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出将入相的大唐名将

2012-11-23 18:05:14 中考历史

  瓦岗英雄,出将入相的大唐名将

  李勣

  唐朝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大唐兵部尚书突然得了一场重病,生命岌岌可危。这下急坏了当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他深深地知道此人对于唐王朝的价值,于是急命征调全国最好的医生,务必拯救手下爱将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他的病治好。名医出手,果然不凡,献上祖传验方。此方怪异,需以人的胡须烧成灰后作为药引,方可有效。唐太宗一听,二话不说,立即剪掉自己的美髯,烧成灰后亲手和在药里,并亲自一口一口地给病人喂药。这位唐朝名将热泪盈眶,感动得用泪水和着汤药下咽……唐太宗怕增加他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意轻描淡写地说道:“爱卿尽管安心养病。我是为天下社稷着想,要治好爱卿重病,非为个人着想,你不必介意。胡须剪了还可再生,良将一去不复返啊!”要知唐太宗的美髯长须天下闻名,平时视为珍爱,此时剪掉却毫不犹豫。即使用胡须烧灰也大有人在,不必皇上亲自剪须。这足可反映此人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或许此药真的有用,或许唐太宗的一片亲爱之心感动了上苍,时过不久,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又率领他的精兵猛士驰骋在为国征战的沙场上。他,就是初唐名将李勣。

  风云际会 隋末乱世真豪杰

  李勣(公元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作茂公),曹州离狐人(今山东东明东南),后在唐朝因功被赐姓李世勣,得以与皇族同姓,唐高宗时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改名为单字勣,是为李勣,后来史家也有仍称徐世勣的。

  李勣出生于一个地方豪门之家,家道殷实,他的父亲徐盖乐善好施。每有穷苦百姓,徐家不问关系亲疏远近,都给予接济,并且还经常领导百姓对抗官府的苛捐杂税,深得百姓爱戴和拥护,因而徐家在当地势力颇大,官府对他家奈何不得。李勣自小即酷爱武艺,侠肝义胆,他的周围团结了一大帮铁杆兄弟。若在太平盛世也还罢了,若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些热血男儿是注定要决死沙场、建功立业的。而他们恰恰是处在这样一个年代。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荒淫无道,所用多奸佞小人,过去的忠臣良将或被打击排斥,或敢怒不敢言。加上他修运河、修长城,征高丽,使得广大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穷苦百姓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所有起义军当中,有三支力量最大,他们分别是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和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纏领导的起义队伍。李勣参加的是瓦岗军。当时他才17岁。瓦岗军的领导人是东郡韦城人(今河南滑县东南)翟让,根据地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李勣一来即对翟让说:“现在我们在自己的家乡起兵举事,四周都是我们的同乡父老,取养供给非常不便。不如我们南下宋、郑(今河南开封、郑州一带),那里有运河通过、舶运繁忙,我们何愁给养不够!”翟让一听有理,瓦岗军即刻挥师南下,专劫官船及富商大贾,军势大振,隋朝派齐郡通守张须陀领两万兵来围剿瓦岗军,李勣率从与之周旋,竟设计斩杀了张须陀,这下瓦岗军声威大震,李勣的威望也空前提高。

  这时,李勣结识了隋末的另一位英雄李密。李密本出生于官宦人家,曾参预杨玄感起兵反对隋炀帝,失败后被捕,在押送途中得以逃脱。李勣和王伯当一起劝说翟让接纳了李密。不久,河南、河北一带发大水,原本生活就极为穷困的贫民百姓更是无法生存,官府的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储存了大量粮食却不散发,结果弄得饿殍遍野,每天饿死的人都数以万计。李勣等人合计欲取黎阳仓。他亲率五千人以原武渡过黄河,奔袭黎阳仓,不到一天即攻克,于是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穷苦大众如久旱逢甘霖,应者云集。十几天的时间,起义军即扩充到20多万人。瓦岗军的力量空前强盛。

