆周率小资料: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这个问题了,关于这方面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后自学书上p63表后相关介绍。
师:现在,我们根据这个规律能否探究出圆的周长公式呢?
(3)公式推导:
师指圆周率公式:刚才我们通过自学知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用字母表示是:
板书:C÷d=π
师: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C=πd
师:已知半径怎么求圆的周长呢?
板书:C=2πr
问: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强调:d、r)
师:这样,今后我们要知道圆的周长不但可以用围或滚的测量,现在我们还可以用公式计算了,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解决龟兔赛跑问题:
问:学了周长公式,现在你们会解决龟兔赛跑问题了吗?
? 学生尝试解答
? 指名板演,
? 集体订正,问:这位同学是利用什么公式做的?需要什么条件?
? 教师课件演示规范步骤。
(2)实际应用:汽车车轴距离地面0.4米,车轮滚动一周是多少米?如果车轮滚动了1000周,那么汽车行了多少路程?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环节设计了两个例题,一是解决课前的问题,是已知d求c。二是小车轮胎问题,是已知r求c。这是两个学生经常接触的数学问题,具有代表性。]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填空)
1、基础练习:(略)
2、知识延伸:(略)
3、课后思考:(略)
[巩固练习设计三个层次:基础题是解决当堂重要知识和易错点;提高题是让学生能综合利用;课后思考是为下节课承前启后.]
(五)作业:
1、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钟面分针长10厘米,求针尖一天走过多少厘米?
3、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六)板书设计(略)
圆周长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求圆的直径或半径,正确解决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圆的周长公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间的关系,感受利用公式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
二、自主先学
出示例6和导学单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
2.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展示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五、质疑拓展
问: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计算。
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列方程解答。②d=C r=C 2
六、检测反馈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
2.完成练习十上第6题
各自填表,说说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3.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 树干横截面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3)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明确:先求出花圃的周长,再求出种的棵数。
6.作业:练习十四第8、10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圆周长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能熟练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提问
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口答,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l)r=2cm r=3cm r=5cm
(2)d=2cm d=3cm d=5cm
4.引入: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板书: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的情境图,指名读题,并且找出条件和问题。
(2)讨论: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3)交流后,明确:先测量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再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
花坛的直径。
(4)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5)学生独立完成。
(6)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7)师: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
2.小结。
(l)提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列方程解答。
②d=C r=C 2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树干横截面,,。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3)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明确:可以通过计算来比较,也可以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来直接比较。
5.作业:练习十四第6、7、10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d=C r=C 2
圆周长课件【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P 92-93例4、例5,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认识圆周率,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解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计算和交流、归纳等活动过程,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积累推导计算公式的学习过程,发展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积累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探索计算公式的成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常听人们说:我买了一个28的自行车。我买了一个24英寸的彩电。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体规格的数字。
2.课件出示例4题目及图示,全班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3.小组交流:从你课前滚动大小不同的圆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4.课件演示车轮滚动,验证学生的发现。
5.全班交流
你觉得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关系?(直径越大,圆也就越大,所以周长也越长。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说圆的周长跟半径也有关。)
二、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这样的实验你们课前做了吗?
2.拿出课前探究圆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实验单,小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⑴ 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实验过程。
⑵ 纵观各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学生自学课本93页,了解圆周率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概括圆周长公式。
⑴ 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如果圆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谁来说一说、C、d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书:Cd=,C=d ,C=d)
⑵ 求圆的周长用哪个公式?(C=d或C=2r)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试一试
⑴ 学生独立计算。⑵ 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练一练。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⑴ 学生独立计算。
⑵ 全班展示交流。
⑶ 学生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指名口头列式,学生集体计算。
交流:为什么求是车轮的周长?
