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世隆
一日,南齐高帝在华林宴请各位重臣,觥筹交错,君臣尽欢。酒过三巡,高帝令群臣各献技艺,于是张敬儿翩翩起舞;沈文季放歌《子夜来》;褚彦回琵琶在手,轻拢慢捻。座中还有两人弹琴,其中一人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就是柳世隆。
纵横末世 佐定南齐
柳世隆,字彦绪,祖籍河东,西晋末年家族南迁江东。河东柳氏原来算不上高门大族,却并不低微,祖辈大多官拜太守,镇守一方,不过柳世隆幼年丧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伯父柳元景。此人是刘宋著名大将,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出将入相,名位显赫,刘宋孝武帝时任尚书令,君臣二人相知甚深。伯父的关照和提携对柳世隆来说无疑是格外重要的,不过这是以柳世隆的秀拔出众为基础的。
柳世隆生来坚毅挺拔,器宇轩昂,虽然也是官宦子弟,却与众不同,情性纯朴,全无当时贵族子弟的纨绔习气。长大后手不释卷,涉猎文史,言语隽丽,韵味深远,又雅好音乐,尤爱操琴,每至清风朗月,辄有音声悠扬,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不仅对柳本人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柳氏家族也影响至远。
伯父柳元景慧眼识英才,对他极为看重,在柳元景的推荐下,孝武帝亲自召见了柳世隆,并对后者的仪表不凡和对答如流十分满意,他扭头高兴地对柳元景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要位至三公。”
武帝的赏识,伯父的照应,给柳世隆的仕途洒满了灿烂的阳光,他很快出任上庸郡太守,加号武威将军。武帝特意告诉柳元景:“你曾经以武威将军的身份出任随郡太守,后来屡立功勋,位列三公,而今我又把这个名号授给柳世隆,是想使柳氏家族世世代代不缺三公。”
可惜好景不长,柳氏家族因为柳元景而兴盛一时,却也因他惨遭大祸。先是孝武帝晚年乖戾残暴,乱开杀戒。柳元景等人功高位显,忐忑不安,好不容易渡过难关,想不到继位的前废帝刘子业凶残悖逆,乱杀无辜。柳元景等人谋求推翻刘子业改立刘义恭,政变未遂,消息走漏,刘子业大肆杀戮,柳氏一族死伤殆尽。
不幸之中的万幸是柳世隆因为官居地方,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或许因为是名臣之后,或许还因为他在地方深得民心,上庸的民众把他藏匿起来。幸存下来的柳世隆没有想到这突如其来的人生命运的巨变使他光明无比的前途顿时化成了泡影,他整日为死难的伯父及其族人而哀伤,也为自己的不济命运而感叹……过了不久,前废帝昏庸残暴的统治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加之宗室之间的矛盾,泰始(公元465-471年)初年,四方反叛,湘东王刘起兵,柳世隆在上庸积极响应,因兵微将寡,为孔道存所败,士卒逃散,柳被悬赏捉拿。无奈之时,一位相貌与他相似的军卒自愿替死。人头送到了孔道存手里,狡猾的孔道存又把人头送给正在襄阳牢狱里的柳母和柳妻。号啕大哭的柳母端详人头,不由得心中暗喜,哭声自然减弱,但柳妻却仍然大放悲声,这位聪明的女性偷偷提醒婆婆:只有假作悲痛,才能瞒天过海,否则会让人生疑。柳母当即省悟,婆媳二人继续抱头痛哭,柳世隆的又一场劫难就在这种哭声中得以化解。
宋明帝即位,有感于柳世隆的忠义之心,提拔他为太子洗马,柳又先后出任巴西梓潼太守、南泰山太守、东海太守等职,累官至晋熙王刘昶的安西司马,加授宁朔将军。刘昶时镇江夏(今武汉市),王府长史萧赜(后来南齐武帝)与柳世隆相处融洽,交往密切。当时,刘宋政权内萧氏势力崛起,领军将军萧道成兵权在握,阴有异志,曾图谋从广陵渡江而下,命令萧赜率部北进,二军会师建康夺取政权。柳世隆与萧景先等人整装待发,但是这次计划因故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元徽五年(公元477年),萧道成部属王敬则杀掉了后废帝刘昱,萧道成出面主持善后,为使政权的过渡更为顺利,他扶立了刘宋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顺帝刘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升明元年(公元477年)十二月,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矛头指向主政的萧氏,并宣称太后召他进京以清君侧。处心积虑的萧氏对握有重兵的沈攸之早有防备,柳世隆就在这场萧沈较量中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
