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汉末西部政局与张鲁政权

2012-11-30 00:56:26 中考历史

  张鲁政权以其政教合一的独特性而倍受学界关注,但以往的成果多集中在张鲁政权及五斗米道的孤立性研究方面,而忽视了张鲁政权在汉末三国初年西部政局变化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有鉴于此,笔者不敏,试作探讨,请方家指正。

  一、张鲁政权是东汉末年西北与西南隔绝的产物

  黄巾大起义之后,东汉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戚何进(何太后兄,少帝舅父)以大将军秉政,采纳袁绍的建议,为了诛杀宦官,允许董卓率领的西北军进入国都洛阳。袁绍等人刚消灭宦官势力,董卓的西北军就开进了洛阳城,东汉王朝的大权落到董卓手里。董卓得政之后,为了巩固政权,拉拢人才,也曾起用当时著名的“党锢”中人物荀爽、陈纪、韩融等为公卿,以韩馥、刘岱、张邀等人担任刺史、太守。但是由于董卓轻率废杀何太后、少帝,立刘协为皇帝(献帝),纵容部下烧杀淫掠,引起了士大夫官僚的普遍不满,因此他所任命的山东牧守,全都起来反对他,推袁绍为盟主,共同声讨董卓,拉开了关东与关西军阀混战的序幕。“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董卓在长安专权跋启,擅杀大臣,以立威信,朝廷内外,人人自危。司徒王允串通董卓部将吕布等杀了董卓,关东军阀失去了进攻的目标,作鸟兽散;关西军阀群龙无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卓死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卓部将李措等,“放兵劫略,攻到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吱食略尽。”“强者四散,蔽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西北地区战火纷飞、腥风血雨之际,西南地区却相对宁静。在东汉王朝的大厦将倾之时,一部分朝廷中的达官显贵为了自保都想到边远州郡去做宫,图谋割据地盘,独霸一方,宗室刘焉就是其中的代表。刘焉见汉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于是,“焉内求州牧以避世难。侍中广汉董扶私于焉曰:‘京都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惑之,意在益州。会刺史河南邃俭赋敛繁扰,流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议得行。汉帝将征俭加刑,以焉为监军使,寻领益州牧。董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太仓令巴郡赵题去官,从焉来西。”这样,跟随刘焉入川的亲戚故旧,形成了一个以刘焉为核心的政治集团。随着北方的战乱,“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东州兵则成为刘焉父子割据西南的主要军事力量。此时,益州境内并不太平,马相自号黄巾,在绵竹起兵,一二曰得数千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自称天子,众以万数。镇压了马相起义之后,刘焉集团与益州土著豪强的矛盾又尖锐起。“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它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士民皆怨。初平二年,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并反,攻焉。焉击破,皆杀之,自此意气渐盛。”

  秦汉王朝强盛的关键是秦蜀一体、西北与西南密不可分的一体化,但汉末不仅西北与西南裂解,而且西北与西南内部战伐相连,动荡不安。这样,地处大西北与大西南之间、“四塞险固”、“财富土沃”的汉中,就成为割据自雄的佳境。张鲁就在此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后汉书·刘焉传》云:“沛人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遂任鲁以为督义司马,遂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使者。鲁既得汉中,遂复杀张修而并其众。”这段史料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张鲁利用刘焉割据益州的企图,一步一步的实现着自己的愿望。张鲁“断绝斜谷”,就是切断了沟通西北、西南的官释大道—“褒斜道”.隔梦了西北与西南的联系。为其割抿汉中创浩条件.对东汉宋年的西部对局产牛了深刻影响。朝廷任命的官员被拒之于千里之外。《三国志·荀攸传》云:董卓被杀后,“荀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三国志·卫凯传》:“太祖征袁绍,而刘表为绍援,关中诸将又中立。益州牧刘璋与表有隙,凯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令璋下兵以缀袁军。至长安,道路不通,凯不得进,遂留镇关中。”当曹操准备出兵关陇、进攻张鲁时,卫凯曾提醒说:“若以兵入关中,当讨张鲁,鲁在深山,道径不通。”而曹操本人也对征讨时道路的艰险心有余悸。孙资对魏文帝曹王说:“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

  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也。”

  由此可见,在汉末社会动荡之时,朝廷无暇西顾,而西部又是多事之秋。以关中盆地为核心的西北和以四川盆地为核心的西南又各自封闭割据,介于二者之间相对闭塞的汉中盆地,在张鲁断绝褒斜道之后,就自然成为割据自雄的天堂。“是时,刘璋据益州,张鲁据汉中,韩遂据凉州,宋建据鬍罕。

  二、张鲁政权是三国初年西北与西南争夺的焦点

  关陇与巴蜀是秦汉帝国以西制东、建国安邦、繁荣昌盛的基地,谁能据有秦蜀,就能一统河山。处在其间的汉中盆地,北瞰秦陇,南蔽巴蜀,直接关系到秦陇与巴蜀的安危,而占据这块盆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张鲁政权就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曹操心存西部久矣,早在建安三年(197年),曹操欲东击吕布,又恐袁绍“侵扰关东,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充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所以,他一方面命钟鲧镇守关中,安抚陇蜀割据势力,一方面派卫凯出使益州,拉拢刘璋、张鲁等蜀汉割据势力,使“朝廷无西顾之优。”