  在广大贫苦农民纷纷起义之时,过去的一些地主官僚见隋朝不保,也纷纷拥兵割据,隋朝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天下更是分崩离析,一片混战。除了各支农民起义军以外,尚有几股势力颇具实力,如占据长安的李渊,占据山西北部的刘武周以及占据洛阳的王世充等。值此武装林立,天下混战之时,瓦岗军内部却发生了分裂,李密杀死翟让,实力大损,终至败于王世充,李密遂归降李渊。此时李勣所部据有黄淮一带大片土地,由于他对李密的忠心耿耿和朋友义气,也由于他对形势的判断,认为天下终会归李唐所有,所以他也决定率部降唐。他对部下说:“我们的人众土地,都应该归李密。我如果上表献出,是乘人之危,贪天功为己有,图富贵封赏,我耻于为此。现在应该把我们控制的州县版籍、户口民众、武装力量等等上启李密,由他献给李唐,这本来就是他的功劳!”于是造册密封,派人送给李密。使者到达长安以后,李渊听说他并未有上表给自己,只有一信交李密,大反常态,极为诧异。当使者一说出李勣本意以后,李渊大为感慨。他说:“徐世真是一位忠义之士,知恩图报,把功劳让给别人,方显英雄本色。我得此忠臣义士,何愁天下不平!”乃授李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又加封他为右武侯大将军,赐姓李氏,赠良田50顷,上好的宅第一区,并封李勣的父亲徐盖为济阴王,这是最高一等的爵位。徐盖坚决推让,于是改封徐盖为舒国公。李勣仍然统领所部,与李渊一起对洛阳王世充形成夹击之势。

  与李勣归顺后所受的隆恩相反,李密降唐后却颇受冷遇。正当他愤愤不平之时,李渊命他前往洛阳前线招募旧部,以共同对付王世充。行至桃林县时,李渊又派人让他回长安,这下李密极为紧张,以为李渊要彻底收拾他了。他不听王伯当的劝说,而王伯当出于忠义之心也只好随从他又一次谋叛。他们率数十名心腹勇士,个个着女装,穿着大袍,头上带着低低的斗笠,兵刃藏在裙子里,谎称妻妾之人混入桃林县内。众人汇拢以后,脱掉女装,抽出兵刃,杀将开来,小小桃林县被搅了个天翻地覆,紧接着一干人又一路冲杀,直奔东面而去。但这次毕竟不同以往,李密是强弩之末,大势已去,至陆浑县境内终被镇压,李密、王伯当皆被问斩。由于李密与李勣的特殊关系,李渊派人去李勣处,详细地说明了情况。李勣什么也没说,只是请求李渊准许他料理李勣的后事。李渊允诺,并且归还了李密的尸首。李勣出于对旧主兼挚交的忠义情怀,大具礼仪,他亲自穿丧服,手下将士皆着缟素。对李密行君臣之礼,尸首归葬于黎阳山南,坟高七仞(古时七八尺为一仞)。李勣此举,深为朝野叹服。他不避嫌疑,对旧主忠心耿耿,深切悼念,大家一致认为李勣是个忠臣义士。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白和证明了自己,因为他马上投入了李唐王朝平息各地战火的行动当中。

  首先是平定窦建德。窦建德在灭掉宇文化及势力之后,自己的势力达到顶峰,于是率军攻打李勣,获胜后他命李勣仍驻守黎阳,同时把徐盖抓去,留在军中作为人质。第二年,李勣却率军到达长安,与李渊、李世民武装力量汇合。自此以后,他随同李世民一起东征西讨,四处征伐,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而李唐王朝的基业也在这四处厮杀之中得以奠定。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勣为下将,二人俱着金甲,乘战车,告捷于李唐太庙。由此可见李勣的身份地位及对唐室所立的功勋。后来,他也把自己的父亲接到京师长安,颐养晚年,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慷慨志士行列之中。

