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蒙古坚冰”的明朝外交家

2012-11-25 10:50:48 中考历史

  打破十五世纪“蒙古坚冰”的明朝外交家

  陈诚

  说起纵贯欧亚大陆上千年的“丝绸之路”,言及“通西域”的伟业,今人最先想到的是西汉博望侯张骞和东汉定远侯班超两位先驱,在中华民族的“地理大发现时期”,二人前后相继,远行数万里,历尽雨雪风霜,任千难万险,刀兵相向,却不屈不挠,不辱使命,终通好西方列国,宣中华国威于域外,开绵延千年的丝绸之路,其英雄功业,历经千载,至今令人心向往之。

  而永乐皇帝朱棣在位的二十二年,也堪称中华民族又一次“地理大发现”,这一时期与大明通好甚至纳贡称臣的国家多达八十余个,远达中非地区,彼时七下西洋,开拓万里海疆的三宝太监郑和早已名垂千古。然而另一个与之有关的杰出外交家---五使西域,重开万里丝绸之路的陈诚,相形之下,历代史家却着墨不多。事实上,这位被“三宝太监”的光辉所埋没的大明使节,以其坚韧的决心,无畏的斗志,先后五次西出阳关,远赴西域。与郑和一海一陆,共开“万国来朝”的盛景。

  陈诚,字子鲁,号竹山,江西吉水人,元至正二十五年生人,吉水当地人物志记载他自小“博文强志,悉通藏回蒙等诸番语。”洪武十八年(1385年),陈家礼聘闲居在家的明初大儒梁寅为其老师,朝夕相处后,梁寅对陈诚之父赞叹道:“汝子性机敏犀利,虽难有将相之才,却可建定远,博望之功也”。

  虽有此赞叹,也悉心好学,但四书五经于陈诚终非强项,数年之下虽经苦学,却终差强人意。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中进士,次年中贡士,殿试中三甲,终于“金榜题名”,但成绩比起诸多位列“一甲”“二甲”的才子们,又可谓是相形见绌。陈诚先在翰林院任“检讨”一职,是个“从七品”的小官,在同榜的“一甲”“二甲”同年们都要低。虽如此,陈诚却不因官职低微而废言,朝廷的内外政策但有错处,皆大胆上书建言,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王朱樉镇压甘肃临洮叛乱,“破吐蕃部落万人”,捷报传来,群臣皆称贺,唯独陈诚认定此举“草率举兵,恐遗怨怒”,上表建议朝廷速派使者招抚,引得朱元璋大怒,一度欲将陈诚下狱,幸好兵部侍郎齐泰劝解,力言陈诚“通晓边事,干才难得”,才让朱元璋肝火平息。一年后,陈诚人生的转折终于到来,朱元璋升陈诚为兵部“驾部员外郎”,出使西域“撒里畏兀儿”(今新疆柴达木盆地),从此开始了他跋涉万里的一生。

  而说到这次出使,起因正起自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建国于今天新疆的“东察合台汗国”的入贡。这“东察合台汗国”,是从昔日蒙古帝国的“察合台汗国”分裂出来,其疆域包括今天新疆伊犁以及中亚部分地区,1391年,东察合台汗国可汗黑的儿火者遣使入南京朝见朱元璋,从此正式确立了对明朝的藩属关系。然而东察合台汗国在奏章里对其西部邻国“帖木儿帝国”的描述,却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视。

  说到当时活跃在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史籍颇为陌生,但这个起于“西察合台汗国”,在中亚南征北战,被西方史学界赞为“成吉思汗后蒙古又一伟大征服者”的帝国,此时也渐成明朝在西部的又一威胁,早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西征,连破甘肃,青海,新疆东部元军的时候,帖木儿也推翻了原西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此后南征北战,向西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南屡次攻掠印度,拓地无数,连远在欧洲的西班牙国王也尊其为“义父”。对于东边的大明王朝,帖木儿态度素来恭顺,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7年)明朝获得捕鱼儿海大捷后,帖木儿即遣使至南京,尊奉大明王朝为“上国”,但是,根据法国历史学家布里哇的《帖木儿帝国》一书中的记录---“他的终身梦想就是解除对中国的臣服”。

  而在东察合台汗国入贡时,帖木儿也正屡屡兴兵,侵扰东察合台汗国边境,双方互有胜负,东察合台汗国的奏报,加上朱元璋先后派往帖木儿帝国的两批使臣遭到扣押,令朱元璋意识到帖木儿帝国的野心,因此,明朝先调开国功臣西宁侯宋晟镇守凉州,再派使节出镇西域,意图加强西北防务,而初出茅庐的陈诚,则承担了这个任务。

