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豪放不羁的诗豪
刘禹锡
时下交通发达,旅行团生意火爆,天涯海角,桂林山水,九寨风光,诸如此地,风光旖旎,动辄就有几万人的旅行军团,成群结对,不远万里,飞行穿梭于异地风光,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然而在千年之前的唐朝,这些风景区,却是贬谪官员们为之心惊胆战之地。
史载,“永贞革新”的主将韦执谊,因为害怕南谪,与同事研究国家大事时,连岭南的地图也不敢看,“每至岭南州,执谊遽令去之,闭目不视”。韦执谊当了宰相后,见书房挂有一图,起先没有注意,过几日无意一看,竟是崖州地图,“以为不祥,甚恶之,不敢出口”。等到革新失败,韦执谊所要赴任的贬所,恰恰就是边远的崖州!韦执谊贵为宰相,而一朝跌落,沦为州县小吏。但他当年害怕闻听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游人如织,令人神往。再又如,唐朝女子以丰满为时尚,到了宋代,又改成以瘦为美……世间万物,人事变迁,有如沧海桑田,岁月更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和韦执谊一起参与“永贞革新”的刘禹锡,也经历了这样抛物线式的起伏跌落。不过这样的跌落,却是无意中成就了一位杰出的“诗豪”。刘禹锡的代表性在于,他在贬谪期间,仍然豪气冲天,以乐观豁达,浴火重生,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诗人,一个幽默风趣的诗人,一个富于战斗精神和哲学思考的诗人。
刘禹锡起初也不是职业的文人,二十二岁时高中进士,继而为官。因为才华出众,被当时“永贞革新”的主将王叔文所赏识,出入禁中,所言皆“朝廷大议秘策”。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自称是中山王刘胜后裔,曾经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工作,甚得杜大人赏识,并荐举入京为监察御史。应该说,刘禹锡不仅有一定的家族背景和工作经验,还具备有较为突出的政治才能,否则不会进入革新派的核心领导层,王叔文甚至将他作为未来的宰相人选,进行栽培。王叔文作为下棋高手,也深深知道,在唐顺宗登基前后,亟需一批年轻得力的后生贤人,为新政护航。
刘禹锡的才华过人,并且器宇轩昂,谈吐之间,胸怀天下,应对如流,被引入禁中,视为奇葩,也就不奇怪了。
可惜唐顺宗在位期间,一点也不顺。他的中风不起,导致整个王朝政权也来了一次暴风骤雨式的中风。开局良好的革新局面仅维系了半年,便告夭折。唐宪宗上任,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模式,迫于扶持者的压力,不得不重新洗牌,在变革中受到冲击的权贵势力,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他们一面弹冠相庆,一面发号施令,将列入黑名单的官员一个个贬逐出京。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被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分别贬到八个州任刺史。
执事者觉得对跟随“二王”的八个人的处置仍旧嫌轻,仍然不足以弥补他们的心头余悸,于是再下诏令,再贬一层,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这就是唐代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觉得还不解恨,第二年又追加诏令,这些人扰乱朝纲,“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内”。
当初的宰相后备人选,现在成了戴罪流放的逐臣。刘禹锡的脚步迈出京城,从此开始了壮丽的文学朝圣之旅。这一贬,就是长达二十多年。不过,刘禹锡也没有闲着,据《旧唐书》载,他到任之后,“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这样的流放,也成了刘禹锡别有天地的文学创新之旅。当地民间多有巫祝祭神的活动,唱有各种词调,刘禹锡觉得挺有意思,自己也参加了进来,创作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竹枝词》,诸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很快流传开来,直唱得一帮青年男女们眼热心跳。再后来,巫祝们祭神吟唱的词曲,也请刘大人也写了,刘禹锡也乐得泼墨挥毫,立就成文,以新辞代旧文。
自古以来,历经沉浮、命运多舛的文人,常常能写出刻骨铭心的好作品。比如三闾大夫屈原,含悲远走,上下求索,尽得离骚之痛。譬若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后犹如虎落平川,繁华落尽,只剩满腹苦闷惆怅。又如李清照,一个孤独幽怨的女子,帘卷西风,与花比瘦,字字见愁。文章虽好,但生活得并不滋润如意。他们的身份,起初并非职业文人,因为生活所迫,最后却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甚至成为一代大家,名垂文坛。唐朝的著名诗人,相当一部分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
都说作家写作要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刘禹锡当年身在皇城,大块文章、鸿篇巨制能写得出来,一旦被贬,也能写出怡情悦性、便于歌吟的民间歌谣,“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刘禹锡在被贬期间,无意中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心态之健康,可见一斑。
被贬十年后,刘禹锡奉诏回到长安。这时候,裴度等热心人已经开始替他周旋,“复欲置之郎署”。巧的是,这年春天,长安城的玄都观内有一大片桃园,植有桃树千株,桃花相继开放,景致可观,吸引了许多游人。刘禹锡闲不住,和朋友们一起去看,回来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问题就出在了这首诗上。刘禹锡写这首诗,当时只想博得友人一笑,却不料迅速扩散,弄出了很大的动静。当年的罪臣,出现在观赏桃花的队伍里,已经很扎眼,还写了这么一首诗,什么意思?
