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生赴内地学习的“北漂”生活

2012-10-01 20:30:04 836478124 香港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香港回归15年来,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香港学生作为两地交流中的新生军,将为未来两地交流增添新的活力。

  目前,共有205所内地高校接受香港学生,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累计达62312名,其中2011至2012学年,在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香港学生达到11155名,创历史新高。

  香港2009年9月开始实施高中及大学新学制改革,内地也在2011年8月便首次开展部分高校对香港学生免试招生,目前已通过报名资格审核的香港学生有4247人。

  香港学生到内地来求学,他们的生活、学习、感情、就业状况是什么样的?随着记者的笔端,让读者感受他们的另一种“北漂”生活,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

  【感悟自身】如同候鸟迁徙般的香港学生

  候鸟,每年都会历尽千辛万苦进行南北迁徙,这是一种生存的状态。香港学生就如同南来的候鸟,在北京学习和生活,无论在这里生活多久,香港始终是他们心中牵挂的地方。正如SHE《候鸟》歌词所唱:“你的爱飞很远,象候鸟季节变迁,我含泪面向着北边。”

  现象一、 负笈北上背后感悟

  香港学生来内地求学,好些人都是因缘际会。严欣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香港文化会会长,作为首届香港赴内地就学的免试生,她觉得来北京求学是一件挺神奇的事。

  2008年,她跟家人第一次来北京,那时候,北京正要办奥运会,她觉得这座城市还挺好的,“后来感觉倒是挺神奇的,北京是我到过的旅游城市唯一感觉还行的城市,一年之后就过来读书,一呆就是三年。”

  来内地求学的香港学生中,也有基于对自己的了解,体验与香港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清华大学外语系大三学生何洁玲就是如此。

  何洁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来内地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大家知道在香港上大学的话,比较看重人际关系和课外发展,也就是比较注重成人的发展,但这种教育有优点也有缺点,因为忽略了做学术的根底,而内地的学术风格讲究严谨,我是那种做事比较认真的人,所以我就选择过来了。”

  “香港学生会去思考,会去批判,这是我作为一个香港学生引以为豪的。”何洁玲说,“因为我拥有香港学生的优点,现在我又很谦虚到内地来求学,确实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在香港学生中,也有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而来内地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大三学生庞维邦就表示:“现在很多香港企业家在内地打拼,很多东西都能够适应,但就是人际关系比较难,因为他们来这里根底不足,几年的相识肯定比不上别人几十年的感情,因此,我就想早点过来求学,适应这边的环境,这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二学生张小慧来说,到内地求学却是因为遇上“三三四”学制改革。据了解,2009年香港特区政府把原来“五二三”学制(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三年大学)改为“三三四”学制。

  张小慧说,“因为那时候终期考试和改制之后的‘三三四’学制冲突在一起,所以我考完会考后,就在思考我会选择哪条路,是选择在香港继续考试,还是到内地上学,但我更偏向于学中医,所以就选择了考内地大学。然而,后来又由于各种因素,没有选择中医,而是选择管理方面的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陈飞鹏在香港上完小学,初高中都是在深圳上的,而来北京上大学,则是出于自己喜欢冒险的个性所致。陈飞鹏对中新网记者说:“如果去香港那边学习的话,不符合我这种比较喜欢冒险的性格,后来就选择北京上学了,毕竟这里还是首都。”

  在北京三年学习过程中,陈飞鹏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地教学风格严谨。陈飞鹏说:“在北京学习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事要非常严谨,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是这样的。这边做每件事情,都有一个系统的做法,按部就班,把细节做好。”

  谭倩婷,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专业2012届硕士毕业生,刚刚参加完内地中医师职业资格考试,记者问她对考试是否有信心,她说没有底,但她本科时就回香港考取了香港中医师资格证,

  对于为什么到内地学中医,谭倩婷说:“中学的时候就决定学习中医,所以分文理科时选择了理科。选择学中医,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我比较喜欢自由,西医需要各种仪器辅助治疗,而中医只要一根针和一双手就可以治疗,这样我可以不需要呆在医院,就可以给人治病了。”

  现象二、内地求学压力很大

  香港学生在内地求学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便是学习压力非常大。相对内地重点高校中各省最优秀的学生,香港学生感到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因此,在这种环境中,迫使他们自觉去努力学习,与内地学生拉近距离。

  香港和内地学生在学习之间差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叶思朗深有体会。在没有来内地求学时,他在香港同学中的成绩算是非常好的,但来到北京大学以后,才知道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实非常大。

  叶思朗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来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习其实是很烂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是各个省前十名的,我在香港都不知道有没有排名。”

  叶思朗认为,内地学生有一部分是非常刻苦的,但也有一部分感觉都大学生活了,就放松了学习,男生忙着打游戏,女生忙着逛街,“但如果内地学生考试前一周紧张起来复习,最后考试出来的成绩,我们还是会很悲催的。”说完,他嘿嘿地笑起来。

  叶思朗也认为,“我们之间的答题思路是不一样的,在内地学生的潜意识中,就有一种既定的答题思路,而香港学生答题是一种发散思维,如果让内地学生去香港高中像我们一样用英语读题和答题,一开始也未必能适应。”

  何洁玲对于内地和香港学生之间差距,有另一种感受。何洁玲说:“在内地有一批人能学能玩,懂得跟人相处,但是也有一批人因为这个教育制度,只懂得跟书本玩游戏。”

