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2-11-13 16:48:01 中考历史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六月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3月18日革命)

  C.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1918~1920年,苏俄人民响应布尔什维克党“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发扬拼命精神,忘我劳动。这里的“前线”,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

  B.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前线

  C.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前线

  D.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

  4.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5.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苏联这一名称始于( )

  A.1921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7年

  7.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时的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戈尔巴乔夫

  8.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和资金用于( )

  A.农业  B.轻工业  C.能源和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

  9.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

  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10.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二、观察思考(15分)

  1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列宁在讲什么?

  (2)倾听者的反应如何?他们来自哪里?

  (3)他们手里拿着枪意味着什么?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12.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历史探究(30分)

  1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C 5.A 6.B 7.B 8.D 9.A 10.D

  二、观察思考

  11.(1)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要和平与面包。

  (2)热烈欢迎列宁的归来,支持列宁的主张。他们来自工、农、士兵。

  (3)武装推翻临时政府。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四、历史探究

  13.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也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初三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初三历史大题的答题模板

初三历史大题答题模板

2020初三历史的备战方法

初三历史备战方法

​2019年山东德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

中考历史试题

​2019年浙江金华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

中考历史试题

​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

中考历史试题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六月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3月18日革命)

  C.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1918~1920年,苏俄人民响应布尔什维克党“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发扬拼命精神,忘我劳动。这里的“前线”,指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

  B.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前线

  C.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前线

  D.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

  4.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5.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苏联这一名称始于( )

  A.1921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7年

  7.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时的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戈尔巴乔夫

  8.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和资金用于( )

  A.农业  B.轻工业  C.能源和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

  9.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

  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10.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二、观察思考(15分)

  1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列宁在讲什么?

  (2)倾听者的反应如何?他们来自哪里?

  (3)他们手里拿着枪意味着什么?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12.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历史探究(30分)

  1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C 5.A 6.B 7.B 8.D 9.A 10.D

  二、观察思考

  11.(1)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要和平与面包。

  (2)热烈欢迎列宁的归来,支持列宁的主张。他们来自工、农、士兵。

  (3)武装推翻临时政府。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四、历史探究

  13.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也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