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尖子选择赴港升学日趋普遍
氛围:学术自由
在香港大学新闻学教授陈婉莹看来,相对于内地高校而言,学术自由是香港高校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与国际接轨之处。“
管恩森,山东大学(威海)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文学博士。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香港浸会大学访学,2012年7月到香港中文大学访学。在管恩森看来,香港的学术氛围很好,非常自由,各种思想交汇碰撞,能够激发学术研究的创新和进步。
管恩森说,香港的大学真正做到以教师、学生为本,给学者以尊重和自由,给学生最人性化的关怀,并帮助学生成长为全人。“我有一次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因为不熟悉,就到图书馆一楼大堂找到工作人员,他面带微笑地一直陪我走到5楼,找到我需要的资料,并给我推荐与之相关的资料,并再次询问我是否需要其他帮助。整个过程他始终面带微笑,轻声细语,态度温和,但同时又让人感到他对图书馆的资料非常熟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距离:不远也不近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何伟帜博士说,香港主要有8家高校,对内地生而言,跟香港的高校比,耶鲁、哈佛太远,北大、清华太近。
所谓近远,首先是实体距离,学生离家不太远也不太近;但更重要的是文化距离,香港回归十五年,学校体制和文化主要沿袭西方,香港的高校在西方标准的排名榜比较高,这不一定代表香港的高校比内地高校好,但香港高校的文化,从教学、研究的方法和习惯,到学生相处的方式,都比较接近西方;但如果比西方的形式而言,香港高校又仍能让内地生更快适应,加上出外的机会较多,学制较近,所以很多学生本科在香港读硕博才出国。
资金:奖学金丰厚
一直以来,香港高校的高额奖学金对内地尖子生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去年,内地不少高考状元都被它吸引而来,从而引发了有关两地高校竞争和内地名校真实品质的一场舆论风波。马朔和赵雅妮在进入香港的大学前,顺利申请到了20万的奖学金。而今年,嘉祥一位700多分考生,报考清华之后又转投香港大学,校方承诺每年会给予其16万元港币的奖学金。
“实际上港大完全不希望内地学生冲着奖学金来报考,学校也不会把奖学金当作‘救济款’,”港大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告诉记者,“奖学金毕竟不是助学金,它是发给最优秀的学生,而不是最需要钱的学生。”黄依倩表示,港大也不希望专门对状元进行特殊奖励,除非奖学金捐款人坚持如此,“今年的状元可能就会比一般的学生多一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