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备考:军机处(知识点大全)

2012-10-25 20:41:32 中考历史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

  

军机处

 

  军机处

  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封建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

  

军机处

 

  军机处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

  

故宫军机处

 

  故宫军机处

  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编辑本段海淀军机处

  军机处顾名思义,它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本应当设在皇宫内院,而海淀地处京城西北郊,军机处从何而来呢?事情怪就怪在海淀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

  在当年的海淀镇上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名叫老虎洞。此街长约一华里,东西走向,街道虽然不宽但商店林立繁荣异常,吴德利荣店、义兴号当铺、保丰斋糕点铺、长生堂药店以及各种档次的饭店茶馆酒肆。在老虎洞北侧偏西的地方有一条小胡同,因清朝的军机处设在胡同里面,因此它自然就被当地人叫做军机处胡同了。

  军机处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个皇帝雍正,于雍正七年(1729年)对准噶尔策妄阿拉坦布用兵时设立的。军机处起源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的诸王贝勒大臣议会,也就是一切军国大事,包括皇帝继位与立储,都要在诸王贝勒大臣议会上决定(顺治登基也是如此)。到了康熙帝执政以后,为处理事务方便,皇帝在离寝宫较近的地方设立了一个南书房,较之诸王贝勒大臣议会有了一定进步。雍正继位以后觉得南书房仍有许多弊病,使皇帝不能了解民情,因此特在雍正七年下旨,设立了一个军机处。

  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和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统称办理军机大臣,下设有军机章京和笔帖式等一

  

军机处

 

  军机处

  干办事人员。皇宫内的军机处最初设在乾清门外,不久迁至乾清门内,与康熙皇帝当年的南书房相临,最后移至隆宗门西边,总之它都没离开皇帝寝宫养心殿。军机处首辅满族大臣是康熙诸皇子中与雍正最为密切的皇十三子和硕怡亲王允祥,而汉族首辅大臣是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元老重臣张廷玉,从这里可知军机处在雍正皇帝的心中是何等的重要。

  海淀的军机处是随着畅春园与圆明园初具规模以后,每逢盛夏来临,皇帝都要到这里避暑消夏,康熙帝长住畅春园,而雍正帝则长住圆明园,皇帝既然长住这里,他的心腹重臣们自然不能离开左右,在海淀一带建一处军机处办公的地点是顺理成章的事,海淀军机处就这样诞生了。军机大臣们在此办公后,为方便起见在海淀一带纷纷建起了个人的私宅别院,如雍正朝第一任军机大臣中的平郡王福彭,乃礼亲王纳尔苏之子,他就在海淀镇西南侧建了一座占地近百亩的花园别墅,它就是今天所谓的海淀大观园,又称乐家花园。

  海淀镇的军机处胡同长约一里,南北走向,上世纪末尚有遗迹可寻,称军机处

  

军机处

 

  军机处

  胡同。但此时的军机处胡同成了典型的半截胡同,北半截已于解放初期修筑西直门至颐和园的公路时,把它拦腰斩断了,成了北大校园的一部分,据说只有当年的两棵百年以上的老槐树可以佐证这段历史了。而它的南半截仍称军机处胡同至2002年,因为修筑五环路,它也被夷为公路的路面和绿化带了。

  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历经了180余年,自雍正朝起,所有王公大臣贝子贝勒及历史名臣无不光顾此处,议论朝政,指点江山,可谓饱经了历史沧桑。

  一九三四年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在燕京大学教书时,也曾入住过海淀军机处胡同的八号院内的一所大宅门里,但它的原址今天已是高楼林立的北大学生宿舍了,海淀军机处从此也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

  清朝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远亲信的满、汉大臣组成,完全听命于皇帝。

  编辑本段保密制度

  军机处职掌着每日晋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并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的重要使命,因此它在清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军机处在清代初设阶段,由于无保密制度。时有部院官以启事画稿为名,侦探消息传播街市,目为新闻。造成清廷许多军国要事的严重泄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严酷的教训,使清代军机处不得不对

  

军机处档折件登录卡片

 

  军机处档折件登录卡片

  保密规制进行强行规定。据清吴振木或《养吉斋丛录》载:军机处自清朝嘉庆以后其保密规制始严,规定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至于通谕王公大臣之事,在乾清门阶下传述,不许在军机处传述。并命科道官一人轮日至隆宗门内纠察。与此同时,军机处所收到的各类奏折和皇帝朱批的谕旨,都有一整套严格的保密管理规定,每日奏折,于寅卯二时发下,由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互阅。凡皇帝在奏折上批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由军机处章京贮于专门的保密奏折,由军机处章京贮于专门的保密黄匣中,交军机大臣捧入请旨,然后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命军机章京起草谕旨,经皇帝石朱笔改定后,交各部院速议速办。为防止文件在传递过程中的失密,由军机处将文件密封后交兵部捷报处递往。

  在文件的封袋上,分别规定右书“办理军机处封”,左书“某处某官开拆”,至于皇帝亲笔改定的谕旨,在封袋上,则居中大书“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其封口及书年月日处皆钤印……。除此之外,皆使领者(领取文件者)注明画押于簿中,谓之“交友”。这可谓保密责任到人了。

  清军机处还实行了严格的归档保密规定,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谓之“清档”。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清军机处还设有专门的档案房,有专职的保密人员管理这些档案,由此而使军机处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之好,同时,为后代留下了许多难得的珍贵史料。 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编辑本段效率

