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会昌灭佛背后诡异的道教

2012-11-30 00:08:43 中考历史

  公元841年,唐武宗会昌元年,六月庆阳节,刚做上皇帝不久的唐武宗李炎设斋请僧人、道士讲法,只赐给道士紫衣,并下令僧人不得穿着。一个明确的信号已经发出了:新皇上并不喜欢佛法,很快,在武宗为帝的短短六年时间里,一个接一个的对僧人们发难的敕令由皇帝签署、发布。灾难一个接一个的降临到佛教徒的头上:会昌二年(公元842)唐武宗开始没收寺院财产;会昌三年,唐武宗下“杀沙门令”;仅因为谣传有藩镇的奸细假扮僧人藏在京师,京兆府在长安城中打杀而死的裹头僧就有三百余人。会昌四年,敕令尽拆大型寺院、佛堂,勒令僧尼还俗;会昌五年,唐武宗又对灭佛的成果进行了巩固,勒令全国东西二都可以留寺两所,每寺留僧30人,天下各节度使治所留寺一所,留僧从5人-30人不等。其它寺庙全部拆毁,僧尼全部还俗。此次灭佛的成果是,为唐王室收缴了良田数千万顷,强迫还俗的僧尼26万人,拆寺4600所,可谓“战绩辉煌”,但对僧尼们来说无异于一场少有的浩劫。

  在各种对于会昌灭佛原因的分析中,矛头纷纷指向了皇帝身边的几个道士。佛道冲突被视为永昌灭佛的主要原因之一。

  道教在唐朝的地方达到了无比尊崇的地步,原因是李唐王朝把老子李耳视为自己的祖先,而老子又是道教三清之一。道教与皇权的结合是自然不过的事情,有唐一代,道风盛行,从皇室成员、王公大臣乃至平民百姓都和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宗教意义上的道教始于张道陵首创“五斗米”道,这是天师道的前身,以龙虎山为基地,天师道逐渐奠定了道教正宗的地位。因其尊崇老子为道教始祖,因此,天师道最受到皇室的青睐,历代天师都享尽尊荣。同样受到重视的还有道教的另一个派别茅山道教又称道教上清派,有唐一代茅山人才辈出,王远知、潘师正、白云道士司马承桢、李含光、吴钧等都和受到皇家的封赏。

  唐朝大部分时期是佛道并重的,两派宗教势力为了赢得官方的支持,明争暗斗由来已久。到唐朝中期,双方势力争执不下。道教虽然在皇帝面前多次占了上风,让佛教势力吃了几个小亏,但是在民间信徒和拥有的资产来看,佛教明显是处于优势地位。

  唐武宗笃信道教,早在藩王时代就和道士赵归真交好。赵归真(?~846)为唐代道士。曾在敬宗朝(825~826)充两街道门都教授博士,出入宫掖,人呼赵炼师。向敬宗“说以神仙之术,宜访求异人以师其道。”①武宗好道术修摄之事,对赵归真更为宠信。据《旧唐书·武宗本纪》载:开成五年(840)九月,武宗初即位,便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修金箓道场,武宗到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

  从旧唐书的描述来看,这个赵归真的修炼法门当属道教天师道的流派,而且是以修炼外丹见长。外丹是早期道教中的重要内容,它由方士求丹之术而来,专讲丹汞之学,张道陵就曾经在龙虎山炼丹。但是,让人奇怪的是,显然这位赵归真并非龙虎山的嫡系弟子。因为他随后就举荐了罗浮道士邓元起、衡山道士刘玄靖。对于邓元起,史书描写并不详细,只写了他精于长生之术,刘玄靖也语焉不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因为宣称能够使皇帝长生而迎合了皇帝的需要,此时是会昌五年的春天。这三名道士受到了皇帝的高度重视,为他们封官,目的就是要让他们能够炼出真正的仙丹。让人疑惑的是,这三名显然直接来自民间的道士,在道教系统中地位并不高。作为全国道教的领袖,龙虎山和茅山对于这样的事情反应如何?并不能查到相关的记录。可是,当时道教的整体运做模式已经在向佛教靠拢,建设专门的道观,专业的道士群体,并且有属于道观的田地等资产。他们主要的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是举办道教的仪式,唐玄宗就对于这种道教的宗教仪式有着狂热的兴趣。这三名受皇帝重用的道士并非属于这个系统之内。

  但是,正是这三名非主流的道士引发了一场针对佛教的行动,这其间的微妙实在让人很难理清。我们甚至无法根据当时的史料推测,天师道和上清派对于这样的一场灭佛行动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不过,可以看到的是赵归真的好事并没有持续太久,会昌六年,皇帝服用了他炼制的丹药身亡,赵归真等人也被处死,一场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到此结束。获得利益的显然是道教各派和世俗的皇家势力,也留下了非常多让人无法推测结果的问号。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2021中考历史的解题格式

中考历史解题格式

2020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21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中考历史难点突破技巧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2020中考历史复习的指导性建议

中考历史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