6.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交流。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圆周长课件【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4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实践探索,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由曲变直”的转化思想。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七窍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和圆周率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直径分别为5、6、7、8、9、10厘米的圆纸片、绳子、表格。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认识圆的周长。
师:李奶奶决定让小明和小刚进行一次跑步比赛。方案是这样的:让小明沿着一个边长为d米的正方形跑道跑,让小刚沿着一个直径为d米的圆形跑道跑(假设他俩跑的速度一样);方案一公布,小明就说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个方案公平吗?要想判断这个方案是否公平,必须要知道他们所经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就必须要算出各自跑道的什么?(周长)
师:对,要知道他们所经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就必须要算出各自跑道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圆的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故事的引入给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了一个情境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
引导探究,展开新课
1.情境导入,借助教具直观感知,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想一想,要想计算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圆的周长)
(2)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指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3)围成圆周长的是一条什么线?
明确圆的周长的概念: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1)滚动法。
拿出一元硬币,提问: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学生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滚动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教师强调: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做好标记;②不能滑动,要滚动;③要滚动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小结:对于较短的圆形物体的周长,我们可以用滚动法测出圆的周长。
(2)绕绳法。
课件出示:一个圆形水池,提问:要测量这个水池的周长用滚动法可以吗?那你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学生提出可以用绕绳法测量)
绕绳法:用一根绳子绕圆形水池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绳子的长度,即可得出圆形水池的周长。提醒学生用绕绳法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一定要将绳子拉直再测量;②绳子是无弹性的。
(3)是不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呢?
教师甩动一端系着线的小球问: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圆的周长能用上面提出的方法测量吗?
经过对比,感受滚动法和绕绳法两种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3.操作实验,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1)观察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它的直径或半径有关。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随着直径或者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2)动手操作,找出规律。
四人一组,合理地分配任务,分别量出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逐项填入表中。例如:
周长c(cm)直径d(cm)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3.14213.14
9.533.17
12.643.15
15.853.16
31.4103.14
(3)观察表中记录的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①你发现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比值都是三点几)
②你认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什么关系?(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进一步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下面我们共同来验证一下之前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课件出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却是一个定值)
(5)认识圆周率。
①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有谁知道它叫什么?(圆周率)
②圆周率的概念是什么?(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③关于圆周率,你们还知道什么?(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④感受文明,激发情感。
结合教材63页的资料介绍《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的说法,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
(6)总结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①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圆的半径×2×圆周率)
②如果把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你们能总结出求圆的周长的字母公式吗?(c=πd或c=2πr)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
(7)进一步明确复习题答案。
结合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说一说小明和小刚谁先跑完?小明跑完一圈的路程是4d,小刚跑完一圈的路程是πd,4比π大,所以小刚先跑完。
4.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例1,这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cm,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km,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学生读题后自己完成。让学生板演。
c=2πr
2×3.14×33=207.24(cm)≈2(m)
1km=1000m
1000÷2=500(圈)
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2m。小明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做例1,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64页1题。
2.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2)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与直径的乘积。( )
(3)当半径为3cm时,圆的周长为18.84cm。(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3.爸爸用卷尺量得圆桌面的周长是4.71m,这个圆桌的直径是多少?
4.完成教材66页7、8题。
课堂总结,评价拓展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教材66页9、10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比值。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3.1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圆的半径×2×圆周率。
圆周长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用“直接尝试法”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⑴出示情境图。
⑵介绍解决方法。
1:251.2÷3.14=80(米),因为c=πd,所以只要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算出直径了。
2: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X×3.14=251.2,然后解方程。
⑶沟通两种方法间的联系。
师生一起解方程:x=251.2÷3.14,x=80。
观察解方程的第二步“x=251.2÷3.14”和算式“251.2÷3.14”比较,感悟算术方法解答和列方程解答相通的地方。
⑷联想。
想:算出圆的直径有什么价值。
可以算出半径,80÷2=40米;还可以算圆的面积;根据圆的直径找出圆心;画出圆。
二、多种练习,内化知识。
⑴独立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⑵解答练习十八第6题。
独立解答,班级交流。注重解答方法的思路交流和作业格式的指导。
⑶解答练习十八第8题。
学生解答中出现两种答案:一是21棵,二是22棵。引导学生画图验证,理解确认正确答案是22棵。
三、作业,练习十八第7题。
圆周长课件【篇9】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
3、学生探究活动纸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
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
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
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
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
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
三、建构数学模型
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