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 初到美国的衣食住行

2012-08-31 10:56:11 836478124 美国

来美国纽约快一个月了,这段时间虽说一晃而过,但同时也感觉自己好像已经来了有一年之久。这一个月里,我几乎每一天的日程都是排满的,从下飞机那一刻起,就忙着入住新房子,买家具,办银行手续,买手机SIM卡,熟悉住家附近环境(最重要还是要知道最近的超市在哪儿)等。抵达纽约的隔一天就是新闻学院的新生营,紧接着我们也就开始上课了。

  初到美国,很多人、事、物我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伦敦做比较。像伦敦的地铁虽然经常发生故障,但纽约的地铁月台却又脏(我看过老鼠在轨道上窜动!)又闷热,让人很不舒服。再言,相对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纽约人就显得更性情急躁。消费方面,国际学生只会在纽约呆上一年,不可能签两年的手机服务配套,但偏偏这里手机预付卡的选择很少又很贵。另外,在这里购物或用餐,标签上的价格还要另加消费税和小费,加起来还真是个可观的数目(一般上是原价的四分之一)。

  和英国不一样,美国一些租给硕士生的学校宿舍是不提供家具的(真的不明白它背后的道理)。同我一起飞来纽约的新加坡同学的房子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办完所有行政手续后,乘商店还没打烊,火速挑了张床褥,找来也在哥大念书的另一位新加坡朋友(江湖救急!),加上同学的婆婆,四个人合力走了十条街把它抬回去。

  很多细节需要适应

  虽然住惯大城市,看惯美剧,但纽约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适应的。上述之外,日常生活中我有好几次因语法出误而闹出了笑话:在新加坡和英国,厕所叫toilet,但在美国它叫restroom(toilet指的是马桶!);餐巾我们叫serviettes,但在美国它叫napkins。另外,我也正努力了解美国的政治体系:它的联邦制度跟英国(及新加坡)的威斯敏斯特体系(Westminster)有很大的落差。

  不过到异乡生活,就一定要去了解它,接受它的好与坏。纽约确是有不足,但它也有美丽迷人之处。纽约市是个非常多元化的城市:36%的居民是外国人;我们新闻学院硕士班就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超过30个国家。这样的环境,造就了纽约人宽敞的胸怀:他们大多能包容彼此不同的身份背景、种族、信仰、政治理念,以及性向等。

  舒缓思乡之情

  当然,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也表示水准不错的新、马、中餐馆比比皆是,思乡之情便得以舒缓。有人说,纽约是世界上最严峻的首都。论天气,我确实体验到了这里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夏天。不过我想它最“严峻”的地方,应该还是它那残酷、几近“人吃人”的竞争环境。这其实是所有大城市必有的特点,只不过纽约是世界各地优秀人才聚集的地方,要搏出位就必须比别人更加亮眼。

  但是我们也常闻:有竞争才有进步。我以前都认为这是陈词滥调,但在这里,同学个个都是非常出色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任何一位的工作经验和人生历练随时都能当作教材。

  学校也势必把我们训练成多方位记者,这一个月里每周日都朝九晚五在上课,周末还要出外搜集资料、做采访,还要学摄影和广播!这段时间虽忙,但还是过得非常充实的。

  听师长们说,哥大新闻系10个月魔鬼训练课程,会把人彻底拉垮,然后再重新建立起。看来首个月的训练营还只是开胃菜而已。不过,我倒还是非常期待接下来要上桌的主菜。那就拭目以待吧。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美国留学 初到美国的衣食住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芬兰留学衣食住行分享

芬兰衣食住行

意大利留学真实生活体验分享

留学真实体验

澳洲留学住宿方式及费用详解

澳洲住宿费用

意大利留学生真实的生活介绍

留学意大利生活

西班牙留学主要住宿方式盘点

西班牙住宿盘点

美国留学衣食住行

美国衣食住行

留学美国的衣食住行准备

美国留学准备

美国留学的衣食住行攻略

美国留学

美国留学衣食住行指南

美国留学

留学美国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美国衣食住行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来美国纽约快一个月了,这段时间虽说一晃而过,但同时也感觉自己好像已经来了有一年之久。这一个月里,我几乎每一天的日程都是排满的,从下飞机那一刻起,就忙着入住新房子,买家具,办银行手续,买手机SIM卡,熟悉住家附近环境(最重要还是要知道最近的超市在哪儿)等。抵达纽约的隔一天就是新闻学院的新生营,紧接着我们也就开始上课了。

  初到美国,很多人、事、物我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伦敦做比较。像伦敦的地铁虽然经常发生故障,但纽约的地铁月台却又脏(我看过老鼠在轨道上窜动!)又闷热,让人很不舒服。再言,相对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纽约人就显得更性情急躁。消费方面,国际学生只会在纽约呆上一年,不可能签两年的手机服务配套,但偏偏这里手机预付卡的选择很少又很贵。另外,在这里购物或用餐,标签上的价格还要另加消费税和小费,加起来还真是个可观的数目(一般上是原价的四分之一)。

  和英国不一样,美国一些租给硕士生的学校宿舍是不提供家具的(真的不明白它背后的道理)。同我一起飞来纽约的新加坡同学的房子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办完所有行政手续后,乘商店还没打烊,火速挑了张床褥,找来也在哥大念书的另一位新加坡朋友(江湖救急!),加上同学的婆婆,四个人合力走了十条街把它抬回去。

  很多细节需要适应

  虽然住惯大城市,看惯美剧,但纽约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适应的。上述之外,日常生活中我有好几次因语法出误而闹出了笑话:在新加坡和英国,厕所叫toilet,但在美国它叫restroom(toilet指的是马桶!);餐巾我们叫serviettes,但在美国它叫napkins。另外,我也正努力了解美国的政治体系:它的联邦制度跟英国(及新加坡)的威斯敏斯特体系(Westminster)有很大的落差。

  不过到异乡生活,就一定要去了解它,接受它的好与坏。纽约确是有不足,但它也有美丽迷人之处。纽约市是个非常多元化的城市:36%的居民是外国人;我们新闻学院硕士班就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超过30个国家。这样的环境,造就了纽约人宽敞的胸怀:他们大多能包容彼此不同的身份背景、种族、信仰、政治理念,以及性向等。

  舒缓思乡之情

  当然,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也表示水准不错的新、马、中餐馆比比皆是,思乡之情便得以舒缓。有人说,纽约是世界上最严峻的首都。论天气,我确实体验到了这里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夏天。不过我想它最“严峻”的地方,应该还是它那残酷、几近“人吃人”的竞争环境。这其实是所有大城市必有的特点,只不过纽约是世界各地优秀人才聚集的地方,要搏出位就必须比别人更加亮眼。

  但是我们也常闻:有竞争才有进步。我以前都认为这是陈词滥调,但在这里,同学个个都是非常出色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任何一位的工作经验和人生历练随时都能当作教材。

  学校也势必把我们训练成多方位记者,这一个月里每周日都朝九晚五在上课,周末还要出外搜集资料、做采访,还要学摄影和广播!这段时间虽忙,但还是过得非常充实的。

  听师长们说,哥大新闻系10个月魔鬼训练课程,会把人彻底拉垮,然后再重新建立起。看来首个月的训练营还只是开胃菜而已。不过,我倒还是非常期待接下来要上桌的主菜。那就拭目以待吧。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