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伤仲永》同步试题8

2012-08-30 10:01:54 中考语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_______ (4)泯然众人矣 ( )______

  3.解释下面每组加粗词的意思。

  (1)A.父利其然也( ) B.泯然众人矣( )

  (2)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B.自为其名( )

  (3)A.余闻之也久( ) B.不能称前时之闻( )

  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再读课文,完成5~7题。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本文语言十分简洁,试举例说明。

  三、提高训练

  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

  8.解释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赏器 (2)服阕与观俱( )诣太学

  (3)还过( )江革 (4)见革弊( )絮单席

  (5)耽( )学不倦 (6)乃脱所著( )襦

  9.幼年的江革与幼年的方仲永个人天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10.长大后的江革和方仲永情况是不相同的,请具体说说不同点体现在哪几方面?

  11.从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看,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1)pān 同“攀”,牵,引。 (2)yè,拜访

  (3)chèn 相当 (4)mǐn 尽,消失

  3.(1)A.代词,“这样”。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A.从 B.自己

  (3)A.听说 B.传闻

  4.不仅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5.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6.(1)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中心思想。

  (2)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3)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7.提示:本文的语言十分简洁,每一词、句都有其精当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如“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8.(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

  (4)破旧 (5)入迷、专注 (6)穿

  9.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较高的文学天赋,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资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识书具即能诗。

  10.不同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与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不学习;第三,江革后学有所成,而仲永却“泯然众人”。

  11.“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分辛劳一分才。”

  9

  5.伤仲永

  基础巩固题

  1.给加点字注音。

  扳( ) 谒( ) 泯( ) 夫( ) 邑( )

  2.写出下列形近字的读音并组词。

  谒( ) 泯( ) 悟( ) 竭( ) 抿( ) 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借旁近与之”的“之”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

  A.邑人奇之 B.余闻之也久 C.仲永之通悟 D.卒之为众人

  4.文学常识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 时的王安石,他字 ,号 ,是杰出的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仲永/生五年。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强化提高题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6.第l段中,表明仲永天资过人的句子是哪一句

  7.翻译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8.你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9.最后一段解释方仲永“泯然众人矣”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

  10.找出文中由方仲永类推到一般人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11.方仲永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外延伸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日:‘何为者也 ’对日: ‘齐人也。’王曰: ‘何坐 ’日: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 ”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2.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13. “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 )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14.晏子用什么方法回击楚王的 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少年天才,只因父亲的思想“近视”而葬送了难得的天赋。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有名的成语,叫做“江郎才尽”,说的是有名的大文学家江淹的故事。据《南史·江淹传》的记载:

  江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返”。他曾任宣城太守,当他罢职回家的时候,停船在禅灵寺,夜里梦见一个自称张景阳的人,对江淹说:“以前我送给你一匹锦缎,现在该到还我的时候了。”江淹遂从怀中抽出几尺锦缎,那人很生气,说他把锦缎剪裁得快完了。正在埋怨,见丘迟(当时一文人)站在旁边,张景阳便对丘迟说,“剩下这几尺,也做不成什么了,就送给你吧。”

  还有一次,江淹住在冶亭,又梦见一人,.自称郭璞,对江淹说:“我的笔在你那里多年,现在可以还给我吧 ”江淹随即向怀中一摸,竟真的有一支五彩笔,也只好归还郭璞。

  经过这两个奇特的梦境以后,江淹写起诗文来,再也没有名言佳句了,人们称这是“江郎才尽”。

  16.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是否同意江淹的“才尽”是因为他的“送锦”和“还笔”的说法 如果不同意,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原因 请谈谈你的看法。

  17. “天才”总是与“勤奋”结伴而行,古今中外不少的哲人都有这样的看法。请你在课后去寻找有关“勤奋’与“天才”的名人名言,写在下面。(至少十句)

  答案

  1.pān yè mǐn fú yì

  2. 谒(yè)环谒于邑人 泯(mǐn)泯然众人 悟(wù)醒悟

  竭(jié)竭力 抿(mǐn)抿嘴 晤(wù)会晤

  3.A

  4.北宋 介甫 半山 政治 文学

  5.A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7.县里的人认为他很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人花钱请仲永做诗。

  8.后天不学习。(大意对即可)

  9.卒之为众人,则其授于人者不至也。

  10.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1.说明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努力有关。

  12.齐 楚 不盗之民 盗贼

  13.C

  14.打比方(或类比说理)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

  15.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16.不同意。这是因为江淹到了晚年,先后依附萧道成、萧衍等,逐步做起了大官,过上了安富尊荣的生活,一方面是生活的天地变了,变得狭小了,真情实感没有了;另一方面是他的文学才能显著减退了。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写作的源泉哪能不枯竭呢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科目正确备考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备考:语文答题的整体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

2020中考语文备考:重要阅读答题战术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

中考语文

2020中考备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