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研讨心得精选六篇

2023-09-15 11:25:54 交流研讨心得研讨心得

  我们撰写心得体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1. 视角独特:通过思考和总结,我们的心得体会应该展现出对待问题和事物的独特见解,与众不同。 2. 详略得当:心得体会既要全面、详细地描述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又要注意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啰嗦。 3. 结构清晰:文章应该有明确的引言、主体和结论,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让读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观察。 4. 具体实例:在撰写心得体会时,应该通过举例、引用案例等方式加入具体实例,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 5. 自省思考:在总结和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反思,客观评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当我们处在新的环境中有新的体悟时,我们可以学习撰写心得体会,把这些体悟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可以更深入地表达我们对某件事的见解,其中有一篇文章,编辑认为“交流研讨心得”最值得一看。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解决您的实际问题并提升您的能力!

交流研讨心得【篇1】

  参加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心得

  2011年11月9日,我和园领导及同事参加了在宣中新区召开的“全市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会上我们听取了全市优秀的校本教研的经验交流,其中有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本教研成果展示,幼儿园的校本教研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我觉得,某小学的“教师个人档案”,做得很好,我们幼儿园也可以借鉴,为每个教师建一个“个人档案夹”,如果个人需要什么就不用到处查找了,只要打开自己的“个人档案夹”就能找到了。

  幼儿园的“教学三研”也值得我们平时上教研课时采用,也能在培养新教师教学技能中运用。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会议,让我真正明白了校本教研到底要做些什么,如何去开展。作为语言教研组的组长,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配合园领导开展好我园的园本教研工作,并多动脑,为开展好园本教研多献计献策;平时要充分利用教研时间,组织好本组老师,发挥每位老师的作用,让园本教研落到实处。2011、11、12

交流研讨心得【篇2】

  11月24我们学校进行培训《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研讨》,经过听课学习以及和其他老师的交流,我确实有一些收获。下面浅谈这次学习的内容以及我自已认识和体会:

  一、充分的课前备课

  点拨好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师要想点拨的准确、规范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虽然导学案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但导学案是为学生的预习服务的,重在学生预习过程的引导,有了导学案并不能代替教师的备课。我在讲授新课时一般要备四遍课:第一遍粗备教材内容,对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二遍备本节课相关的试题,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题,清楚中考考查的内容;第三遍结合试题及有关的辅导材料进行精细备课,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第四遍结合导学案的批改情况备教学设计,我个人认为这是备课中最难得地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对问题排列顺序和难易程度进行设置,其次就是知识的前后联系,相关知识点的归纳分类及典型例题的分析引导,最后备重难点的突破及板书设计。只有经过精细备课之后,对课堂的把握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二、紧凑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及老师的精讲点拨不仅解决了预习中出现的疑惑点、难点,使学生在预习时掌握的知识点更加深入、扎实、系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参与活动;能开拓学生思维,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艰辛和快乐,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如何才能使高效课堂的效率更高、效益更好呢?

  1、要相信学生、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要不时的深入学生之中体现出你对学生的关注同时倾听一下学生的讨论有没有疑问;在学生展示时对于那些敢于展示的同学,除了用赞赏的目光表示对他的支持外,还要用表扬的言语去鼓励他,即使回答错误,也要耐心坚持让他回答完整,再通过其他同学的矫正警醒同学们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2、利用过程化教学,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利用现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形成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的推理过程去攻克难点,在此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结论得出有据、注重逻辑推理的良好习惯。

  3、通过典型例题的解答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去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审题时首先要把题干逐层分析,找出考查的相关的知识点,练习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其次找准关键字即解题的切入点;最后运用相关知识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到正确答案。

  4、活用导学案,使导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进行授课时,我们不一定按照导学案上知识设置的顺序进行教学,只要是有利于教学,我们甚至先利用后面课堂检测中错的较多的试题引出要讲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补充、完善。这样学生的印象或许更深刻。