  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根据内阁制度,下属官员有事题奏,或皇帝颁发诏旨,都是经过层层机构,辗

  

军机处外景

 

  军机处外景

  转交送,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军机处则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在通常情况下,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有时一天召见数次,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起先由大臣亲自主稿,后来才改由章京起草,大臣拟定。经皇帝认可后,按照谕旨的性质分“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两种形式向下传达。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廷寄上谕因奏请而降旨,事属机密,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廷寄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根据事情的缓急,或马上飞递,即日行300里,或400里,或500里,或600里加急,一律由军机章京在封函上注明。封口及年月日处,加盖“办理军机处”银印。如遇特别机密紧要的密谕件,则由军机大臣自行缮写封固,上写“军机大臣密寄”。这一套廷寄制度,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

  编辑本段军机处与古代官制比较

  世人皆称军机处为枢密,而称军机大臣为枢臣,章京为枢曹,大约以军机处比唐宋以来的枢密院。考枢密院始於唐末,以宦者为之;五代时始用士人,总揽军政,其权力驾乎中书之上。宋代枢密专管军事,与中书称为二府,若以比五代时之枢密,总揽军政二端,却有相似之点。但军机处非正式机关,光绪《大清会典》只称为“办理军机处”,军机大臣为“内廷差使”,只有值庐,并无衙署,体制迥乎不同。鄙意若以军机处与汉代尚书省相较,相同之点似乎较多。缘尚书省始於汉武,总揽天下文书。宣帝以后,其权为中书所分。反汉光武亲总大政,事归台阁,省制尤为隆重,尚书令官位不过千石,尚书官位不过六百石,而贵重而事无比,居於禁中,为天子近臣。清代军机大臣,亲王、大学士而外,亦有以侍郎兼充者,与汉代尚书位卑权重者亦颇相同。

  编辑本段军机处职务

  军机处职务,可分为大臣及章京两项:第一,军机大臣之职务。每日皆须召见,时在寅卯之间(即午前五六时之际),至迟辰初毕事(即八点钟),盖缘军机大臣“见起”后,各有本衙门应理之事务也。大约封奏直达皇帝,於“见起”前发下,交军机大臣阁看拟旨,称为“早事”。其须见面请旨定夺者,每日不过数件,称为“见面折”,以纸面请示者,称为“奏片”;其体裁为“恭查某事应如何办理,……是否有当,伏候训示”。所拟办法是两种者,称为“双请”。军机大臣奉谕传与某人者,称为“称旨”或“述旨”。皇帝吩示后,称为“承旨”。再拟旨进呈,由内奏事处交下,称为“事下”或“递本”。传散,然后散。每值事务殷繁,军机大臣有召见数次者,早间称为“早面”,晚间称为“晚面”。所拟旨意,分为“明发上谕”及“字寄”两种。“宁寄”即

  

军机处

 

  军机处

  寄信,或称为“廷寄”。“明发”交由内阁发表,“字寄”则由军机大臣钤印后,分寄各省。乾隆时只由领班军机大臣一人出名寄出,后始改为军机大臣不著姓名。其交在京各部署者,则称为“交片”。字寄用军机处信封,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皆由四百里或六百里文书寄出。光绪十年左右,电报初通至天津时,多由军机处用三百里文书交电报局转发。以后由电报发出者,称为“电寄”。此为军机大臣每日应办之事,拟旨多出章京之手,亦有军机亲拟者,多属极重要事件。至其权力之大,在完全操用人之权,大学士、六部、九卿、督抚、将军、提统、都镇、学差、主考、驻外使臣简认时,皆由军机大臣开单请旨。在军机处寄名之提镇、道府、州县,由军机大臣开单,更不必论。换言之,即文武大小各官之特旨简放者,皆由军机大臣一手操纵。此外照例由军机大臣专任之事有五项:(一)颁赏蒙古王公之事,(二)永远加恩之事,(三)新正加恩之事,(四)汇缴各部署年终各省所缴朱批上谕之事,(五)秋审呈进黄册之事。此外由军机大臣照例兼任者,则为方略馆总裁。间有大狱,亦派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问。军机大臣皆随同前往,故西苑军机处值庐在西苑门之北,圆明园、熙和园均有值庐,与隆宗门之值庐,同称为“军机堂”。

  (按今海淀之“军机处”为军机处公所住宿之地,而非值庐也。)此外,考试命题,与夫临时典礼,多由军机大臣拟定。第二,军机章京之职务。一为议旨呈由军机大臣改定;二为每日折

  

军机处

 

  军机处

  奏交内阁后,由章京钞录折底归档,三年缮修一次,保举最优;三为修方略时,兼充纂修。每日轮二人值班,惟领班不值。凡值班资格较深者,称为“老班公”,其次称为“小班公”。老班公掌谕折,小班公掌档案及金钥,所谓“随手档”者,即按日分地分时,摘录事由,汇记收发谕折,俾经过之事,一目了然。元旦日无事,则书“太平无事”四字於其日之下;有事,则书“太平有象”四字;万寿日,书“万寿无疆”四字,亦故事也。此外,军机章京例派四人轮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因同光时外交关系重要,军机大臣多兼总理大臣,欲使军机处与总理衙门发生连锁关系,故不得不以章京承值,每次派大员赴外省查案时,亦有调章京为随员者。乾隆时,温福、傅恒出征大小金川及缅甸,皆曾请派章京随行。章京出军机以后,各省督抚以其熟悉政情,往往延为上宾,如乾隆时史学家赵翼之人李侍尧幕,即其最著者也。故论军机处权能,章京位分虽低,隐握实权,势耀煊赫,仅稍次於军机大臣而已。