  就此,何洁玲向中新网记者举例说,在清华大学外语系有很多内地学生想出国留学(微博),需要考GRE,但是他们为了考GRE,可以花十个月的时间学,不出寝室,不跟人交流。何洁玲表示,“我就在想,他们经过高考(微博)来到大学,其实可以通过大学抛弃高考时魔鬼式的考试方式,去学会跟人接触,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俗话说:“种田怕薅草,读书怕过考。”张小慧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还好,但对内地的考试似乎有所忌惮,认为对香港学生来说难度太大。

  张小慧说:“在人大学习,上课倒没什么问题,感觉这边的考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人大在国内也是比较高等的学府,一定会跟其他高校拉开一定的距离,因此,老师出题都比较偏向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凸显学生的才能和成绩,但是对我们香港学生来说,还是会有一定难度的。”

  张小慧还表示,“这与考试的方式也有关系,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考试方式,肯定有比较大的差别,内地考察方式更加偏向于笔试方面,香港则更加侧重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核。”

  现象三、处于漂与不漂之间

  “北漂”一族的辛酸,恐怕只有漂过的人才知晓。而对于香港学生来说,“北漂”生活相对单纯,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北漂”一族,那么,香港学生的“北漂”生活是怎样的呢?

  对此,严欣婷说,“挺有一种漂的感觉的,其实在北大读书,每个暑假都会到处去旅游,体会一下内地不同的地方。在北京读书的这三年,我可能到了十多个地方旅游,所以不仅是有这种感觉,而且是感觉非常非常得漂。”

  与此感同身受的,还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叶思朗,他表示:“虽然北京很熟悉,但不是家的感觉,只有回香港了,才会感觉回家了。寒暑假考试完后的最后一周,有时自己静静地躺在床上,你就会感觉‘哎,这不是我的家’,你就没有那种家的感觉,也不会觉得很舒服、很轻松。就是感觉心灵上有点空虚,虽然在北京朋友很多,但还是没有一种家的感觉,感觉很漂。”

  他还说,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虽然人都差不多,都是黄皮肤,但是环境、制度等都不一样,唯一一样的就是都能看懂中文。“我第一次到北京来上学,跟同学和朋友道别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到国外留学一样感觉。现在三年过后,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了,都习惯了。”

  对于“北漂”的感觉,香港学生的感受各有不同。张小慧表示:“因为我们都非常年轻吧,就有一种向外逃的感觉,不想在家里或附近的地方老是呆下去,就想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看不同的事物。但在这边也不会太恋家,也不会说思念到父母有种想哭的感觉,会打电话给对方问好,依然是比较正常的一种状态。”

  她还表示,“在学校的同学,可以说都是处于漂的状态,所以在同样的状况之下,就会相互帮助,相互安慰,该学习的时候一起学习,该出去玩的时候出去玩,都会有陪伴的感觉,不会有工作时的那种孤独和强烈的漂的感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大四学生、香港学生协会负责人陈思瀚与此意见相同,他说:“我也没有感受到漂的感觉,虽然家不在这边,但从小都是非常独立,到过很多城市旅游,对家的感觉不是太强烈。就觉得我到了北京,在北京住下来也蛮好的,就是这种感觉。”

  谭倩婷作为80后女生,小时候就经常随着父母搬家,所以对于漂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谭倩婷说:“对于漂,我感觉还好,这个真是个人差异。因为我从小就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活,我家一直在换地方,小学就我念过四间小学,所以感觉我住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就像在北京,我住在北京的时候,我觉得北京就是我的家。”

  她认为:“我觉得漂是一种心态,觉得自己没有根,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什么朋友,感觉到迷惘,但我觉得只要有个地方住,可以安顿下来就行了。”

  <<<解读

  就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过程中遇到心理不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交流科科长马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香港学生过来求学刚开始会感觉到不适应,但这个要看学生自己的适应能力,有的学生一下就融入进去了,就有很多的朋友,也有内敛一点,就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马琰介绍,“我们学校学生处有一个心理干预治疗室,里面挺温馨的,专门给学生聊天和做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香港学生是否处于一种漂的状态,马琰认为,“香港学生在这方面还好,我们每年的中秋茶话会,学校各个部门的老师都过来,会问他们碰到什么问题。这么多年来下,我每年都参加这种活动,香港学生提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食堂的饭菜太咸太油,但是学校年年都没有改,他们也只有自己慢慢适应这边的环境。”

  他表示,对于香港学生新生入学的指导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交流协会做了大量工作,有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而且,学校的活动特别多,如新生迎新会、茶话会和文化之旅等,基本每月都会活动,这样既能让香港学生认识更多的同学,又能让他们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香港学生的“北漂”和传统意义上的内地“北漂”有何不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香港文化会会长严欣婷认为:与传统意义上的“北漂”相比,“香港学生到北京来求学的漂,我感觉就像出国留学的那种漂,确实感觉文化、环境的差异挺大。”

  她还表示,“因为香港本来就非常小,所以只要离开本土,就感觉是出去了,我感觉这个‘边界’还挺深厚的。香港人都把香港当成一个经济体,就像一个同乡会的感觉。”

  有关学习压力,严欣婷谈了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她说,她自从到了北京大学以后,就从来没有感觉自己的成绩好过,“但有一个现象就是内地学生进大学以后,就感觉不用再读书了,所以,我们这些香港学生与放松了的内地学生比还好,如果他们紧张起来,我们就不行了。”(
分享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德国留学生活指南 赴德留学有哪些生活必备常识

德国留学生活

美国留学生活分享 如何尽快融入美国的学习和生活

美国留学

伦敦留学生活简介 在伦敦学习有什么值得期待的?

伦敦留学攻略

泰国留学生活常识分享 赴泰留学要知道哪些事情

泰国留学

新西兰留学社交经验分享 如何快速融入本地学生圈

新西兰留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