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念创新。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国情教育,使人口多、资源少、底子薄等国情特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防止和纠正那种在“地大物博”、“总量增长”面前忘乎所以的心态和行为。同时要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领导和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居安思危,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全局观念,引导适度消费,提倡绿色消费。既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合理的物质消费,更要注重满足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文化等精神消费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绿色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行为将导致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消费结构的改变必将导致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绿色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法制创新。构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依靠强制性的法律、规定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适当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制定一些循环经济的单项法规,如:废旧包装容器、废旧家电和废旧汽车回收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等。在条件成熟时,将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逐步把节约型社会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3)体制创新。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对环境治理、资源再生产业给予各种可能的政策支持,对能够减少资源消耗、不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和产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鼓励涉及资源再生和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
(4)技术创新。强化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首先要开发建立包含环境工程技木、生物工程技术、资源化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其次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第三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链接技术,把循环经济各个方面的研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5)管理创新。完善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宏观管理体系,创造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新的环境保护机制。政府要通过利益的驱动和精神的号召使社会各界都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当中。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组建专门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赢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其在循环经济中的特有作用。同时,通过舆论、宣传教育等大量信息让公众了解循环经济的原理和理念,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公众监督和倡导下的生态文明。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还必须建立一套包含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和人民福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绿色GDP核算体系,为管理部门制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对某些地方决策者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起到警示作用。要改革和完善政绩监督考核体系,把是否增加资源、节约资源的指标列入考核内容。通过管理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必须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首先是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是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第三是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