  编辑本段日常工作

  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2、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3、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编辑本段与内阁的区别

  [1] 明朝的内阁最初和清朝的军机处类似,是辅佐永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是一个纯粹的秘书机构。但是随着后来的皇帝的精力和能力下降,内阁逐渐有了一定的决策权,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比如著名的张居正,通过和司礼监太监的勾结,实际上是行政权集中于一身的地位。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像万历那样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政务都靠内阁去打理。

  而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

  

军机处

 

  军机处

  策权都在皇帝。

  但是制度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清朝皇帝独裁,军机处始终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明朝皇帝民主,才使得内阁逐渐摆脱了纯粹的秘书机构,拥有了一定的行政权力,如果明朝皇帝都像朱元璋和朱棣那么勤政,内阁的权力就小多了。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以六部尚书和曾任经筵讲官的来兼任,他们的地位就尊严了。明朝大学士的官衔,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明代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虽然只有五品,但内阁还算是国家的正式官署,成员是有品级的国家官员,其任免是有规章制度的。

  军机处最初在编制上只是一个临时机构,类似今天的某某领导小组、某某办公室,而非一个正式机构,其成员无品级,组成完全由皇帝任意安排。内阁大学士,还可以勉强称为国家大臣,而军机大臣则只算是皇帝的私人秘书。随着后来的发展,成为事实上的正式机构。

  拿张居正来举例,大臣给皇帝上奏章,还要给内阁报一份,一式两份,到了清代则不然,只有给皇帝的一份,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经手就完了。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譬如皇帝出外巡幸,上陵,经筵,救荒,以及中央政府尚书,侍郎,地方政府总兵知府以上的升降,以及晓谕中外诸事,都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交到六部,这是中国向来的惯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或者要交给吏部尚书的,也是直接寄信给吏部尚书,此外无人得知的。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这种上谕,由军机处拟给皇帝看,皇帝看过以后,封来盖起一个印,这个印叫“办理军机处”。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大臣,照制度法理讲,并不是大臣,因为他是皇帝御用的,而不是政府的正式最高行政首长。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生关系,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这不是全国政治,一切都变成秘密不再公开。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只是宰相做错了,须负责。皇帝做错了,可以不负责。除这一区别以外,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宰相的章,就不成为诏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因此,军机处的设置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君主专制的顶峰离不开封建君主个人的专制。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雍正七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紫禁城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十三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由于军机处本是一个非常的临时机构,自诞生之日起就摆脱了正式官僚体系的壅滞、繁琐的毛病,非常适合皇帝加强君权的意愿,所以,在准噶尔战事平定之后,按理应裁撤军机处,但结果非但不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使其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乾隆元年,废除军机处,其事务由总理事务处经办,各军机事务大臣皆调回本任,三年,诏令恢复军机处。

  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军机处之决策权渐移。但在奕失势后,军机处又重掌大权。

  宣统三年(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

  编辑本段主要成员

  军机处主要成员为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军机大臣员额无定,最少时以三员为度,最多不超过十员,通常为四至七员,尤以五至六员为最常,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设首席军机大臣,或称领班军机大臣,一般由满族亲王或大学士担任。

  其他任职者,按各人资历分别被任命为军机处行走、大臣上行走、大臣上学习行走等。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另选内阁中书等官充军机章京,通称小军机,满汉各半,掌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军机处具体职掌为: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政,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谳[8]大狱,参与重大案件审拟;参与对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考核;随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用字寄上谕的名义对各地各部官员发布指令,凡特旨简放大员,如大学士、六部、九卿、督抚、将军、提督、学差、主考及驻外使臣,皆由军机处开单请旨。

  编辑本段主要职能

  军机处之职掌主要是:掌书谕旨,参赞军国机务,参议重要政务及刑狱;用兵时则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之数,以备顾问;文武官员的简放、换防、引见、记名、赐与,以及拟定对外藩朝觐者的颁赐等。军机处无正式衙署,其办公处所设于内廷隆宗门内,称为值房,无专职官员,全部工作由军机大臣主持,设军机章京办理一切事务。( 军机处值房清代军机大臣轮流在军机处值房值宿,办理皇帝交办的事务 )

  军机大臣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大臣上行走”,俗称“大军机”。分设满、汉员,由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奉特旨充当,均为兼差。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凡经皇帝选调到军机处任职的军机大臣,称“入值”。由皇帝指派满、汉各一员为首领,称为“揆首”、“领袖”。初期,凡应皇帝召见议商政务、承皇帝旨意起草谕旨以及寄给各官员之谕旨的署名等,均为领班军机大臣专责。乾隆时,傅恒任领班,经皇帝批准改为军机大臣共同面君承旨,发出之寄信谕旨,亦改用军机处名义。初入值军机处者,因资历或能力尚浅,则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加“学习”二字,意示见习,其地位低于一般。一二年后,再由领班的军机大臣奏请去其“学习”二字。各军机大臣之间,因资格、品位之高低而有差别,除视秩排班外,权力亦有不同。如﹕有的满洲军机大臣只准阅办满文奏报;新任之军机大臣不准阅办皇帝朱批过的奏报。这些等级差别,均不见有“则例”、“章制”,而是由皇帝亲定。

