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鲁迅,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但也读过很多富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的书。他常随母亲去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和他们的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发展和文学创作都发生了深刻影响。16岁时,鲁迅去学堂读书,后又去日本留学,积极寻求科学知识和救国真理,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写了大量小说、杂文,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与旧势力、旧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新军的伟大旗手。后来,他和中国共产党有了密切的联系,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发起并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日本侵占东三省后,他又积极投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他光辉的一生得到党和人民的崇高评价。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1927年编成的散文集,共十篇作品,回忆了鲁迅从童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往事,笔调优美,感情深沉,记叙挥洒自如。
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一、字
1、给下列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 皂荚( ) 桑椹( )
长呤( ) 油蛉( ) 斑蝥( ) 脑髓( )
书塾( ) 蝉蜕( ) 倜傥( ) 盔甲( )
2、多音多义字:
┍ ┍ ┍
系┤ 宿┤ 攒┤
┕ ┕ ┕
二、解释词语:
机关:在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鉴赏:欣赏。鉴,鉴别;赏,欣赏。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宿儒: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三、学习本文内容
1、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本文采用哪种方法开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
本文采用不同于成人看法的语式,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中心。“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是第一部分的点题之笔,以下七段,便可见到。
2、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班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百草园的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
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的详略是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例如“泥墙根一带”是详写,目的是以“点”映“面”,既然这里都有“无限趣味”,可见百草园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4、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作者对百草园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的乐园的热爱之情。
5、“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
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了过渡作用,用“长的草”承着百草园,由“是不去的”引出下文有关美女蛇的故事。
6、“一切景语皆情语。”认真研读课文前八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
(1)看“乐”,饱人眼福。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人、“有无限乐趣”。
①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
②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
③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与木莲缠络,形状各异。
④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
(2)听“乐”,饱人眼福。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找“乐”,用心体验。雪后捕鸟,乐在其中。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和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以上三个内容,表明百草园的生活美好、神奇而有趣,印证了开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7、与百草园比较,三味书屋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我”在这里的生活和在百草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本文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味书屋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是狭窄的,学习的内容脱离实际,没有什么意思;“我”在这里的生活不如百草园丰富多彩、有意思;反映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不满。
8、文章的结尾部分有什么含义?怎样和开头呼应?这样首尾照应有什么含义?
文章的结尾不仅从时间上照应开头,而且表现了三味书屋教育的失败,与开头写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暗中呼应,含蓄地称赞了儿童的天性,讽刺了封建教育,突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之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重点、难点:
1. 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尊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 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三. 新课讲解
1. 作家作品
(1)鲁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断续在三味书屋;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创作《狂人日记》;1926年创作《朝花夕拾》;30年代,参加“左联”;1936年病逝。
(2)《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2. 词语积累
正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 轻捷(jié) 油蛉(líng) 班蝥(máo) 缠络(luò) 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 陌生(mò) 觅食(mì) 竹筛(shāi) 秕谷(bǐ) 人迹罕至(hǎn) 蝉蜕(tuì) 书塾(shú) 渊博(yuān) 宿儒(sù) 人声鼎沸(dǐng) 盔甲(kuī) 倜傥(tì tǎng) 窦(dòu) 拗断(ǎo) 拗口(ào) 执拗(niù) 攒动(cuán) 积攒(zǎn) 住宿(sù) 一宿(xiǔ) 星宿(xiù) 折断(zhé) 折本(shé) 折腾(zhē) 关系(xì) 系鞋带(jì)
词义
(1)确凿:确实。
(2)似乎:副词。有“好像”、“仿佛”的意思,表示可能,不确定。
(3)倘若: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注意]多用于书面语。
(4)缠络:缠绕联结。缠、络同义(缠绕)。
(5)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6)牵连:本课指牵扯,纠缠。
(7)高枕而卧:成语。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睡觉。比喻无所顾虑。今多比喻不加警惕。也叫高枕无忧。
(8)得失:本课指成功和失败。
(9)和蔼:形容态度温和的样子。蔼:态度亲切。
(10)恭敬:对长辈或客人严肃而有礼貌。恭敬同义。
(11)质朴:朴素踏实,不做作。
(12)渊博:学识精深广博。渊:深;博:丰富。
(13)陆续:动作或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地进行。
(14)相宜:适合。
(15)倜傥:洒脱,潇洒,不拘束。
3. 整体把握:
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4. 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私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5. 重点段落分析:
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第七段,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对比闰土父亲的描写,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
6. 关于“三味书屋”
(1)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①拘束人的礼节:拜鹿——拜孔子,拜先生;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③读的内容大多不懂。
(2)你怎样认识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无味
①儿童少年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无拘无束;②三味书屋生活被封建礼教束缚,学的东西似懂非懂,枯燥无味。
(3)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
①方正、质朴、博学;②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③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基础知识与积累:
1. 判断下面加点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纠正到后边括号内。
菜畦xī( ) 竹筛shāi( ) 觅食nì( )
蟋蟀xǐ( ) 鼎沸dǐng( ) 确凿záo( )
2.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均有一个有错误,把正确的内容写在后面括号里。
(1)A. 确凿(zuò) B. 倜(tì)傥
C. 轻捷(轻快) D. 缠(chán)络( )
(2)A. 消释(溶解) B. 盔(kuī)甲
C. 秕(bǐ)谷 D. 书塾(shǔ)( )
(3)A. 珊瑚(hú) B. 收敛(jián)
C. 菜畦(菜地) D. 斑蝥(máo)( )
(4)A. 系绳(jì) B. 诧异(惊奇)
C. 方正(淳朴) D. 骨髓(suǐ)( )
3. 将下面每组四个字分别填入相应句中。
(1)葚 湛 堪 斟
①我们看到了李宁精__________的体操表演。
②秦始皇兵马俑__________称世界珍奇。
③桑__________比覆盆子味美。
④请你__________酌一下,怎样改这篇文章。
(2)荚 夹 颊 狭
①豆类植物的果实叫__________。
②张飞鸟的两__________是白色的。
③这是__________义的理解。
④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形成一个__________角。
4. 依照文学常识或课文内容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___》。作者鲁迅,本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收在《 》里。
(2)不必说 , , , ;也不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是 , 。
5. 根据课文内容填入适当的动词。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 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_____住了。
6.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 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 一片冬日的阳光
二. 阅读:
文段一: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中的哪些文字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答:
2. 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 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 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 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 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 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______,后写______,再写______;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______,再写______;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______、______、______。
4. 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 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 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 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 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5. 模仿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写一个句子。
比喻句:
拟人句:
文段二:
(1)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2)“人都到哪里去了!”
(3)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4)“读书!”
(5)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6)“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7)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 给加点的字注音:蝉蜕( ) 倜傥( )( ) 拗( )过去
2. 划线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3. 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 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了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 和
4. 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是( )
A. 到园里的大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B.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D.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5. 为何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下面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
B. 学生读得快,而先生读得慢。
C. 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
D. 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
文段三:
我的房东
①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个很特别的人。
②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③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
④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他做过鱼、肉、鸡、鸭等荤莱。
⑤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⑥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住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⑦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⑧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⑨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⑩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语段①写“房东先生是个很特别的人”。他的“特别”体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2.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欣然”一词表现了“我”当时愉快的心情。
B. “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写着”在句中是“表现出”的意思。
C. “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美其名曰”在这里含有自我嘲讽的意味。
D. “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句中把“虚荣心”比做“思想垃圾”。
3. 语段⑧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惊讶”、“犹豫”、“脸红”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①“惊讶”: ②“犹豫”:
③“脸红”:
4. 对语段⑨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房东先生说话时“得意”的样子,表现了他捡到易拉罐时满意的心态。
B. 写房东先生唱“童年时代的儿歌”,表明了这首儿歌对他的影响非常深刻。
C. 写房东先生“像个孩子似的”,表明他在“捡垃圾”的同时,也重温了童年的美好生活。
D. 描写房东先生“天真烂漫的笑容”,表现了他坦诚直率的性格。
5. 对语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末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一项公务。
B. 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生活的一部分。
C. 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的一种习惯。
D. 房东先生已把周末捡垃圾当做一项常规的公益活动。
6.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一句话独立成段,突出了人物的“特别”。
B. 文章紧扣中心选材,材料典型,结构严谨。
C. 文章详略得当,详写了房东先生捡垃圾的情节。
D. 文章在刻画房东先生这一人物时,只运用了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试题答案】
一. 1. qí √ mì xī √ √
2. (1)凿应读záo;(2)塾应读shú;(3)敛应读liǎn;(4)“方正”的意思为正派。
3. (1)①湛 ②堪 ③葚 ④斟 (2)①荚 ②颊 ③狭 ④夹
4. (1)朝花夕拾 周树人 豫才 文学 思想 革命 小说 杂文 散文 诗歌 鲁迅全集
(2)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地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
5. 扫,露,支,撒,系,牵,看,啄,拉,罩
6. DBAC
二.
文段一:
1. 有无限趣味
2. B
3. 植物 动物 植物 整体 局部 听觉 触觉 味觉
4. B
5. 略
文段二:
1. tuì tì tǎng ǎo
2. 排比,引用
3. 读书,静悄悄,人声鼎沸
4. B
5. D
文段三:
1. 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2. C
3. ①这样富有的人居然还捡垃圾,“我”感到很奇怪。②被房东先生的行为所感染,想一起捡又怕丢面子。③为自己有虚荣心而感到惭愧。
4. C
5. A
6. D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