  5、教师的点拨要准确、规范,专业术语运用的恰到好处,一语中的。对于易错的知识点应特别强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6、注意板书,使知识提纲网络化、系统化。在高校课堂的最后都有归纳总结的要求,所以在板书设计时应尽可能做到科学、精炼、易记,另外还要注意板书的主次分明、布局合理,以便于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能更好的进行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我还教给了学生进行知识网络化的一种方法,即框图填充法:一节课一个小框图就形成一个小网络,一单元就是一个大网络,一册书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一节课的知识在整本书中的位置及其联系就有了,对于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很有帮助。

  三、扎实的课下落实

  落实好是高效课堂的生命。对于作业我要求学生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做题时尽量不翻书、不讨论独立完成作业的原则,把所学的新知识先认真的复习一遍,理解透彻然后再去做题,以增加正确率,对于做错的题目,即使不整理在错题档案上,也要经过大脑的再加工,分析错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回扣课本,检查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再就是学完一单元对于考察相同或相近知识点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根据错题也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以后的复习或者下次的新授课积累经验。

交流研讨心得【篇3】

  参加第二届贵州省农村教师论坛余庆研讨会交流活动

  关岭县花江镇凉井希望小学韦益川的思考

  第二届贵州乡村名师论坛余庆研讨交流活动,于2018年9月28-30日,在余庆实验小学、余庆人民会场开展,我非常有幸能够参加此次活动,聆听省内外专家的讲座和同行们**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问题。此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学科知识素养,业务修养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潜力和信心。

  本次活动旨在践行“三教”教育思想,引领乡村课堂教学,采取“研讨课例展示+现场研讨互动+专家评析指导”、“教学节段展示+专家现场答辩+专家工作坊研修团队教学节段展示+教学节段微专题”、“省外专家示范课例+针对课例微专题报告+现场互动交流研讨”、“‘三教’主题报告”与“乡村名师管理办工作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力图通过现场课例的展示与研讨,以案例为载体,由专家团队结合课例解读“三教”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小学数学乡村名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通过为期三天的培训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通过培训,我初步了解了这三种教育理念,从而引领农村课堂教学。

  三教是指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表现。

  教思考,让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学会“想数学”;

  教体验,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会“做数学”;

  教表达,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学会“说数学”。

  “三教”教育思想,实际上是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的综合体现,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化和具体化。用相信学生能力的思维代替教师权威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们应重视从学生感受、体验中进行开放的教学,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倾听学生发言,捕捉学生的错误想法;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错误显现出来;积累学生经**,进行自我否定的经验上升到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并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

  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学习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的积累,将铸就学生的素养——在学生中积累的终身受益的潜在能力。教学生还重在教表达,吕教授就“如何教表达”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强调要灵活运用教法,着眼于有效教学,善于利用“情景问题”教学模式,让“三教”教学理念引领“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用“情境问题” 教学践行“三教”。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2、通过培训,初步了解节段课。

  通过听了省外专家潘小明教授、苏明强教授的示范课例及几位同行的节段课展示,加之张佩玲校长的讲解,让我对节段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节段课相对之前的说课、微课有相同之处,但又有不同。全班上课,但没有学生,时间限制在20分钟之内。

  它给我的感觉是有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回答问题。

  总之,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理论素质、工作水平、学科知识素养、思想观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今后,我要把握住各种学习的机会,本着做一名乡村名师合格的主持人,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行学,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锻造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无愧于乡村名师合格的主持人,并在本校、本镇、本县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从而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多作贡献。

  2018年10月8日

交流研讨心得【篇4】

  xx年5月20日,我参加了牙克石市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牙克石市践行新课程小学数学阶段性交流与研讨活动”。其中听了四节观摩课,当天下午又听了由呼伦贝尔数学教研员樊老师的评课及对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材的编排、课型、教法等方面的讲解。可以说对于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开展教学工作给予了很多的帮助,指引了方向。