  军机大臣的职掌可综合为六个方面: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之奏报文书的处理;凡国家之施政方略、军事谋略以及官员的重要陈奏意见,或对官员的惩处、弹劾事件等等,皇帝批交军机大臣议,或会同各有关衙门议,并着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某些重大案件,皇帝专交军机大臣审理定拟,或会同三法司审拟;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各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以至道府、学政、关差,以及驻防将军、都统,驻各边疆地区的参赞、领队、办事大臣等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呈皇帝择用。遇科考,亦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总裁官名单及考试题目,请皇帝选用。复试、殿试,军机大臣负责核对试卷、检查笔迹或任阅卷官;军机大臣常侍皇帝左右,以备顾问;军机大臣可奉皇帝之命,以“钦差”的身分,往各地检查或处理政务,稽查各省、各部院之汇奏事件。此外,军机大臣还兼任方略馆的总裁,内书房管理大臣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编辑本段军机章京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亦称“司员”。初期,军机章京无一定额数,由军机大臣在内阁中书等官中选调。乾隆时改由内阁、六部、理藩院等衙门取用。嘉庆四年(1799)始,定军机章京分满、汉各两班,每班八人,共三十二人。各班设领班、帮领班章京各一员,由军机大臣于章京中择资深望重者任之。其后增设额外章京一二员,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确定汉军机章京额数为二十人。

  军机章京亦为兼差,选用者必须为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年纪轻,办事练达,撰拟迅速,书写端正。其原职缺升至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官及三品,即调归本任。军机处选补章京,由各衙门开具履历保送,军机大臣亲加考试,合格者即带领引见,录用与否由皇帝决定。录取后,依次列名存记,俟缺出按单调取。军机章京向例不参加京察,其奖叙升转由军机大臣酌情保奏。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奏定变通军机章京升补章程,定军机章京为实缺,其领班章京秩视三品,帮领班章京秩视四品,以下各章京俱按原品实授;并规定三年递升的升补办法。

  军机章京负责军机处的日常工作,如处理文书、记注档册、撰拟文稿等。值宿之章京,夜间遇有紧要事件,亦有单独被皇帝召见承旨撰书谕旨者;还可参与军机大臣所承办案件的审理等。

  军机处内部机构的设置未见记载,现存的军机处档案中,可见到它内部的分工是按职掌设满屋和汉屋。满(汉)屋为其内部俗称,其对外行文时称满(汉)军机处,由满、汉章京分别任事。其职掌除分办满汉文之谕旨和奏折外,满屋掌在京旗营及各省驻防和西北两路军营官员的补放事务,负责内蒙古、外蒙古、藩部及喇嘛等朝贡时拟赏单,并掌管军机处本身的事务性工作;汉屋办理在京部院及各省文职官员、绿营武职官员的补放进单,王公内外大臣赏单及拟给外国朝贡使臣赏单,办理皇帝交下的应查、应办的事务以及负责军机处的对外联系、管理档案等工作。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成为清代皇帝直接控制下的行政之总汇,赞襄皇帝对国家大政方略的决策。

  编辑本段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机构。初设于雍正七年(1729),当时正值清廷用兵西北,军务紧急,因

  

军机大臣 张之洞

 

  军机大臣 张之洞

  内阁在太和门外,官员混杂,易于泄露军机。为此,清世宗在靠近内廷的隆宗门内特设军机房。作为临时性的军事指挥机构。由于这一机构有利于君主独裁,战事结束后,于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直到清末(1911)“责任内阁”出现时才被撤销,前后存在约190年。军机处设军机大臣,一般是三四人至五六人,最多时达六七人,通称大军机。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没有定员。其中一人为首席军机大臣,或称“揆席”。首席军机大臣每日入值,随时准备皇帝召见,即使皇帝外出巡幸也不例外。军机大臣的职务是“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即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军政事务,实际上是为皇帝作侍从秘书工作。下设军机章京,从内阁和六部中抽调中书,即中等官充任,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文书,对一般奏章票签处理意见,根据皇帝的意图起草谕旨以及“记载档案”等。官品不高,但接近机密,俗称“小军机”。分满、汉两班,各以一人为领班,一人为帮领班。处下还有两个机构:负责修纂的“方略馆”和掌翻译的“内繙书房”。

  军机处总揽机要,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军机处票签后呈请皇帝批示。皇帝的谕旨,凡属机要,都由军机处草拟,称为“密谕”,经由军机处通过兵部送达地方的督抚,称为“廷寄”,内阁无从过问。至于“文武官特简”以及西北两路军兵换防也要由军机大臣“进其名单”呈请钦定。军机处还立有“存记簿”,相当于机要档案,“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应密存事件,则密封存记”。总之,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处产生后,原来的议政王大臣形同虚设,内阁也成了处理一般事务的机构了。军机处虽然总辖军国政务,但它本身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檐曝杂记》卷1)。其官员互不统属,皆直隶于皇帝,军机大臣的罢置也听命于皇帝,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它的设立是清代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皇帝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2013中考历史备考:军机处(知识点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2020年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初中历史记忆口诀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中考化学知识点重点记忆法

