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热变"移民潮" 看移民背后迥异人生

2012-10-25 19:14:19 admin 移民美国自己的
《出国热变"移民潮" 看移民背后迥异人生》由liuxue86.com10月25日报道。

出国留学网讯 据《中华工商时报》消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国热"悄悄演变成了"移民(微博)潮"。近年来,移民成了热门话题,留学移民、工作移民、技术移民、投资移民……有人说,移民意味着对"讨罪受"的生活方式的放弃、对更"优越"生活品质的追求。随着移民渠道的多元化,人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说起留学移民,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颇让人感慨,他认为:"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虽然孩子年龄过小外出留学也有风险,但他们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偏激。但这大潮下暴露出来的多方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索

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已移民海外又回国工作的"海归",又通过skype视频连线了几位在大洋彼岸生活的"优越"分子。他们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碰撞下求生存的人们,他们有追求,也有放弃,在不断索取之后又反复品尝不得不有所放弃的困惑与无奈。通过他们的口述,你能了解和感知真实的移民生活……

或要感谢"八十年代新一辈"

坐在眼前的这位美女名叫石珏,她十分风趣健谈,看上去像是"八五后",但她自己却不隐晦自己的实际年龄,她是1979年出生的,是个"准八零后"。用她的话说,是在西方留学的经历让她拥有了一个年轻的心态,这才是她永葆青春和美貌的"秘诀"。

石珏大学毕业后曾在国内当过英语老师,后留学法国学习教育学,之后移民加拿大。现在北京某移民中介公司任咨询顾问。她对于在欧洲留学的最大感慨是,和国内的孩子们相比,"那里的孩子们真是幸福啊!"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午3点钟下课,踢球、玩耍,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做的数学题竟然还是"3+4、5+7、8+5",可是人家的孩子长大了一样很优秀,动手能力特强。这一点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石珏回忆她观摩法国小学课堂的经历。那是一堂作文课,老师没有在黑板上给孩子们出啥作文题,却发给每个孩子一个很简单的小机械,让他们拆开再装上,然后默写拆装的步骤并总结心得。整堂课上没有一个孩子冥思苦想,或是啃铅笔头发呆,有的则是快乐的欢声笑语。

石珏从事了多年的移民顾问工作,她表示"特理解现在家长们的心情",那就是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饱受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折磨了。在国外,孩子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的。她说起自己在国内读书的小侄女,上学前可活泼了,爱说爱动还跟大人斗嘴,可如今某重点高中,像是换了个人,整日忙于应付升学和考试,鼻梁上架着眼睛,眼睛直直的,小脸蜡黄,身体瘦得像竹竿……

"赶快移民吧!现在的二代移民都生活得特快乐!"石珏嘻嘻哈哈地笑着说,"这恐怕要感谢他们的父母--20年前的'八十年代新一辈'。是他们勇敢的闯荡,才为下一代闯出了一片幸福天地。"她介绍了几位圈子内的"一代移民",记者通过skype连线采访了他们。

他们曾经是一代人当中的佼佼者。在上世纪的最后那十几年,他们怀揣着国内各大名校的文凭,又凭着出色的托福(微博)、GRE成绩,漂洋过海去"镀金"。他们曾是壮怀激烈的一代人,以"时代弄潮儿"自居,对国内平凡、稳定、体面的"体制内"生活不屑一顾,而去追求大洋彼岸那种"打嗝都带巧克力味儿"的生活方式。在他们心中,北美是放飞梦想和捕捉希望的新大陆,那里不仅有美元、西餐和迪斯科,还有高速公路、摩天大楼、曼哈顿,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等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早已取代了北大和清华……

时光如水,光阴如梭。20年前,他们唱着"金梭银梭"、"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告别故乡,踏上美国的土地;20年后的今天,当他们的子女也正步入豆蔻花季,人到中年的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生活得如何?他们当初的理想成为现实了吗?他们的人生经历迥异,或已移民加入美国国籍,或仍在为得不到绿卡而惶惶不可终日;或事业有成,或一事无成;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已为人父母。他们面前的道路依然漫长……

自惭形秽的美国教授

刘旭毕业于清华大学(微博)计算机系,1994年赴美,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已加入美国籍,如今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终身教授。

刘旭的家乡在河北省邢台的农村地区。在家乡人眼里,刘旭真不愧是山鸡里的金凤凰。在他们的想象当中,能在美国当教授的人,一定是呼风唤雨,过着天堂般的日子。然而,他们失望了。在刘旭的口述当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今年初,他接待了一位光腚时的发小。这位发小如今已自当老板,在家乡开了一家陶瓷公司。然而,一夜暴富的发小还不满足,他查阅了美国移民政策,根据其EB-5投资移民项目,投资50万美元,创造10个就业机会,不需要英语考试,不需要等待,就可移民美国。他以50万美元投入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石油开采项目,于是,全家获得了美国绿卡。