  这四节数学课可以说都是任课教师精心准备的,从课的安排、准备等环节的处理都是非常合理的,充分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这四节课都创设了情境,整堂课都尽量联系生活编排。如牙三小的教师陶蕾老师讲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出示同学们到超市买东西的画面,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本堂课所学内容,再如牙民小张颖老师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教师不是单一的教授算理,枯燥乏味,而是在导课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分蛋糕来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算法。还有牙林四小的李维亮老师所讲的知识广角《识次品》的那节课,是通过学生吃的口香糖来导课的。导课联系生活,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缺少不了数学的氛围。

  通过樊老师的评课让我更进一步的明确了我们的教学与新课改存在着差距,对于本校的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的几点不足我说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对于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能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含义,也就是精髓所在。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我们教师对于理论的学习以及与实际工作的联系与应用。如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也是不是以前的所有教法我们都否定,该用讲授法时就要把基础的理论教给学生,教明白,教透彻,该放手时就要大胆放手,不要拖拉,掌握好度;还有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掌握好,从时间上学生课堂环节的安排上都要合理安排。

  其次,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好,就象樊老师所讲的数学课要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论解决新知识、新问题。我们的教师大多数对于教材的连贯性把握不好,很少有教师能把新教材从一年到六年通览一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的不好,不拿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就拿牙民小张颖老师所讲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说,这个知识点要用到以前的知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来引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此外,还有用到低年级学过的分数的认识,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学生在以往知识中就学会了,教师只要在新课中举出几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结论。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在专研教材上下功夫,最少要熟悉三个年段的教材(1—3,4—6),在今后的业余时间里应该加大教师教材熟悉的力度安排。

  最后,教育局崔莺莺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崔局长对我们所有听课教师提出了几点不足:1、教师对教材掌握不好。2、教与学不够透彻。3、校本教研做的不够。同时,崔局长又对全体听课人员提出了几点要求:1、回去后深入学习教材,理解新理念。2、把这几节观摩课及樊老师的评课认真学习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3、探索教学上的高招,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使自己的教学有特色。

交流研讨心得【篇5】

  校本教研工作经验交流

  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实行校本教研是十分必要的。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全面铺开,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我们的一些做法作简要的汇报。

  一、落实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的管理体系。出台了《柳坪小学关于加强教科研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对校本教研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1、全员参与教科研,针对课题要求,每周确定一人,上一堂教研课。每一堂教研课都必须按照学校要求的“四环节”模式进行。

  2、落实“四环节”教研模式

  所谓“四环节”教研模式,是指以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学法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研活动。它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1)备课。要提供教研课的老师,根据课题要求,在教学大纲的统领下,吃透教材和学生,优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

  (2)说课。这里的说课与讲课之后的说课不一样,而是课前说课,是提供教研课的老师,在上课前向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们进行的说课。说课时间一般选择老师们都有空儿的周日晚上。说课内容除了如何实现学科目标外,重点突出课题所要求的实施情感教学的做法、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做法。老师们充分讨论,逐个环节、逐句话的分析,修改后方可上课。

  (3)上课。上课时,全体课题组成员都去听课,由教导处负责对课堂教学过程全程录像,评课时用来边看边评,同时作为教研材料存档。这是为研究而提供的一种课,而不是示范课,所以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4)评课。先由提供教研课的老师谈谈自己备课的指导思想,为实现课题要求采取了哪些手段,自己对本次活动研究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体会。然后课题组成员边看录像边评议,主要评议是否达到了上课目的,是否实现了课题要求,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些做法符合课题要求、效果好?哪些做法不符合要求,应做何改进?整个讨论过程和结论由授课老师纪录并整理,并交教科室存档。

  4.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引领作用

  主要是我们在上课和评课时,请县教研室的领导和老师来听课、评课和指导,提高教研的理论水平。比如,在县教研室领导来我校听课、评课和指导后,老师们感到大受启发,开阔了视野,懂得了教育理论对教研的指导作用,老师们在以后的教研中都自觉地寻找理论根据,逐步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其次是选派骨干教师到高校请教、学习,回校后发挥其辐射作用。聘请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指导教研。这些措施都对我校的教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重视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挖掘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带动和培养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教科研中。另外学校要求老教师要坚持撰写教学随笔,不断积累校本教研的经验。