中考化学知识点记忆法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

  

军机处

 

  军机处

  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封建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

  

军机处

 

  军机处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

  

故宫军机处

 

  故宫军机处

  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编辑本段海淀军机处

  军机处顾名思义,它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本应当设在皇宫内院,而海淀地处京城西北郊,军机处从何而来呢?事情怪就怪在海淀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

  在当年的海淀镇上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名叫老虎洞。此街长约一华里,东西走向,街道虽然不宽但商店林立繁荣异常,吴德利荣店、义兴号当铺、保丰斋糕点铺、长生堂药店以及各种档次的饭店茶馆酒肆。在老虎洞北侧偏西的地方有一条小胡同,因清朝的军机处设在胡同里面,因此它自然就被当地人叫做军机处胡同了。

  军机处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个皇帝雍正,于雍正七年(1729年)对准噶尔策妄阿拉坦布用兵时设立的。军机处起源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的诸王贝勒大臣议会,也就是一切军国大事,包括皇帝继位与立储,都要在诸王贝勒大臣议会上决定(顺治登基也是如此)。到了康熙帝执政以后,为处理事务方便,皇帝在离寝宫较近的地方设立了一个南书房,较之诸王贝勒大臣议会有了一定进步。雍正继位以后觉得南书房仍有许多弊病,使皇帝不能了解民情,因此特在雍正七年下旨,设立了一个军机处。

  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和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统称办理军机大臣,下设有军机章京和笔帖式等一

  

军机处

 

  军机处

  干办事人员。皇宫内的军机处最初设在乾清门外,不久迁至乾清门内,与康熙皇帝当年的南书房相临,最后移至隆宗门西边,总之它都没离开皇帝寝宫养心殿。军机处首辅满族大臣是康熙诸皇子中与雍正最为密切的皇十三子和硕怡亲王允祥,而汉族首辅大臣是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元老重臣张廷玉,从这里可知军机处在雍正皇帝的心中是何等的重要。

  海淀的军机处是随着畅春园与圆明园初具规模以后,每逢盛夏来临,皇帝都要到这里避暑消夏,康熙帝长住畅春园,而雍正帝则长住圆明园,皇帝既然长住这里,他的心腹重臣们自然不能离开左右,在海淀一带建一处军机处办公的地点是顺理成章的事,海淀军机处就这样诞生了。军机大臣们在此办公后,为方便起见在海淀一带纷纷建起了个人的私宅别院,如雍正朝第一任军机大臣中的平郡王福彭,乃礼亲王纳尔苏之子,他就在海淀镇西南侧建了一座占地近百亩的花园别墅,它就是今天所谓的海淀大观园,又称乐家花园。

  海淀镇的军机处胡同长约一里,南北走向,上世纪末尚有遗迹可寻,称军机处

  

军机处

 

  军机处

  胡同。但此时的军机处胡同成了典型的半截胡同,北半截已于解放初期修筑西直门至颐和园的公路时,把它拦腰斩断了,成了北大校园的一部分,据说只有当年的两棵百年以上的老槐树可以佐证这段历史了。而它的南半截仍称军机处胡同至2002年,因为修筑五环路,它也被夷为公路的路面和绿化带了。

  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历经了180余年,自雍正朝起,所有王公大臣贝子贝勒及历史名臣无不光顾此处,议论朝政,指点江山,可谓饱经了历史沧桑。

  一九三四年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在燕京大学教书时,也曾入住过海淀军机处胡同的八号院内的一所大宅门里,但它的原址今天已是高楼林立的北大学生宿舍了,海淀军机处从此也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

  清朝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远亲信的满、汉大臣组成,完全听命于皇帝。

  编辑本段保密制度

  军机处职掌着每日晋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并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的重要使命,因此它在清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军机处在清代初设阶段,由于无保密制度。时有部院官以启事画稿为名,侦探消息传播街市,目为新闻。造成清廷许多军国要事的严重泄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严酷的教训,使清代军机处不得不对

  

军机处档折件登录卡片

 

  军机处档折件登录卡片

  保密规制进行强行规定。据清吴振木或《养吉斋丛录》载:军机处自清朝嘉庆以后其保密规制始严,规定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至于通谕王公大臣之事,在乾清门阶下传述,不许在军机处传述。并命科道官一人轮日至隆宗门内纠察。与此同时,军机处所收到的各类奏折和皇帝朱批的谕旨,都有一整套严格的保密管理规定,每日奏折,于寅卯二时发下,由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互阅。凡皇帝在奏折上批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由军机处章京贮于专门的保密奏折,由军机处章京贮于专门的保密黄匣中,交军机大臣捧入请旨,然后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命军机章京起草谕旨,经皇帝石朱笔改定后,交各部院速议速办。为防止文件在传递过程中的失密,由军机处将文件密封后交兵部捷报处递往。

  在文件的封袋上,分别规定右书“办理军机处封”,左书“某处某官开拆”,至于皇帝亲笔改定的谕旨,在封袋上,则居中大书“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其封口及书年月日处皆钤印……。除此之外,皆使领者(领取文件者)注明画押于簿中,谓之“交友”。这可谓保密责任到人了。