  诸葛亮在汉水中游隐居待时之际,就极为关注西部的动向和汉中张鲁政权的地位。他对刘备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喑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夺取益州兼并张鲁政权作为未来蜀汉的战略目标。

  孙权君臣也有控制张鲁政权夺取汉中的战略。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的形势更趋明朗,周瑜从吴国的战略利益出发,主张“得蜀而并张鲁”。“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优腹心,未能与将军近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足戚曹,北方可图也。’”《献帝春秋》亦云:“孙权欲与刘备共取蜀,遣使报备曰:‘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刘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优也。’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这样,由于周瑜的早逝和刘备的拒绝,使得吴国鞭长莫及。进讨张鲁,控制汉中,就成为曰后蜀魏斗争的焦点。

  在三方政治家、军事家谋划统一蜀汉战略的同时,在遥远的西部大地上,西北与西南割据力量,都在争夺、拉拢张鲁政权。在西北地区,马超战败之后,尽力讨好张鲁,获取张鲁的支持。张鲁怕马超覆灭之后,唇亡齿寒,也乐于支持马超。《三国志·杨阜传》云:“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余人,攻城。”马超为了换取张鲁的支持,胁迫其大将赵昂“质其嫡子月于南郑,欲要昂以为己用。”后来赵昂与杨阜共谋讨超,“遂共闭门逐超,超奔汉中从张鲁得兵还”,赵昂与其妻异“保祁山,为超所围三十曰,救兵到乃解,超卒杀异子月。”说明张鲁己染指关陇事务,与马超建立了密切关系。马超在结好张鲁的同时,也曾联络过西南最大的割据者刘璋。《三国志·许靖传》注引《益州奢旧传》说:“初,韩遂与马腾作乱关中,数与璋父焉交通信,至腾子超复与璋相闻,有连蜀之意。(王)商谓璋曰:‘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老子》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今之益郡,士美民丰,宝物所出,斯乃狡夫所欲倾覆,超等所以西望也。若引而近之,则由养虎,将自遗患矣。’璋从其言,乃拒绝之。”刘璋不仅拒绝了马超,而且也和张鲁关系紧张,发兵讨伐张鲁,欲夺取益州门户——汉中。《三国志·刘璋传》云:“张鲁稍骄态,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未能处理好与张鲁、马超的关系,是刘璋诸多失误中最大的失误之一,从而加速了曹操、刘备势力进入西部的历史步伐,也加速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进程。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中,北方曹魏最担心的就是西北羌胡与西南割据者联合起来,虎视东方,威胁关东。而南方孙、刘两家则害怕“刘璋喑弱,张鲁在北”,曹操击破西北割据者,“规图益州”、“则荆州危矣”,因此主张“得蜀而并张鲁”,“好与马超结援”。曹操与孙、刘双方,都把赤壁之战后的战略意图聚焦到了张鲁政权的争夺上。结果是曹操捷足先登,《三国志·武帝记》注云:“韩遂、宋建,南结巴、蜀,群逆合从,图危社稷,君复命将,龙骧虎奋,枭其元首,屠其窟栖。暨至西征,阳平之役,亲擐甲胃,深入险阻,芟夷鳌贼,殄其凶丑,荡定西陲,悬旌万里,声教远振,宁我区夏。“这次远征西北、西南的军事行动,是曹操戒马生涯中最后一次艰苦的军事行动,特别是荡平了三千里外的张鲁政权,为曹操一生的军旅生活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难怪大诗人王粲作诗赞美,“相公征关右,赫怒振天威。一举灭熏虏,再举报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山岳,洒肉逾川坻,军中多饶妖,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拓土三千里,往反速如飞,歌舞人邺城,所愿获无违。”

  曹操出兵关右、西征张鲁的军事行动也震撼着西南地区。“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钟舞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别驾从事蜀郡张松说璋曰:‘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者乎?’璋曰:‘吾固优之而未有计。’松曰:‘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璋然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对益州早有垂诞之心的刘备,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出兵益州,赶走刘璋,又兵下汉川,从曹操手中夺得张鲁政权的故地——汉中,自称汉中王,达到了事业辉煌的顶点。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张鲁政权的存在及其对张鲁政权控制地域的争夺,不仅导致了西部的政局变动,曹、刘双方的交兵,而且促进了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完成了天下大乱到天下三分的历史进程。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二历史怎么快速提高

初二历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型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技巧

初中历史题

初中历史怎么学才能考高分

初中历史

2021中考历史的解题格式

中考历史解题格式

2020中考历史的复习指导方法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21中考历史:突破难点的技巧

中考历史难点突破技巧

2020中考历史的重点知识解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2020中考历史复习的指导性建议

中考历史复习建议