当"一步登天"的发小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刘旭面前时,竟让身为教授的他自惭形秽。"兄弟我现在是美国人了!"发小爽朗地说。按照家乡的习俗,刘旭作为地主少不了请发小到当地的中餐馆搓一顿,席间,发小喝了点酒,便吹嘘他日日如何挥金如土,如何挣大钱,他在家乡的厂区如何气派等等。饭后,发小提出要去刘旭办公室参观一下。刘旭起初揶揄着说办公室寒酸得很,不便接待,但架不住发小一再坚持,便带他步行前往。一路上,发小还哥长哥短地夸刘旭做人低调,一定是真人不露相,还阿谀着提出邀请刘旭回乡讲学、当客座教授等等。等进了刘旭的办公室才发现,原来那只是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杂乱地摆放着电脑和资料,连张沙发都没有,显得十分寒酸。发小在办公室里坐了会,几次欲言又止,弄得气氛很尴尬。临别时,刘旭再三相送,均被婉言谢绝,弄得刘旭好不自在。之后,发小再也没联系过。

说到这儿,刘旭有些激动了,他对说,在美国当教授,是很务实的,不是为了虚荣,更不是为了汽车洋房,而是为了真正地做学问。"这就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刘旭稍平静了一会继续说。他认为,中国人就是太浮躁、太讲究表面文章,而美国人则完全相反,他们整日忙于研究学问。到美国这么多年,很少看到美国人请客送礼讲排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做出世界上最好的iPad电脑、iPhone手机、最好的汽车,而中国人只能干来料加工,充当世界工厂。

刘旭承认自己的说法有些过激,但他同时直言,他瞧不起那些挂着"美国某某大学客座教授"的头衔,整日游走于国内各大学之间,以办讲座为名大把捞钱的人。他认为,这些人都是在美国"混"够了,又回去忽悠同胞。

第二页:牺牲自我的家庭主妇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出国热变"移民潮" 看移民背后迥异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新加坡留学申请成绩 去新加坡留学要考雅思吗

新加坡留学申请

高考成绩可以申请日本哪些院校留学

日本留学要求

加拿大留学研究生专业选择有什么技巧

加拿大留学读研

没考雅思可以去英国留学吗

英国留学雅思

日本理工科专业留学的专业方向有什么

日本理工科专业

新西兰留学移民专业有什么 选择留学移民新西兰的理由

新西兰留学移民

加拿大留学移民的新趋势如何

加拿大留学移民

2020上海第十六届海外置业移民留学投资展览会

如何申请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申请的详细步骤

出国留学申请

出国留学与出国攻读学位之间的3个差异

海外留学

热门问答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出国热变"移民潮" 看移民背后迥异人生》由liuxue86.com10月25日报道。

出国留学网讯 据《中华工商时报》消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国热"悄悄演变成了"移民(微博)潮"。近年来,移民成了热门话题,留学移民、工作移民、技术移民、投资移民……有人说,移民意味着对"讨罪受"的生活方式的放弃、对更"优越"生活品质的追求。随着移民渠道的多元化,人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说起留学移民,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颇让人感慨,他认为:"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虽然孩子年龄过小外出留学也有风险,但他们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偏激。但这大潮下暴露出来的多方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索

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已移民海外又回国工作的"海归",又通过skype视频连线了几位在大洋彼岸生活的"优越"分子。他们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碰撞下求生存的人们,他们有追求,也有放弃,在不断索取之后又反复品尝不得不有所放弃的困惑与无奈。通过他们的口述,你能了解和感知真实的移民生活……

或要感谢"八十年代新一辈"

坐在眼前的这位美女名叫石珏,她十分风趣健谈,看上去像是"八五后",但她自己却不隐晦自己的实际年龄,她是1979年出生的,是个"准八零后"。用她的话说,是在西方留学的经历让她拥有了一个年轻的心态,这才是她永葆青春和美貌的"秘诀"。

石珏大学毕业后曾在国内当过英语老师,后留学法国学习教育学,之后移民加拿大。现在北京某移民中介公司任咨询顾问。她对于在欧洲留学的最大感慨是,和国内的孩子们相比,"那里的孩子们真是幸福啊!"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午3点钟下课,踢球、玩耍,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做的数学题竟然还是"3+4、5+7、8+5",可是人家的孩子长大了一样很优秀,动手能力特强。这一点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石珏回忆她观摩法国小学课堂的经历。那是一堂作文课,老师没有在黑板上给孩子们出啥作文题,却发给每个孩子一个很简单的小机械,让他们拆开再装上,然后默写拆装的步骤并总结心得。整堂课上没有一个孩子冥思苦想,或是啃铅笔头发呆,有的则是快乐的欢声笑语。