  清军机处还实行了严格的归档保密规定,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谓之“清档”。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清军机处还设有专门的档案房,有专职的保密人员管理这些档案,由此而使军机处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之好,同时,为后代留下了许多难得的珍贵史料。 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编辑本段效率

  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根据内阁制度,下属官员有事题奏,或皇帝颁发诏旨,都是经过层层机构,辗

  

军机处外景

 

  军机处外景

  转交送,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军机处则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在通常情况下,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有时一天召见数次,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起先由大臣亲自主稿,后来才改由章京起草,大臣拟定。经皇帝认可后,按照谕旨的性质分“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两种形式向下传达。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廷寄上谕因奏请而降旨,事属机密,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廷寄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根据事情的缓急,或马上飞递,即日行300里,或400里,或500里,或600里加急,一律由军机章京在封函上注明。封口及年月日处,加盖“办理军机处”银印。如遇特别机密紧要的密谕件,则由军机大臣自行缮写封固,上写“军机大臣密寄”。这一套廷寄制度,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

  编辑本段军机处与古代官制比较

  世人皆称军机处为枢密,而称军机大臣为枢臣,章京为枢曹,大约以军机处比唐宋以来的枢密院。考枢密院始於唐末,以宦者为之;五代时始用士人,总揽军政,其权力驾乎中书之上。宋代枢密专管军事,与中书称为二府,若以比五代时之枢密,总揽军政二端,却有相似之点。但军机处非正式机关,光绪《大清会典》只称为“办理军机处”,军机大臣为“内廷差使”,只有值庐,并无衙署,体制迥乎不同。鄙意若以军机处与汉代尚书省相较,相同之点似乎较多。缘尚书省始於汉武,总揽天下文书。宣帝以后,其权为中书所分。反汉光武亲总大政,事归台阁,省制尤为隆重,尚书令官位不过千石,尚书官位不过六百石,而贵重而事无比,居於禁中,为天子近臣。清代军机大臣,亲王、大学士而外,亦有以侍郎兼充者,与汉代尚书位卑权重者亦颇相同。

  编辑本段军机处职务

  军机处职务,可分为大臣及章京两项:第一,军机大臣之职务。每日皆须召见,时在寅卯之间(即午前五六时之际),至迟辰初毕事(即八点钟),盖缘军机大臣“见起”后,各有本衙门应理之事务也。大约封奏直达皇帝,於“见起”前发下,交军机大臣阁看拟旨,称为“早事”。其须见面请旨定夺者,每日不过数件,称为“见面折”,以纸面请示者,称为“奏片”;其体裁为“恭查某事应如何办理,……是否有当,伏候训示”。所拟办法是两种者,称为“双请”。军机大臣奉谕传与某人者,称为“称旨”或“述旨”。皇帝吩示后,称为“承旨”。再拟旨进呈,由内奏事处交下,称为“事下”或“递本”。传散,然后散。每值事务殷繁,军机大臣有召见数次者,早间称为“早面”,晚间称为“晚面”。所拟旨意,分为“明发上谕”及“字寄”两种。“宁寄”即

  

军机处

 

  军机处

  寄信,或称为“廷寄”。“明发”交由内阁发表,“字寄”则由军机大臣钤印后,分寄各省。乾隆时只由领班军机大臣一人出名寄出,后始改为军机大臣不著姓名。其交在京各部署者,则称为“交片”。字寄用军机处信封,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皆由四百里或六百里文书寄出。光绪十年左右,电报初通至天津时,多由军机处用三百里文书交电报局转发。以后由电报发出者,称为“电寄”。此为军机大臣每日应办之事,拟旨多出章京之手,亦有军机亲拟者,多属极重要事件。至其权力之大,在完全操用人之权,大学士、六部、九卿、督抚、将军、提统、都镇、学差、主考、驻外使臣简认时,皆由军机大臣开单请旨。在军机处寄名之提镇、道府、州县,由军机大臣开单,更不必论。换言之,即文武大小各官之特旨简放者,皆由军机大臣一手操纵。此外照例由军机大臣专任之事有五项:(一)颁赏蒙古王公之事,(二)永远加恩之事,(三)新正加恩之事,(四)汇缴各部署年终各省所缴朱批上谕之事,(五)秋审呈进黄册之事。此外由军机大臣照例兼任者,则为方略馆总裁。间有大狱,亦派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问。军机大臣皆随同前往,故西苑军机处值庐在西苑门之北,圆明园、熙和园均有值庐,与隆宗门之值庐,同称为“军机堂”。

  (按今海淀之“军机处”为军机处公所住宿之地,而非值庐也。)此外,考试命题,与夫临时典礼,多由军机大臣拟定。第二,军机章京之职务。一为议旨呈由军机大臣改定;二为每日折

  

军机处

 

  军机处

  奏交内阁后,由章京钞录折底归档,三年缮修一次,保举最优;三为修方略时,兼充纂修。每日轮二人值班,惟领班不值。凡值班资格较深者,称为“老班公”,其次称为“小班公”。老班公掌谕折,小班公掌档案及金钥,所谓“随手档”者,即按日分地分时,摘录事由,汇记收发谕折,俾经过之事,一目了然。元旦日无事,则书“太平无事”四字於其日之下;有事,则书“太平有象”四字;万寿日,书“万寿无疆”四字,亦故事也。此外,军机章京例派四人轮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因同光时外交关系重要,军机大臣多兼总理大臣,欲使军机处与总理衙门发生连锁关系,故不得不以章京承值,每次派大员赴外省查案时,亦有调章京为随员者。乾隆时,温福、傅恒出征大小金川及缅甸,皆曾请派章京随行。章京出军机以后,各省督抚以其熟悉政情,往往延为上宾,如乾隆时史学家赵翼之人李侍尧幕,即其最著者也。故论军机处权能,章京位分虽低,隐握实权,势耀煊赫,仅稍次於军机大臣而已。