顺帝即位,萧赜要随晋熙王入朝为官,刘怀珍提醒萧道成说:“夏口是军事要冲,应该安排适当人选。”萧道成遂致信萧赜:“你既然要入朝,理宜选择一位文武全才坐镇郢州,我看柳世隆可当其任。”由于萧赜的推荐,柳世隆充任武陵王刘赞的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萧赜临行前还对他柳世隆耳提面命:“沈攸之一旦发难,郢州城池一时难以攻下,只要我们内外呼应,不愁攸之不平。”
柳世隆没有辜负萧氏父子的信赖。沈攸之亲临夏口,见郢州城池弱小,不屑一顾,准备绕道继续东进。为阻止沈的前进,柳世隆故意派人挑战,沈攸之一怒之下,大军屯于城下昼夜进攻。柳世隆沉着应付,随机应变。小小的郢城居然使沈攸之的军队由忿兵变成了縻兵,无所作为,为萧氏赢得了充裕的时间作出周到的安排。随着朝廷的援军相继赶到,沈军军心涣散,一败涂地,沈攸之也死于乱军之中。
郢州一战,年轻位浅的柳世隆率孤军奋战,牵制叛军主力,打出了威名。萧氏满心欢喜,将其调入建康,授侍中,迁尚书右仆射,并封其为贞阳县侯。柳世隆到吴郡太守任上不久,母亲去世,他哀痛不已,冬天不穿棉衣以示悼念。联系起他的战功,司徒褚彦回赞赏不已,对高帝萧道成说:“柳世隆居危尽忠,居丧尽哀,堪称人臣表率。”
出将入相 位高望重
沈攸之已死,萧氏父子定建帝业的速度大大加快。升明二年(公元478年),宋顺帝应天顺人,禅位于萧道成,南齐遂告建立。
南齐开国,柳世隆作为佐命功臣进爵为公,深受重用,出镇南豫州。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北魏进攻寿阳,豫州刺史垣崇祖击退来犯之敌。齐高帝想把南豫州和豫州合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为此专门征询柳世隆的意见。
建元三年(公元481年),柳世隆出任南兖州刺史、安北将军、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南兖州在长江以北,是南北之间的战略要地,这里的百姓害怕北魏进犯,常常骚动不安,形势一直比较紧张。柳出镇南兖州本身就是高帝对他的信任。他按照高帝的旨意在地方整顿部伍,扩大兵源,严密部署,并在援军协助下不断打退北魏军的进犯。
出镇地方的柳世隆与高帝保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魏军退兵之后,高帝想在江北把北来人士就地入籍,以便加强统治和征收赋税。他在给柳世隆的敕令中说:“吕安国土断郢、司二州,极有好处,最近又命令垣崇祖土断豫州,依你看,南兖州能否推行土断?如果没有什么不便,春天就可以开始。”言语之间,足见高帝对他的倚重和青睐。
永明元年(公元483年),柳世隆上奏,指出民众流寓,散布州境,不能只罢侨置郡县(专为北来民众所设郡县,把他们原来的郡县名称加上“南”字),必须与原有郡县一同并省。并省掉了洛阴郡六县、下邳郡四县、淮阳郡三县、东莞郡四县。
土断之后,柳世隆入朝加官为侍中、护军将军,又先后升为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其位望逐步升高。武帝并为兄弟河东王铉纳柳世隆女为妃,柳世隆一时贵盛莫比。护军将军位在卫军王俭之上,王氏是南朝一流高门,也对柳世隆毕恭毕敬,柳谦逊不惶。王俭说:“您虽然心存雅道,但是国家礼法不可不遵啊!”
令人钦敬的是柳世隆没有居功自傲,他为人从来宽厚谦虚。光禄大夫韦祖征德高望重,是本州宿望,柳虽然贵盛显达,每每为之下拜,有人劝说韦祖征:不能让柳公对您行礼。韦祖征微微一笑:“柳世隆效法司马公所为(三国时司马懿以常林是乡里耆德,为之下拜),正是后生楷模,我怎么能阻止他呢。”
当时,荆、湘、雍、郢、司五州边界中居住着种类繁多的蛮族,他们对南齐政权时附时叛,严重的时候甚至勾结北魏兵攻掠郡县,十分令人头痛。永明三年(公元485年)湘州蛮陈双、李答寇掠郡县,刺史吕安国讨伐失败。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四月,以尚书左仆射柳世隆为湘州刺史,都督众军平蛮。柳到湘州,调兵遣将,指授方略,湘州蛮马上平定,充分显示了他征战多年的军事才能。
柳世隆一向为官清廉,不治产业,但在湘州所为颇有些令人遗憾:他在湘州兴办产业、立邸盈利。(邸,这里指旅店、货栈、商店等)不过当时官僚贵族竞趋时利,倒也十分普遍,柳的行为并不算过份,因此御史庾杲之上奏,武帝并未过问。
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柳最后一次调入京师为官,这一次担任京官时间并不长。其时,王俭已经作古,武帝想用高门王奂为尚书令,询问王晏,王晏的父亲在沈攸之兵变中脱险,实在有赖于王奂,武帝曾经怀疑王奂有谋反之意,王晏为此极力担保,但是现在王晏位权已重,不愿让王奂占据高位,于是回答说:“柳世隆有勋望,恐不宜在奂后。”武帝遂授柳世隆尚书令之职。