石珏从事了多年的移民顾问工作,她表示"特理解现在家长们的心情",那就是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饱受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折磨了。在国外,孩子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的。她说起自己在国内读书的小侄女,上学前可活泼了,爱说爱动还跟大人斗嘴,可如今某重点高中,像是换了个人,整日忙于应付升学和考试,鼻梁上架着眼睛,眼睛直直的,小脸蜡黄,身体瘦得像竹竿……

"赶快移民吧!现在的二代移民都生活得特快乐!"石珏嘻嘻哈哈地笑着说,"这恐怕要感谢他们的父母--20年前的'八十年代新一辈'。是他们勇敢的闯荡,才为下一代闯出了一片幸福天地。"她介绍了几位圈子内的"一代移民",记者通过skype连线采访了他们。

他们曾经是一代人当中的佼佼者。在上世纪的最后那十几年,他们怀揣着国内各大名校的文凭,又凭着出色的托福(微博)、GRE成绩,漂洋过海去"镀金"。他们曾是壮怀激烈的一代人,以"时代弄潮儿"自居,对国内平凡、稳定、体面的"体制内"生活不屑一顾,而去追求大洋彼岸那种"打嗝都带巧克力味儿"的生活方式。在他们心中,北美是放飞梦想和捕捉希望的新大陆,那里不仅有美元、西餐和迪斯科,还有高速公路、摩天大楼、曼哈顿,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等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早已取代了北大和清华……

时光如水,光阴如梭。20年前,他们唱着"金梭银梭"、"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告别故乡,踏上美国的土地;20年后的今天,当他们的子女也正步入豆蔻花季,人到中年的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生活得如何?他们当初的理想成为现实了吗?他们的人生经历迥异,或已移民加入美国国籍,或仍在为得不到绿卡而惶惶不可终日;或事业有成,或一事无成;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已为人父母。他们面前的道路依然漫长……

自惭形秽的美国教授

刘旭毕业于清华大学(微博)计算机系,1994年赴美,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已加入美国籍,如今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终身教授。

刘旭的家乡在河北省邢台的农村地区。在家乡人眼里,刘旭真不愧是山鸡里的金凤凰。在他们的想象当中,能在美国当教授的人,一定是呼风唤雨,过着天堂般的日子。然而,他们失望了。在刘旭的口述当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今年初,他接待了一位光腚时的发小。这位发小如今已自当老板,在家乡开了一家陶瓷公司。然而,一夜暴富的发小还不满足,他查阅了美国移民政策,根据其EB-5投资移民项目,投资50万美元,创造10个就业机会,不需要英语考试,不需要等待,就可移民美国。他以50万美元投入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石油开采项目,于是,全家获得了美国绿卡。

当"一步登天"的发小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刘旭面前时,竟让身为教授的他自惭形秽。"兄弟我现在是美国人了!"发小爽朗地说。按照家乡的习俗,刘旭作为地主少不了请发小到当地的中餐馆搓一顿,席间,发小喝了点酒,便吹嘘他日日如何挥金如土,如何挣大钱,他在家乡的厂区如何气派等等。饭后,发小提出要去刘旭办公室参观一下。刘旭起初揶揄着说办公室寒酸得很,不便接待,但架不住发小一再坚持,便带他步行前往。一路上,发小还哥长哥短地夸刘旭做人低调,一定是真人不露相,还阿谀着提出邀请刘旭回乡讲学、当客座教授等等。等进了刘旭的办公室才发现,原来那只是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杂乱地摆放着电脑和资料,连张沙发都没有,显得十分寒酸。发小在办公室里坐了会,几次欲言又止,弄得气氛很尴尬。临别时,刘旭再三相送,均被婉言谢绝,弄得刘旭好不自在。之后,发小再也没联系过。

说到这儿,刘旭有些激动了,他对说,在美国当教授,是很务实的,不是为了虚荣,更不是为了汽车洋房,而是为了真正地做学问。"这就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刘旭稍平静了一会继续说。他认为,中国人就是太浮躁、太讲究表面文章,而美国人则完全相反,他们整日忙于研究学问。到美国这么多年,很少看到美国人请客送礼讲排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做出世界上最好的iPad电脑、iPhone手机、最好的汽车,而中国人只能干来料加工,充当世界工厂。

刘旭承认自己的说法有些过激,但他同时直言,他瞧不起那些挂着"美国某某大学客座教授"的头衔,整日游走于国内各大学之间,以办讲座为名大把捞钱的人。他认为,这些人都是在美国"混"够了,又回去忽悠同胞。

第二页:牺牲自我的家庭主妇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