  编辑本段日常工作

  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2、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3、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编辑本段与内阁的区别

  [1] 明朝的内阁最初和清朝的军机处类似,是辅佐永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是一个纯粹的秘书机构。但是随着后来的皇帝的精力和能力下降,内阁逐渐有了一定的决策权,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比如著名的张居正,通过和司礼监太监的勾结,实际上是行政权集中于一身的地位。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像万历那样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政务都靠内阁去打理。

  而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

  

军机处

 

  军机处

  策权都在皇帝。

  但是制度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清朝皇帝独裁,军机处始终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明朝皇帝民主,才使得内阁逐渐摆脱了纯粹的秘书机构,拥有了一定的行政权力,如果明朝皇帝都像朱元璋和朱棣那么勤政,内阁的权力就小多了。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以六部尚书和曾任经筵讲官的来兼任,他们的地位就尊严了。明朝大学士的官衔,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明代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虽然只有五品,但内阁还算是国家的正式官署,成员是有品级的国家官员,其任免是有规章制度的。

  军机处最初在编制上只是一个临时机构,类似今天的某某领导小组、某某办公室,而非一个正式机构,其成员无品级,组成完全由皇帝任意安排。内阁大学士,还可以勉强称为国家大臣,而军机大臣则只算是皇帝的私人秘书。随着后来的发展,成为事实上的正式机构。

  拿张居正来举例,大臣给皇帝上奏章,还要给内阁报一份,一式两份,到了清代则不然,只有给皇帝的一份,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经手就完了。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譬如皇帝出外巡幸,上陵,经筵,救荒,以及中央政府尚书,侍郎,地方政府总兵知府以上的升降,以及晓谕中外诸事,都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交到六部,这是中国向来的惯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或者要交给吏部尚书的,也是直接寄信给吏部尚书,此外无人得知的。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这种上谕,由军机处拟给皇帝看,皇帝看过以后,封来盖起一个印,这个印叫“办理军机处”。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大臣,照制度法理讲,并不是大臣,因为他是皇帝御用的,而不是政府的正式最高行政首长。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生关系,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这不是全国政治,一切都变成秘密不再公开。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只是宰相做错了,须负责。皇帝做错了,可以不负责。除这一区别以外,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宰相的章,就不成为诏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因此,军机处的设置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君主专制的顶峰离不开封建君主个人的专制。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雍正七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紫禁城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十三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由于军机处本是一个非常的临时机构,自诞生之日起就摆脱了正式官僚体系的壅滞、繁琐的毛病,非常适合皇帝加强君权的意愿,所以,在准噶尔战事平定之后,按理应裁撤军机处,但结果非但不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使其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乾隆元年,废除军机处,其事务由总理事务处经办,各军机事务大臣皆调回本任,三年,诏令恢复军机处。

  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军机处之决策权渐移。但在奕失势后,军机处又重掌大权。

  宣统三年(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

  编辑本段主要成员

  军机处主要成员为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军机大臣员额无定,最少时以三员为度,最多不超过十员,通常为四至七员,尤以五至六员为最常,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设首席军机大臣,或称领班军机大臣,一般由满族亲王或大学士担任。

  其他任职者,按各人资历分别被任命为军机处行走、大臣上行走、大臣上学习行走等。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另选内阁中书等官充军机章京,通称小军机,满汉各半,掌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军机处具体职掌为: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政,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谳[8]大狱,参与重大案件审拟;参与对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考核;随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用字寄上谕的名义对各地各部官员发布指令,凡特旨简放大员,如大学士、六部、九卿、督抚、将军、提督、学差、主考及驻外使臣,皆由军机处开单请旨。

  编辑本段主要职能

  军机处之职掌主要是:掌书谕旨,参赞军国机务,参议重要政务及刑狱;用兵时则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之数,以备顾问;文武官员的简放、换防、引见、记名、赐与,以及拟定对外藩朝觐者的颁赐等。军机处无正式衙署,其办公处所设于内廷隆宗门内,称为值房,无专职官员,全部工作由军机大臣主持,设军机章京办理一切事务。( 军机处值房清代军机大臣轮流在军机处值房值宿,办理皇帝交办的事务 )

  军机大臣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大臣上行走”,俗称“大军机”。分设满、汉员,由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奉特旨充当,均为兼差。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凡经皇帝选调到军机处任职的军机大臣,称“入值”。由皇帝指派满、汉各一员为首领,称为“揆首”、“领袖”。初期,凡应皇帝召见议商政务、承皇帝旨意起草谕旨以及寄给各官员之谕旨的署名等,均为领班军机大臣专责。乾隆时,傅恒任领班,经皇帝批准改为军机大臣共同面君承旨,发出之寄信谕旨,亦改用军机处名义。初入值军机处者,因资历或能力尚浅,则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加“学习”二字,意示见习,其地位低于一般。一二年后,再由领班的军机大臣奏请去其“学习”二字。各军机大臣之间,因资格、品位之高低而有差别,除视秩排班外,权力亦有不同。如﹕有的满洲军机大臣只准阅办满文奏报;新任之军机大臣不准阅办皇帝朱批过的奏报。这些等级差别,均不见有“则例”、“章制”,而是由皇帝亲定。