  陈诚果然不辱使命,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冬,陈诚抵达柴达木盆地,招抚当地部落,曾有人建议明朝“尽逐番人,移民实边”,陈诚坚决拒绝,力陈此举“有伤天和”,此后,陈诚委当地部落首领为官,在柴达木盆地建立“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三个军事要地,并请朝廷派遣“户部熟农务官吏”,在当地推广中原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生产。此举令当地游牧部落从此转为定居生活,令各部落“归附如流”。一年后,安南侵扰大明边陲,陈诚又被委派出使安南,越南史料称他“不卑不亢,言辞稳中带利,尽展明朝天威”。终让安南君臣恐惧,遣使至南京谢罪。建文四年(1402年),陈诚又调任广州府“管事”,在当地调解“色目户”(即元灭亡后滞留在内地的“色目人”,主要是阿拉伯国家移民)与当地乡民的纠纷矛盾,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主持修缮当地清真寺,终令当地各民族从此和平相处。几件大功,也令“善抚夷事”的陈诚,从此在大明政坛崭露头角。

  二

  永乐二年(1404年),疆土已达极盛的帖木儿在其首都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召开中亚“蒙古人大会”,宣称要“反明复元”。随后起倾国兵力二十万,悍然发动了对明王朝的“东征”,消息传来后,朱棣命凉州左都督宋晟整军备战,而陈诚在柴达木盆地设立的“三卫”,也“整军经武”“日夜备战”,但是年冬天,在帖木儿大军行至兀答刺儿(今哈萨克斯坦奇穆肯市)时,帖木儿染病过世,声势浩大的“远征”最终无疾而终。

  帖木儿过世后,其国家陷入内乱,他生前钦定的继承人孙子哈里,与四子沙哈鲁为争皇位相互激战,“反明复元”大业算是搁浅了。此时,明朝也在西北频频动作,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在新疆哈密设哈密卫等军事要地,派驻重兵,正式行使对今天新疆地区各“藩属国”的主权。内外交困下,帖木儿帝国开始着力修复与明朝关系,一年后,继承帖木儿帝国王位的哈里释放早年遭帖木儿扣押的明朝使臣傅安,杨德文等人,并托其带去帖木儿帝国意在与大明修好的愿望。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二十二日,这支“失踪”已数十年的使团终于重归京城,一时“举朝皆感其忠义”,而此时已调入文渊阁的陈诚,在得知帖木儿帝国正陷入夺位内战时,立刻向朱棣建言“速派使节,熄其兵火,宣示天朝威德。”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派曾出使帖木儿帝国的郭骥为使节率团出使,带去朱棣的亲笔书信。在帖木儿帝国当地调解内战两派-哈里和沙哈鲁的纠纷,夺位成功的沙哈鲁最终将被囚禁的哈里释放,封伊刺黑为其封地,持续帖木儿帝国三年的内战终于“和解”。次年,正式成为帖木儿国王的沙哈鲁派使团至南京朝见朱棣,送上豹子,狮子等礼品。双方重新恢复了朱元璋时代的“宗主国”关系,从此友好往来。

  而首先建言“速派使节”的陈诚,之所以没有得到这一委派,原因是此时的他已成为“文渊阁参议”,正协助解缙编纂中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煌煌巨著---《永乐大典》。其间他广泛搜集史料,将历代中国王朝出使外邦的详情,以及中国周边列国的风貌资料尽数整理编纂,我们今天能够了解诸多中国古代“外交家”的英姿,以及古代中国与列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陈诚功不可没。