  6.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在教研中,老师们遇到难题,可以通过电脑网络,获取所需信息,进行学科教学和网络使用的整合,提高教研的科技含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们在校本教研中的一点做法,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能与同行们交流并请同行指正。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新问题会层出不穷,我们会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改进我们的做法。

  校本教研的学习体会

  李雪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走出科研院所,走向中小学校,不再是专家教授的专利。中小学教师开始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听了教育局书记《走向校本营造学校教研文化》的报告,深受启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校本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一样,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少弊端。一部分教师仍然认为教育科研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不敢或不愿积极投身到校本教育科研工作中去,使得教育科研仅仅是少数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的工作。其次,一些人只注重和追求教育科研的表面形式,不注重抓好科研的过程管理,使研究工作缺乏针对性,缺乏具体内容,无实质性的研究成果。有的学校将教育科研和日常教育工作等同起来,缺乏对学校问题的思考、论证和研究,以常规工作代替科研工作,以工作计划代替研究计划,以工作总结代替研究报告,以工作成绩的简单堆积代替研究成果。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实际脱节,教育科研实效性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走向校本,营造学校教研文化,探索和构建新的教育科研模式。

  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张书记强调:加强教育科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研方式,强调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校本教研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成为反思的实践者。通过教育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要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学校具体实际,营造一种新的既有科学性更具操作性的学校教研文化。

  “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从学校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校本教研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对教育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何使这种推动作用得到尽可能发挥,需要对教育本身进行研究与创新。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立足于学校的发展、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为主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所进行的课程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

  “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课程的校本理念。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对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大贡献!

  关于校本教研的学习体会

  石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走出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向中小学校,不再是专家教授的专利。中小学教师开始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教育科研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都将教育科研作为必须抓好的一项常规工作。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一样,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工作职责,学校逐渐将教育科研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科研是新世纪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措施。

  但是,综观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少弊端。首先,许多教师仍然认为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高不可攀”的事情,将教育科研“神秘化”,不敢或不愿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去,使得中小学教育科研仅仅是少数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的工作,影响到参与教育科研的广度。其次,一些人只注重和追求教育科研的表面形式,强调课题立项的级别和数量,不注重抓好科研的过程管理,使研究工作缺乏针对性,缺乏具体内容,无实质性的研究成果。第三,将教育科研简单化。有的学校将教育科研和日常教育工作等同起来,缺乏对学校问题的思考、论证和研究,以常规工作代替科研工作,以工作计划代替研究计划,以工作总结代替研究报告,以工作成绩的简单堆积代替研究成果。最后,教育科研还存在弄虚作假、“泡沫化”的倾向。不注重实际操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归纳;搞重复研究,在成果上妄加水份,拼凑文章。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诸多弊端,有错综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在于科研机制的不健全、科研运作模式的欠规范、欠科学。论文和课题追求“热点”、迎合上级和领导的口味;课题的选题仅仅从文件或现有资料中寻找,不注重学校实际;科研的目的在于评职称和获奖;形成了一种“唯上、唯利”的科研机制,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实际严重脱节,教育科研实效性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探索和构建新的教育科研模式。

  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教育科研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应加强“教育科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研方式,强调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还要注重“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在有 “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要克服中小学教育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泡沫化倾向,教研工作本身必须要创新。必须按照教育研究或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实际,构建一种新的既有科学性更具操作性的教研模式。

  教师将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从学校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教育本身构成了一个完整协调的系统,管理、德育、教学、教研是这一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其中,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管理和教研是保障。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是为德育和教学服务的手段。教育科研通过解决问题、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对教育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何使这种推动作用得到尽可能发挥,需要对教育科研本身进行研究与创新。同时,教育科研本身也是一个系统,需整体考虑教育科研的管理、组织、评价、推广等系列工作,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教育科研机制。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关键环节。此次课程改革倡导新思想、新理念,如强调课程整合,强调师生对话与互动,强调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校本课程开发是此次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所进行的课程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课程”的“校本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育问题,对教育问题进行反思和提炼。