  军机大臣的职掌可综合为六个方面: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之奏报文书的处理;凡国家之施政方略、军事谋略以及官员的重要陈奏意见,或对官员的惩处、弹劾事件等等,皇帝批交军机大臣议,或会同各有关衙门议,并着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某些重大案件,皇帝专交军机大臣审理定拟,或会同三法司审拟;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各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以至道府、学政、关差,以及驻防将军、都统,驻各边疆地区的参赞、领队、办事大臣等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呈皇帝择用。遇科考,亦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总裁官名单及考试题目,请皇帝选用。复试、殿试,军机大臣负责核对试卷、检查笔迹或任阅卷官;军机大臣常侍皇帝左右,以备顾问;军机大臣可奉皇帝之命,以“钦差”的身分,往各地检查或处理政务,稽查各省、各部院之汇奏事件。此外,军机大臣还兼任方略馆的总裁,内书房管理大臣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编辑本段军机章京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亦称“司员”。初期,军机章京无一定额数,由军机大臣在内阁中书等官中选调。乾隆时改由内阁、六部、理藩院等衙门取用。嘉庆四年(1799)始,定军机章京分满、汉各两班,每班八人,共三十二人。各班设领班、帮领班章京各一员,由军机大臣于章京中择资深望重者任之。其后增设额外章京一二员,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确定汉军机章京额数为二十人。

  军机章京亦为兼差,选用者必须为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年纪轻,办事练达,撰拟迅速,书写端正。其原职缺升至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官及三品,即调归本任。军机处选补章京,由各衙门开具履历保送,军机大臣亲加考试,合格者即带领引见,录用与否由皇帝决定。录取后,依次列名存记,俟缺出按单调取。军机章京向例不参加京察,其奖叙升转由军机大臣酌情保奏。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奏定变通军机章京升补章程,定军机章京为实缺,其领班章京秩视三品,帮领班章京秩视四品,以下各章京俱按原品实授;并规定三年递升的升补办法。

  军机章京负责军机处的日常工作,如处理文书、记注档册、撰拟文稿等。值宿之章京,夜间遇有紧要事件,亦有单独被皇帝召见承旨撰书谕旨者;还可参与军机大臣所承办案件的审理等。

  军机处内部机构的设置未见记载,现存的军机处档案中,可见到它内部的分工是按职掌设满屋和汉屋。满(汉)屋为其内部俗称,其对外行文时称满(汉)军机处,由满、汉章京分别任事。其职掌除分办满汉文之谕旨和奏折外,满屋掌在京旗营及各省驻防和西北两路军营官员的补放事务,负责内蒙古、外蒙古、藩部及喇嘛等朝贡时拟赏单,并掌管军机处本身的事务性工作;汉屋办理在京部院及各省文职官员、绿营武职官员的补放进单,王公内外大臣赏单及拟给外国朝贡使臣赏单,办理皇帝交下的应查、应办的事务以及负责军机处的对外联系、管理档案等工作。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成为清代皇帝直接控制下的行政之总汇,赞襄皇帝对国家大政方略的决策。

  编辑本段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机构。初设于雍正七年(1729),当时正值清廷用兵西北,军务紧急,因

  

军机大臣 张之洞

 

  军机大臣 张之洞

  内阁在太和门外,官员混杂,易于泄露军机。为此,清世宗在靠近内廷的隆宗门内特设军机房。作为临时性的军事指挥机构。由于这一机构有利于君主独裁,战事结束后,于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直到清末(1911)“责任内阁”出现时才被撤销,前后存在约190年。军机处设军机大臣,一般是三四人至五六人,最多时达六七人,通称大军机。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没有定员。其中一人为首席军机大臣,或称“揆席”。首席军机大臣每日入值,随时准备皇帝召见,即使皇帝外出巡幸也不例外。军机大臣的职务是“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即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军政事务,实际上是为皇帝作侍从秘书工作。下设军机章京,从内阁和六部中抽调中书,即中等官充任,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文书,对一般奏章票签处理意见,根据皇帝的意图起草谕旨以及“记载档案”等。官品不高,但接近机密,俗称“小军机”。分满、汉两班,各以一人为领班,一人为帮领班。处下还有两个机构:负责修纂的“方略馆”和掌翻译的“内繙书房”。

  军机处总揽机要,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军机处票签后呈请皇帝批示。皇帝的谕旨,凡属机要,都由军机处草拟,称为“密谕”,经由军机处通过兵部送达地方的督抚,称为“廷寄”,内阁无从过问。至于“文武官特简”以及西北两路军兵换防也要由军机大臣“进其名单”呈请钦定。军机处还立有“存记簿”,相当于机要档案,“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应密存事件,则密封存记”。总之,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处产生后,原来的议政王大臣形同虚设,内阁也成了处理一般事务的机构了。军机处虽然总辖军国政务,但它本身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檐曝杂记》卷1)。其官员互不统属,皆直隶于皇帝,军机大臣的罢置也听命于皇帝,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它的设立是清代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皇帝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