众所周知,南朝存在一种士族逐渐被架空、寒人掌握机要的趋势。用寒人是因为便于控制,因此,当时宰相并无制度上固定的名号,皇上委以机密者便是真宰相,柳世隆所担任的尚书令、尚书仆射、侍中虽是宰相正位,并不一定能参与枢机,而柳世隆一方面鉴于伯父的教训,避免功高受忌,一方面追求名士风范,因此他几次在朝为官,只是备位而已,不干世事,而是以琴书自娱,落得个清闲自在。
永明十年(公元492年),武帝下诏,以故太宰褚彦回、故太尉王俭、故司空柳世隆、骠骑大将军王敬则、镇军大将军陈显达、故镇东将军李安入配飨太祖(即高帝)庙庭,柳世隆在南齐的地位再一次清楚地得到了证明。不仅如此,柳氏家族从此进入了显赫的大族行列。
柳门的振兴既得益于柳世隆的成功,也得益于他在文艺上的修养和名士风范,后一点是不应忽视的。
风流名士 神采翩翩
柳世隆少年时期养成的志趣习惯终生未改,那就是爱好书籍、音乐和清谈。
不管是出守还是在朝,只要得闲,柳世隆总喜欢披览文史,甚至到了好书成癖的程度。一次,他曾经忍不住向高帝请求借阅秘阁藏书,高帝深知他的癖好,慷慨地借给他2000卷。与他结为君子之交的张绪见他戎马倥偬也不忘广泛涉猎,又不喜欢置办家产,就问他:是不是只想留给子孙一个清名?柳世隆不假思索,慨然作答:“一身之外,何须他物?子孙有幸成器,不如传他一种经书;如果不肖,留下财产也会成为祸根。”
晚年的柳世隆在朝自由自在,不大参与政事,每日在家垂帘鼓琴,其音韵清远,琴艺已臻佳境,妙不可言,因此而享誉士林。此外,他还潜心于清谈论难,词峰秀逸,辞气潇洒,人莫能及。清谈是士人之间交流思想、探讨学术的一种方式,产生于东汉后期。起初,清谈者非常注重品评人物和议论朝政,随着政权控制力的加强和玄学的兴起,清谈转向注重玄理的分析、阐释,讲究出言玄远,意味深长。久而久之,清谈成为士人的一项必修功课。进入南朝以来,清谈之风开始衰竭,柳世隆有此专长,在这种背景下格外突出,为人仰慕,时人把他的音乐和谈义称为双璧,推为士品第一。
柳世隆对此也比较自豪,他总结自己一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武功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确实不错,他以武将起家建功立业,却一向注意训练自己的文化修养,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就是和那些因家庭熏陶而且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士族比起来也毫不逊色,而且柳世隆似乎也在向士族靠拢,力图跻身他们的行列。
柳世隆既然有名士之风,与之交往的自然也都是当世的名士。袁廓之出身陈郡袁氏,品性端正,其父在刘宋时无辜被杀,廓之终身不听音乐,布衣蔬食,足不出户,以示不臣于宋,时人比之晋朝的王裒。南齐建立后他才开始出仕,受到王俭、柳世隆的倾心相待。沛郡王珍国仕齐为南谯太守,政通人和,永明初年迁桂阳内史,因讨捕盗贼,境内肃清,他罢任还都,路经江州时,刺史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王轻装简从,十分佩服,感慨地说:“此真良二千石也。”南乡舞阴人范云出身名门,后来成为梁朝的佐命功臣和文坛领袖之一,在南齐时也与柳世隆交情深厚。沈攸之兵围郢州城,范云的父亲时为王府长官,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范云为沈军抓获,面对声色俱厉的沈攸之毫无惧色,容貌不变,沈欣赏范云的处变不惊,把他放了,但让他送给城内一些礼物:送给武陵王酒一石、犊一头;送给长史柳世隆鱼二十条,牛和鱼都去掉脑袋,以示威胁。城中有人要杀掉范云,范云说:“老母弱弟,悬命沈氏,如果违命,必定连累亲人,现在杀我一人,我心甘情愿。”柳世隆念及情谊,赦免了范云。
建康风景如画,君臣情深意笃,高朋来访,佳友唱酬,柳世隆优游士林,休憩身心,晚年闲适,夫复何求?只可惜如此美好的生活太短暂了,仅仅过了两年他便撒手尘寰。
柳世隆死后,他的家族似乎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大族。柳的子孙大多好学善文,或者兼工音律。其中最为出名的当是孙子柳恽。柳恽少工篇什。“亭皋木叶下,垅首秋云飞”是他的传世名句。柳恽对琴棋也很精通,著有《清调论》和《棋谱》,且好医术,深得梁武帝赏识。与祖父极为相似的一点是,柳世隆留下一部术数方面的著作《龟经秘要》,柳恽也在术数上颇有造诣,著有《卜仗龟经》。
柳世隆出身豪门,文武兼备,初登仕途,忽遭骤变,幸而早结萧氏,以武功进身,由宋入齐,位登台辅。他喜好清谈,精通琴技,晚年潇洒自得,终享天年。
纵观其一生,既建有扶南齐社稷之功,又享有晚年安乐之福,其为相胸襟开朗、豁达,不为权利所累,常令后人称羡!
(作者:瞿安全)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