那些在永贞革新之后翻身上来的一群人意识到,诗中有话,什么意思,不是影射我们这些人嘛?人家也不示弱,赶紧拿了这首诗,报告上去。这首语焉不详的诗送呈上去,立即招致了强烈的反应。其时,唐宪宗正在为吴元济造反之事烦心不已,听说了这件事后,好不恼火,于是有司将这首诗鉴定为“语涉讥刺”。结论是,刘禹锡在京城不能呆,还得再贬,贬到更远的播州。
和刘禹锡一起远贬的,还有他的好朋友柳宗。柳宗元被贬柳州,不过听说刘禹锡要贬到更远的播州,而且上有八十多岁的高堂老母,联想到自己母亲的死于贬所,上书坚决请求与刘禹锡替换任所。裴度也帮助说了好话,好不容易,刘禹锡才得以到近一点的连州当刺史。
郎州司马十一年,连州刺史七年,再接着转到了夔州当了五年刺史。二十三年,刘禹锡几乎是创下了中国文官的贬期之最。对于从政者而言,仕途的失落无疑于最大的打击,况且他又是唐宪宗下诏不得重新起用的对象,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令人感到惊奇和振奋的是,挫折不但没有击垮刘禹锡,相反,倒使他变得更为坚强和自信。刘禹锡是一个豁达之人。他与好友柳宗元不一样,柳宗元同样被贬,但失意消沉,忧心劳神,四十几岁便殁于贬所。中国文官的贬谪之路,几乎都是一路哀歌,有许多人因为禁不起精神失落与生活窘迫的打击,意志消沉,颓废沉沦,时间不长就失意而死。柳宗元坚持了十四年,就再也坚持不了。
不过,刘禹锡坚持下来了,而且,他生于唐代宗大历年间,成长于唐德宗年间,辉煌于唐顺宗年间,自贬谪之年算起,他从宪宗朝又坚持到穆宗朝,再到敬宗、文宗,一直坚持到唐武宗会昌二年,身跨七朝,最后直到古稀之年逝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长寿诗人。
宪宗一朝,是刘禹锡最艰难的日子。左岸沉沦,右岸豁达,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挫而不颓、挫而不废、挫而愈坚、挫而愈勇。他照样写他的文章,看他的山水。好运姗姗来迟。从公元805年被贬,到公元828年,时隔二十多年,当初的年轻人,已经熬成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翁。
刘禹锡又回到了京城。不过,这时的他,已经不是戴罪之身,已经成为集贤殿的大学士了。转眼又到了春天。刘禹锡忽然心有所动,兴致勃勃的要去看桃花,重游玄都观。这一回,他看到的不是满眼芳菲,昔日桃园已经面目全非,但见满目萧条。刘禹锡不禁感慨万千,又作了一首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好一个黑色幽默的刘郎!好在唐宪宗已死去多年,朝廷政局已经重新洗牌,否则这样大胆的戏言,非得再吃苦头不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时的刘禹锡,也已并非当年的毛头小子,历经磨难,他已宠辱不惊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言下之意是,谁又能富贵权威一万年?
当年结束长达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时,刘禹锡和白居易同返洛阳,在扬州见面。酒宴之上,香山居士即兴作了一首为之惋惜的感伤诗,“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可是,刘禹锡却回了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以想见,昂头扬脖的刘禹锡,有多么的可爱!人生总是充满着矛盾与困惑,刘禹锡的内心世界里,又何尝不充满着伤感与辛酸,但他不甘沉沦,在《浪淘沙》里给出了一条勉励自己、掷地有声的座右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刘禹锡的坚持与豁达,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历经种种难以言说的苦楚,到了晚年,刘禹锡终于回到长安,过上了安谧的生活,活到七十一岁寿终。
晚年时期,白居易与刘禹锡相互以诗唱合,好不惬意。有一次,白居易在诗中诉说老境已至的悲苦,却不料刘禹锡在回信中劝他,“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乐观的心态陶然可见,难怪白居易要称之为“诗豪”。临终前,刘老先生还卧在病榻上给自己立传,并且念念不忘地给当年改革失败的盟友王叔文以肯定和评价。为人至此,也算是尽善尽美了吧。
对于刘禹锡的文章,后世好评如潮,以为盛唐风骨,尽入文风,效法者如苏轼、黄庭坚、徐渭、袁宏道等,不乏其人。刘禹锡有一篇《陋室铭》,写得风趣生动,似乎是与友人谈笑之间一挥而就的小品文,简陋的居室,高尚的道德,颇有“惟存浩然气,相共赏烟霞”的盎然意趣在内。
夜深人静,我坐在书房内写这篇短章时,想象他历经霜雪、处变不惊的境遇,复又捧读那些令人齿颊生香、顿悟猛醒的诗句,仿佛他对坐案前,不语而笑,不禁心中一动,抬头望窗外,星光璀璨,月华如洗,好一片明净浩渺的银河夜空。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