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目前,我国在外留学人员有100多万,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赴海外求学,留学生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年轻学生社会和生活经验不够,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不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导致遭袭、失踪、自杀、违法等事件时有发生,给留学人员及其家庭带来伤害和损失。
如何加强自身建设,防范留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呢?外交部领事司结合日常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对广大留学生提出5点建议,希望能引起他们的重视。
——编者
行前功课 事半功倍
凡事预则立,行前做好准备,不仅能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还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和部分国家移民签证政策调整的影响,出现多起国外私立学校倒闭,导致中国留学生中断学业或毕业后无法在当地就业的案例。
建议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及其家长:事前谨慎选择留学中介机构及就读学校,尽量通过有资质、规模大、实力强的中介机构办理留学手续,去正规的国外学校就读。同时,通过外交部、教育部和目的地国政府网站等多个渠道,了解目的地国留学政策及当地法律法规、治安状况、风土人情等,掌握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联系方式,并根据个人情况购买相应的保险。
保持联络 常报平安
不久前,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反映他在法国留学的儿子已经11年没有音讯。我们通过驻法国大使馆多方查找,终于找到当事人。原来,他在留学期间,由于压力过大、经济困难等放弃了学业,开始流浪生涯,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这使他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感到没脸见人,故一直没有与家人联系。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这类“失踪”案件,占到留学生案件的1/5以上。大多数都是留学生一时与家人疏于联系造成的,有的因为手机丢失,有的因为情绪低落,还有的因为学习忙碌,原因多种多样,但都会造成家长的极度焦虑。
希望已经出国留学的同学:多与国内家人保持联系,常报报平安,特别是要确定固定联络方式,从而保证联络畅通,避免国内亲友无谓的焦虑和紧张。
入乡随俗 遵纪守法
西方校园文化崇尚自由开放,张扬个性,但并不代表可以无视法律,为所欲为。在工作中,我们接触到许多这样的案例:一些留学生因学业不理想产生负面情绪,对导师进行人身威胁,或对公共设施进行恶意破坏,被校方开除学籍;一些留学生因个人纠纷当街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被当地警察逮捕拘留;一些留学生借留学之名,在当地非法打工,不仅不受法律保护,一旦被发现还可能面临强制遣返……这些问题看似个别现象,但会给中国留学生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相关国家调整对中国人的留学政策。
希望广大留学生加强心理调适,乐观对抗压力,传承尊师重道的美德,同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友善、文明地与人交流和相处。
自我保护 远离侵害
目前,中国学生的留学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这些国家社会稳定,治安总体良好,但也不应因此而麻痹大意,疏于防范。
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就先后发生过多起中国留学人员遭抢、遇袭甚至侵害致死的案件。
建议留学生注意检查租住房屋的门窗,看其是否有安全隐患,查出问题立即通知房主进行更换;出门时避免前往治安状况较差的地区,不要搭乘陌生人车辆或去陌生人住所;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报警并向中国驻当地使领馆求助。
提高警惕 避免意外
2010年,一名在英国的留学人员身着深色衣服,头上没有戴头盔,就骑上自行车深夜出行。由于他在路口快速闯红灯,自行车上又未装反光配件,汽车司机没能及时发现他,刹那将他撞倒。这种过错看似无心,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们在领事保护工作实践中发现,海外留学生遇到的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意外事件很多是由于当事人不注意自我保护、缺乏安全常识造成的。还有一些留学生寻求冒险、刺激,如从事极限运动或进行攀爬火车等危险活动,造成身体伤害。
希望留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注意积累特殊情况下的自救常识,一旦遇到危险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切勿作出盲目举动。
留学生活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其结果固然重要,过程和质量也同样重要。希望广大留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加强风险防范,既要走出去,也要保平安。
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将一如既往地在职责范围内向广大留学生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