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考查考生对时政热点和宏观经济的把握能力
2月21日,2009年浙江省录用笔试如期举行,申论科目试题揭晓: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浙江经济如何实现“转‘危’为‘机’”。应对金融危机是2008年下半年至今宏观经济领域的头号热点,也是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策论型写作考试——申论的命题大热门。中公教育集团根据当前政府对金融危机的关注度和浙江省申论考试历来偏重考查宏观经济问题的特点,在考前培训中,将应对金融危机、转“危”为“机”作为指导考生准备的重点之一。实践证明,这一准备方向是正确的,考生有针对性的准备也是有效果的。
转“危”为“机”考验“准公务员”的热点敏感度和宏观经济知识
本次浙江申论考试给定资料共24条,分别从不同层次和侧面介绍了金融危机的背景、对浙江经济和企业的冲击,试题共有3道,分别是以“情况反映”为文体要求的概括资料信息题,提出浙江发展如何走出困境思路的对策拟制题,围绕给定资料主旨自选角度撰文的作文题。
给定资料凸显一个主题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的双重影响下,浙江经济如何转“危”为“机”。根据材料来看,这包含两个层次的转机:一是浙江经济整体发展的转机,二是浙江微观经济主体——即本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转机。认识材料,都要从“危机中把握机遇、争取转机”这个角度出发。这种题材和命题思路,与政府当前第一位的工作紧密关联,考的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政府关注的头号焦点严密重合,既体现了申论考试命题的一贯规律,又把这种命题思路推向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考的是时政领域最“热”的焦点问题,到了“热”得不能“再”热的地步,这就对考生关注时政热点的敏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考生在备考阶段有没有关注过金融危机问题,有没有联系本省的经济建设实际研究过应对危机的思路,有没有进行过相关背景知识的积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针对性训练,决定着考生能不能作答好这次考试,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说浙江的这次考试是申论命题规律的一次典型实践,是考生热点敏感度和驾驭宏观经济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决不为过。事实上,由于考试涉及面大,考生专业背景和备考方式各异,多数考生很难做到对热点的准确把握,很难做到认识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短期内快速提高,因此,决定考试结果的很大程度上在于备考方向的精确性。一个事前经过金融危机与转“危”为“机”问题针对性训练的考生,其作答结果与没有经过训练的考生大不相同,差距将会是明显的。由此来看,这次考试对于考生的重要启示是:对时政问题一定要保持持续、敏锐、准确的把握,借助专业机构的智力支持,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作答转“危”为“机”问题须辩证认识“危”与“机”的关系
危机总是与机遇相伴随,危机中往往蕴含着机遇的因素,所谓“危机蕴转机,困难即机遇”。只要牢牢抓住“危”中之“机”,“危机”就会成为“转机”。浙江申论试题的潜在要求,也是对作答者思路的预先设定,就在于——要辩证认识“危机”同“机遇”的关系,善于从危机中发现和把握机遇,使危机带来的机会转化为加快发展、优化升级的现实。这在给定资料中,是通过浙江政府的政策措施、企业的认识和行动,以及马云等学者型企业家的言论来反映的,即运用事实和理论来证明“危”与“机”的关系,说明危机能够转化为机遇的道理。如材料9、10介绍了浙商论坛上企业家的认识,把握危机带来的机遇,从外延上扩大转为内涵上扩大——即由数量规模的扩张转为质量效益的提升,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危机“倒逼机制”的应对策略。在概括资料信息、提出问题解决思路、撰写议论文时,都要运用辩证原理,把明“危”与“机”的关系说明,指出应对危机的根本之道:善于发现,善于把握,牢牢抓住“危”中之“机”,促使“危机”成为“转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