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些地方屡屡突破土地政策“红线”?“现在困境主要是问题发现后并没有真正治理过”。
为何一些地方屡屡突破土地政策“红线”?“现在困境主要是问题发现后并没有真正治理过”。
近年来,在全国土地执法检查中,卫星遥感图片监控犹如“天眼”,使违法违规用地难以藏身。然而,湖北襄阳市双沟工业园最近却别出心裁,在建好的水泥路上“填土种菜”,在“天眼”底下玩了一回“隐身”,被当地老百姓举报。(7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明知有“天眼”监督,明知是违规,襄阳市双沟工业不仅不思悔改,还别出心裁糊弄“天眼”。类似的“创意”与“妄为”,可谓层出不穷,近来为人关注的各地以种种名目、手法违规兴建高尔夫球场就是一例。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叫停以后的5年里,各地在禁令下又新建了400多家高尔夫球场。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严格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据国土资源部日前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3万件,涉及土地面积27.8万亩(其中耕地9.4万亩),同比分别上升8%、14.8%。这组数据折射出,土地违规违法行为“按下葫芦浮起瓢”,仍呈上升态势。
面对土地违规行为,上有“天眼”监控、禁令威慑,但为何一些地方仍我行我素、屡屡突破政策“红线”呢?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日前就各地违规兴建高尔夫球场现象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困境主要是问题发现后并没有真正治理过。”他表示,国土资源部之前也对一些违法违规的高尔夫球场建设案件进行过处理,但都只停留在行政处罚上,“这往往是没有用的”。因为在我国,非法占用耕地是犯罪行为,应该依法处理,但现实中常常以经济处罚代替刑事责任的追究,其威慑效果大打折扣。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敢挑战“天眼”,突破土地“红线”,关键是干部考核的“指挥棒”在起作用,无法抵挡“投资饥渴症”带来的用地冲动,于是不惜打“擦边球”,在政策“红线”边缘游走,千方百计逃避土地监管。而一些上级部门对下级的土地违规违法行为,虽然心知肚明,但因共同的“政绩利益同盟”,不仅不制止,反而袒护、包庇,更为这些行为添了底气,壮了胆量。
为了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本国策落实处,禁令就不能取消;而只要禁令在,则违规者就应被问责,违规项目就应被拆除,而不是无原则地将其合法化。无论出于何种考量的合法化,都是对违规者的无形屈服,这不但违背了法令的基本精神,更重要的是,将纵容更多的违规行为,使得原本就难以遏制的违规形势更加恶化。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受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城市新区建设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方换届、执法手段有限和违法成本低等诸多因素影响,土地供需矛盾加剧,违法违规反弹的压力很大。因此,要严防各地在土地管理上别出心裁的“创意”“尝试”,不仅要依靠高高在上的“天眼”监督,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畅通的监督渠道;不仅要设置明令禁止的“红线”,更要布置无所不在、疏而不漏的“法网”,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管体系,严格执法,敢于碰硬,扎实推进执法检查、约谈和问责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坚持遏制各地土地违法违规的乱象。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