  三

  永乐十一年(1413年)九月,已是吏部封验司员外郎的陈诚,终于迎来了自己二赴西域之旅----以大明使团“典书记”身份率八名使节出使帖木儿帝国。对于这次出使,陈诚计划周详,行前就请朱棣精选“故元遗臣后人”随行。使团从北京出发,经玉门关进入西域,历经一年多长途跋涉,终于次年十月抵达帖木儿帝国首都赫拉特(今阿富汗赫拉特城),一路上,陈诚走访帖木儿周边中亚国,以大明国使的身份先后册封“达什干”“迭失迷”赛兰“”沙鲁海牙“等国国王,1414年十月,帖木儿国王沙哈鲁在其都城赫拉特设盛大仪式欢迎陈诚一行,会见期间,陈诚以其优雅的大国使节风范,得到了沙哈鲁的敬重,当然也有”不和谐“插曲,沙哈鲁麾下大将,祖上曾是元朝重臣的”仇华派“阿哈黑就当场发难,指责明朝是驱元而起,素来是蒙古人仇敌,此来不可不防。陈诚则针锋相对,坦言”国之运祚,在德不在威“。接着一一列举前元朝遗留下的各族旧臣在明朝受到优待的事实,并令使团里的回族官员萨都木当场”现身说法“。正告帖木儿国君臣:明朝与帖木儿国的通好,是”行德安民之举“,若再其争执,只会”祸连贵国苍生“。有礼有节的应对令帖木儿国君臣上下叹服,阿哈黑当场被沙哈鲁下狱。曾在帖木儿帝国占有重要地位,历来主张对明朝开战的”仇华派“也从此彻底失势。其后,沙哈鲁多次在其内宫设家宴款待陈诚一行人,并令其”继承人“乌格拜见陈诚,表达世代愿与大明友好的愿望。在帖木儿国留居期间,陈诚更走访当地知名宗族,商会,结好驻帖木儿国的各国使臣,更逐一驳斥许多逃到当地的故元遗臣对明朝的歪曲描述,”驳荒悖之论,尽言大明仁德“,而中国使团带来的瓷器,丝绸等精美礼品,更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效应。前苏联蒙古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对此有高度的评价:“这是一次对于帖木儿帝国对外国策有着深远影响的外交盛事,这位睿智的中国使节(陈诚),不但用他的善辩的口才和高贵风度得到沙哈鲁的敬重,更向帖木儿国民展现了中国博大的文化和强盛的国力,以及睦邻友好的真挚诚意。从此之后,无论时局怎样变动,对东方(明朝)的友好政策,成为他们始终不变的选择”。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月,陈诚一行人返归南京,向朱棣献上记录他出使心得以及中亚各地风貌的著作《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这是两本详细记录中亚国家风俗民情的专著,不但历来在中国史料里有重要地位,更被西方学者所重视,近现代还有不少西方历史学家专程来到中国,重金求购此书。这次归国随行的还有中亚乃至西亚各国派来朝见的使团,最远的甚至有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使节,人数多达三百人,可谓“万国来朝”。大明与中亚,西亚国家的“朝贡关系”,自此巩固下来。

  在二赴西域后,陈诚向朱棣建言,力主朱棣接受各国请求,开放与西方各国的双边贸易,坚称此举不但能够“消减边关之患”,更能“岁增巨赋,收百年之利”。朱棣采纳了陈诚的建议,在新疆哈密,甘肃凉州等地设立“互市”,允许西域各国商队来此贸易。进而“连锁反应”,帖木儿帝国也重修了原本因战火而废弛的伊朗西部古驿道,连贯至土耳其乃至埃及地区。至此,从元末开始荒废的“丝绸之路”,重现商旅繁荣的盛景,中国的丝绸远销西亚和东非地区,和中东甚至欧洲的商品与文化典籍,也渐次输入中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宋元数学的著名成就“高次方程求解法”,自元末失传后,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由阿拉伯数学家重新传回中土。此后虽明朝国策变动,但这条商路始终未断,直至明朝末年的崇祯时期,陕西西安和甘肃凉州等地,依然是西方商旅云集的“国际化都市”。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四月,陈诚率使团三赴西域,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同西方各国议定每年互派商队的数量,达成贸易协定。陈诚准备充分,并请朱棣“择派户部精于商务者”随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在“土木之变”后,凭口才折服瓦剌,迫使其放还明英宗的能臣杨善也在其中,而正是这些人在随后陈诚与西方各国的商贸谈判里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年八月,陈诚再抵帖木儿帝国,在于帖木儿帝国愉快达成商贸协议的同时,更赠予沙哈鲁一件他精心准备的礼物--由明朝宫廷画师精心绘制,画有沙哈鲁进献给永乐皇帝宝马的《奔马图》。沙哈鲁感动不已,不但热情招待了陈诚一行,更亲手写了一封致朱棣的书信,朱棣回复了一封同样热情洋溢的信件,坦言两国已“相隔虽远,而亲爱愈密,心心相印,如镜对照”。并希望从此后“两国臣民,共享太平安乐之福也。”两位当时东西方最强大帝国君主的通信,诚为“世界和平”的千古美谈。