  太宗爱将 征战沙场卫边疆

  唐朝内部安定以后,便致力于经营边疆。唐太宗尤其知道李勣的价值,所以他一登基便任命李勣为并州都督,负责对付北边强大的突厥族。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李勣率兵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征讨突厥颉利可汗。首战小胜,突厥败退至荒漠与内地交界的碛口。遣使求和。唐太宗便派唐俭前往议和。此时李勣与唐朝另一位大将李靖会师,他对李靖说;“突厥虽败,可他们势力仍在,人众尚多,并未伤筋动骨。若他们退到漠北,则路途遥远,中间又是大片荒漠,于我军极为不利,到那时想追也追不上了,这无异于养虎贻患。当务之急是尽可能使突厥不要远逃漠北,而是想法在漠南歼之。现在天赐良机,突厥听说皇上派唐俭议和,必定疏忽大意,防备松弛,我们何不乘虚而入,一鼓作气消除这一心头隐患呢?”李靖闻言大喜。二人计议停当,李靖率兵夜袭突厥军营,李勣则在后阻住突厥退路。突厥之军被李靖大军掩杀,溃败而逃,欲远走漠北。李勣等个正着,死死守住碛口不放。唐军前后夹击,突厥军大败,他们的大酋长率部落人众归降。此一战消灭了突厥主力,李勣声名远播漠北。他在并州一共呆了十六年,对唐朝北疆的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唐太宗对自己的知人善任不无得意,他对手下人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只知道修长城来防范突厥,既劳民伤财,又收效甚微,实在是下下之策。我只用李勣一人镇守并州,便使突厥慑于威势,不敢轻举妄动,国家边境得保安宁,岂不远胜于修长城!”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调李勣到中央朝廷任兵部尚书。他还未动身,薛延陀发难南侵了。薛延陀原是铁勒的一个部落,由薛部与延陀部合并而成,开始属于突厥,后来归附唐朝,现在又兴师作乱。李勣顾不得赴京就职,乃就任朔州行军总管,率精锐骑兵3000人大战薛延陀于青山,大获全胜,俘虏了叛部首领,一举平息了叛乱。后来,即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薛延陀部落内部争斗,唐太宗决计乘势瓦解消除此一部族,又是李勣,仅率200名骑兵,发突厥兵 讨伐,获乌德閚山大捷,其大首领梯真达官归降,余众由咄摩支率领逃亡,不久也被招抚。至此,薛延陀部落被彻底瓦解,不复为威胁唐朝的势力。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立李治为皇太子,是为后来的唐高宗。他同时任命李勣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既是宰相之任,又专为辅佐太子。太宗对李勣说:“李治刚刚立为太子,正需人辅佐。我将来死去以后,江山就传给李治,而他的品性才能直接关系着天下的黎民百姓,我怎能不重视辅佐之人!现在太子宫事悉数委托给爱卿,望你体谅我的一片苦心,不要嫌官阶太小啊!”不久,太宗宴请李勣,席间他又说:“我想来想去,能够托付太子之人,爱卿是第一人选。爱卿过去不负李密,忠心可鉴,难道以后会辜负我吗?”李勣极为感动,他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鲜血向唐太宗保证,他不会辜负皇上的一片苦心的。因为动了真感情,也因为高兴,李勣多喝了几杯,不知不觉沉入醉乡。唐太宗亲手解下自己的御服,极为爱怜地给李勣盖上,他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忠臣义士而高兴万分。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重,他对李治说:“李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你对他没有什么恩德。我现在找个借口把他打发到地方去,你继位以后就把他调到中央,任命他为丞相。李勣重情重义,一定会为你尽全力的。切切牢记!”接着果真贬李勣为叠州都督。这也可说是唐太宗临死前送给李勣的一份别样的厚礼。

  辅佐高宗 三朝元老再建功

  唐高宗李治继位以后,果真遵照李世民的遗嘱,而且对李勣优待有加。他在短短的几年内依次拜李勣为洛州刺史,尚书左仆射,行宰相之职,册拜司空,可以说作为一个大臣能够得到的职位、荣誉,李勣都得到了。不仅如此,李勣上表请辞仆射之职,高宗命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名份仍然参掌朝政;太宗曾命把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画像列入凌烟阁,既示表彰又作永久存念,李世勣当然有份儿,高宗又命加以文字记载,并且亲自为之作序,高宗封禅泰山,又命他为封禅大使;李勣得病,高宗亲往探问;李勣骑马摔伤了脚,高宗把自己的坐骑赠与他;李勣的姐姐早年寡居,一直在家乡居住,皇后亲自临问,赠与衣服锦缎,并且封她为东平郡君……

