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给定材料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从历年申论考试给定材料的情况来看,表现为两种:单一型与综合型。单一型材料是指给定材料的性质比较单纯,或者是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的,或者是突出成绩、总结经验的。总结教训的材料反映的往往是在目前社会发展中影响人民生活比较大的、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200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所给定的材料是关于噪音扰民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此深刻的教训进行总结。综合型材料是指给定材料及有正面资料也有反面资料,既可以总结教训,也可以总结经验。例如,200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所给定的材料是关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这则材料里不仅有正面材料,同时也有大量的影响很大的反面材料。从2000年到200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考试,使用单一型材料的有三次(2000、2001、2003),综合型材料则有四次(2002、2004、2005、2006),而且是后来才出现的类型。综合型材料所给的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出题的余地是相当大的,所以从发展趋势上看,综合型材料复现的比率是很高的。
二、试题要求从分立式向综合型转变
任何一门学科的测试,根据试题所包含内容的特点,一般均可分为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应试者所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其各个单项的能力。综合型试题是对应试者整体能力进行的综合性测试,它可以全面考查应试者的能力。从前三年的申论试题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基本上是三个题:概括、提出对策、论述。例如,2001年的申论要求是:(1)有条理的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2)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3)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协议片1000字左右的文章。通过概括、提出对策、论述这三个题,可以分别侧重于对应试者的分析概括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以达到测试的目的。所以,前三年的申论从要求上看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分立式试题。但20003年的试题打破了这种比较固定的格局,只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字数不少于600。一个是任意选择一个所提供的场景写一篇讲话稿,字数不少于1000字。2004年的要求同样是两个。而2005年则将题目增加到了四个:一是从解决扶贫基金的五项措施中挑出不正确的;二是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三是对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加以简述;四是以“评解决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2006年题目虽然有变为三个,但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两个问题合二为一的。总体来讲,难度是在逐年增加,使一些应考者难以将全部问题解答正确。所以从这几年的申论要求来看,虽然考查的目标没变,但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显的分门别类地进行单项考查,而是转向综合考查。一个题中可能要求应试者表现出几种不同的能力。也就是说,申论试题要求也在向综合性转化。
三、阅读材料的难度逐渐加大
一方面,六年来给定资料的分量越来越大,由第一次的1500字左右,到2006年爆增至8000余字。另一方面,资料从形式来说更多采用杂乱无序的资料汇编式。申论的给定材料,形式上大体有两种:一是案例形式,集中反映一个有一定影响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另一种形式是资料汇编的形式,围绕某一个热点问题,摘录组装而成。这种形式的材料往往没有什么顺序可言,上一条和下一条没有什么因果关系。相比较而言,资料汇编形式的资料阅读的难度更大些。一是因为各条之间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二是因为有些材料是鱼目混珠或者非常枝节的问题,需要在阅读的时候加以辨识。从以往的七次考试来看,除去2000年的试题,其他基本上都是以资料汇编形式出现的。以后这种形式的复现率也是相当大的,这就无形中加大了阅读的难度。再一方面,题目要求变化很大。2005年一改以往三个要求得较为固定格式,变为四个要求,而且出现了判断正误的新形势。2006年虽然将要求改为三个,但此“三”已非彼“三”。2006年的试卷中将2005年出现的新形式又进行了更深的挖掘,不但判正误,还要说明理由。实际上,试卷要求表面上减少了,而本质上却是稍有增加的。
2007年的公务员应考者,在参加考试之前一定要将申论考试大的趋势做到胸有成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考前将这些趋势、要求弄明白,在考场上才能做到不紧张,情绪稳定,而且不会产生看不明白要求,以至于答案离题甚远的情况。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