  学习新课程理念有感

  李雪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感于苗教授教学教法报告

  谭杰

  听了苗教授一天的教学教法报告,总的来说可以用8个字做概括:“精辟,客观,务实,创新!”简而言之苗教授即将“传统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相结合”。毋庸置疑,“实施传统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技术教育”相整合的教育目标,发展到今天也有七八个年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早已突破传统的语数主学科领域,而是渗透到各个学科里来,并由此打破传统僵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正逐步形成一种崭新的以“传统学科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多种混元体系相互补充发展的复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单一固定死的,可以根据不同学科教学大纲要求,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差异,不同地域学习风俗区别,不同教师教学风格迥然不同,进行灵活多样化的实施变通,最终实验两者的完美整合,从而达到师与生教学相长的境界。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全面审视两种教育模式各自的利弊得失,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应当是有益的共存与互补的关系。共存是两种模式的发展不是相互替代,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相互渗透,最后达到统筹规划,共同发展。无论是网络教育还是传统教育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互相取代。而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既注重教师的辅,又注重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层次、对象、领域和教学目的上可以分工,可以互有交叉。

  互补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如:新兴的网络教育主要对象是成年人,应当以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传统教育则可以既有面授课程,也有虚拟课程,并逐步建立和发展适合网络学习的课程。在进行网络教育的同时,采取适当的形式加强德育教育,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要使网络教育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只有熟悉掌握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把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充分结合起来,运用新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及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对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第三,要正确看待网络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的新模式,它不仅发生在学校和其它社会机构组织的网络教学中,同时还发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社会文化活动中、大众媒介传播过程中和社会家庭日常生活中。

  第四,要适当地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在其它媒体教学的辅助下,把多媒体当作一种教育技术手段,适当地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交流研讨心得【篇6】

  我有幸参加了在__举行的农村小学英语研讨会,在两整天的时间里,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和优秀教师的发言,观摩了六位教师的课,见证了专家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收获很多。

  一、转变思想,加强学习。

  在聆听了吕健和几位优秀老师的发言后,我有了很多的感慨。做教师一样做的很精彩。我原以为,教师并不是很高尚的职业,没有较强的自豪感,在现实面前,教师面临了很多的无奈和困惑。通过学习,这是认识的问题,思想的问题,更是态度的问题。无论是哪种职业,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喜欢,不喜欢就强迫去喜欢,甚至假装去喜欢,全身心的去投入,慢慢地就会真的喜欢。体验到职业所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转变思想,天地宽。另外应不断加强学习,让学习贯穿生命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让每一天都精彩。特别是吕健老师,读书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她在“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方面给了很好的建议。人应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通过写作来提高自己,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她说的“承诺自己,无论身在何方,不让四季虚度;让每一季,世界看我时,枝头总有花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应让每一天都活的精彩。

  二、加强语音和英语朗读的教学

  在所听的这几节课中,教师都注重了语音的教学。通过联想、对比、组合等的方法,教师通过指导示范,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较好的掌握了单词的读音。通过这种方法,掌握了一批单词的读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听音中,又进一步的纠音,学生的发音得到了规范。另外在教学中,给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教师渗透了单词连读以及怎样读句子,教师给出了很好的示范。我以前不太注意这些,以后对这些方面,进行加强教学,逐步渗透。通过听录音和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的朗读,房昀老师给出了示范,值得学习。

  三、在单词教学中应有情景,做到词不离句

  在单词教学中,不在是单纯的为了教单词而教单词,应通过具体的情景,先感知所学的单词,围绕句子来展开教学,做到词不离句。运用词卡、实物等来呈现所学的单词,在应用和输出时,就自然而然。掌握音义形的统一,运用所学的单词进行交际。有情景,有句型,有应用,通过各种活动达到听说读的目标。注重了自然拼读法,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在学习单词的单、复数时,吕老师不仅交给了学生部分单词变复数的方法,而且对单词的单、复数的读音也加强了指导和训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事半功倍。