  李勣乃重情重义之士,如此隆恩加身,使他报效祖国之情愈加炽烈,辅佐高宗之志愈加坚定。在其晚年,又立下了平定高丽的大功。征伐朝鲜半岛,在隋末、唐初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几次兴师动众进行征讨,皆劳民伤财,不胜而还。至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发生内乱,男生、男建兄弟二人相争,男生逃到国内城,向唐朝求援。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勣任辽东道行军总管,即前敌大元帅,全面负责对高丽战事。他领兵两万直奔鸭绿江,男建派他的弟弟男产前来迎战,李勣一战而胜,乘胜追击,强行军200里,直扑平壤城。男建闭门不出,死死困守。李勣与刘仁轨、郝处俊、薛仁贵一起,将平壤城团团围住。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围困,平壤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终被攻克。男建、男产被俘,高丽遂被平定。李勣凯旋以后,至唐太宗昭陵告捷,因为贞观十八年,李勣曾亲随太宗征高丽。此次获胜也可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完成了太宗生前未及完成的一桩心愿。

  第二年,即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沙场老将李勣病了。他太累了,他需要休息,他已经76岁了,一辈子四处征讨,为国操劳,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永远、长久地休息了。高宗特意把他弟弟李弼从晋州刺史任上调到长安,改任司卫正卿,以使兄弟二人团圆,并且可以使弟弟照顾哥哥,对晚年的李勣也是一个安慰,因为李勣和他这个弟弟关系最好,但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李勣心中十分明了。他在自己就要告别人世,追随先帝而去的前夜,把李弼叫来说:“我现在身体好一些了,你叫他们办一桌酒席,找些歌舞助兴。”不久,大堂之上安排停当,李勣一边吃酒,一边与合家老小共同欣赏歌舞。宴罢,他不紧不慢地对李弼说:“我知道自己难免一死,去日不远了,想给你道个别。怕你悲伤,所以故意说身体好转,安排酒乐。你不要哭泣,听我慢慢说。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等人,皆官居宰辅,人丁兴旺,家道殷然。他们也都看重此点,为子孙后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指望他们继续建功立业,光大门楣。可结果又如何呢?房、杜之子背叛皇上,流放岭南;季辅之子,交游非人,也流放岭南,都落个破家败业的结局。究其原因,你以为如何呢?我这几个不肖子孙,我死以后就托付给你,你定要严加防察,有操行不洁,交游非类者,你务必严惩不贷,并且如实奏明圣上,由圣上裁夺。我家后宅人众,姬妾仆人,有子女而自己愿意留在这里的,善待他们,尽量安排一些活计,使他们自食其力,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这也是为他们好;其余人众,悉数放还,一定不要强留,也是还他们自由之身的时候了。我的丧事一定从简,千万不要在我的墓里埋什么金玉宝物,那于我何益!你准备些布匹装裹我的灵车,棺中备些常穿的衣服,只是一定加一套朝服,我追随先帝而去,倘地下有知,先帝招我,我好穿这套朝服见先帝;葬器你就安排五六匹木马、十个木人,依古礼招灵就行,此外什么也不要。这些事情办妥以后,你就把家搬来,一并抚恤后代,这副担子可不轻啊,我既是没有其他办法,也唯有你可以托付。你不必伤痛,赶快出去忙吧,切记照我的吩咐去做,若有违背,就是让我的在天之灵不得安宁,我死也不会瞑目!话说得重了,望你体谅我的良苦用心。你下去吧,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了。”李勣说这些话虽然语调和缓,但他的内心实如狂涛巨澜,几十年戎马生涯宛在眼前,感慨万千。他确实太需要休息了,他已经没有气力再说多余的话。当晚,一代名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耗尽了自己的毕业精力,他一无所遗地把自己的热血和才智奉献给了保家卫国的大业!