  而这“千古美谈”的牵线者陈诚,则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第四次派往西域出使,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出使前,陈诚母亲罗氏病逝,按照规定陈诚需在家“丁忧”三年,但朱棣认为“非子鲁不可担此任”。命他“夺情视事”,是年十月初二抵达帖木儿国首都赫拉特,这次出使给帖木儿国带来了朱棣特命翻译的中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两部典籍,陈诚更主动与帖木儿国主管农业的官员接洽,详解书中的疑难之处,甚至在陈诚的建议下,沙哈鲁在还其王宫里开辟了“试验田”,中国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从此在中亚地区广为传播。陈诚归国时,沙哈鲁竟“相送百余里,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这感人的场景,也在许多中亚和西方的史料中有记载。而送别的双方谁也未曾想到,此时一幕,竟为永别。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十一月,陈诚携中亚各国回访使团五百人返归北京,朝见正筹谋北征蒙古的朱棣,朱棣特意派6000精锐骑兵从肃州开始一路护送,此时北京周边重兵云集,旌旗招展,朱棣允准帖木儿使臣可在当地“自由参观”,各路部队不可“妄加阻拦”。更在明军“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中挑选精兵,为使臣们表演马术骑射,步兵突击,火器操练等“军事科目”。在见识到明军的强大后,使团成员,早年跟随帖木儿南征北战的爱将盖耶速丁在归国后的回忆录里写道:“这次出使的最大感受就是,我反而很庆幸大帝(帖木儿)死于东征的路上,这使他保住了一生的英明。”史载帖木儿使臣初来时,以“吾国无此风俗”为由,拒向朱棣行叩拜礼,仅行鞠躬礼。但在历时半年的“参观”后,临归国前再次觐见,却齐行跪拜礼,“叩首触地”。帖木儿使团首领阿尔都沙更对朱棣坦诚相告:此次帖木儿国进献的“名马”,乃是沙哈鲁父亲帖木儿南征北战时的“御用坐骑”,素来是帖木儿国的“国宝”,这次进献给朱棣,正是“欲表示最敬之意也”。一番话令朱棣龙颜大悦,下令厚赐。帖木儿使臣归国后,对此次出使的详情记录颇细,近现代西方史学家对明朝军事实力的研究,大多以此为依据。这次出使无疑收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陈诚也因功升为从三品广东布政使右参政,此时正是安南叛乱之时,大批“越南难民”乘海路涌向广东,广东都指挥使陈震建议严禁难民入广东,违者格杀。陈诚全力阻止,一面严捕难民中劫掠百姓的“盗贼”,一面在广东屯门,虎门,东莞设立帐篷,将难民集中安置居住,发放食物及生活用品。终又一次“善抚夷事。”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正月,在广东政绩卓著的陈诚再次被调往北京,筹划他人生里第五次的西域之行。使团于四月四日出发,五月到达甘肃时,忽传来朱棣病逝的消息,即位的明仁宗朱高帜下诏停止这次出使,陈诚在安抚了哈密,柴达木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后,于十一月返回北京。此时的明仁宗“不务远略”,大规模的出使行动遂中止,属于陈诚的舞台也就此结束了。次年,陈诚辞官回乡,念其“通夷事”的才干,明宣宗下诏令他“回籍听用,年赐双俸”。宣德三年(1428年),帖木儿国再派使节出使大明,并热情邀请大明派使节回访,其中坦言帖木儿国王沙哈鲁对陈诚挂念不已,希望大明再派陈诚出使。但最终被明宣宗婉拒。而此时归乡后的陈诚在临川修“奈园”,与诸多好友成日吟诗作对,过着田园式的闲居生活,却终耐不住寂寞,宣德五年(1430年),开始撰写他最后一本外交著作《历官事迹》,除了记录自己五次出使西域的全过程外,更详细阐述了有关双边谈判,招抚异族,尊重少数民族习俗,通商贸易等方面的种种学问,后来明朝的几代名臣李东阳,杨廷和,王崇古等人都对此书推崇备至,近代洋务运动先驱者李鸿章等人也从中受益匪浅。另一本专门记录中越之间边界划分的著作《与安南辩明丘温地界书》,确认了中越之间几百年来的传统边界线,直到二十世纪,还是中越边境谈判的重要参考资料。三十三年后,陈诚再次出山,被明英宗朱祈镇任命为正二品光禄寺右通政,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病逝于官邸,享年九十三岁。

  这位五出西域,通好外邦,宣示大明国威的著名外交家,尽管一生品级低微,但确为中世纪中国外交史的重要人物。而在中亚乃至西方,陈诚也声明远播,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都保留了不少陈诚使团当年出使的遗迹。苏联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最他的评价甚为公允----“这个杰出的中国外交家用诚恳的态度和不放弃的精神,化解两大世界最强帝国之间的矛盾,为帕米尔高原周边各民族带来安宁与和平,是15世纪最杰出的和平使者。”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中考历史:史上最全明朝皇帝顺序列表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2021中考历史的解题格式

中考历史解题格式

2020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21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中考历史难点突破技巧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