  四、注重了教学细节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教师在细节上都做的很好,给我很多的启发。如在朗读时,教师从细节入手,注重了学生的读音、语调和停顿,在学生表演的时候,教师进行适时、恰当、到位的评价,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在培养学习习惯方面,也是做的比较出色的,在书写时,教师在四线三格中亲自示范,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强调,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在阅读课中,教师给出阅读的小技巧和注意的地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在一些细节中,做的比较到位,也是一种特色。在单词的单、复数是,对aan some的用法学习和训练的比较好,在应用环节中,有选词填空和根据情景来完成句子,学生做的比较好,这说明教师在这些细节处理上做的很好,也说明教师比较用心。

  五、在阅读课中,在语境中处理阅读障碍

  在阅读中,不必把阅读的障碍一一处理掉,这样会把文本处理的支离破碎。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一些单词和句子进行学习,在图片的帮助下,来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核心句型,在个性化的书写活动中,是进一步巩固核心句型和词汇。在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按意群进行朗读。进行文字的解码和图画的匹配,理解运用所学文本。

  __之行,收获和感想很多,但一下子全部吸收和运用,还需时间。多思考,多读书,多实践,在工作中对专家和老师的做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用,提高自己的水平。

交流研讨心得【篇7】

  上周去参加全国教育创新区域联盟xx年会暨核心素养与程改革现场交流研讨会,收获满满,感想如下。

   一、被xx县实验小学的改精神深深打动。

  该小学每个班都是大班额,80人以上,听说学生最多的班级达到9人,在这样高密度的环境下,单是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完成就很难了,教研活动的开展更是不易,然而,教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xx县实验小学明确改要求,努力营造教研氛围,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创新发展,下大力气落实核心素养,开发校本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想,任何的努力都是与坚定的信念不可分的,在日常工作中,我意识到教学教研活动经常被各项事务所冲淡,本学期更是感到这种缺失的可怕,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师团队效率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没有教研活动,教师队伍没有有效的团体行为支撑,变得涣散,学校管理也会增加难度和负担。我校在教学研讨过程中,制定了学校工作要在突出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凸显教研主线的工作方向,作为以后工作的引导,坚定信念积极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第一天上午听了一节语,大班额教学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小组合作与总结也费时间,所以基本以讲、读为主。

  与规模化相比,我们是小班额,易分组,易合作,易管理,易总结。24字是贴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24字型的优势,现在大多数老师都已接受新的模式,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收获的喜悦。第二节有在教室内上的活动,在操场上也有多个班体育,重点看了足球和跳绳两节。个人认为在足球训练上实战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运动量,培养团队精神。本学期我校在足球训练实践活动中,以训练和实战相结合,更是发现体育运动对其它学科的反促进作用,只要让孩子们参与足球活动,他们愿意答应完成许多学习任务,这些方面,以后还要继续实践与思考,让体育活动成为教学的有益辅助。

   三、听报告主要学习了关于核心素养和一些教学软的应用。

  核心素养的报告与论坛是主要内容,它是对立德树人的具体阐释和细化,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人才。在以后的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主导思想,紧跟教育形势,学习核心素养具体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校工作必须重视的。写到此,感到教育的责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培养,责任重大,岂敢怠慢!

分享

热门关注

[荐]心理辅导总结

心理辅导总结

圆柱体积课件范本

圆柱体积课件

教师优秀事迹材料推荐8篇

教师优秀事迹材料推荐

交通运输突发应急预案通用

交通运输突发应急预案

公司会议规章制度集合

公司会议规章制度

研讨心得精选14篇

研讨心得

高效课堂研讨心得精选10篇

高效课堂研讨心得

【热】交流研讨发言材料集锦6篇

交流研讨发言材料

教学研讨心得(通用8篇)

教学研讨心得

教学研讨心得范文

教学研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