  李勣的丧事俭朴而隆重,因为历史不会忘记他,李唐王室对他感激不尽。唐高宗停朝七天,赠与他太尉封号,下令陪葬唐太宗昭陵,赐与皇家冥器,依例于高宗死后配享高宗庙庭。等到出殡的那一天,唐高宗至未央古城,登上城楼遥送李勣的灵车,悲伤痛哭,并亲自设祭。皇太子护送灵车至墓地,满朝文武相随。李勣的坟茔仿照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的旧例,垒山如阴山、铁山、乌德閚山,这些山象征着李勣破突厥,破薛延陀的功勋。如此规格实可见李勣在唐王室心目中的地位。死者长已矣,李世勣在天有灵,也该合眼了。

  忠臣义士 英名海内永驻存

  李勣之死,于满朝文武之中引发了莫大的哀恸,人们自发地缅怀、悼念他,回忆起与他交往的历历情景,都为失去这样一位重情重义的师友,尊长而痛惜不已。

  李勣前后大小数十战,每战获胜,所得金帛赏赐甚丰,他自己从来都不留一个子儿,而是如数赠与手下将士。往上报功,他从来不提自己的名字,总是历数各级将士死命拼战,功劳应该记在他们的账上。而他行军用兵,谋略筹划,多有过人之处,同时虚心听取手下人意见,无论职位多低,只要有只言片语可用,皆褒奖有加,真正做到了从善如流,将士们都乐意在他手下作战。

  由于丰富的人生阅历,李勣与人交往,颇识臧否。他交友、用人不问身份背景,只惟品性与才学是问 。攻破黎阳仓时,前来就食者数以十万计。后来赫赫有名的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等人皆在其中。李勣于人众之中见到他们,凭他的见识与眼光,他料定他们是才华卓异之士,便极为尊敬,把众人引到 他的卧房,彻夜长谈。他们后来果真都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李勣攻下虎牢关,俘获了王世充手下的郑州长史戴胄,他知道戴胄的才能,便把他释放,优待有加,而且向上保荐,戴胄后来也任尚书之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李勣慧眼识人,海内引为美谈。

  李勣生性豁达,开朗,处事凡举大要,不拘小节。开阔的心胸、进取的意志使他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他在75岁高龄时还带兵远征。而他病重之时,若是高宗及太子派人送的药,他二话不说,即取即用。家人心急,有招巫医前来医治的,这在当时也是人之常情,李勣却不许他们进门。他对家人说:“我本山东农夫,适逢乱世,投靠明主,已然滥居富贵,位极人臣,年近八旬,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岂不正应在我身上?人终有一死,又何必乱就庸医,那样无益反害啊!”

  李勣一生最重忠、义二字。王世充被灭以后,李勣故时挚友单雄信被俘,他是要被处死之人。李勣上表给唐高祖李渊,请求免其一死,李渊不许,李勣请以身家性命担保,愿让出自己的所有勋爵官职换单雄信一命,高祖仍然不许。因为单雄信骁勇异常,曾令唐军吃了不少苦头,所以李渊一定要处死他。李勣悲痛不堪,临刑前,他割下自己大腿上一块肉,力劝单雄信吃掉。他说:“你我兄弟一场,现在我不能随你而去,就让我的肉与你一同归土!”雄信死后,李勣收养了他的儿子,待如己出。

  李勣死前嘱托,如在身畔,岂料世事难测。后来武则天当政,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领兵造反,武则天一怒之下,追削徐敬业祖、父官爵,将李勣挖坟剖棺。至徐敬业叛乱被平之后,李勣的后代子孙都受株连,或杀或流放,竟无一个得以保全。李勣倘若在天有灵,重新回想一下自己的临终嘱托,不知是何心情。再往后,武则天下台,唐中宗李显恢复唐朝国号,又给李世勣平反,重修坟墓,复其官爵封号如旧。如此纷纭熙攘,聪睿卓识的李勣生前是预料到呢,抑或并未预料到呢?

  综观李勣一生,他把毕生精力倾注在为李唐而战的戎马生涯。唐代号为名将者,首推李靖、李勣二人。李勣起于草莽而不自贱,位极人臣而不自骄,忠义立身,豁达处事,实是不可多得的义士能臣。天下有幸而出之,太宗有幸而得之。不求功名而功勋卓著,不图富贵而富贵加身。李勣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多姿多彩。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精彩的战例、卓越的战功,更留给后世一个堂堂正正、重情重义的热血男儿形象。壮哉李勣!

  (作者:周利)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2021中考历史的解题格式

中考历史解题格式

2020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21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中考历史难点突破技巧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2020中考历史复习的指导性建议

中考历史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